作文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似是与“风采”二字完全不搭,甚至毫不相干。
打我记事开始,父亲常年外出工作,母亲便留在家中照顾我,不再出门上班了:她辞去了高薪工作,自愿留在家中为我“服务”。
母亲做菜同她人一样,我认为也是完全没有“风采”的。她好像不太注意色菜搭配,做出来的菜虽然味美,但品相总是差强人意。问母亲,她总是笑着回答:“你别看相貌不好,这食材可让我费了不少心思。”母亲为了买到不打农药的蔬菜、不注水的牛肉,可没少下功夫。这些当然不假,但对于有时只注重“颜值”的我来说,母亲强大的心“细”,我是没太在意的。
上初中以来,功课加紧,学业愈加繁忙,母亲便决定送我去上学。家离学校其实不算远,乘公交车十分钟也能到达,但母亲仍是坚持要送我上学:“不会上路开车,行,那咱就开电动车。”
每每母亲送我上学,还未到小区门口便见保安急忙赶出来打开大门,我们道完谢就走了。她熟练骑车风风火火地样子倒是有些神气。但母亲那因匆忙而随意扎起的马尾,还有那被宽大口罩未遮挡住的浮肿的双眼,又让你寻不出什么风采。
在我看来,母亲的一切似乎都与“风采”沾不上边。
不久前的偶然,我走进母亲的房间,见母亲拿着一个铁盒子正观望着什么。见我来了,她便招手让我过去。我探过头,见铁盒子里装着的,是一张老照片:一个女子,头顶渔夫帽,身穿夹克衫,下搭一条阔腿裤,很是大方优雅;她的神情,含笑害羞中透露出坚定的眼神,仪表端庄,神采奕奕。这不就是二十年前,我的母亲吗?我震惊了,也有些诧异,便坐在母亲的床头,听她讲了一宿她年轻时的经历……
那一刻我明白了:母亲是为了我,才牺牲了自己仪表的风采。她的风采,以另一种方式,在她的女儿——我身上延续着……
或许,天下母亲都是如此吧。
下一篇:风采
拼搏奋进,是运动员们的风采;工匠精神,是大国智造的风采。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风采,——那是我说领悟过的最美风采。西藏的天蓝蓝的,是一望无际的蓝。蓝天之下,傲视群雄的山峰矗立;皑皑白雪卧在沉沉的灰岩上,似一条洁白的哈达,一直萦绕至远方。目力所及,四野洒满圣洁温和的阳光;山坡上飘扬着经幡,转经筒如同轮回的声音,所到之处都弥漫着藏传佛教的浓郁气息,令人肃然起敬。我一下子似乎明白了藏族同胞的纯朴和虔诚:在这样的浩渺乾坤之间,能不对自然心怀敬畏吗?能不教人心灵纯净吗?这就是西藏,人类心中的理想胜地。我们驱车来到了羊卓越雍湖——爸爸曾经工作的地方。这里环境较为恶劣,入住后第一天晚上高反和严寒就把我震慑住了;我蜷缩成一团,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半梦半醒中才见东方终于逐渐发白。忽然一阵哨声把我惊醒,就着暗淡的微光,我看见一排排士兵整齐地跑出营房,开始晨练。——他们穿的并不厚实。和着寒风呼啸,透过不停颤动的窗户,我顺势坐起,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群士兵。天慢慢明亮起来,我看清了他们高原红的脸庞,也能想象出皮肤的干燥。晨练结束后,他们又排成一列列整齐的队,唱着歌去用餐。我们起床后用完早餐,一位兵哥哥驱车带我们去一探西藏的美丽。绕过一道道弯,爬过一个个坡,路很险,窗外就是无底的深渊,我有时都不敢往外看。兵哥哥很健谈,聊天中得知他们的工作是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还经常竭尽所能帮助当地的藏民发展生产。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的使命就是这样就在这儿,他们享受着恪尽责任的快乐,仿佛这是一个天大的好差事。透过后视镜,我看见他脸上长年因风吹日晒而产生的高原红,透着稚嫩和青涩,一说起话来神采飞扬,洋溢着十足的自信和骄傲。离开军营时,士兵们笑着和我们挥手告别,干裂的脸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的风采盈盈于天地之间。六年前,我在西藏所看见的景和人,特别是边疆战士的风采,至今想起,还是让我热泪盈眶。...
老梁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人。他一直一副铁冰冰的面孔,阳光轻柔地洒在他的脸上,也会被无情地弹开。印象最深的是我刚上幼儿园时。一天,老梁正为工作上的事烦恼,满头大汗地和电话那头的同事商讨着方案;偌大的屋子里充斥着火药味,仿佛一根火柴划过就会把一家人炸得遍体鳞伤。当时我还是个天真无知的孩子,并未察觉到家里的异样,拿着漂亮的小飞机在家中跑来跑去;将手中的小飞机丢出去,看着,想象着它能飞起来,飞出窗外。可是,飞机没有飞出去,它撞上父亲的腿。老梁狠狠瞪了我一眼,把动身去捡飞机的我给吓住了。他把飞机抓在手里,往地上一放,抬起脚一踩,我的飞机就立马不见了,“飞”出一地零件。“给我滚!”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打那以后,老梁就成了盘踞在我心中的恶魔,令我害怕得浑身战栗。老梁一直是寡言无情的,但有时也会让我感到放心,很安全。2015年的清明节,我与老梁回乡扫墓。老家的青山老林包裹着一道盘山腰带,细密雨丝轻轻地飘着,云气弥漫在山间,有些神秘诡异。老梁戴着一顶斗笠,走在前头,拿着镰刀划拉着山路上的杂蔓野藤;我在后面跟着。高大的树木一棵棵直挺挺的立在山坡上,打起青绿的伞,把光挡在了外面。林子越来越密,整个林子里是一片幽幽的深绿。我有点累了,也有些忐忑。老梁说,他去开路,让我一会儿跟上来。我就蹲在泥路上休息。忽然,一只浑身土黄的狗从林中小径缓缓向我而来,眼里泛着绿光,我感觉着:它想吃了我。果然,它向我跑来,我转身撒开两腿就跑,恨不腋下生双翼飞起来。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坡上冲了下来,沉稳而矫健。只见老梁手里拿着镰刀挡在了我和狗之间,大吼一声:“滚!——”仿佛施了魔法,那狗被定住了,哀嚎了几声转身焉焉儿地走了。我几乎是蹭到老梁身旁的,抓着他发黄的衬衫,不再离开半步。老梁那箭步如飞一声怒吼的赶狗风采,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了我强大的后盾。我慢慢长大了,老梁也似乎渐渐不再那么严厉了,以前在他脸上不可能看到的表情也浮现在他脸上了。几天前,我去外地参加比赛,老梁难得亲自开车送我。车外的风景飞快远去,老梁的脸上多了一抹亲切的笑容。他两手握着方向盘,看着后视镜,轻松的问我有没有自信,不要紧张,还给我加油鼓气。从侧面,我偷偷地窥视到了老梁很有气魄、很贴心的风采。路途遥远,我竟在车座上睡着了。梦里,童年时的那架小飞机从天边缓缓飞来。老梁的风采成了我不能忘却的美丽风景。...
窗外繁星点点,家人都已沉沉睡去,隐约能听到楼下酒楼中划拳喝酒的吆喝声以及酒杯碰撞声。妈妈,您所在的国家现在是几时几分?身处异国他乡,难免在夜深人静时产生思乡之苦吧?就像李商隐的《无题》中所说“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般,难免会觉得孤苦清冷么?妈妈,我想象得到您在泰国工厂打拼的身影,即使劳累也不会消减的风采。我时常看到您在空间上发出的和外国友人的合照,您永远这么乐观!异国他乡,不了解当地风俗和语言,如同哑巴一般的痛苦;在那里,没有家人的叮咛,没有师长的庇护,也没有朋友互诉衷肠,可您都硬生生地承受下来,总是坚强乐观明靓的样子。——只有面对我和妹妹时,才偶尔会发出一声叹息。您是一位女强人,有着所有女人的美丽风采。诚然您很坚强,可您是我的母亲,您也是女人,也需要亲人的关怀与照顾。当您在手机上与我倾诉病苦时,我总不忍听下去;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我时常想起您。“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今年过年时,您回来看我了。您依旧那么优雅,那么美丽,风采依旧。我在您的脸上也看到了些许伤痕与痛楚,甚至还有几分沧桑。年夜与您同榻而眠,母子间嘘寒问暖,虽然长久的分隔难免让我们有时也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妈妈,我不怪您之前抛弃了我。您不止一次说对不起我们,要用余生弥补。妈妈,我早就不怪您了,毕竟我的生命是您赐予的,生民多艰,成功不易,与其心怀恨怨,倒不如互相体谅。我想起以前的所有,想到您为了我和妹妹在泰国的打拼的种种艰难遭际,那天晚上,我破天荒地向您撒起娇;您也搂着我,笑言您在泰国工作生活的趣闻花絮。想来又是一年未见,前几日听闻您要回国的消息,我自是满心欢喜。看到您回到国内,一家人坐在同一个屋檐下,与叔叔阿姨举杯畅饮,我由衷为您高兴。有了亲人好友的温情庇护,你可一时平抚异乡静夜锥心的伤痛,我大约也可了断这又一年的苦苦思忆。母子情深,山高水远,唯盼母亲珍重万千,风采总依然!...
一个人的风采,或许会在危难关头中更能体现。脚下的地板像是受了什么惊吓,止不住地战栗起来。远古的巨兽仿佛在脚底下呼之欲出,带着亘古的愤怒,在静谧中勃发。教室中的我们先是一愣,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台上的老师。周围又突然变得很安静,我停下手中的笔,好似预料到什么,慌乱得坐立难安。新一轮的抖动又猝不及防地来了。我看见同学们犹豫、惊慌的面庞,却迟迟没有人行动。“地震了!”叫声在教学楼的空气中炸开,恐慌卷走了每一个人的镇定,所有人顷刻间蜂群般涌出。一瞬间,对死亡的畏惧冲破了思想的空间,我不禁攥紧了手,脚下的步子好似要踏空了一样,被人群推搡着前进。忽然,我看见班长拼命从人群中挤出来,大声地嘶吼着:“排好队!不要挤!一个一个下楼梯!”她伸出了手,将身旁的人先推送到楼梯上,表情凝重动作有条不紊,自己却没有向前行进。每个人仿佛被惊慌夺去了魂魄,廊道里唯有她的声音回荡,像有魔力一样,所有人立刻调整了步伐和队形,一言不发,急速往楼梯下冲。我冲出黑压压的人群,飞似地跑到操场上,看见了外面的光明,看着同学们渐渐放松的表情,“劫后余生”的喜悦一下子溢满了我的全部身心。班长呢?怎么没见她的身影?我的心一紧。直到那个坚定的身影大步跑出来的时候,我彻底明白了:她刚才站在楼梯口充当人群前进的临时指挥!她纷乱的发丝贴在耳边,目光紧紧锁定着前方——好似是我们。她急急走过人群的长列,点清了班级人数后,如释重负,放缓了焦灼的脚步,恢复了往日娴静的模样。一时,我发现了她不同于平日的魄力,那种战胜地魔的气场。——不曾料想她娇柔的身躯竟蕴含着如此磅礴的力量,这般惊人!她那般镇定地传递着生命的绳索,对于当时的我们就是一剂强力清醒剂。同为涉世未深的少年,她竟有着临危不惧的勇毅和先人后已的胆识,真是与众不同!一个人的风采,在危难关头一定更能得到体现,也会给人心带来巨大的感动与震撼。...
风采,其实在你的一言一行之中,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学校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运动员们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学霸们在黑板上欢快书写,……这是美好多趣的校园!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歌手赛,那可是爱唱歌的同学的天堂:新生黑马可以一试身手,崭露头角;学长学姐们可以一秀实力,给新手一个“下马威”,当然比赛中肯定也掺杂了几个使大家愉悦但五音不全的小歌手。记得去年的十佳歌手赛,我作为观众偷偷地溜进赛场,观摩了一次。那可真像明星演唱会一样,争奇斗艳。有选手为了吸引评委的注意,也为了展现自己非凡的实力,居然唱起了韩文日文歌。有些选手奇装异服,戴帽子的,穿裙子的,活脱脱一个走秀现场。大多数选手都会随着欢快的曲调用带点流行唱法的声音唱上一曲当红的流行音乐,虽然也悦耳不难听,可总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这让我大失所望,忍不住打了个大哈欠。正当我挑起眉毛,觉着无趣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的“心动嘉宾”出现了。她竟是穿着校服,扎着高而整齐的马尾,一步一步自信地走到台中央。我离开的脚步顿时停住了,驻足门口饶有兴趣地望着她。她做了个自我介绍(在此我暂且称呼她为小佳吧),声音轻轻柔柔的,入耳真是出乎意料的舒服,令我大吃一惊。她开始她的表演,更教人惊讶的是,她居然不要伴奏要清唱。预感告诉我,她决不会令人失望。她唱的是支民谣,调子轻柔缓慢,声音轻柔空灵,闭上眼仿佛有精灵在耳边浅吟低唱,清清的泉水仿佛在发出邀请,将人带进心神向往的乡间生活。她左脚轻轻打着拍子,整个人表情放松又自在,眉眼间洋溢着笑容。——她歌声带来的温暖在心中挥之不去,这可真是难得有自信和特色的演唱。表演结束,台下先是静默半刻,然后掌声不断。而她,只是安静地微笑着离开舞台。相对于嘈杂的欢快的流行乐,我更喜欢这种令人心神安宁的表演。小佳礼貌和轻松自在的态度,才是真正有风采的表演,也是一次能俘获我心的精彩演唱。虽然我没关注后来结果怎么样,但我知道,我看到了一场最具风采的表演,至今忘不掉。...
“港珠澳大桥开通了!从此从厦门到香港只要……”看到这个标题,我点进了这个链接。密密麻麻的数据,随处可见的感叹号,随之图片下方的几个字——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我的心为之一颤,这一成就实在是振奋人心!宽阔的伶仃洋上,耸立着一座桥岛隧一体的大桥——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大桥!这是我们国人在外国公司的轻视下,从零开始,从零跨越,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建造的!想想看,能不激动,能不为之自豪吗?一个白发稀疏的男人在视频中出现了,他就是总设计师——林鸣。回忆起外国人轻蔑的口气时,林总的眼神充满愤慨却又不乏坚定。“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是第一步。”这是他的原话,也是他心中的信条。讲到技术上的艰辛困难,讲到成功时的兴奋,老先生眼中泪光闪闪如星灼灼。“十年为一桥,搏命港珠澳。”就在我们熟睡的夜晚,他们在精算工程进度;就在你我刷着无营养的娱乐新闻,他们穿着工服战斗在岗位;就在有人就着山珍海味推杯换盏时,他们在水泥袋、电脑、起重机旁捧着热腾腾的泡面时不时才能吃上几口。画面的结尾是穿着朴素棉服的林总,步伐矫健地在这座桥上向远方奔去。年过六旬的林鸣先生,立志献身于祖国的桥梁建设事业。——这,是他一生的努力,是他的信仰,是他的全部。“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他一步一步踩得如此踏实、坚定,想法如此单纯又如此纯粹,目标如此简单又如此伟大!这一切的一切打动着我,一时间我竟热泪盈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每个人的光采和价值会有不同,正值少年的我,现在就当在自己人生之路上,树立志向和目标,踏实自信地向前奔跑。我忘不了林鸣先生坚定自信的眼神,矍铄前行的风姿!...
又是新年,在母亲的催促声里,我极不情愿地踏上归乡的路途。一路崎岖,岩石乱壁参差不齐地攀附在皑皑山峰上。寒冬冷风,肆虐席卷,仿佛要把所有事物都凌迟一番。望着这“斗折蛇行”的山路,悻悻地扫视着窗外铺陈开来的景致,我不禁思绪万千……印象中的故乡总是不尽人意。瓦房,枯田,陈社,烂路,被极力整合在一起,瑟瑟缩缩地抱成一团,显得唐突奇怪且难以合群。天空总是绛青色,乏善可陈地平铺直叙,似一张单调茫然的油纸,局促地立足在人上头,甚是无趣。这乡间的人一样叫人提不起精神,或许是生活所迫,一个个像是被摄魂取念后的空躯,来回轻飘飘地游荡,眼底是不见尽头的漆黑与波澜不惊。除了平淡无味,我找不出任何其他格调。渐渐迫近,天际交织着绛青与血红。——这就是故乡早晨的天空,我对这些不规则的色块油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情。恍惚中下车,确实还是那个病恹恹的入口,几棵老树兀自立着。倏地,好像有什么东西刺激着我:眼前的硬化路平坦规整如被刷洗一新,远处传来神社的喧天锣鼓很是有力。瓦房虽还是规规矩矩地杵在那里,可眼前舞动的一排排彩旗一束束丝带,让人感觉神采奕奕,就连那昏暗沉闷的老屋也如满头插花的老妪身入少年场,憨态可掬。我大惊,这山村什么时候这般神采焕发起来?山们深深地嵌进朝霞,天际的色调已经完全晕染开来,太阳在神秘朦胧中若隐若现。我突然发觉这绛色的天空有了太阳的点缀,竟如江南水乡般风情万种起来。这是重拾生活韵律的地方!这是生命的新希望!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在一张一翕地鼓动,她在欢乐地颤抖。我审视着,咀嚼着,体味着,仔细感受她的变化和风采,像在哭墙面前朝圣的信徒,虔诚而热忱。正沉醉于遐思,迎面走来了几个谈笑风生的乡亲。他们身披朝霞,裤脚紧扎,不像以前宽松懒散;面部也硬朗许多,棱角分明的脸上洋溢着劳动者才有的踏实、自信和希冀的微笑。哦!这不就是我小时候见过的那几个……我正琢磨着他们的名字,他们已在我面前站定,一个个挺立如松,犹如这山的精气神统统被他们锁进了体内,储蓄着大自然的伟力。“你就是村头那家的孩子吧?”他们黝黑的脸上浮动着殷殷笑容。我倍感亲切,笑着回应:“是我。”顿了顿,扫视他们一圈后,“你们怎么都这么精神啊?这村庄也是……”他们大笑起来了,浑厚的笑声几乎撼动天地,直击胸膛。真奇怪,虽是寒风刺骨,我却觉着春风扑面一般。“今年县里来开办‘风采村庄’活动,你们看看这治理后的样子,多讨人喜欢!人也就精神起来了。”“风采村庄?”“是呀,县里来把道路都整修了,土地流转承包了,还有农村津贴,大家生活都富足了,不像以前……”他们笑着乐着,双手因激动跟着不停地比画。攀谈中,我渐渐明晰我的感觉——没错,村民的风采回来了,村庄的灵魂也回来了!这里不再是我梦中那“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的农村老家了!太阳已经完全拨开了云雾,光影徜徉在这略带寒意的村庄上方,跳跃着,喧闹着,给山村镀上了一壁金黄。乡亲们也都起来了,村庄渐渐热闹起来。山峦叠嶂,炊烟袅袅,故里重明,顿失暗殇。十年后,故园重游,蓦然发现,这次她苏甦过来,用自己该有的方式向我们展露她赓续的新风采。...
连着几天的阴雨,贴在玻璃上的窗花皱了,湿湿答答地垂下了花头。记忆中那个熟悉的,身着一袭藏青色棉袍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灯下,执剪,轻捏红纸;转动,再转动,任由手中的红色一丝一丝,一缕一缕向下坠去,落地成花。那个身影,常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将腰弯的很低很低,几乎掩没于桌面,沉浸在他剪纸的世界中。他的书房,于我的童年来说是有趣的乐园。每当我轻唤一声,他总会从成堆的红纸中抬起头,眯缝着双眼;深色窗帘透出的星星点点的阳光,洒在银丝上,闪闪发光,溅到他手中红纸上,那些美丽的图案仿佛活了一般,熠熠生辉。剪出一个个鲜活的图案后,他递给扒着木桌踮着脚好奇向上张望的我。不一会儿,那厚厚的镜片又向下低去,一头银丝又埋没在满桌红纸中;他棉袍上的红纸丝屑摇摇晃晃,时不时从身上飘到地上。懵懵懂懂的年纪,虽不太识得那些图案的意蕴,却依旧被它的风采所吸引。长大一些后,他的书房便是我学习的殿堂。老人的书房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里面一本本名著中夹着成百上千张他剪出的人物图像。他常翻开书页,指着剪好的图案,给我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贪玩的我不愿听,有时想挣脱那双宽厚结实的大手,却又被剪纸拖住了脚步。那如游丝一般的纸花勾勒出的一个个人物轮廓,便成为我关于书柜中那一本本名著最温情美好的记忆。他的手,粗糙而布满老茧,沙沙地摩挲泛黄的书页;阳光入窗,将他满头银丝照得晶晶亮,那光芒,映染着书架,辉煌了整个书房。现在,因学习任务和压力日益增加,我与剪纸相距越来越远。他送给我的那把剪刀已有些生锈,那些红纸卷也有些掉色。过年时,腿脚不便的老人又坐在书房里,如同一位重上战场的老兵。灯下,那双厚实粗糙的手又拿起了剪刀,转动起红纸,动作虽不再那么灵活利索,但剪出的图案仍然惟妙惟肖。看着我们将作品贴在窗玻璃上,他脸上露出孩童般恬静满足的微笑。阳光透过窗花空隙,那个藏青色棉袍充满着匠人风采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我拿起剪刀,磨去上面的锈迹,轻启红纸,折,剪,翻,转,一幅栩栩如生的窗花出现在手中。我将玻璃上的旧作仔细拭去,将新作小心粘上,眼前的窗花又立体鲜活起来。“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流传千年的剪纸艺术不会失去她的风采,我们得将她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