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冬日的午后,太阳难得露出笑脸,阳光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每当这个时候,爷爷总会沏上一杯紫笋茶,边呡茶,边轻摇阳台上的那把老藤椅,半闭着眼睛,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就在这老藤椅“咯吱咯吱”的声音里,我知道了一个又一个的老故事……
今天,爷爷又沉浸在这美好的“冬光”里,我连忙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了他的身边。“好爷爷,跟我讲个故事吧!”我撒娇地拉了拉爷爷的衣角。只见爷爷微笑着睁开了眼睛,清了清嗓子,说道:“好好听着,孙子诶!”
爷爷是五几年出生的,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为了贴补家用,小小年纪的他,一放学就要去砍猪草,捡柴。不上学的日子,还要到队里干活——挣工分。可一年到头,还是多不了钱。为了节省开支,爷爷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们穿过的旧衣服,而且上面打满了大小不一的补丁。爷爷还对我说,那时候上学的学费,只需几块钱,可是还是常常交不起。他小时候的铅笔,一直要用到一小节手指那么点都舍不得丢掉。我听到这里惊讶极了:“这么短的铅笔,怎么写字呀?”爷爷嘿嘿一笑道:“我们那时可聪明了,找一截小竹管,套上去就可以了!”“你看你,现在有那么多的笔,还有那么好看的书包。我小时候的书包,就是一块旧布!”“不过后来,生活慢慢变好了,一个月能吃到几次肉了!”
“爷爷,你们那时候有蛋糕吃吗?”我试探着问道。“想得美,我们那时哪像你们这样,隔三差五就可以逛超市,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们的零食只有一分钱一块的硬糖,有时一块糖还得分成几份几个人吃!”“啊?”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真是无法想象爷爷那个时代的生活,如果我穿越到那个时代,一定会活不下去的。
我站起身,看着远处的高楼大厦和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感慨万千:“跟爷爷小时候相比,我现在的生活就仿佛生活在天堂里:出门都是汽车接送,住的是楼房,家里什么吃的都有,玩具、衣服也是应有尽有。可还老抱怨生活得不开心,实在是不应该!”
“莹莹!”爷爷突然板起了脸,“你作业写完了吗?”“没呢!我现在马上去写!”我开心地应道!
坐在书桌前,爷爷说的一个个老故事,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窗外,阳光更烈了,照在身上也更暖了……
下一篇:爱美的妈妈
严格说,爷爷不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他出生于天津和平区,那可是个繁华的地方。爷爷本来无忧无虑,但是由于家庭的一些问题,他中学毕业就跟随太爷爷太奶奶来到了常州乡下的的农村,从一个快乐的城里人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人。无措的爷爷必须开始学习干农活,头两天,他觉得农村挺好玩,但后面的五年他都已经快讨厌农村了。爷爷先得学怎么在泥泞的小路上走。烂泥地上滑滑的,没有摩擦力的脚掌很容易摔个四脚朝天,而且肩上有时还会背着几十公斤的重物,难度系数加大了。不夸张地说,爷爷在下雨天连路都不会走。后来他知道了泥路上脚指头必须抓着地面,以防滑倒。可以的话,双手还要张开。干完一天的活儿回家你最想干嘛?对,就是吃饭。可那时哪有什么菜,只有萝卜干。虽然填的饱肚子,但是萝卜干这种东西没味儿,日复一日吃萝卜干也会乏味,爷爷还是个十多岁的小青年,自然会厌倦,可有什么办法呢,那个时候,有萝卜干已不错了,至少比吃不饱好太多了。时间悄悄地流逝着。爷爷十七岁时,急需一份工作,我的太奶奶想,总不能一直没份工作吧?一辈子都是农民可不好。于是她四处奔波去为爷爷寻一份好一些的工作。可是别的工厂都不招人,怎么办呢?后来国家给了无业知青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太奶奶还是接受了。这样爷爷上班了,他的工作就是将在炉里的钢迅速拉出来,切成小块,这份工作危险指数都快“报表”了,万一一个不小心,摔进炉子里怎么办?而且车间不大,十分炙热,冬天都不需要棉袄,四面都是火炉,通风不太良好,夏天几十个人挤在一起,都是汗酸味。一刻也不能休息,只有午饭时间才能歇一会儿,车间主任还管得特别严。把钢块拉出来时要小心,爷爷有次没注意,手指上烫出一个大水泡,爷爷用针把它弄破了,用布包好后又继续干活。爷爷总是抢着干活,不管有多累人。爷爷经历过最严重的一场病时他因为不断工作,积劳成疾,在切一块钢时候昏倒了,被同事送进医院,一查,是胃出血,连吃了八个月的药才好,事后爷爷知道了,做事情一定不要把自己逼太紧,把身体搞垮了就得不偿失了。就这样过了五年,爷爷终于被领导重用,成了车间主任。三年后他入了党,又成了经理,那年他认识了奶奶,奶奶是描图纸的,会写非常好看的宋体字,没过多久两人就结婚了。后来,就有了我爸爸和我姑姑,爷爷又在镇子上买了一栋新房子,他抽时间在院子里栽了一棵香樟树苗,四季常青,爸爸说,他在三楼都能闻到这棵树的香味儿。说起我爸爸和姑姑,爷爷的眼里总是闪着希望的光,每次问起,爷爷就一遍又一遍的说着什么你爸爸和姑姑从来不要我管,每次成绩都很好,所以你要想他们学习。似乎过了很久,我才出生,二零零七年,爷爷为了照顾我,退休了,他现在不那么威严了,而像个和蔼的,爱讲故事的老人。他在那时就成了“全职爷爷”。在我的记忆力,爷爷也会对我生气,也许是我乱讲话吧,他会向个小孩子一样跟我怄气,好几天都不怎么搭理我。他做菜很好吃,每一样都是自创的,每次吃饭他总往我碗里夹许多菜。爷爷的故事真是个传奇。...
我的爷爷生活在农村土地上,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几次,一直与土地为伴,他就是一个辛苦的中国老农民,也是我亲爱的尊敬的爷爷!每一次土地需要下雨的时候农村根本就不会下雨,毕竟这里的天气就是属于陕北地区,因此一年四季就很少有雨,我们在这个时候就是靠天吃饭,那么一年到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入,所以我的爷爷就开始养羊,为的就是增加收入!可是,养羊属于一个十分辛苦的事情,每一天都需要放羊,而且还需要注意羊的安全问题,如果一不小心失踪了几只,那么就是属于损失惨重,而且羊还需要隔三差五打针吃药,就怕染了什么不知道的病,而这一切都需要我的爷爷一个人忙碌,我的爸爸妈妈在城市中打工,只有在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回家,不过这也只是在冬天以及春天左右,其他的时间就需要我的爷爷一个人在家里头忙,而我的爷爷今年已经接近七十周岁了,也算一个老人,可是却依旧在这里辛苦的放羊和种地!而回家以后也只有我的爷爷一个人,我的奶奶在爸爸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根本就没有见过一次,而自从奶奶去世以后,我的爷爷担心爸爸被后妈虐待,因此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人生活,多年以来如一日!...
我的爷爷已是八旬老人,可他还是不断地给我、哥哥和姐姐讲战时的故事。这次他给我们讲的就是他自己儿时的故事。一天早晨,我爷爷的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带着我爷爷一起去上海火车南站站岗。开始天空蓝蓝的一片,可不过一会儿,天变成乌黑一片,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发炮弹打在火车站的平地上。刹那间,站台变成一片混乱,成堆的人们从候车室内如潮水般涌向门外,将大门堵得水泄不通,叫声、喊声、哭声此起彼伏。在这紧张危急时刻,姥爷的上司发出紧急命令:“同志们,请大家不要慌乱,这是日本侵略者在咱们国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请有志者跟我去某某地区参加抗日行动吧!”姥爷为了救更多的人们,于是就叮嘱姥姥好好在家照看爷爷,毅然地跟着他上司走了。爷爷当时不会走路,被我姥姥抱着跑开了。就在这时天空再次扔下了几枚炮弹,炸断了天桥,炸死了人们,炸散了无数个家庭。爷爷一个不小心就从姥姥手上摔了下来,正当姥姥要再次抱起爷爷时,天桥的一些碎砖瓦要砸到爷爷身上了,姥姥来不及把爷爷抱起来,只好用身体保护了爷爷。爷爷睁大眼睛看着姥姥,姥姥痛苦的脸上微笑着,缓缓闭上了眼。后来,爷爷被附近的人收养了,姥爷参军了,日军被消灭了。之后,姥爷就独自一人照顾爷爷。...
今年4月我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两天,发现一个旧日记本里夹着两张黑白照片。其中一张上面有位英俊的解放军叔叔面带笑容,头戴五星军帽,身穿整齐军服,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另一张上面是这位解放军叔叔身穿白大褂,戴着听诊器,正在跟一位老奶奶听诊。我纳闷这是谁,奶奶笑着告诉我是爷爷年轻时的相片。我实在无法将他与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爷爷联系起来,于是缠着奶奶,要她和我说爷爷年轻时的故事。我爷爷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在学校期间,由于表现优秀,积极向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爷爷被分配到四川省夹江县第二航空军校工作。爷爷平时给部队上的解放军叔叔阿姨做体检、看病,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和他的同事一起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那时候农村缺医少药,交通极不方便,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常常步行,去离县城几十里远的偏远山乡给老百姓看病送药。这些工作都不是上级领导规定他们做的,但是只要一想到许多老乡们受着病魔的折磨,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们就义无返顾地坚持义诊。去乡村的道路崎岖坎坷,经常需要翻越大山,有些地方是悬崖峭壁,稍不留神就会摔倒,甚至有生命危险;有些地方需要淌水过河,河里的石头长满青苔,一不小心容易掉进水里,浑身透湿。真是困难重重啊!换成别人,可能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可是爷爷他们是白衣天使,是钢铁战士,是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坚持不懈地为群众们服务。有一次,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去乡村义诊。那天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向乡间小路,溅起一朵朵雨花。雨水和着尘土,道路变得十分泥泞。爷爷他们身披雨衣,挽起裤腿,肩背医药箱,在大雨中摸索前进。爷爷一不小心跌倒了,手和膝盖都受伤了,但他没有在意自己的伤口,继续前进。到了乡村,爷爷仔细地给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看病,听诊完后又详细地询问病情,开好药爷爷他们准备去别的人家。老人感激地握着爷爷的手,不停地道谢,爷爷笑笑说:“不用谢,老人家,我们以后再来看您。”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位可敬的军医。...
一幢幢大厦鳞次栉比,一一座座花园星罗棋布,一条条小河川流不息,一条条柏油马路四通八达。这是我的家乡。青砖红瓦的民房寥寥无几,广阔的田野看不到边,一片片野草覆盖荒地,泥泞的羊肠小道连接前村后庄。这也是我的家乡。夏日的夜晚,爷爷喜欢将他童年的往事讲给我听,说是与我一起忆苦思甜。我喜欢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因为那些我前所未闻的“奇闻异事”总能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呀,咳咳……我们小时候一天能吃两顿饭就不错了。上学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常常饿着肚子捱着上半天课。实在饿得不行,也有过偷偷地拿一把别人家的山芋干子,被别人发现了,就迅速拿一个放进嘴里,转身狂奔。哪像你们现在,吃的都是牛肉干,山芋干是什么?恐怕还不知道吧……”“我们那时候呀,哪有新衣服穿哦,冬天时一件棉袄的里面就是光光的,阵阵寒风从下面往上窜。大穿新、二穿旧、三穿破。看看你们现在,哪还停留在穿得暖呀,要穿得时尚,穿得有个性,哪个孩子身上的衣服不是名牌专卖店的……”“每天凌晨,我们就要外出卖菜,骑着自行车拖着两筐豆芽菜走村串乡,无论刮风下雨、风雪雷电,从不敢停下来歇歇。这苦,对你们现在来说,唉……”为什么滨海发展得这么快?那是因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现在的我们富裕了、丰衣足食了,摆脱了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今天晚上,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讲以前的故事。爷爷说:“以前收水稻的时候,都是用刀割的,而现在是用机器来帮助人的了。”说着说着,爷爷泪流满面,爷爷还说:“他们以前吃饭也吃不饱,现在谁都吃的饱,交学费就几元。过年的时候,小姑娘穿上一件红衣服,是她们的愿望。听了爷爷讲的故事,我想我们应该节约钱,把学习学好,回报祖国。...
今年4月我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两天,发现一个旧日记本里夹着两张黑白照片。其中一张上面有位英俊的解放军叔叔面带笑容,头戴五星军帽,身穿整齐军服,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另一张上面是这位解放军叔叔身穿白大褂,戴着听诊器,正在跟一位老奶奶听诊。我纳闷这是谁,奶奶笑着告诉我是爷爷年轻时的相片。我实在无法将他与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爷爷联系起来,于是缠着奶奶,要她和我说爷爷年轻时的故事。我爷爷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在学校期间,由于表现优秀,积极向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爷爷被分配到四川省夹江县第二航空军校工作。爷爷平时给部队上的解放军叔叔阿姨做体检、看病,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和他的同事一起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那时候农村缺医少药,交通极不方便,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常常步行,去离县城几十里远的偏远山乡给老百姓看病送药。这些工作都不是上级领导规定他们做的,但是只要一想到许多老乡们受着病魔的折磨,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们就义无返顾地坚持义诊。去乡村的道路崎岖坎坷,经常需要翻越大山,有些地方是悬崖峭壁,稍不留神就会摔倒,甚至有生命危险;有些地方需要淌水过河,河里的石头长满青苔,一不小心容易掉进水里,浑身透湿。真是困难重重啊!换成别人,可能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可是爷爷他们是白衣天使,是钢铁战士,是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坚持不懈地为群众们服务。有一次,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去乡村义诊。那天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向乡间小路,溅起一朵朵雨花。雨水和着尘土,道路变得十分泥泞。爷爷他们身披雨衣,挽起裤腿,肩背医药箱,在大雨中摸索前进。爷爷一不小心跌倒了,手和膝盖都受伤了,但他没有在意自己的伤口,继续前进。到了乡村,爷爷仔细地给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看病,听诊完后又详细地询问病情,开好药爷爷他们准备去别的人家。老人感激地握着爷爷的手,不停地道谢,爷爷笑笑说:“不用谢,老人家,我们以后再来看您。”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位可敬的军医。四年级:张嘉文...
又是一年过去,又是一年到来。过去的一年将成为记忆。过去的一年有收获的喜悦,有难忘的故事,有深情的怀念,有不舍的留恋……我渴望着新年的快乐,新年的钟声,更渴望爷爷的故事……我小时候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最盼望的是莫过去过年了。过年放爆竹星儿时的童趣是儿时的憧憬和快乐。那一年我们村子里跟对面村子爆竹比赛,那叫震天响,单个抛上空中炸响的,响声特别大,震耳欲聋。先发出撕破天空的亮光,再爆发巨响。我们小时候爆竹越响越觉得过瘾。随着一声轰鸣,心也跟着跳起来,飞起来。你抛一个,我抛一个,你来我往,双方对峙。如果一方来不及应对,那就是耻辱标志着败方,赢方会欢呼雀跃刺激对方……那一次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双方激战一天一晚,将附近的经销店爆竹买光,双方搞得疲惫,但心还是乐滋滋的,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穿新衣是每个童年时代的希望和期待。过年穿新衣服更是多高兴的一件乐事。每到过年即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完新年第一餐饭天才放亮,然后我们就挨家挨户地去拜年。七八个结队成群,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在前面放一挂鞭炮,后面的队伍就跟着进去,一杯带着浓香的茶,桌子上摆满糖果、花生,随便挑吃……我记得这一天我们会看到不少,粑粑、饼糕、糖粒子……吃拜年饭是我们自古传承的乡里习俗。今天是大伯请饭,明天是二叔请饭,后天又是堂伯、堂叔请饭。每家桌上好菜诱人,好酒飘香。喝酒猜拳罚酒,气氛热烈。在家族里不管你平时深仇大恨,矛盾纠纷,通过家族饭会化解恩怨和好如初。饭完后,大家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家常。元宵会餐也是我们村的传统习俗,全村子人一个也不得缺席。凡平时有矛盾、摩擦,互不搭理的人群会安排一桌,吃饭将通过第一个环节,相互敬酒;第二个环节,相互夹菜;第三个环节,相互端饭、握手……通过这一形式,增进友谊,化解隔阂。耍狮子、龙灯,扎高台唱古装戏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见到平时很少见到的新面孔……这些都是我们孩时的印记和情怀。时代在变迁,人的观念习俗也在发生变化。我忘不了儿时的记忆和情愫,留恋儿时点点滴滴,我想寻找过去,回归孩时浪漫和激情。去年我特意回到老家,想重温故乡传统节日情景。原来的瓦房、土砖房全被拔地而起,被现代精装豪舍所代替。院前弯曲的石板路现在变成笔直宽阔的水泥路。非常遗憾的是,当年热闹非凡的院落现已变得冷清寂寞,只有稀疏人群在走动。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说,如不是节日人群的流动率可想而知。原因是:过年客流拥挤,票价昂贵,沿海气温优势,所以不少老人选择异地过年。大年三十晚上,稀落断续地传来几声鞭炮声,就显得格外宁静。爷爷的故事说得一脸茫然和无奈。“爷爷你小时是幸福和快乐呀。”“但都已过去了。”爷爷的故事无疑是伤感的故事,我好像在爷爷的故事里品味到什么,读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