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音乐,是一种艺术。它是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它可以触动你的灵魂。现在的我已经能弹出许多钢琴曲了。回想起当年学钢琴时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觉得真的很值得。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音乐,没事就“咿咿呀呀”乱唱一通,有时还模仿大演奏家的样子,在茶几上“弹钢琴”。后来,妈妈决定让我接受正规的教育,把我送到了音乐学校学习。当听到老师弹出很多优美的钢琴曲时,我便一下子喜欢上了钢琴。
一开始,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但学的时间长了,我才发现学钢琴真的好枯燥啊,每天都要练习一些非常乏味的练习曲,而那些好听的曲子却和我无缘。最令人受不了的就是弹的多了,手上就会起一些米粒大的小泡,轻轻一碰就疼得不得了。我强忍着疼痛,继续练习。可是随着级别的增长,曲子的难度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怕辛苦的我再也受不了了,便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你能不能别让我学了?”“不行,当初可是你自己喜欢钢琴,我才给你报的。你想想你手上磨起的泡,想想你付出的汗水,现在说放弃就放弃,你觉得对得起自己吗?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妈妈严肃地对我说。我只好坚持着学下去。每当写完作业或有时间,我就坐在钢琴前,一遍一遍不耐其烦地练,直到不看琴键也能弹奏的熟练程度才肯罢休。每次弹完,手指就会感到有些酸痛,脚也有些发麻了,但我从不抱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能弹出优美的乐曲了,也顺利通过了钢琴七级的考试。
通过学钢琴,我懂得了做事情时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辛苦的付出,才会有更好的收获!
下一篇:水上漂针
在世界名画的繁星夜空中,有一颗皎洁明亮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就是中国的传世之作之一——《清明上河图》。我第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时,是在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里。课本上《清明上河图》中逼真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精品。这幅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生动地展现了当时都城汴京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画上有各行各业的人物:乡下的农民,摆摊的小贩,忙碌的商人,还有大小官吏、学生、家庭妇女……许许多多的人汇集在一起,犹如一片人海。瞧,那个小贩拿着自己的商品,从他张开的嘴中,我好像听到他在叫卖:“我家的商品便宜又好用,快来买啊!”一个商人匆忙的走着,神态仓促,似乎赶时间去谈一笔大生意呢。几位妇女们照料完孩子,围着一张圆桌坐下喝茶,轻松愉悦地开了个“茶话会”。船工们撑着船,载着游客们在绿如翡翠的湖上观光。许多游客向外探着头,欣赏着湖边优美的风景,我好像听到他们不住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声。看着《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我好想真的看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画上的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一幅幅生动灵活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你永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照耀着中国的历史,照耀着子孙后代。闪亮吧,永远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经常把艺术挂在嘴边,那到底什么是艺术呢?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弄明白了:他们把喂马的勺子变成了艺术;他们把普通的泥巴变成了艺术;他们把平凡的纸张变成了艺术;他们把熔化的糖浆变成了艺术……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的聪明!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来到了展览馆。展览馆里的艺术品真是数不胜数。那一个个马勺脸谱,有的面容和蔼,会让你不由得想去亲近它;有的面容狰狞,好像随时都会把你吃掉。再看那一个个泥人,讲述着《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故事,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突然,旁边的一件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原来是皮影。皮影起源于汉代,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看那些皮影,身着红色印花缀丝衣,腿穿金色花纹流苏裤,显得那么华丽、漂亮。仔细观察,那夸张的宽松衣袖在柔和的线条的衬托下显得那样逼真。这个老妇人皮影的脸上充满着慈祥,眼睛注视着前方,像是在看她那心爱的小孙子。她的嘴微微张开,好像在说话,她一定在跟她的亲人愉快的交谈。她的胳膊往前伸,手里既像是拿着一些饽饽,正施舍路边的乞丐;又像是在给一个迷路的行人指路;还像是要牵着她的孙子,悠然自得地去散步。皮影做得这样惟妙惟肖,让我赞叹不已。一抬头,我看见了一块荧屏。上面播放着各种各样的皮影戏,演绎着各种故事。他们是那样地生动,我看得流连忘返。皮影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让我难以忘怀。...
在学习某种艺术,你必须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我学习弹吉他就是这样成功的。那天我在广场散步,突然发现一位衣服破烂不堪,戴着墨镜,身高一米七左右的人,他抱着一把吉他,坐在地上,弹起吉他,那首曲子很忧伤,前面是幽静的,如一潭水,很深很深……那忽隐忽现的声音很是让我着迷,我便下定决心,也要去琴行跟着老师学吉他。谢老师教我怎么拿吉他,每一次的学会都让我很开心,学完那基本的谱子,我以为我即将弹得像广场上的人那样好,可是在弹欢乐颂时,需要用左手按着一品或二品和四品六品的转换,尽管我的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已经按得凹下去一红红的线,我已经想打退堂鼓的时候,脑海里浮现那叔叔的样子,于是我又埋头苦练,终于我经过了三个星期的努力,我已经可以弹得十分顺溜了。同时我也明白那叔叔也不是天生弹得这样好,也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达成的,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从我三岁的时候,我与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早上一起来,我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找我的“宝贝”是一支铅笔那只铅笔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像是一支神笔。每天我都在墙上“创作”,可是,大人们并不欣赏我的作品。还把我打骂一通,我十分委屈,之后,我渐渐在绘画中成长,直到六岁那天,我正式“拜师学艺”。这天,天气十分的晴朗,太阳从天和地相接的地方升向了天空。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也许太阳公公也在为我高兴吧!妈妈拉着我的小手,带到了梅林画室,走进大门,那儿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瓦都十分有艺术的气息。梅老师看了看我,就爽快的答应收我为“徒”,梅老师带我到教室,看到大家画得栩栩如生,纸上的颜料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纸上跳跃。我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画起了画,咦?怎么画不出来呢?我正在画一个艾菲尔铁塔,怎么也画不好看,梅老师发现了我说:“不错嘛!基本功很好,就是有一点缺点”说完,老师就在帮我修改。哇!这个与我画得完全不一样,梅老师微笑地对我说:“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加油!”我点点头。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我还记得那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是啊!只要努力了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艺术作品异彩纷呈,艺术的形式也种类繁多,今天我就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艺术。那是用泥塑的一品良骏,整体高约40cm,长约30cm,真是栩栩如生。骏马头长约8cm,马脸细长,马眼极富个性,从中透露着无限的自由与奔放,马嘴弯曲为s型,很有肉感,仿佛血液在此间流动,整个马脸十分协调,非常神气!马的脖子呈深褐色,光滑细嫩,十分优雅,你仿佛可以看到脖子中血管里,那亢奋的血液在快速流动。脖子上的鬃毛潇洒飘扬,马头随风一甩,鬃毛便高高扬起,一缕一缕,真是活灵活现。马的身子十分健壮,皮毛光滑如水,皮肤紧绷,十分协调。马腿鼓起了一块块腱子肉,四条马腿笔直修长,正向前方不停地飞奔。马尾上的毛丝丝缕缕,好似飞流的瀑布,随着运动而上下翻飞。仿佛间我好像骑上了这匹骏马,正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驰聘,天穹漆黑一片,繁星点点,我在马背上听着踏踏的马蹄声……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艺术并非如夜空中的星辰,遥不可及,只要去努力,艺术就在触手可及之处,就在你我的身边。我的妈妈,十分喜欢刺绣,在我看来,她绣出的作品简直是美轮美奂。我的爸爸,喜欢收藏一些中国画,工笔或是写意,他都喜欢。也许刺绣并不出彩,也许中国画并不知名,但对那时的我来说,一切都彷佛天作。也许是受了爸爸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这些古香古色的物件,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那些挂在墙上、古色古香的中国画。等我长大一些,爸爸就送我去学习画画。最初只是用油画棒、马克笔,画一些漫画和卡通画。直到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才遇到真正教我用毛笔画中国画的武老师。起初我只是用毛笔去画一些插画,到后来我大概四年级的时候,才真正地拿起笔去正式学习,画我向往已久的中国画。也许你会认为中国画十分简单,只不过临摹、仿照去画罢了,但实际上国画当中有不少知识,当时抄写知识点就抄了不少,消化掉那些知识就更加费功夫了。提起勾线笔勾白描时,那时的我没想到,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白描竟成了我最头疼的事情。刚开始勾白描时,即使武老师一再强调,多次示范,我勾出的的线条还是粗细不一,要不就是用墨的浓淡不均匀。那时我画出的画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武老师耐心地给我一次又一次地示范,可勾出来的线条却丝毫没有长进。看着其他学画画的同学都已经出了作品,力不从心的我终于崩溃啦!我有好几节课都没去上,就在家里宅着,爸爸妈妈很是着急,也一直跟武老师沟通并和我一直在交流。当时说的许多话如今都记不清啦,只记得那么一句话:“学画画是你一直追寻和希望的,你就这么轻易放弃,今后怎么面对现实和挑战啊”!就是这样的话,让我对国画重燃激情。我开始努力学习、反复尝试,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世界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最终我追上了大家的步伐。现在的我,勾白描已经不在话下,甚至可以脱稿、分染、罩染、统染、提染等一些技法,也算小有成就啦!我如今也开始给新的同学做示范啦!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多画、多练、多熟悉,做到精益求精。我感谢一直支持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一直引导我的武老师,感谢一直陪伴我的同学们。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艺术学无止境,永远在触手可及之处!只要我们努力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艺术,许许多多,有舞蹈,有绘画,有钢琴……说也说不尽,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学过许多艺术,可是一舞蹈,是我唯一不放弃的一样艺求。从小,自从我看到广场舞上跳舞的老年人,我就爱上了舞蹈。一天,我在家看电视,看见了电视里演员跳舞,我立马从沙发上跳下来呀!顿时感到痛,一看,踩到了一个小石头,但是,我并没有管那么多,继续去跳。在电视机前,我慢慢长大,而妈妈也给我报了一个舞蹈培训班。开始上课了,老师教我们压腿,老师让我们把膝盖打直,我一打直,啊!简直就像针刺一样疼痛,老师没看见我,我又把脚弯起来,老师教我们压,我压下去,心想:呀!弯着腿真不痛。突然老师一来,把我的脚使劲压下去,那痛,仿佛在战场上被捅了一刀似的。当我疼的快要哭时,我连忙把泪水收了回去。我对自己说:这条路是自己选的,那么,就必须走到尽头。二十分钟压完腿后,老师又说:“现在我们来搬腿。”老师教我们搬,我鼓起勇气搬起来,天呐,这种痛,让我们龇牙咧嘴!坚持就是胜利,我咬紧牙关默默坚持着。咸咸的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往下流着。老师一节课教我们:压腿、劈叉、下腰,还要学习一个舞蹈。上完课后,我满脸通红简直快成个红苹果了。在一年里,我学会了许多许多。我逐渐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登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在比赛场上,我不轻言放弃,因为我在学舞蹈的过程中长大了,我学会了坚持。...
有一幅艺术的画令我难以忘怀。它叫《吃葡萄和甜瓜的少年》。这幅画描绘了欧洲古代城市中的一个阴暗的角落。在里面,有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坐在潮湿的地面上,分别吃着在当时颇为贵重的葡萄和甜瓜。乍一看,也许只是两个少年在吃水果,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透过表象,可以看到深层。我们会关注到吃甜瓜少年的眼神——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另一个人手中的葡萄,眼角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再看手中有葡萄的少年,他小心翼翼地拎着一长串葡萄,像护雏的母鸡,生怕把葡萄落在地上。他们显然是当时社会底层的大部分人中的代表,手中的水果,不是捡来的就是偷来的。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多少人流离失所,遭受到这等屈辱!他们在苦海中挣扎求生,看着他们躲在角落,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来之不易的下贱食物,你难道不会感到一阵义愤填膺吗?其实,不止这幅画,哪里都有许多文艺作品,在讽刺这个黑暗的社会。如《骆驼祥子》中的人力车夫祥子,他在人海中赚着一丝丝微薄的收入,却命运坎坷、多舛,多么令人同情!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甚至得不到爸爸的爱!让她在大年夜与奶奶在天堂中相见,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身边的艺术,能带给人们美的想象,同时也能批判社会,牵动人们的感情。学会一门艺术吧,拉着感情的丝线,牵着人们走入角色们的心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