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这世上的桥种类繁多,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古色古香的石板桥,样式别致的石拱桥……这些桥,如同纽带,这头连着你,那头连着我。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桥是一幅美景,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浓浓的思乡情!
1984年,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爷爷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双桥》的油画,轰动了世界。这幅画是运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
陈逸飞爷爷1964年出生在浙江镇海的一户书香门第,1980年,他赴美国留学,海外生活让身在他乡的陈逸飞格外怀念故乡。童年记忆中的故乡美景,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可惜的是,随着社会发展,陈逸飞爷爷的故乡镇海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这让他感到非常惋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逸飞爷爷通过朋友介绍,花了整整六个小时,从昆山摆渡来到当时还非常闭塞的江南小镇——周庄。抵达周庄后,他深深沉醉。说道:“周庄和我的家乡镇海很像,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他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桥、人家无不透着熟悉,陈逸飞挥毫泼墨创造了那轰动世界的——《故乡的回忆——双桥》。
陈逸飞爷爷一生最情有独钟的就是双桥,从这幅画里我感受到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最是故乡景迷人,陈爷爷的这幅画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故乡——扬州,二十四桥、五亭桥、大虹桥……故乡的这些桥也陪伴着我的童年,即便以后我走到多远,心中浓浓的乡情总是不会忘记的。
下一篇:爱跳舞的我
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里,村里那方池塘便是我童年的天地。自打我有记忆起,池塘两边搭就成了一个小型的拱桥,是用木板做成的,方便村民去洗菜,洗衣服,去对面菜园种菜什么的。每天天刚亮,我便偷偷地爬起来跟在奶奶身后,去桥边玩。奶奶呢,骑着有些破旧的三轮车,车上放两桶衣服去池塘洗。夏季的蚊子是最多的,长草的池塘边尤其多,可即使每天都要被咬出许多包,我还是喜欢天天去桥上玩。桥很窄,两边只有用短木做成的护拦。桥下,两排柳树好似少女,不论是白日还是黑夜,低垂着头发在水里照镜子。有的时候我一个人出来玩,就喜欢站在桥上,晚风轻拂,头顶皎洁的月光,听着蟋蟀演奏出的交响乐,看着池塘水波荡漾月影朦胧好不惬意。桥下,便是清澈见底的池塘。那时候,站在桥上能看到池塘水底铺着厚厚的一层沉睡的沙子。沿岸丰茂的水草和水白菜,池面还有鸭群游弋。黄昏的时候,有些人家会去池塘赶鸭子,嘎嘎嘎的热闹极了。桥的两岸有许多村居,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数都是瓦房。简单的瓦房里,却有朴素的温情。村民都爱聚集到桥边的那棵大樟树下,纳纳凉,唠唠家常,喂喂鸡,每个人都过着平凡的日子,每个人的心都紧紧地相连。如今再返家乡,桥的两旁有栽了许多路灯,每当夜晚,它和着月光把晚归人送回家。两岸的柳树也用正方形水泥围栏装饰了,那座小桥,也有被修过的痕迹,但依旧是木桥它还是老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又透出几分梦幻般的色彩,湖面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古朴的村居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雄伟和壮观。桥两岸的瓦房也变成了别墅、高楼。村民依旧那样忙碌。但他们从未忘了与桥的一份约定,依然闲时唠家长,心心相连。家乡的桥是我心里的一个美丽的梦,虽然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但它的灵魂在我心里永不灭,绽放着迷人的风采。...
我的家乡在宝鸡,这座城市有着许多桥,有彩虹桥、胜利桥、蟠龙大桥、东岭廊桥、吊桥等。我的爸爸妈妈都是造桥的工程师,我从小就很喜欢桥。今天我来讲讲我家附近的一座桥。这座桥位于渭滨区中铁佳苑小区前,横跨清姜路。它是一座铁路桥,桥上两边围满了护栏,动车在桥上通行。下面桥墩之间空出了十余米宽的桥洞,供车辆和行人通过。从我家窗户往下看,铁轨和枕木把桥面分成了许多方块,它们均匀分布着,使得整座桥变得像一块长方形的巧克力。我往下再看,地面上的车辆从桥洞中开了过去,像千军万马飞奔而过,扬起一片尘灰,那场面真是雄伟壮观啊。这座铁路桥的作用是沟通和交流。我看着动车每天奔驰而过,它通向东西南北,开往许多目的地,将乘客送往他们要去的地方,这就是一种使命与责任。这座铁路桥虽然很普通,它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动人的故事,但它却有着非同寻常的使命和责任。我喜欢这座铁路桥。...
我见过横跨大江的两用桥,见过公园里弯弯曲曲的九曲桥,还见过玉石砌成的金水桥……但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家乡的渭河大桥。渭河大桥,全长900多米,横跨布满泥沙的渭河,它是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桥的两边还有用水泥做成的防护栏,桥面不宽,只能并排行驶两辆车和一些行人。它的桥墩大部分都是圆柱形的,而且每两个是一排,排列得整整齐齐,像一道道大门,更像一列列士兵守护着来往的车辆,让它们安全通行。渭河大桥始建于1964年,是陕西省最早的预应力简支梁桥。听爷爷讲,以前没有桥的时候,人们想到河的南岸去,还得坐渡船,而且渡船不是经常都有的。说是渡船其实就是一叶小舟,在浑浊的黄泥水中,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令人心惊胆寒。好不容易盼到国家修桥,可是当时我们国家经济不好,技术也不先进,只能求助于其他国家。那些外国专家终于来了,却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桥建到了一半儿就甩甩尾巴走人了。最终还是我们的祖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把桥建好了。使渭河两岸的人们沟通起来更方便,也带动了两岸的经济发展,让渭河两岸的人民共同富裕。每当走过渭河大桥,我就会想起爷爷说的话,祖国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渭河大桥只是祖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每当看到形态各异、瑰丽多彩的桥,我就会觉得特别自豪,因为这就是伟大祖国富强的标志啊!...
我想你们的城市里一定有许多桥吧,我们这里有四座各具特色的桥。第一座桥是人行风雨廊桥,从远处看这座桥就像中国古代的长廊,只见桥上是用青色的瓦片一片一片建成的,下面每两个朱红的柱子之间就有一个长椅给人去坐。站在风雨廊桥上向远处看,就可以看到橡皮坝。只见橡皮坝正在放水,水流如瀑布飞流而下,”哗哗”的声音不绝于耳,微风吹来,风雨廊桥上十分凉快!到了晚上,风雨廊桥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风雨廊桥上灯火通明,桥下的灯也在不停变化着,真是光彩夺目!第二座桥是彩虹桥,夜晚的桥上灯光闪烁,整座桥是由两个弧形圈成的,两个弧形之间有几处横梁,横梁之间有许多三角形,看上去很宏伟!桥上有的灯光会变色,有时候有一半是紫色,还有一半是蓝色,如梦如幻,像一条水中彩虹!第三个是颖川桥,白天这座桥上有一条鱼立在桥中央,好像是刚从水里跳到了桥上;而到了晚上,这种形象就更加突出,桥下安的有灯,这种灯会变色,有时变成蓝色,就像是桥上的鱼刚从浅蓝色的水中一跃而出,而且桥里的鱼是扭着的,同时也会随着灯光的颜色变化而变色。第四座桥是轩辕桥,这座桥也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桥下面的桥墩也非常多,就像是鲸鱼的鲸须一样十分整齐,这座桥和水中的倒影组合起来,就像是一幅眼镜被一把剑穿过了一样,白天从高处往下看,整座桥被水面团团围住,像是一座天桥一样,而桥上的两条白条像是两条丝带一样!这就是我的家乡,你们想来我们这里吗?你们喜欢我的家乡吗?...
家乡是一个水路纵横交错的地方,随处都有水的踪影,由于交通的需要,有水必有桥,因此家乡的桥特别多。家乡的桥多如繁星,走不到一里路,就可以遇到一座桥,这些桥建造的年代不同,有远的,也有近的、有新的、也有旧的。家乡的桥不仅多,而且千姿百态,有小石桥、石板桥、有直的、有拱形的、还有宏伟的正余大桥。石板桥它非常好看,两排是黄色的,中间有一竖一竖的小长石柱,那是栏杆。栏杆上有许多一个个的正方形的小石块;最美丽的数宏伟的正余大桥,它的桥洞和桥的倒影像一只大眼睛。两边扒开的东西像一个大“八”字。一个个石狮子在石柱上屹立着,好像在炫耀自己呢!晚上你坐一条小船完全穿梭其间,你会怀疑是不是在做梦?虽然有些桥已经经历过几百年的沧桑,但它们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式,桥上的雕刻依然清淅可见。去年家乡的路又进行了改造。原来的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延路的桥也都改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桥了。我爱家乡的桥!...
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因为她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我也爱自己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有许多风景名胜,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家乡的桥,它不仅雄伟,而且在那个经济落后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这座桥叫育溪大桥,修建于1977年,竣工于1979年10月,全长200米,宽10米,可以容五辆马车并行。它西靠育溪镇,东临佟家湖,桥高15米左右,桥身由六个桥墩支撑,每两个桥墩之间有六个桥孔,据说这是用来泄洪的,因为这里以前常常发大水,桥孔帮助泄洪就可以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而不至于坍塌,不信你现在去看桥孔里还有青苔和小草呢。听妈妈讲,没修桥以前,东西两岸只能靠一艘轮渡运行,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两岸人民硬是靠肩挑手推修建了这座桥,大家齐心协力,日夜苦战,终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大桥顺利竣工,这不能不说这是两岸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她的通行极大的方便了两岸人民的沟通与交往,也为育溪的交通和经济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春天,大桥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河面美妙如画,好似一个人间仙境。夏天,人们在河中嬉戏,小鸟在天空翱翔,到处都生机盎然。秋天,满载收获的农民穿梭于大桥之上,到处是丰收的笑脸。冬天,雪爷爷给大桥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冬衣,大桥缓缓地睡了......是啊,她也该休息了,忙活了一年,也该休息一下了。可她又怎能安心休息呢?...
家乡的桥大都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有几十级台阶缀上去形成一个大“八”字。晚上,明月高挂的时候,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影,就好像到了嫦娥的月宫,寻找那古老的传说。家乡的桥名字美极了,巍峨耸立的立交桥、历史悠久的文昌桥、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家乡的桥是我的游乐园,如果到了炎热的夏天,我和妈妈就在桥上聊天、散步......我们把桥当做舞台,说成语、讲故事......有的时候我们在桥头上玩耍,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展开四肢平躺,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着水波,转眼间就把你送入甜甜的梦乡。我爱我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在南城,那是个四季如春、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有连锦不断的高山,雄伟粗壮的树木,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聚星塔下的那架横在盱江之上的万年桥。万年桥,一听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有很长的历史,是的,它始建于南宋时期。现存之桥建于明,至今已有360余年历史,是江西今存最长的石拱古桥,桥长 410米 ,高 10米 ,23孔。它和聚星塔级都是省级保护文物,建筑艺术精美、雄伟坚固,被誉为“南城八景之首”,不管春夏秋冬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观看。这座桥经过多次的修复,现在已经面目一新,又重现出昔日的风采。它不但连通着城乡人民的往来,也向我们讲述着家乡的一段段历史。啊,万年桥,你是南城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你是南城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