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这个寒假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一本名叫《论语》的书,这本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本书讲的是君子行为和为人处事的原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三思而后行”,遇到什么事,先冷静,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一次表演中,因为下雨,两个表演者不能来了大家都慌了,“怎么办呢?马上就上场了,又少了两个人”。这时老师走过来说:“大家别慌,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办法。”于是,大家又开始想办法了。有人说:“我们不要他们了,自己演吧!”“不行,我们演的是话剧又不是舞蹈。”又有人说。突然,我想到了我两个闺蜜。我在家时,也让她们陪我练过,只能让他们上了。我给大家说了一遍,大家都说只能这样了。我拿起了三把伞,向外跑去,还好她们家离学校很近,不一会儿,我带着她们回来了。我们换上了服装,让她们两个练了几遍。
上台了,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虽然没有原来的好,但是掌声依然热烈。表演结束了,大家都说我真聪明呢!
所以说,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冷静想办法,一定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下一篇:错误与惩罚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想想自己,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比先哲的谦逊,我羞愧万分!《论语》,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得勇于改过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教会了我太多太多,使我受益匪浅。...
读《论语》有感蚝业小学 郑润红本学期老师组织我们读《论语》。学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师一遍遍在课堂上讲解所谓何意,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想不通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在我眼里,古人的经典文章一直是深奥难懂。 课间随意翻阅书本,不觉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当夜晚难以入眠时,我便捧着它细细品味,细读之中,也读出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为人之道,贵在真诚.自懂事以来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处世圆滑,左右逢缘;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朴实;有些人刻苦兢业,舍已为公;有些人无为颓废,胸无大志.这些类型,我觉得都和自己对不上号,我自己却是挺喜欢真实,不太会耍弄心机,也不善于推卸任务,也许源于老师对我的教导: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方,与人交往,不虚伪,不矫饰,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想他人也会热情地接受你.这本书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有些故事我还没有细细地读完,不过我想我会挤出时间去细品的,看着书柜里长年作为装饰品的书籍,我很惭愧,没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会重新去认识它们,就像《论语》里说的,为人之道,贵在真诚。...
在七年级的寒假中,我认真阅读了《论语》,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论语》中所讲述的学习之道,现在我给大家讲讲我的体会:我认为:真正的成功学习之道=勤奋+虚心求教+理解发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句至理名言,他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这句话中的道理的深刻……人们在赞美其写作手法时,其中的道理也就刻在人们的心中了。这句话形象、直观地写出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是读书却不思考便会受骗上当;而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读书,便会越想越糊涂!那是多么可怕的两种结果!我们再来想想,一味读死书,却不对读的内容加以思考和理解,不把它运用在生活中,那结果只相当于翻过几张白纸罢了!由此说明,书中的“黄金屋”是要通过“发掘”才会显现出来的!由此,让我想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家,但他们只会思考吗?不,他们还会用语言和自己的双手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得到人们的赞赏与肯定,而只思考却不做出行动的思想家呢?那就叫空想家了——想这想那,却不付出行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总而言之,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只有思想与行动相结合,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成为以上的几种人,否则将给我们带来非常可怕,不堪设想的后果,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学与思考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使学习变得非常轻松,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至是厌烦的感觉。感悟人生的开始,就从《论语》读起吧!让我们从这一刻起,走进那文学的殿堂,一起去感受这能贯彻古今的,这能通透人生的经典吧!...
[再见了,亲人]这是写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依依不舍得情景.在送志愿军回国的路上,有位满头银发的大娘,大娘不怕牺牲为战士送打糕;为志愿军失去了小孙孙;还为战士们洗补衣服.大娘有着无私,伟大的爱,大娘也是那么的勇敢.还有一位是泪痕满面的小姑娘.有一回他妈妈为了救侦察员老王,他妈妈想方设法引开了鬼子,小金花救出了老王,最后她妈妈和鬼子同归于尽了.她失去妈妈,她没有落泪.她狠狠的说妈妈我要为你报仇.小金话你是多么刚强.还有一位年亲的大嫂,拄着拐杖.着位大嫂为了给战士们挖野菜,后山没了,上前沿阵地去挖.无情的战争夺取了你的双腿.大嫂你是一位感恩戴德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太感动了,我读后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
说到对《论语》的了解,只有在中学学习《论语》六则的时候有些初步的认识,真正对《论语》感兴趣,那是女儿参加孔庙读经班以后,为了鼓励孩子学习,我也专门借了有关《论语》的书来看,不读不知道,一度停不了。真的感觉到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像“父母在,不远游”、“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朽木不可雕也”这些人们常挂在嘴边、耳熟能详的话,以前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读了《论语》这部书,我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还有他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为历代君王所推崇。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东西,肯定有它的可取之处。孔子讲究孝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等都能体现孔子的孝道思想。现在看来,身为人子,就应该对父母尽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同时也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世人也有不赡养父母、虐待老人的行为出现,这就连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已沦丧,就更谈不上孝道了,只能作为反面教材,受到人们的谴责。在治学方面,孔子谈的就更多了。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回忆起来依旧朗朗上口的名句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周围的人吧,就有篮球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精通数理化,有的又满脑子诗词歌赋;还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它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也可见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天如何求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
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学生身旁和他们交流。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实,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高兴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加强知识的印象,牢记这个知识,从而是你进步。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好像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坚持读书。...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论语流传至今,这位清廉的圣人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各种礼节、学习方法、交友之道、处世之道等,他从7个方面将这些写得淋漓尽致、由浅而深,而且适用现代社会,会给我们以启发。例如学而篇(学习之道)是给我最大启发和教育的。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要经常去温习功课,每次都要用心去学。每天提醒自己为他人办事是否尽心,同人相守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而是如何在学习中领悟文章深处的真谛,所以孔子提倡实践,将所学到的东西反复揣摩真正掌握才能体会到喜悦。真正好学的人,应该多与他人切磋,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讨论、交流,我认为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通过历史的镜子照亮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