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科学课。
上课时,带着无尽的期待,我偷偷地瞥了一眼老师的“百宝匣”。以往,那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什么小发电机啦,航模制作材料啦,形状各异的磁铁、磁石啦,都有。可是今天令我失望的是,“百宝匣”里并没有神奇的东西,只有一个玻璃杯、一盆水和一张厚纸片。
准备要做实验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能上去给老师当助手,亲自体验一下动手的感受。最后老师选中了我。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首先在杯子里装满了水,接着又把纸片盖在杯口,用手按着慢慢地把杯子倒过来。然后,老师突然松开手。我们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奇迹发生了,水并没有洒出来!我们松了一口气。我在杯子底下摸了又摸,想看看老师有没有用透明的东西在底下支撑着,然而并没有发现。接下来,老师拿着杯子在所有人的头上经过,大家十分紧张地仰着头盯着杯子,躲着闪着,还有的甚至发出尖叫,生怕水会浇在自己的头上。可是,杯子的水终究没有流下来。
老师微笑地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把手拿掉后,纸没有掉落反而还被吸在上面了吗?”大家议论纷纷,好久也没能得出答案。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纸片把水和空气隔离了,在纸片外的空气托着纸片,所以水才不会流下来。”接着,老师又给我们讲了著名的“马德保半球实验”,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第一次体会了“大气压”的神奇。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来这句话并非绝对正确,“真理”有时候是能被打破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
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下一篇:写春联
记得上次回老家,我发现奶奶家养了好多小鸡,它们黄灿灿、毛茸茸,像一只只小绒球,可爱极了。有一次,我在观察它们的时候,竟然发现它们爱吃小石子。那天,我无聊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一只鸡大叫起来,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有一只小鸡正在吃小石子,连忙叫起来:“奶奶,鸡吃小石子了,快来呀!”奶奶飞奔出来,以为出了什么事。我又回头看了看可爱的小鸡,呀!不少小鸡都在吃小石子。我马上大喊:“快来呀!奶奶,它们都在吃小石子,会死的。”我紧张地看着奶奶,可奶奶笑了,她摸着我的头,不慌不忙地告诉我:“鸡都会吃小石子的,它们不会死。为什么吃我就不知道了。”说完奶奶转身干自己的活去了。而我听了奶奶的话更加糊涂了,鸡天天要吃小石子吗?鸡为什么要吃小石子呢?鸡不吃小石子可以吗?我连忙向爸爸请教,可是爸爸也不知道。想起来了。我可以去问问不会说话的老师。我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翻开《十万个为什么》,终于知道,原来鸡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鸡把小石子吃下去,存储到身体里的一个“小口袋”里面,石子和食物混合在一起,慢慢地把食物磨碎,食物磨碎后进入肠就容易消化吸收了。所以,小鸡要经常吃些小石子。我找到了答案,连忙把答案告诉了爸爸,爸爸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听了爸爸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乐开了花。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只有勤于观察,用心思考,才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嘿!别提多棒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去姥姥家串门儿,可把我给乐坏了。一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来到姥姥家,只见姥姥手拿镰刀,正在地里种菜,我走到姥姥的身旁,说:“姥姥我来帮您吧,好吗?”“好的,孩子!你把我身后的种子埋起来,再浇点水,哦!记住把土轻轻地埋在种子的上面啊!”“好呀!”我爽快地答应着,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里,提着水桶,戴上手套,向田里跑去。我猫着腰,把种子一颗一颗细心地埋在土下面,又浇了点水,才没种几颗,腰就好酸呀。姥姥把手里的种子种完了,我的活儿刚干到少一半,这时我两腿如同灌了铅一样,沉得不得了,还没和我说一声,就闹起了罢工,于是我双腿一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姥姥见我这副模板,笑着说:“这就累啦?看看姥姥是怎么干活的吧。”说着,姥姥又手脚麻利地干起来,一小会儿的功夫,姥姥就把所有的种子都种好了,我向姥姥竖起大拇指,羡慕地说:“姥姥,你真是老当益壮!佩服,佩服!。”姥姥语重心长地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就成功的,都得慢慢锻炼呀,看!埋种子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是一门学问啊!”听了姥姥的话,我脸羞得像个红苹果,是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确实有它的道理呢!...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会教会我们生存,有可能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却蕴含着巨大的学问,这些学问又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有一次我去老家玩,看到鸭子在小溪里游泳,而鸡却在岸上跑,我突然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面上,而鸡却不能呢?他们的样子非常相似,都是两只翅膀,两只脚,一个脑袋,除了脚上有点不一样,我问爸爸妈妈他们,他们都说我,这算什么问题,这本应该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好问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于是去网上查了资料:原来鸭子尾部有可以分泌油脂的腺体,鸭子常用头和嘴巴来蹭这些油脂,下水后,油脂起到与水隔离的作用,而且鸭子饱满的羽毛充满空气,这样就浮起来了。肺连接有气囊,加上脚上是蹼,就能游泳了。许多科学家都会因为奇思妙想,最后做出了伟大的发明,例如:鲁班上山砍柴,手被草划破了,就发现这种草上带有钩子,可以把其它东西划破,于是他就发明了锯子。要是我被草给划破了,肯定不会想到这些,而他们呢?在发现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之后,能够深究其原因,然后努力钻研,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且去不断去探索,最终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是需要用心灵和智慧去思考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点点滴滴,并且发现其中的奥妙,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今天妈妈给我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烧地锅。我算是真正地当一回名副其实的火夫了。妈妈为了让我体验生活,尝试农家乐的快乐,把姥姥家多年不用的地锅打扫干净,让我来学习烧地锅。我一听还高兴地蹦得老高了。妈妈开始讲烧火的注意事项,我哪里还有耐心听妈妈讲解,心想着不就是烧火吗,一定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我迫不急待地拿起打火机,抓起一把花生秧放好,就开始点火了,可是,火刚燃起一点又灭掉了,我不甘心地再三重复着,没有一次成功的,妈妈看着我难为情的样子,于是蹲下来给我讲解点火要引燃的重要性及如何引燃。并给我示范着烧火的动作。我抢走妈妈手里的火机和引燃丝绵,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火引燃,这次真的是烧着了,我又赶紧抓起一把花生秧快速地撒向有火苗的地方,这火苗也太娇气了吧,竟然这撒过来的花生秧给被压灭了,冒着滚滚的黑烟就是不见火苗了,我又趴上去想探个究竟,一股黑烟对着我来了个迎面扑鼻,我的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喉咙里呛得像针扎一样。妈妈看着我狼狈的样子,还卖起学问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羞愧地低着头揉眼睛,妈妈赶紧拉着我来到水池边洗洗,我稍作休息后,又开始研究这烧火的学问了。妈妈又细心讲解了一遍,这次,我耐心地听着,并在心里记录着,用手比划着。特别注意了刚才出错的环节。很快,我又开始了,这次我冷静了一下,有序地准备火机和引燃丝绵,小心地点火引燃,送进火膛里,没等燃烧完全就轻轻地续上适量的柴,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这次火着起来了,烧得很旺!我热的满头大汗,脸上抹得像只小花猫,但是我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让我倍感舒心!我感觉到这烧地锅跟学习一样,要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听讲,掌握关键要领,做好课后练习。今天烧地锅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学问!”...
俗话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生活中不止藏匿着各种各样的美好,还储存着各类的学问,只要你肯发现,肯探索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奇妙。前两天从超市买回来一个做冰柜的模具,兴奋之余便把没有喝完的柠檬水分杯倒了进去,激动的一夜没有睡安稳,早上一睁眼,牙齿还没有来得及刷就跑到冰箱前打开去找那个冻得冰棍,在厨房做饭的老妈看见说:“你啊,什么新鲜东西没见过,看把你激动的,一个破冰棍至于吗?”我傻呵呵的笑着只管拿出来,结果发现和外面买的根本不一样,银白色的冰棍上布满了好多个小洞洞,像极了树上的那个马蜂窝,“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个洞洞?”举着冰棍朝向老妈,她也只是眨眨眼睛表示不解,作为好奇宝宝的我,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了。通过查询网络,原来是柠檬水中有一些碳酸气泡,当冷冻的时候空气自然会被排泄出来,形成了蜂窝状的白色絮状物体,从而气泡越多,蜂窝状的漏洞就越多,因此我们自己做的冰淇凌是没有添加剂的。好神奇啊!还有最近老妈清洗洗衣机的时候被我发现她没有用洗衣液而是往里面放了一些小苏打、白醋、啤酒、洗洁精。站在旁边帮她收衣服的我,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又不是刷碗调料,你干嘛呢?”“网络上说这个能把洗衣机的污垢洗的很干净,我想试试。”半信半疑的我拉着老妈势必要找出根据。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醋中含有乙酸,洗涤剂中常见的成分就比较多了,有烷基苯磺酸钠、高级脂肪酸钠等。小苏打和洗涤剂通常情况下显碱性,能够和酸性的乙酸中和,由于反应物都是混合物,所以能够清洗污垢。生活是门大学问你要仔细地观察发现,说不定你能看到更多地科学知识呢!...
在一堂科学课上,科学老师拿着一个类似球形的东西,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感觉老师今天有些奇怪。老师将那个球放下,指着它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议论着,有人说是老师想让我们观察球形,甚至有人说老师想让我们把这个球摔碎。老师笑了笑,把这个球放到了一个前排女同学的头顶上,那个同学的头发立刻打起来精神竖了起来,随着那个球左右摆动,头发也在空中扭动起来,挑起了快乐的海草舞。同学们见到这副模样,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老师又将那个球放在了另一位同学的头上,效果更佳。那些小碎发们疯狂地跳起舞来,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教室里一片哗然。老师终于不再卖关子了,解释道:“这其实是一个静电球,那些头发就是因为静电才会跟着球摇摆。其实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哦!”听了老师的话,我们仍有些不明白,对静电这个玩意儿心存好奇,便组织了一个小组,一起来探索。我们拿来了一把尺子和一些小碎纸。首先,第一个同学用尺子在自己的胳膊上摩来摩去,然后放在小碎纸上面摇晃,结果那些小碎纸连理都不想理一下,仍旧懒散地躺在课桌上。第二个同学站了出来,用尺子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再去试一试,同学们瞪大了眼睛,虽然那些小碎纸没有太大的动静,但也微微地抬了一下头又趴着不动了。渐渐地,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到了第三个同学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他用尺子在头发上来回摩擦了好久,接下来的一幕立刻让同学傻了眼,纸片像孩子一样跟尺子拥抱在一起,调皮地不肯放手。教室里传出了惊叹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我上网查找了资料,原来塑料尺在皮毛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会把纸片吸附上来,从而产生了神奇的一幕。生活中,静电常会更跟我们闹着玩,干燥的秋天与同学牵手,它会发出“啪啪”声吓你;开门时,会刺你一下;晚上脱毛衣时,会闪亮一片……生活处处皆学问,世界时时有文章。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也许会发现别样的惊喜。...
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需要用心灵、智慧去思考,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多探究才会有收获。有一次,我去公园赏荷叶,只见大大的圆盘上点缀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咦?它为什么浮在荷叶上?一般的水不就是渗在里面了吗?我立即来了神,转过身急切地问妈妈,妈妈看着我疑惑的眼神,一下子就看透我的心思,我还未开口,妈妈就说:“这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奥妙,也就是你以后学习物理时要学习的“张力”。”我回家后,二话不说就进了我的书房,搬出我的《百科全书》。我看了恍然大悟,原来当水滴落在荷叶上时,荷叶与水珠间形成一个高度的接触角,使之聚集成珠状而不扩散。荷叶的表面附着无数个微米极的蜡质乳突的表面又附着许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产生了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的现象。我把这个奥秘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的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善于观察,处处皆学问,妈妈真替你感到高兴。”我真的也很惊讶,大家经常见的荷花,竟然有这么多的奥秘和知识,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以后一定要多多观察,勤思考。如果,看到、听到,却不去思考,不去探究,不去总结,是得不到提高和感悟的。走马观花的观察是不会有所发现的,真正有价值的是,往往不会轻而易举的露面,它会隐藏在某一点,某个角落,等你去博览群书的用你的只会去开启它,挖掘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是吗?...
在我快乐的童年里,有许多发现,尽管不是惊天动地,但我依然十分感兴趣,其中就有一件令我久久难忘。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写完作业,看见我的外套有一点脏,心想,爸爸妈妈一天工作十分辛苦,还要照顾我,今天我就自己洗吧,于是,我从床底拉出盆子,往里倒了些水,然后放下太阳能热水参合到水温刚好,我就拿来自己的脏衣服泡入水中。先倒入洗衣液,然后在倒入柔顺剂,我就坐下来使劲搓揉。衣服在洗衣液的作用下,脏污在一点点减少,但有几点必须适当在加一些洗衣液才能弄干净,满盆子的泡泡让我既好奇有兴奋,就这样我反反复复的搓洗,盘子里的谁换了一盆又一盆,累的我满头大汗,手也搓的通红,衣服终于洗干净了。这时,我发现我的手指头上出现了一条一条“皱纹”,很像波浪,这是为什么呢?我十分好奇,于是我来请教我的百科老师——电脑。我搜索其中的奥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的皮肤上布满了一层薄薄的油脂,是为了防止皮肤直接从外界吸水,当我们把手浸泡在水里一段时间时,油脂被除去,因此皮肤开始吸水,而我们的皮肤表面是一层表皮层,表皮层下面是真皮层,两者并没有黏在一起,只是某些地方有,某些地方没有。所以,当表皮洗水后肿起来,表皮层与真皮层黏在一起的地方就会凹陷下去,从而从外观上看,才会有凹凸不平的表现。我找到了其中的奥秘,别提有多么高兴,心里有很强的成就感!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许多小奥秘,我们好好学习,钻研他们,破解他们,在无限好奇中找到无数的乐趣。真是生活处处有学问,只等你我慧眼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