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别人的春节都是大吃大喝,吃喝玩乐的,也有人的春节是去游遍名山大川,而我的春节却是在与老爸斗智斗勇。
虽说早做完作业就早休息,但也得有个度吧,白天我是别想离开书房半步,做完卷子就做阅读,别说休息了就是喝水都难!唉!现在可是放假啊!今天可是大年三十啊!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写作业呢?都是因为我那差强人意的期末考啊!那可怕的老爸呀!老爸一开口,世界抖三抖。狮吼功还不算什么,老爸可是武林高手。18般武艺样样精通,最厉害的人也不过如此。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只能开始斗智斗勇了。首先要练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功夫,一点动静都不能逃脱耳朵的捕捉,一旦听出脚步声,就立刻要72变,在三秒之内做出一个奋笔疾书的样子,瞒天过海,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爸使出“轻功”还是把我抓了个正着。
好不容易做完了所有的作业,可以逍遥快活了,但已日落西山进入万家灯火年夜饭的时间了,来到了酒店,周围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可以用富丽堂皇来形容。年夜饭十分丰盛,最具特色的要数芡实的嫩杆了,我从未见过这个菜肴。像迷你版的藕段,雪白雪白的,在我吃的满嘴流油的时候夹起一段,先放入眼前透过它的小孔挨个观察一下满坐的亲朋好友们,在放入嘴中,脆嫩脆嫩,清甜爽囗,就像夏日里喝的一杯清凉的薄荷茶,顿时,整个人都舒服了。
年夜饭后回到家中,外公告诉我过年要吃糖,象征来年甜甜蜜蜜,外公变戏法似的变出一个大棒糖,和一个鼓鼓的大红包。我高兴的张大嘴巴高举双手就差跪拜了。红包虽只有巴掌大,却能衬托出美好的寓意来,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幸福安康,红包又叫压岁包,传说古代有一个小鬼叫岁经常大年三十出来害人,被它摸过的人都会得病,但岁非常爱钱,所以人们就把钱包起来放在枕头下用来给它,岁拿了钱就不会害人了。
说到过年自然少不了放开门炮啦。我们那儿的春节,家家户户在大初一年必放爆竹,烟花,而且要放,还要一起放,漫天的烟火。爆发出无数的火花,满地的爆竹炸起来震天响,浓烟滚滚,空中红绿混合的火花连成一片闪闪发光的花海。人们在震耳欲聋的响声中互相祝福,恭贺新年好!
我的春节丰富多彩,在和老爸斗志斗勇,在走亲戚串门,在收红包压岁钱在看烟花……这就是我的春节。一个充满欢乐祥和和斗智斗勇的春节。
下一篇:人生如书
清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迫不及待地穿好新衣服,刷牙洗脸。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客厅里,妈妈在用扫帚扫地,爸爸在用抹布费力地擦窗户,我也留下来帮忙,帮着妈妈拖地。不一会儿,客厅里焕然一新。哇!厨房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我顿时随着香味一起进入了厨房,爷爷奶奶忙得不可开交,又是洗,又是切,又是炒,我悄无声息地退了出来。大门口,爸爸把旧春联揭下,换上了新春联。此刻,我想到了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奶奶在大门口争执了起来,奶奶火冒三丈地说:“喂喂喂,先别贴,这“福”应该倒着贴!”“为什么?”爸爸迷惑不解地问。“这说明我们家“福”到(倒)了,”奶奶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咦,妈你也太迷信了吧。这“福”应该正着贴。”爸爸边说边跺脚。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差动手打起来了,我灵机一动,对奶奶说:“奶奶,您想,这“福”字倒着贴,不就是“福”到(倒)头了嘛?您想让我们家没了福,就倒着贴吧!”我这一举动救老爸于水深火热之中。奶奶一想:说的也是,我可不能让咱家的“福”到头呀。“算了,算了。正着贴,正着贴。”奶奶无可奈何地说。接下来,爸爸去接外婆、外公到我们家吃午餐和晚餐。晚上,一盆又一盆的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端了上来,香气扑鼻,我们放开肚皮,大吃特吃。晚饭后,是我们几个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呀,可以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约晚上七点左右,家家户户的灯笼都点亮了,红彤彤的一片,可漂亮了。但是最漂亮的还是烟火,一朵又一朵烟花在空中绽放,声音震耳欲聋,却很美丽。刹那间,把天空照亮了,出现五花八门的烟花,有的像金色的雏菊,有的像含苞欲放的桃花,有的像雍容华贵的牡丹,又有的像傲霜斗雪的梅花。收拾完后,大家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今年是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如果没有那些革命战士,也许我们中国现在仍然是菜板上的鱼肉,让人随意宰割。虽然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学生,不能为祖国作多大的贡献,但是我坚信只要我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像屠呦呦等人一样成为祖国母亲的栋梁之才!...
春节作为我们中国代表喜庆与收获的节日,总是为我们带来欢笑与快乐,也无声无息的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是它,使我们幻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指引着我们向幸福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方向前进着。“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随着几声响彻行云的鞭炮声轰然而起,率先打破了山中的沉寂后,我们全村人都愉快地欢呼起来:“过年喽,过年喽!”霎时间,原本朴素的房屋,窗子都换上了喜庆红色的新衣服,所有人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了。“吃年夜饭喽!”外公兴奋地呼唤我们。我们立刻便停下手中的事儿,一溜烟似的奔到了餐桌上,准备吃丰盛的年夜饭。“太棒了,这么多丰盛的美味佳肴啊!嗯,真香!”“那是当然了,今天可是大过年,况且今年过年你们大家都能来陪我们两个过年,饭菜当然要美味可口喽!”外公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道。在餐桌上,大家其乐融融,长辈们总是滔滔不绝地说着那些生活上的趣事与琐事,而我们小辈总在旁边添油加醋,乱插嘴逗得外公外婆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了。到了年夜饭的后半段便是我们小辈的表演时间了,我们总会想长辈们汇报这一学期的结果与进步,不管好与坏长辈们总会说:“好极了,非常好,特别棒,继续努力哦!”这些鼓励我们的话,之后呢便是发红包环节,长辈们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红包给小辈们,并总会拍拍我们的肩膀,让我们继续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成绩更上一层楼。现在想起,我还意犹未尽,那浓浓的年味与香味一起让我永远无法忘怀。吃完年夜饭后我们总会一起结伴去隔壁邻居家里拜年,那些邻居们总会热情地迎接我们,看到有小孩子还会给我们一大把糖,所以我们小孩子总会拿个大盆子去接糖。外公他们也总会将家里的土特产带给邻居们,之后外公总会与邻居们下下棋,喝喝茶,到处洋溢着十足的年味。在农村过年,不到二十四点是不可以睡觉的,大家把这项习俗叫做守岁。这也是家家户户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习俗,每到二十四点,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后,外公总会带着我们进入家族祠堂去祭祖,拜菩萨,让菩萨与祖宗们保佑全家一生平安,新福吉祥。不要小看这项习俗,在这项习俗中所有人都得真诚,郑重的向菩萨与祖宗们祈祷,所以这项习俗在农村里是十分端庄的,也只有真诚地完成祷告,才能休息的。这便是我的春节,春节作为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体,总是无时无刻的伴随着我们成长,它见证了我们中华的陨落到重生再到崛起的辉煌经历,是它让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今年春节,我是在老爸的家乡常山度过的。常山的春节,年味儿明显比杭州浓上许多。大年三十一早,大家忙着打扫卫生,爷爷大老远的从县城赶到乡下,把老房子打扫干净,贴上春联;大伯和奶奶忙着切菜,准备晚上的盛宴,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准备着;那里的年夜饭一定要在大年三十才开始,家里人员得挨个到齐,有时得照顾到两头,所以吃饭得赶场子。吃了团圆饭,才算是正式过年了。虽然急匆匆了点,但大家乐在其中。在这个春节里,有几件事让我难以忘怀:鞭炮声有节制大过年的,怎么能少了鞭炮呢?有了它,年味儿瞬间有了。不过,它对环境污染太严重了,所以,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放了。常山这地方山清水秀的,烟花管制不那么严,没有禁放烟花的文件。我想一到晚上,外面肯定噼里啪啦声响成一片,天空一片绚烂。可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没有一点声音。快睡觉了,还是没声音……这太奇怪了,怎么不放鞭炮了呢?到了十二点左右,窗外才传来鞭炮声,响了几十分钟就回复了宁静。仅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已,看来,大家的环保意识挺强的。 手机靠边站往年的餐桌上,我的两个叔叔都会扒几口饭,看一下手机。可今年不同往年啦,吃饭时,手机就放在他俩手边,他们连摸都没摸一下,只和大家聊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吃完了,也不去翻一翻,和大家玩起了牌,还把爷爷奶奶忽悠在一起热闹。大家伙聊天的聊天,接龙的接龙……大家不再做“低头族”了。守岁守岁,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今年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参与了守岁。刚开始,我兴奋极了,这可是第一次呀!看着春晚,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了。慢慢的,慢慢的,睡意涌了上来,我有点困了,眼皮开始打架了,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能睡,不能睡……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住,睡意占据了大脑,获得了胜利。我只能上床睡觉了。看来,守岁也不容易啊!归程初三,我们准备返回杭州。爸爸的车有点儿不一样:后备箱快塞不下啦!里面胡柚和柑橘挤成一团,鸡蛋和鸡蛋之间比起了身高,绵糖和白酒说起了悄悄话……这后备箱,塞满的不仅仅是年货,还有大家对我们的爱。这个春节,我不但过得幸福、美满,而且健康,快乐!...
残雪未融,寒意未消,柳芽初萌,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愿踏一抹朝阳,邀你共享一份欢悦。我爸爸的老家在湖北天门,我的春节是在那里度过的。每个地区虽有不同的风俗,但是家家户户的人们一年辛劳后的团聚的心情是一样的。早晨,在兴奋与期待中醒来,一碗粉汤是人们一天的开始,地道的小吃就是为满足我们这些回乡人员的思乡情结吧,勤劳的店主人在除夕这一天上午还是开业的,向大家供应最传统的早餐——豆浆、粉丝汤、油条,这些全是我的最爱。旧年的最后一天,油条是格外的大而脆、热汤是格外的香浓而爽口,和上一杯绿豆浆。这不仅仅是早餐,更是接下来热闹一天的底料,那萦绕在空气中的白雾里,洋溢着人们对新一年到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走过,能看见村民们都忙着贴起春联,纸底黑字、纸底金字,也有自家的人亲笔所书的联子。这一家是“鸿运聚财八方来,新春贺年千般好”,那一家是“前程锦锈庆平安,事业辉煌迎富贵。”每一家都是独一无二,一个个铿锵有力的中华汉字,书写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古时过年换桃符,现今过年贴对联,它是五千年文明滋养的艺术、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梦想。门前的春联是最美伴酒歌赋,家家震响的的鞭炮声是最壮观的交响乐,一家人围坐在大灶旁,当夕阳与明月交织成一幅五彩的画卷,年夜饭,从那雄雄燃烧的炉火中拉开帷幕。火光照映着一张张笑脸,富有经验的长辈自然是优秀的掌勺人,勤劳的媳妇们帮着干活,大孩子看着火候大小,儿子们在外迎客,小孩子在一边玩闹着。灶边,是怎样一幅欢快而和谐的画面啊。随着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上桌,年野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习俗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孩童晚辈只有向长辈祝上吉祥的话才能拿到压岁红包。小至三五岁,长到十六七岁,孙子辈的孩子们或热情大方,或腼腆羞涩,都带着一番诚意给亲爱的家人送上最温暧的祝福。家人们尽心尽意,亲朋家族欢聚一堂,在饭桌上感受着最传统的年味。年三十的乡村入夜了,在这万众齐庆的日子里,夜同样是那么静。过年的气氛由春晚陪伴。走到电视边。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之间,家人们等候着那个意义非凡的子时,当0点钟敲响,村子里的鞭炮声又顺间沸腾,大家的梦想飞过漫天烟雨,飞过山川河流,飞向新的生活;大家的脚步,迈过坚实的黄土,迈过崎岖的山路,迈向新的征程;大家的心,越过遍地荆棘,越过困难,迎来新的一年又一年。太阳从东方升起,掩不住万丈光芒透过云雾,洒向大地。新的一年开始了,集市仍是那么热闹,一切仿佛没有丝毫变化。但我们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藏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中,藏在我们的收获的新知中,藏在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事中……是时间轻轻遮住了它,不过,我们的进步与成长,时间也尽收眼底。在这个美丽的清晨,向世界道一声“新年好”!...
有首歌谣写得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贴满了窗花和对联,大街上都挂上了红灯笼,欢欢喜喜迎接春节的到来!欢乐无限一:吃团圆饭看春晚此时,爸爸妈妈正在厨房里“埋头苦干”为全家经营着除夕“团圆饭”呢,而我们哥俩正进行着一场象棋比赛。“开饭啦!”爸爸的一句话,打破了弟弟的思考,立马跑到餐桌前,眼冒金星,口水直流。“这么多我们爱吃的菜呀,我们开动了哟!”我和弟弟喊着。说罢我心想:这么多的菜,一定有它们的寓意,例如:这条鱼肯定就寓意着“年年有余(鱼)了”,鱼肉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吧……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不看春晚怎么行呢?我们四人组合就坐在床上看起了春晚,时间过得很快,爸妈正享受着这其乐融融的欢乐时刻,然而我们哥俩实在熬不住了,伴随着新年的鞭炮声,提前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欢乐无限二:年在旅途中初一的早晨,被一阵阵的爆竹声吵醒了,我们换上了新衣服,开始了今天的旅行——上海一日游。弟弟见我起来,他想了想,问:“哥哥上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呀?”我回答道:“有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塔,有城隍庙,有美丽的外滩夜景,还有最好玩的就是溜冰……多得数也数不过来呢!”“哦!那我们快去吧!”“嗯!”我点头答应,他翻身就把衣服穿好;一日游结束回到家里,我和弟弟还一直沉浸在溜冰时地欢声笑语里,陶醉在那无限的快乐里。欢乐无限三: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年的初一都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天,今年也不例外,只是时间顺延到初二的晚上。爸爸把我们叫到他们的房间里,“神秘兮兮的,肯定有诈”我心想道,“来给姑妈、璐璐哥哥拜年了,有惊喜哟。”爸爸说道,说罢。弟弟一个箭步,来到爸爸身边,我在一旁说道:“看来弟弟已经胸有成竹了!”他说:“祝姑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诸事顺利,嗯--”爸爸见状,插了一句:“越长越年轻!”弟弟听了,说:“越长越年轻!”不一会儿,轮到了我,“预备,开始!”“祝姑妈、璐璐哥哥新年快乐,工作顺利,五福临门!”“叮咚,红包来了”,我们收到姑妈和哥哥的红包,乐开花了,一个劲地拽着老爸老妈说要帮我们存起来。此时,看到老爸一脸沉重,才知道老爸想起了儿时的自己收到他爸妈压岁钱时心情,想起了过世爷爷奶奶了,顿感时光飞逝而过呀!春节带着笑容而来,那笑容如同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如同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如同夏日的晚霞对嫩柳的辉映;如同……春节,开心快乐与我相随,我爱你!期盼着你再一次带着灿烂的笑容款款而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王安石写的关于春节的诗,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首诗不紧让我想起了过年时的情景:鞭炮、红包、走亲访友。虽说现在要提倡保护环境,但我认为鞭炮还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我、表妹跟着姑父一起去买鞭炮,看!有摔炮、擦炮、费天炮还有旋转炮。我一眼就看中了旋转炮。我回家立马拿出了一个被喝光了的王老吉罐子,拿出了一个旋转炮,又拿出了一个打火机。我把旋转炮塞进王老吉罐子的口子上,但我又怕打火机烫到我的手,所以不敢点。这时爷爷笑着说,嘿嘿,没想到你不敢点呀,我来帮你点吧。我点了点头。爷爷点燃了导火索,突然“嗞”的一声,鞭炮准备爆炸,但是几秒过去了,一点声音也没有,于是我壮着胆子往前走了一步。突然这个时候发出了嗡嗡嗡的几声,鞭炮爆炸了,它飞快地旋转起来,火花冒出,将王老吉罐子烧的黑黑的。我、表妹与弟弟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我的胆子渐渐的大了起来,拿起鞭炮点燃后塞进罐子里,罐子中又发出嗡嗡的声音,之后,鞭炮又跳起了芭蕾舞。罐子再一次被蹂躏了,就像一个驼背的老人。表妹想去摸,但是被我阻止了,我说不可以,很烫,怎么说也有100来度吧,会烫到手的,先要用冷水冷却一会儿。在春节里,我随着爸妈走亲访友,每到一家我都会礼貌地跟他们问好,他们也会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准备了一大桌的美味佳肴。“过年好!”这是我新年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亲人们都会给我塞红包以表示祝福。天呐,红包太多了!我的口袋太小啦,快要装不下了,下次我要准备个大口袋哟,嘻嘻!妈妈说要把收到的红包存起来给我买学习用品呢?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大家就可以团聚。它让我感到了亲人与故乡的味道。看着那喜庆的对联,红红的灯笼,顿时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我爱春节!我爱我的故乡!...
时间老爷爷“滴答滴答”走过了春夏秋冬,转眼间,迎来了喜庆而隆重的日子——春节。我想大概好多人的春节都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度过的,而我的春节除了做客吃饭,我还选择了家人一起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度过。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进化吉山赏梅花了。梅花代表的精神是坚韧不屈,因为梅花是在冬天开放的花朵,那天是正月初六,下午妈妈早早的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跟我说:“儿子赶紧穿好外套,我们和小外公全家一起去进化吉山赏梅花去”。没过多久小外公就到我家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进化吉山。一下车就是一股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远远望去梅花就像是一幅画一样,暖暖的粉红色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几分暖意,走进一看,梅花千姿百态美丽极了。有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就像一个个小雨滴,有些只张开一点点的小花朵,就像是一个个还没成熟的小樱桃,还有些全部张开的花朵,仿佛想把自己的美丽全部展现出来给大家观赏。自古以来梅花是人人称赞的对象,我平常都是宅在家里的,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机会可以看到如此品种繁多的梅花,这次的进化吉山赏梅之行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品种的梅花,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我妹妹更像是脱了线的风筝到处乱“飞”。这里的风景美极了,到处都是大山,在山顶还有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在最中心还有一片小湖泊美极了。里面的水清澈见底,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湖边有一小块的油污,再往里走就可以看见许多大树和零零落落的几棵梅花了。梅花周围总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说笑、拍照留念。当百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梅花已经毫不吝啬的盛开了。不经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每逢过年,街上挂满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里人山人海,买年货的,买礼品的,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砰,砰,砰”的鞭炮声。家门口上挂着春联,我就去问奶奶春联的来历,于是奶奶告诉我:“春联也叫“门对”、“春贴”等,它以简洁,精巧,对称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作“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魔辟邪,以求吉利。桃符逐渐变成对联,后来桃木被红纸代替。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气氛,自然更浓了。”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鞭炮下楼和妹妹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春晚开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吃瓜子,一起看春晚。节目上,中国人穿着红色的礼服,但外国人则穿绿色、金黄色衣服,我问妈妈:“为什么外国人不穿红衣服?”“红色在汉文化中,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国家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有类似联想的意义,而红色则意味流血,危险和暴力。”妈妈说。春节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节日,并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