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一顶小瓜皮帽,一身黑衣裤,一脸慈祥的笑容时时在脸上绽放;一勺糖浆,一双巧手,世间万物便闪着金色的出现在了木棍上。
他,就是我们小说区门口的卖糖画的老汉,人称“糖画爷爷”。从幼时起,我就爱上了糖画。不过与小伙伴们不同的是,我不仅喜欢尝糖画,更爱看他做糖画。
满当当的一勺糖浆,只稍稍倾斜,糖浆便成了极细的一条,像蛛丝一般垂下。只见他的手腕极灵活地一扭,那糖丝便十分听话的动着,行云流水地游走在锡纸上;他的性性又是极专注的,眯缝着小眼,眉头轻轻的拧着,嘴巴紧紧地抿成一条线,浑身又像一尊石佛样的巍然不动,只灵巧的手不断的移动着,不多一会儿,机灵的小狗,或是温顺的小绵羊,就都从他手下成了,像了,活了!拿着活灵活现的小糖画,禁不住咧开了嘴——嘿,你瞧,这小狗朝我摇摆着尾巴笑呐!
看了许久,自以为会了,便请那爷爷许我自己来作一份。爷爷的糖勺沉甸甸的,我一个没拿稳,半勺糖浆便泼在了锡纸上。我的眼泪几乎要涌出来了。爷爷慈祥地笑了笑,熟练地掌起勺,几乎没看到他手腕的抖动,金黄的糖浆就在糖点的旁边围了一圈花边。啊,多好看的小花儿啊!我吮着香甜的糖画,心里却一刻也没忘了爷爷抖勺的样子,糖浆瀑布般地洒在纸上,多好看呀!
此后,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卖糖画的老爷爷不再来了。但是,我却永远忘不了那金黄的,牵拉地细如蛛丝的糖浆,忘不了这只一抖一颤的手,忘不了他帮我做的,那朵小花儿。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卖糖人的小铺,我都忍不住停下看,看那纤细的金丝,那精美的图案……
糖画,这真让我着迷!
阳光,浅浅地打在了糖画上,闪耀着金黄的光泽,分外明亮……
下一篇:以委屈为话题
十五逛庙会,我在书画厅里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一位老者,手持毛笔,笔在宣纸上随意挥舞,画出了一条大青鱼,接着换了一支笔,用笔肚蘸了淡墨,笔锋在水盘里轻轻一点,如蜻蜓点水。他要画下了一条了。只见他按笔,纸上出现了一个很有层次的墨点,他又一轻笔,调调锋,一个润滑的鱼头出现了。接着,侧封向后,越走越细,最后圆滑的一收尾,鱼身子也随之出现了。他又换了笔,蘸了一点特别淡的墨在笔尖上,在鱼背上勾勒着,线条直而细,真是好看。接着换浓墨,也在鱼身上画网形,使整条鱼纹理较清晰,栩栩如生。接着,他画了鱼肚。那颜色使我想起看日出时的场景:天边翻起了鱼肚白。那种颜色,是西方画师无论如何也调不出来的。接着,他又用毛笔由轻到重的进行笔边按笔,画出了鱼鳍,又在鱼身向按笔向下一挑,再按笔向下一勾,鱼尾就出现了。接着,老爷爷又画出了须,那须仿佛不是固定在画上的,而是荡漾在微波粼粼的湖里的。他又点了两个点在鱼头上,如两颗小黑豆,闪闪发亮,有如真鱼的眼睛,随着他画出的水波纹,画面上的鱼好像活了,扭动着身子游戏在水中。接着,又画了荷花,他画的荷花不像西方风景画一样,一个绿圆盘加上黑线,它是用毛笔肚向四面八方刮,墨是由深到浅,再用毛笔加上纹理,十分好看。荷叶上长有莲花,荷叶下是嬉戏的鱼,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画画完了,我还沉浸其中,像坐着小艇,看着这样优美的场景,流连忘返。...
这真让我着迷……我喜欢的事情有很多,但还是读书最令我着迷!那是不久前的事,老师讲《邓稼先》这篇文章时,讲到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历史,我们都为之动容。突然,老师问出一个问题,当时俄、法、英等国侵犯我们的国家,那是因为当时他们比我们强大,那当时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什么?当时我们全都回答不出,可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便大声说出:“列强。”老师说:“对,就是列强。”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下来。经过了这件事后,我更喜爱读书了。读《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读《国难痛史》让我为曾经的中国而悲哀;读《骆驼祥子》让我为原本积极向上的祥子感到惋惜。如果不读书,我不会知道这些,不读书,我不会回答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读书……对了,关于读书,还有件趣事呢!那一天,妈妈做了我爱吃的菜,这要是平时,我早就不顾一切的冲上去,一阵风卷残云的吃完了。可这次我正在读书,我好像进到了书里,什么都不知道了。老爸奉老妈之命,来叫我吃饭。一声没听到,二声没听到,直到第四声我才听到,吃饭的时候,还想着书中的情景呢!老爸老妈都说我的脑细胞是直的,不过,你说,我对读书是不是很着迷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到今,各大文人对书的评价多得无法计算,书里有知识,书可以让我们懂得道理。读书如同探宝,像海底捞珠,林中寻参。...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患。”读优美的文章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我为我能够读到这样轻灵、自由的散文而感到幸运。读散文也成为了我的兴趣爱好,使我深深地着迷其中。今天我正好闲来无事,再一次见到了书架上躺着的这一本散文集。从书架上取下,依旧是记忆中的淡雅的封面,一只红梅点缀其中。我抱着它,在沙发上翻阅起来。随意翻开一页,便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细细品读,我已置身仙境之中,月光依稀,荷花亭亭,共同描绘着一副美妙的大自然画卷。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朱自清先生仍无法排解内心之惆怅,只是略有淡淡的欣喜。颇有些《小石潭记》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觉。如果我能够在那里待上一晚上,我早已沉醉在这“映‘月’荷花别样‘白’”的美景之中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远处杨柳依依。这是何等美景!恐怕是我年幼无知吧。再往后翻,便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的思想便从月下荷塘飞到充满生气的清新自然中去了,就像电视突然换台似的。生动的语言令我神往。能够略体会到老舍笔下的济南冬景了。原来文字的魅力就是这么的神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老舍用他生动有趣的语言,令人深深陶醉其中。除此之外,还把小山拟人化了,还用了大量的比喻。用心阅读就会有别样的体会、着迷于其中。我合上了书,许久我才回到现实世界中来。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句名言,是哪位名家说的不记得了,写道:“我的心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是得不到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我并不害怕,因为我已经得到了灯光,并且使我深深着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