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随着夏季进入了尾声,两个月愉快的暑假即将过去,马上就要开学了,今天,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央视一年一度针对莘莘学子的传统节目《开学第一课》。
节目中,我看到了著名影星成龙讲述着他从“跑龙套”奋斗到“中国名片”的心路历程;摄影师解海龙分享了他镜头中的追梦故事;“京剧少年”王泓翔携手虚拟歌手演绎古诗《墨梅》;世界珠心算冠军王桐晶挑战“闪电心算”等。大家还现场进行了“无壳孵化小鸡”实验。实验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最后,实验终于成功了,我们一起期待着又一只无壳孵化小鸡的诞生。
看完节目后,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从大家的追梦故事中我明白了:有梦想就要去追,等到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从大家的奋斗故事中,我懂得了从任何时候开始奋斗都为时未晚。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珍惜眼前最适合我们奋斗的大好时光,不要等到最后连奋斗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从大家的实验中我还明白了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轻易放弃,成功不会轻而易举的取得,失败了不能放弃,没有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永远不会有第一次的成功……
这《开学第一课》让我收获良多,感悟到了许多人生道理,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有莫大的帮助。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共同追逐属于我们的梦想。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昨天晚上,妈妈拉着我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分为梦想篇、奋斗篇、探索篇、未来篇,看完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成龙在大屏幕上讲着他的成功之路,从被人瞧不起的跑龙套到一日爆红,把中国功夫打造成一张世界闪亮的名片,他满身几乎都受过伤,仍然坚持工作的拼搏精神。接着是解海龙给我们看的一些农村孩子的照片:有“大眼睛”苏明娟,“小光头”张天义,“大鼻涕”胡善辉。解海龙希望山里的小孩都能够上学。我听见舞台上的俞敏洪老师说:“我第一次高考的时候,英语考了三十三分,于是第二年我一边干农活一边学习,在第二次考的时候,考了五十五,在第三年的时候,我想,就剩下五分了,于是对我妈说今年不干农活,专心学习。我第三次终于考上了。”看到王源最后成功做好了无壳孵化小鸡源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个步骤,但是总是在打开蛋壳的时候鸡蛋碎了。但是他没有放弃,虽然失败了四次,但在第五次的时候终于成功了。还看到了小鸡的心脏在跳动,王源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幸运。我觉得以后要做一个遇到困难,绝不轻言放弃的人,失败一次没关系,失败两次也没关系,失败三次也没关系,要坚持到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努力奋斗,战胜困难和挫折,用我们的青春去奋斗出幸福。看到C919总设计师和他的大型客机试飞机组成员,听他们讲述了“中国创造”背后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创造,敢于创新,始终坚持着向目标出发。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意义,我们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断探索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一起携手向未来进军,创造新的奇迹。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带着梦想努力奔跑。梦想是走向未来的动力,梦想是追逐目标的灯塔,梦想是远航船只的风帆!...
今天,我与父母一同观看了CCTV-1的《开学第一课》。本期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开场时,场上响起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开学第一课》,而机器人也参加了表演,进一步强调了今年的主题。首先,节目请来了被誉为“中国名片”的成龙叔叔,他讲述了自己实现梦想的经历。他说:“能实现小梦想,这固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有机会实现大梦想,不妨去试一试……”在成龙叔叔的人形板上,他的伤痛化作一颗颗勋章。最后给我们每人布置了一项“作业”,去设计冬奥的吉祥物。接下来,为我们演讲的,是一位叫解海龙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大多是围绕一个主题:我要上学!他拍下的”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以上我提到的,还有很多有趣的节目,如歌曲《墨梅》、闪电珠心算、非牛顿流体实验等。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无壳孵小鸡的实验。开始,大家请出了芮老师和大家喜欢的王源哥哥。他们为我们揭秘了中国首只“无壳蛋生鸡”——小茶缸的“成长记”,并回顾了在《加油,向未来》中时撒老师的温馨互动。而今天,王源要在现场学习一下如何做这个实验。前面的步骤还算成功,但到给鸡蛋搬家时,一次、二次、三次,全失败了。要知道,他打的可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重拾信心,终于,他成功地打了一个蛋,这可真不容易啊!但是想一想,有多少科学家一次就成功的呢?几乎没有。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认识到了:科学,就是永不言弃,一次一次地去发掘,去探索,直到成功。节目最后,以《少年中国说》这首歌结束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同学们,我们要以梦为马,以新为创,少年远行,不畏将来,让我们一起“创造向未来”吧!...
9月7日下午我和妈妈又看了一遍《开学第一课》,这次我觉得看的更明白了,我知道了三堂课的内容——潜能、坚持、团队。其中我对坚持这节课印象特别深刻。片子中播放了一个14岁小女孩不慎掉进40米天坑以后的表现,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靠喝山上的积水维持生命,每天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停的攀爬,无数次摔下来,可是她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活着出去,经过七天六夜的坚持,她终于爬出了天坑,我好佩服她。妈妈问我向她学到了什么,我说“是坚持”,妈妈说我说的非常对,我高兴极了。还有一节课我也印象特别深,就是团队精神。十四个同学齐心协力拔河把姚明给赢了,妈妈说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前两天妈妈送我上学,走进校门,妈妈要求我走直线,我问“为什么?”妈妈说“这是学校的规定,如果每个同学不按规定走直线就会被学校扣分。”我说“被扣分又怎么了?”妈妈说“那样就会影响班级的荣誉。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班里的每位同学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那班级的荣誉自然要靠你们每个同学的努力获得的。”我听懂了妈妈的话,也更加明白团队的概念。这就是我看《开学第一课》后的感想。深圳市育才四小二年级(2)班 夏灏轩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9月1日晚上,我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八点开播的《开学第一课》。一会儿,直播开始了,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次的主题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我心想:中国历史到底怎么发展的?此刻,已95岁高龄的郭德贤奶奶有滋有味地述说起1949年在重庆白公馆里绣五星红旗的事迹。我听完心中彭湃,感动得差点哭了。然后,有一个登山队登珠穆朗玛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们终于登上顶峰了。接下来是一位海军,他十分勇敢,在海上“身披”五星红旗的他,走过34万海里。亚洲和非洲、美洲他都去过,海盗找上门,他就把海盗一个一个地击退。2018年,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之称。他和家人一年没见过多少次面,哪能和我们一样,天天都能在家人身边。《开学第一课》使我懂得初心、未来和梦想,我们对梦想应该不断追求,永不放弃才对。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为我们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人感恩!以后国家、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必须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期待已久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开播啦!打开电视,按下CCTV-1台,刚开始就是开场曲《第一课》——《梦想开始的地方》。主持人是我最喜欢的幽默的撒贝宁叔叔和亲切的董卿阿姨。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撒贝宁叔叔首先请来了王宁教授开题,王宁老师研究了60多年的汉字,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辈子时间都奉献给了汉字的研究。我不禁被她这种执着坚持的精神所感动。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根本,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之间,学习汉字是我们传承祖先悠久文明的最好途径。这种汉字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激励我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字。还有“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他讲述了自己从对汉字的痴迷到对汉字的传播的四十多年间的故事,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汉字的坚持,即使是病魔也拦不住他那对汉字的热爱,坚持研究和传播汉字。连外国朋友都在如此努力学习汉字,我们又怎能不努力呢?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仿佛就是一座桥,连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还连接了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这可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啊!随着科技的进步,像琴棋书画这些艺术领域也有了机器人的身影。比如有战胜了国手柯洁的意大利机器人,还有和郎朗、徐子航合作《彩云追月》的机器人特奥。他们之间的演奏时如此的和谐而令人震撼,他们指下流淌出的每一个音符仿佛是在跳跃,令人眼花缭乱,震撼不已。之后,还有精彩的武术表演,在《中国少年说》的背景配音中,武术少年们一个个动作整齐划一,虎虎有生气,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读诵起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深受鼓舞,是的,只有每个人都发挥才智,国家才会进步;只有每个人都富强,国家才会富强,所以祖国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强大的祖国,才是我们的保护伞。最后,开学第一课在《千里之约》的音乐声中就此落幕。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龙的传人,我骄傲、我自豪!...
看完了今天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一种澎湃的感情激荡着我的心房,是骄傲!是自豪!长江的涛、黄河的浪;秦汉的风云、唐宋的日月,孕育出了博大精深,巧夺天工的古汉语、字字珠玑的诗词,甚至连看似不起眼小小的棋子,它们经过了中华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洗炼,成为了文化的瑰宝。当我看到电视屏幕上,中华男儿气势磅礴地在舞台上表演着武术节目,他们在台上挥舞着刀剑,做出各种武术动作,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们的身躯,如同一阵强烈的旋风,他们的强健体魄和满腔热血,也是我们中华的骄傲。节目有古诗词的吟诵,和从介绍外国来传播中文的国际友人,听着那琅琅的吟诗声,仿佛置身仙境,那一个个灵动的文字,那灿若群星的一位位杰出人物,都是我们中华的骄傲。传统中国的歌舞,古典而优雅,令人情不自禁陶醉其中,无法自拔。那巴掌大的棋盘,毫不起眼的小小围棋,在这棋盘上,照样刀光剑影,决胜千里,双方斗智斗勇,铜墙对铁壁,寸步不让。现在的世界围棋冠军,正是来自我们中国。这蕴含着无数奥秘的围棋,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节目还播出了中国的京剧,“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句豪迈的诗句正是描写戏台。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它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划分得相当严格。不仅角色众多,经过百年漫长的历史旅程,还变出了各种唱法,脸谱、各种不同的腔调,应有尽有,这也是令我们骄傲的文化!中国汉字灵动多变,从最早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古色古香;到金文、小篆、隶书和行书等字体,种类和数目更加繁多;再到方方正正,便于辨认的楷书,中间整整经历了五千年漫长岁月的更新磨砺,已经颇具规模,从最早根据图形绘出的象形文字,到现在有模有样的楷体字,变化翻天覆地。何谓文化?这就是真正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中国诗词也十分感性,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壮志与爱国情谊;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黯黯忧伤;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无奈与不得志;还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在逆境中顽强成长的心灵……看完这精彩的《开学第一课》,我沸腾的心灵久久没有平息。试问,倘若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人们也许还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也许还刀耕火耨,穴居野处。枯木犹待花未发,东风吹来满眼春。中华,永远在我的胸口,不知从何时起,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变成了我的呼吸和心跳。我们小学生是清晨的阳光,让我们一同好好学习,日后一定要创造出令人骄傲的文化。世界,正等着我去改变呢!...
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这样一种骄傲,它深深镌刻在我们的民族记忆里。它,就是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中华骄傲!在《开学第一课》里,主持人、嘉宾,和表演者共同阐述了“中华骄傲”:中华汉字、中华武术、中华诗词与琴棋书画。其中,我的最爱,就是“中华汉字”。汉字,是祖先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直到今天,仍用最鲜活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华骄傲。汉字不但是我们祖国的语言,还渐渐的走向了世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汉字。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他从小就对汉字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前往中国,探寻汉字的奥秘。他自制了一万五千个汉字卡片,来帮助自己学习中文。慢慢的,他发现每个汉字都有历史与故事,他决定自制一个汉字网站,让更多人认识汉字。二零一一年,他突发了心脏病,几乎失去生命。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再耽误制作网站了。为了制作网站,理查德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与时间,用《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甲骨文编》四本书,用八年时间,把一个个字都放进了自己的数据库。终于,网站完成了。一开始,看网站的人很少,后来,人们了解了理查德的事迹,纷纷转载网站,最后,每天有六十几万人观看他的网站。一位外国人,为了汉字投入了自己的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汉字,是我们的骄傲吗?走向世界的,还不只有汉字。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历经万难,开拓了“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到了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纽带。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乘风破浪,来到了印度等多个国家的海岸线,将中国的特产远渡重洋,带到了其他国家。而现在,我们开展了“一带一路”,重振“丝路”精神,并且更大限度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高铁与其他位于世界水平的品牌运向世界各地。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学习毛笔字、刺绣、古诗词等中华的骄傲。中华骄傲正在走向世界!而我自己,虽然会背一些古诗词,可是只会其中的冰山一角;虽然会写毛笔字,可是并不精深;虽然会下象棋,可是技术并不高超。在“中华骄傲”上,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在未来,我需要学习更多,充实自己,将中华骄傲继续带向世界,将更多华夏文化的种子撒到世界各地。...
追溯汉字之源、广泛传播汉字、人工智能vs人类、中外文学共美等等。从上古到现今,从中国到海外,从人类到科技,茫茫大漠驼铃声中夹着共同繁荣的信念,方块字到英文字母的转变是友好的体现,几近完美的AI是日益发展的结晶。甲骨文,我对她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孩童涂鸦般的结构,却又明了地描述;文字就是图画,图画就是文字,泛黄的残骸是古文明的见证。看到她,仿佛我能回到上古时代。此时,我看着祖先的字迹,几千年前,祖先也看着自己的字迹;这如同时间重合,那么亲切,时间的鸿沟就此逾越。金文,小篆,再到隶书的演变,是必然的由繁到简,是偶然的灵感迸发。一笔一画,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琴棋书画,是古人流传至今的雅致,尤其是棋,围棋。黑线纵横的棋网,联系了世界与中国;黑白圆润的棋子,镇守着各个关卡。棋路千变万化,正如人类的思维之灵敏、迅捷;迂回的战术,头这从古至今的忍让与蛰伏。曾让人痛惜的“柯杰VS‘阿尔法围棋’”,虽然AI在围棋上赢了人类,但它缺少热情,对围棋的热情,而且它只是机器,人类创造的机器,所以想通了之后,其实不管谁赢都是人类的胜利,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棋,是东方智慧的凝聚,它启发无数的畅想,为的是教会我们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在科技时代,继承传统、拥抱未来,才能为大国之智谱写新的篇章。中国的文学,最典型的就是诗词歌赋。节目中,许渊冲先生剖析了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有了人的动感,像人“依”着山下山去,略文艺;“黄河入海流”透着恢宏大气,浑然一体,如白话。“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对仗工整,极具美感;一句文对一句白,有对比,却又一体,朗朗上口。先前,我觉得单调的英文字母拼不出中文的秀丽意境,可听完许先生的翻译,我不禁感慨——“太阳向着山鞠躬(英译中)”,清奇的翻译,看似直白却又韵味无穷,意境的展现淋漓尽致。文学是互通的,中国的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带我们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再者,中文现已流行于世界,许多不同肤色的人都爱上了中文和它的温床——中国,因此也出现了“汉字爷爷”和巴基斯坦“汉字之母”。五千年积淀的魅力,沿着丝路传播。我很喜欢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米斯巴自创的一首小诗,她把巴基斯塔比作她的心脏,中国就是她的呼吸;巴基斯坦是勇气,中国就是希望;巴基斯坦是温床,那么中国就是慈爱和哺育……由此,我看到了中巴的友谊,乃至丝路沿途各国的友谊,如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古人崇尚文武双全,是责任需要,是中华气概。拳脚间别有洞天,不仅是为了所谓的“义气”,还是要传承武术风骨。节目请来了近期热得烫手的演员吴京,他讲了自己对武术的体会——大意是,武术教会了他坚持,让他懂得了“英雄,就是不让自己受伤”“要用一身功夫保卫家人,保卫人民,保卫祖国”的道理。其实不然,武术不是花拳绣腿,也不仅是强身健体,它更是中华人民的骨气,与文学一样,都是智慧的结晶。文中透武,武中有文,相互囊括,不可或缺。丝路、科技、文化等都等着我们去弘扬、传承;“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敞开心去看,幸福环绕;放飞你的梦,不怕山高;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这些就是《开学第一课》传递给我的成长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