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逃离》里卡拉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拉回过去的十年。
大学校园里,无以填补的孤单、对未来漫无边际的不知所措、等待被爱却不能得到,渴望而又无从与人分享……那些浅浅的痛楚,虽然从未有过轩然大波,但始终不曾彻底离去。日子似乎垂手可及,可手太无力。
毕业后,找工作、换工作,恋爱、分离。不知道是意识太清醒,还是生活太像梦游,总是想要向未来一头扎去,总是以为这一次是光明坦途,总是觉得留在身后的值得舍弃。没有去流浪,没有去私奔,也没有呼天抢地,但“人生另有活法”的念头挥之不去。十年里,为“另一种活法”付诸了种种努力。
还没来得及丧失信心,那遥不可知的另一种活法已被岁月漂白得失去了意义。当手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脚习惯了每天的姿势、胃养成了规律,心灵和头脑在百折千回中沉淀了自己,也越来越清楚地明白每天都已是生活在未来里。
有了独立周延的内心,又发现还不太会画外在的圆。即使是深爱的人,有时候也会觉得多余,常常想退回到一个人的大圆满里去。于是,偶尔会发呆,偶尔会耍赖,偶尔要“告假”,偶尔干脆直言“我需要经营经营自己”。
十年的流水,逃离的欲念若隐若现。
十年的光阴,已足够看得真真切切——
逃离其实是永远深藏的诱惑。
它无法预知,你不必抗拒;
它无从招架,你别太恣意;
它一次次闪念,你完全可以当作和自己玩的一场场小游戏。
下一篇:外公
之前,我对作者和作品一无所知。几个月前的某一天,我如往常蹲在书店里,数个小时之后发现它。因为书籍有塑封,所以无法打开详看。书籍的封面是一株正在离散的蒲公英。旁边便是《逃离》二字。兴趣由此而生,逃离在传...
总觉得读一本小说的最高境界是:读之前,对它一无所知,不管作者是谁,得过什么奖,内容是不是如书中提要描绘的那么动人。阅读中,有种意外的惊喜,每句话都舍不得匆匆放过,总觉得会有什么遗漏,希望读得慢些,再慢...
看艾丽丝·门罗的书,我忍不住学着作者往后看、再往内看,但很惭愧,到现在,我的眼睛一直还盯在当下,过去的种种痕迹,带进我生活中的影响,我还没有琢磨过,或者它们一直萦绕在我身边,如家乡的冬雾,只不过未发觉...
想当然地觉得《逃离》是一本长篇小说,因为中短篇小说集在国内难获出版,更不被普遍患有长篇小说迷狂症的读者青睐,《逃离》的出版方也在淡化它的中篇小说集形象,事实上,《逃离》由八个略长的中篇小说组成,其中三...
其实我很容易找一个原因说服你好好看一下这本书。我一直觉得好的长篇小说(特指被翻译成中文的)就像掉在马路中间的金子,即使被压成饼沉进泥土里呆上个三五年,总会有发光的一天。可短篇小说集(也特指被翻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