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月爱月赞月1000字
品月爱月赞月
年级:初二字数:1000字体裁:散文

深夜,我做完功课,抬头,凝视深蓝色夜幕的那一轮朗月,心中就多了份宁静,舒畅。早上起床时,太阳透过窗帘的缝隙射进一缕光,想仰视它,可他的光线是那样锋芒,刺眼,让人无法入目。与月相比,太阳显得盛气凌人了些。月本无光,只能借助太阳的光。但她在索取中不忘了奉献。月不需要索取太阳多少的光辉,就能让原本一片茫然,看不出棱角的黑夜能柔和一些,变得有些亮度。活动和休息,两者在我们的生活轨道中更替着。辛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带着疲倦,在月光的笼罩下能安然入睡。风尘仆仆赶回家中的人们,脚踏月光,心里也踏实了。活动的时候,有太阳的普照;休息的时候,又有月光的笼罩。月,像一位博爱的母亲,把她的万顷光华洒向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在黑暗中因为有她的光辉而感到安逸。太阳象征着一种光明,那月亮又何不象征着一种光明?太阳的光明,是满心温暖的,彻头彻尾的,没有一丝黑暗的入侵。而月亮,她的光芒虽然不能占据我们看到的整个天空,但她能让楚在黑暗中的人们不再孤独,不再恐惧,它让人们感受到的,永远是夜的宁静,柔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世人都是在赏同一轮月,而同一轮月,不同性情,不同遭遇,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唐朝浪漫诗人李白曾对明月寄予了多少情感,为后世人了解的月又平添了多少韵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足以体现出月光的纯净,素洁,给许多初学诗词的孩童首先对明月产生了美好的印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许是李白发现了月光之美后,变得更加亲近明月了,市场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斟酒吟诗。可是有一次,他却因为意外的沉湎和失神跌入了水中之月。李白,这位诗人,生为明月,死,也为明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贬谪的落寞与悲凉,让苏轼难以入眠,只好约友人同去散步,以此度过无眠之夜。走进庭院,院中仿佛有一方水塘,塘中似有水草。抬眸,原来是月光与竹柏的映衬。贬谪之后的生活,是何等的空虚与乏味!但能看到这么美好的月景,苏轼也能把此转化为一种品月赏景的清闲。因此,他就会在思亲的愁绪中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月,似乎在这个才华横溢,却遭受冷落的文人一点慰藉。盛夏,正是荷花笑意灿然之时,朱自清把夜间漫步的惬意寄予在了荷塘,还有那月色身上。没有月光的照耀,朱自清又怎能寻见荷塘呢?夜间的荷塘,像是被笼罩了一层薄纱一样,然而在薄纱中,不时有几点流萤在花间飞过,几条红鱼在水面触碰荷叶。夜间的荷塘,仿佛要比日间的荷塘更美丽,更容易让人驻足。朱自清,这位夜晚闲来无事的学者,有幸能体味到月光下的荷塘。

今天,那轮明月依然能悬在夜空中,中不辜负那些爱月的诗人啊!

下一篇:逐眠

相关推荐

正在阅读:品月爱月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