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可能发现某种事物的某些奥妙,在发现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经历,当然,连我这个不爱发现的人也会发现事物的奥妙,如果不信,请你仔仔细细地来听一听。那是在一个炎热而凉爽的夏天……我和妹妹正在池塘边玩耍。突然,一条红色的小鱼跳了出来,一个优美的海豚式的跳水动作,带着的水珠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落在了荷叶上,打一个滚,翻一个身,再跳起来,一个完美无缺的跳水动作就这样诞生了。我想,荷叶一定被水珠打湿了,荷...
作文《我的发现》
每个人都可能发现某种事物的某些奥妙,在发现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经历,当然,连我这个不爱发现的人也会发现事物的奥妙,如果不信,请你仔仔细细地来听一听。那是在一个炎热而凉爽的夏天……我和妹妹正在池塘边玩耍。突然,一条红色的小鱼跳了出来,一个优美的海豚式的跳水动作,带着的水珠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落在了荷叶上,打一个滚,翻一个身,再跳起来,一个完美无缺的跳水动作就这样诞生了。我想,荷叶一定被水珠打湿了,荷...
春雨后的早晨,空气清新宜人,我沿着一条长长的小路,来到郊外的树林边,发现一根藤缠绕在一棵大树上,被风雨折断了。
啊!一根像巨蟒似的藤缠绕在大树上。看着它,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一根藤软弱无力地躺在地上,它努力地想站起来,好远眺春色,但都失败了。它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呻吟着。无可奈何地叹着气。忽然,它的目光落在一棵大树上,霎时,一个计划在它心中形成!我为什么不借助树的力量向上爬呢藤开始行动了,它跪在大树脚下,扬起一幅奴才似的嘴脸,先称赞大树,然后祈求大树帮助自己,带自己去看看高远的蓝天。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它他看了看脚下的藤,不禁产生了同情,同时也感到无比的自豪。哈哈,帮助你,我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于是,大树高傲地点了点头。
藤欣喜若狂。它爬近大树,贴在大树身上,开始一点一点的缠绕。而且越缠越紧,越缠越高
岁月流逝,树和藤同时生长,过了许久许久
一阵大风吹来,大树开始摇摆,全身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它感到自己失去了往日的抗风能力。于是它低头看了看自己,发现自己的身体已被藤缠绕的伤痕累累。这时,大树想摆脱藤的缠绕。可是,为时已晚,它责骂藤,藤一言不发;它使劲摇摆,藤却越缠越紧。终于,在一阵风雨过后,树和藤同时倒在了地上。
看着脚下的树和藤,我想,在称赞面前,我们不要骄傲,面对诱惑,一定要小心行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也有一些别人都没想到,而你却想到的,因此感到骄傲,我也有过这样的发现,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妈妈每次都说:“如果乒乓球凹进去了,就扔了吧,我再给你们买一个。”
那天,我和哥哥在后院里打乒乓球,这个小小的乒乓球被我拿在手里,一用力,就凹进去了一块,哥哥说:“把它扔了吧!”我不肯,所以就把它放进口袋里了。
晚上,我用盆子装了一盆热水放在房间里,把那个被我捏过的球放进了盆里,就一直看着那个球,看它有什么动进没有。
十分钟过去了,那个球由原先的凹的很深的,变成了只剩一点点就圆了,我继续耐心等待。
三十分钟过去了,我再去看那个球时,它已经变圆了,就像刚买来那样圆。我小心翼翼地将球拿起,生怕又把它捏进去了,我高兴极了,捧着球,就如捧着宝一般,奔出房间,来到客厅,对着正在看电视的哥哥说到:“看,我把早上那个凹进去的球给用热水烫好了。”说着,便得意洋洋地把事情的经过和他说了一遍。
我发现了当乒乓球凹进去时,是可以用热水来把它烫好的。所以,每当哥哥们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得意的告诉他们,这是我发现的,我为我的发现而感到骄傲。
广东深圳宝安区福永塘尾万里学校五年级:轉身de落淚
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我们的身边不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自然现象。但是在这些妙趣横生的问号里面,令我最难忘的要数我发现蜘蛛的秘密的事了。
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在家猜谜语。爸爸出谜语了:“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我冥思苦想着。忽然,我灵光一闪:“哈,我知道,是蜘蛛,是蜘蛛。”爸爸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真聪明,回答正确。”我正沉浸在欢乐中,忽然,脑海里闪出了一个问题:谜语上的“单捉飞来将”,难道是说蜘蛛只吃活的东西?我疑惑不解地去问爸爸,爸爸冲我神秘地笑了笑,说:“来,我给你做个小实验。”
爸爸从墙角捉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盒子里,然后在盒子扎了些小孔,又捉来一只死蚊子,放在小盒子里。等做完了这些工作后,我们便仔细观察起来。蜘蛛对死蚊子置之不理,向别的地方爬去。“难道蜘蛛不吃死蚊子吗?”我心里又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二天,我和爸爸又来到盒子前仔细观察。我发现死蚊子还在原来的地方,可是盒子的右上角处多了一张蜘蛛网,而蜘蛛,就在网上安静地趴着。“昨天的死蚊子没有被吃掉,是因为蜘蛛还没有织网吗?”我又产生了疑问。我把死蚊子放在网上,但蜘蛛还是一动不动,不理不睬的。爸爸用笔轻轻触动了网的边缘,蜘蛛好像有反应了,向颤动的方向爬去,但爸爸一把笔收回去,蜘蛛就停下来了。
看着眼前的现象,我恍然大悟:“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发现猎物的。”
只要学会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的有趣的自然现象了。
xxxx四年级:xx
“6÷2=3,10÷3=3.33……?”在我五岁时,老妈竟异想天开,把我当做神童,给我买了一本《口算题卡》,想让我自学成才。没想到做着做着出来这样一个数,我高兴极了,真把自己当做了神童:“我发现了一个一辈子也算不完的数!”
就这样,到了幼儿园,我便变得一脸严肃,就像电视上的专家、领导似的,板着面孔,神情肃穆。“高传博,你怎么了……”“咳咳,”我轻咳两声,“本人,高传博,发现了数学上罕见的一个数。”“什么数啊?”“别骗我们,快说!”“你们自己算,10÷3=……”“这……”“不可能啊!”于是,我微微抬起头(虽然个子已经很高了),享受着一束束羡慕的目光。
放学以后,妈妈到河西区办点事,我便来到了一位阿姨家,和一个当时小学一年级的同学说“我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哈哈哈……”那同学暴发出一阵大笑。并把这事告诉了那位阿姨,那位阿姨也捂嘴偷笑起来。可我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可笑的吗?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便搬家了,来到了现在住的地方,我也渐渐淡忘了这个发现,可是,这件事还未结束……
三年级时,妈妈给我报了“未来之星奥数班”。来到教室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循环小数的知识”,我立刻爆发出了和当年那同学一样的大笑声,于是,老师和同学都用一种看神经病人的目光看着我。当我说出我在五岁时发现循环小数的秘密,全班都大笑起来,房顶险些被震漏……
天津塘沽区浙江路小学福州道校区五年级:高传博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周末,我和两个小妹妹一起到外婆家。外公十分喜欢我们三姊妹,就特地给我们做了一个秋千架。开始,我们争着荡秋千,争执不下,我说:“你们比我小,就先荡吧,我最后。”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玩芭芘娃娃,玩得正高兴时站起来,一不小心踩死了一只青虫。不久,大青虫旁边出现了两只小蚂蚁,那两只小蚂蚁先是围着大青虫转来转去。后来,它们又在大青虫身体上闻了闻,好像是在给大青虫进行“尸检”,并看看有没有药物。然后两只小蚂蚁爬在一起,互相碰撞,好像在商量事情。事情商量完了,它们急忙爬回蚁穴。该我荡秋千了,可奇迹便把我拉回来了。一看那两只小蚂蚁又来了,而且后面还跟随一大队“人马”。我心想:“蚂蚁的力量简直太小了,再来多少只也没用的。”我讥讽这些小生命,想弄回家吃,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啊!可我看到它们同心协力的工作起来,有的紧抱青虫头部拉,有的推,有的二蚁联手,奋力拼搏,朝蚁穴方向移动,不一会工夫,大青虫像是坐了轿子,很快靠近了蚁穴,蚂蚁们回家后可以美餐一顿了。朋友,听了我的诉说,难道你不被蚂蚁团结的力量感动吗?难道你不被蚂蚁团结的精神而有所启发吗?
啊!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这使我想起一句俗语:“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我的发现。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爷爷的“宝贝花草”。忽然,我看到一只蜗牛正慢悠悠地爬上了叶子。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是留下一条长长的线?”……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中浮现。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电视的妈妈。妈妈对我说:“既然你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自己去实验实验呢?”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去实验一番。看看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
我捉来五只蜗牛,把它们分别编上号,还拿出各种食品来测试它们,我把白菜叶、馒头和小虫子放在它们面前。它们大概都饿了吧,马上向前方的食物爬去,可奇怪的是,它们全都选择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不一会,白菜叶子便被它们吃光了。
接着,我又把它们抓在手上,等它的头和脚伸出来,我就准备去摸一摸。可是,我的手还没碰到它,它就把脑袋和脚缩回去了。我心想:你可真是个胆小鬼!等待它伸出脑袋了好几次,我终于摸到它的脚了!他的脚底滑滑的,黏黏的。
通过查阅资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它的脚有足腺,所以可以分泌出一种很粘的液体,来帮助它们滑行。
我不仅发现了蜗牛的秘密:它是害虫,它的是通过它脚底的足腺来运动的。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想要有所发明,从小必须学着善于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十来岁时,我发现了“揭开难题”的关键。当然,我的发现不会像大人讲的那样深奥,也不会像小孩子一样的幼稚。这是一次亲身体验的简单的发现。
三年级时,老师每天都会出一道思考题让我们做。可那时,我还没有解难题的诀窍,所以只好呆呆地望着其他的同学交本了。因此,我一直想解开难题。过了两天,我看了一部叫做《小太极》的动画片,故事中讲了古代发明,创造字的历史故事。我一开始并未发现,可后来发现了“解开难题”的关键。
看电视时,我突然想到:“这个电视节目,可不可以让我知道‘解开难题’的关键呢?”于是,我怀着好奇心细细推敲着:古人看着太阳想到用画一个圆,中间点个点儿表示日字,那么应用题该看什么呢?是看条件还是问题呢?我一个个问题脱口而出。这时,我接着想:条件是求出问题的根据,那就应该看问题。终于,我想到了,我这时发现了“解题”的诀窍。我兴奋不已。
其实非常简单,古人造字根据形状,我来解题根据问题。首先从问题入手,抓住问题反复思考,第二再看所给已知条件,要巧解题,用所给条件巧算出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发现,后来,我又由此想到了记单词发音的秘诀。其实,记单词只要根据音标就可以读出发音。
事实上,只根据我的这个“发现”,你大概就可以想到很多,甚至解开了你自己的很多难题。生活中的发现在于你原不愿意揭发它。所以,让我们一起揭露生活中的秘密吧!
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早上,当我从睡梦中来时,天以大亮,爸爸妈妈早已上班去了。当我穿好衣服,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赶紧洗脸牙,就去吃妈妈早已准备好的稀饭。我一边吃,一玩弄着桌上的东西。忽然,我发现桌上还有一个鸡蛋呢!我使劲一转,真好玩!我又从冰箱里拿了一个鸡蛋,两只手同时将两个鸡蛋一起转。原先的一个鸡蛋转得又快又稳,时间又长,可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那只鸡蛋却转不了两三圈,就歪歪斜斜地躺在桌子上不转了。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又去转动那“罢工”的鸡蛋,可还是老样子。而原先的那个鸡蛋还在欢快地转呢!这是怎么回是呢?
我看看“罢工”的鸡蛋,又看看还在转的鸡蛋,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我摸摸“罢工”的鸡蛋,又摸了摸刚才欢快地转动的鸡蛋,都一样光滑,沉沉的,也没有什么两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又不停地转着鸡蛋,一边探索着它转与不转的原因。突然,“罢工”的鸡蛋“啪”的一声,掉到地上;蛋液流了一地。我急忙从桌子上拿了一块抹布去擦地上的蛋液,不料却把桌上的另一个鸡蛋带到了地上。咦,这个是熟蛋!然而,我冷静下来想:为什么熟鸡蛋转得快而生鸡蛋转得慢,甚至不动呢?
我看着两个已破的鸡蛋,熟鸡蛋蛋白蛋黄凝结在一起,是一个整体;生鸡蛋蛋白是液体而蛋黄是半固体。我用双手搓转熟蛋,整个蛋一起转动;搓转生蛋时,蛋白和蛋黄不能一下混合起来转动,鸡蛋自然就不能旋转了。
啊!我高兴极了!我发现了熟蛋和生蛋转与不转的秘密,我恨不得马上告诉大家我有个“伟大”的发现!
许多人都拥有着许多不同的发现,我也拥有着自己奇怪的发现。
记得在三四岁的时候,我家还住在珠海的别墅区里,到处种满了花草树木。在春天,我喜欢到处乱跑,观赏春天的美景,比如刚刚从地下钻出来的小草。
不过,最终目的还是想看看妈妈整天挂在嘴边的恐怖分子——蚂蚁。蚂蚁究竟是什么
鬼东东?他很庞大还是很渺小?如果它们攻打地球,会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呢?一大串
问题围绕着我。
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很小很小很小省略五千万个很小)的洞,口夷?这是什么洞呢?从洞里钻出了一列列嘴里刁着食物的,很渺小的,黑色的鬼东东,这是什么呢?由于抵抗不住太大的好奇心,我只好拿一个罐子装住它们,带回去问妈妈了!
回到家,我便急忙的拿出罐子给妈妈看:“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看见后,惊讶的说道:“啊,蚂蚁!”便用他的“飞毛腿”迅速的跑到房间里躲了起来。爸爸见状,便叫我过去:“淑慧,拿过来我看看...哦,这是蚂蚁。”蚂蚁!这就是我梦寐以求想看见的蚂蚁!原来它是那么渺小,那么软弱,随时都冒着生命危险。“对了,爸爸,它们集体出来干什么?”
“它们在...你猜猜?”“嗯,...什么嘛?”“它们在搬家。”“为什么要搬家呢,要发生世界大战了?” “不是的,它们搬家是因为...”爸爸还没说完,就到看天气预报的时间了:“ 明天阴天,有可能下雨,请各位市民做好防雨准备。”
现在我知道了,蚂蚁搬家是因为要下雨了,俗话不是说:“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吗?
我每时每刻都有着新奇的发现,这是最有趣的一个了,你的发现肯定也很有趣吧,来和我分享分享吧!!
观察绿豆
泡绿豆
10月1日星期四晴
国庆节放假,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泡绿豆”,并让我们把绿豆变成豆芽。放学回家,我向妈妈拿
一些绿豆,在碗里加了水,刚开始没什么变化,可是过了一个小时候,我发现绿豆的表皮皱了,就像老婆婆脸上
的皱纹。我试着摸了一下,呀!真硬,就像一块小石子,硬绑绑的。
绿豆发芽了!
10月2日星期五晴
早上,我不顾着刷牙洗脸就来到了阳台上,哇!绿豆的外皮渐渐的要脱落了,在说:“我热!我热!把外衣脱下。”近看,我发现绿豆宝宝长出了一根嫩芽,好像小蝌蚪的尾巴。
我要长大!
10月3日星期六晴
第三天放学回家,我来到阳台,看见绿豆里的水怎么一滴也没有了呢?我又担心,又奇怪。妈妈走过来对
我说:“不用担心,绿豆只是吸走了养分。”哦原来是这样呀,我的心放松了许多。仔细观察,我看见绿豆宝宝的的外皮全脱了,像个头上光秃秃的老头,绿豆的芽儿也越来越长。我拿出尺子量了一下,3厘米呀!它们拥拥挤挤,好像在对我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绿豆变成豆芽儿
10月6日星期二晴
过了几天我来到阳台看绿豆,哇噻!绿豆变成了豆芽,大概是7厘米吧!晚上我吃着豆芽菜,心里美滋滋的,因为那是我种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句话说的好,善于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等着你!
荔城区 麟峰小学六年级: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