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全部 五年级
刘胡兰五年级作文推荐
  • 在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刘胡兰小传》,书的主人公是刘胡兰。这本书讲了刘胡兰的故事。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

共找到10篇关于

刘胡兰五年级

的作文

刘胡兰

五年级|记叙文|600字

十五岁,花一般的年龄,十五岁,花一般的绽放。在梦中,十五岁是一个美好的憧憬,那时我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剪着齐耳短发,穿着洁白的连衣裙,在田硬上散步,与小鸟嬉戏。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刘胡兰,一个从贫困家庭出生的女孩,在她十六岁那年却永远倒在血泊当中。刘胡兰从小就憎恨霸道的地主,一次,她和小伙伴们拾...

查看全文

《刘胡兰》的精彩片段

五年级|读后感|650字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刘胡兰的高度评价。《刘胡兰》这部电影主要讲述刘胡兰被敌人抓获,并将她严刑拷打,想从刘胡兰口中得到共产党的消息,敌人见刘胡兰宁死不屈,什么也不说很生气,要把刘胡兰杀死,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刘胡兰喊道:“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一幕——敌人...

查看全文

刘胡兰读后感

五年级|读后感|9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刘胡兰》。文章主要介绍了少年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安全,在敌人的屠刀前,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收买和威胁,毫不动摇、宁死不屈的精神。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

查看全文

刘胡兰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知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刘胡兰吧。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佃农家里。她15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坚定的革命战士。1947年冬季,叛徒石五则投降了敌人,供出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国民党军队密谋对云周西村进行一场残酷的大屠杀。大胡子...

查看全文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读后感

五年级|读后感|700字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奔往来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这时,她尚未满15周岁。她...

查看全文

给刘胡兰姐姐的一封信

五年级|应用文|500字

敬爱的刘胡兰姐姐:您好!虽不曾见过您,但我知道,您坚贞不屈!虽然您十五岁就死在了日本人的枪下,但您的精神却永留人间!记得您的那句话“要杀要砍随你们,怕死的,不是共产党!”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当时,你也真的只有十五岁,十五岁呀!十五岁,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正是一位花季少女。您却早早加入到了抗...

查看全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刘胡兰

五年级|记叙文|800字

如果谁要问我,你心目中的民族是谁?我会大声地回答他(她),是“刘胡兰”大姐姐刘胡兰大姐姐为什么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呢?因为刘胡兰大姐姐直到牺牲前,两眼都还瞪得圆滚滚的,闪着咄人的目光,似乎在表示,她要亲眼看到阎匪的灭亡和蒋家王朝的毁灭;似乎在等待,她要等待自己的队伍归来,等待新中国的成立及贫苦人民翻...

查看全文

观爱国影片《刘胡兰》有感

五年级|读后感|800字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学校组织开展观百部爱国影片,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活动。其中电影《刘胡兰》我一连看了好几遍,哭了好几次,有时握紧拳头、有时凝屏沉思、有时被片中主人公那高大坚强的形象和就义前那“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豪迈声音给以信念和力量,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一直催我奋进。年近十五岁的刘胡...

查看全文

一个个革命烈士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她让我震撼,她就是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

查看全文

观《刘胡兰》有感

五年级|叙事|350字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革命电影《刘胡兰》。虽然事隔了好几天,但是电影中刘胡兰不屈不挠的形象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难忘。影片讲述了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国民党抓去,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铡刀下英勇牺牲的故事。毛泽东为赞扬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