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450字 900字 650字 600字 500字 700字 550字 300字 400字 200字 350字 150字 50字 25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三 初二 六年级 五年级 四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高三 高二
真情三年级作文推荐
  • 人们常说:“语言是人类交流真情的钥匙。”以前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我想,人世间一切的真情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而且真情只能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大事中体现。后来我发现才发现,我错了!因为真正的真情往往都在不言之中……初冬时节的一天,疾风夹着密集的雨点,让人难以抬头,我一面走,一面诅咒这该死的天气。为了躲雨,我走进了香麦西餐厅,要了一杯果汁,静静地等待着雨停。在西餐厅里,所有的人都在享受一份美味。唯有他...

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年级|写人|400字

在一个下雨的上午,我们接受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向街上出发去寻找人们身上的真情故事。我们寻问了好多人,有的人说曾经被别人帮助过而感动,有的人说曾经为电视里的画面而流泪,有的人说曾经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件孝顺的的事而温馨,也有的人说曾经为那些舍己为人的故事而动心不已。回来后,我也有了深深地思考:是啊,其实人间...

查看全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年级|叙事|600字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她便拼...

查看全文

灾难面前见真情

三年级|记叙文|450字

祁县第三小学三年级畅悦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从地而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敬爱的总理温家宝,第一个行动起来,立即乘飞机赶往灾区;亲爱的子弟兵,第一个组队奔赴受灾之地,抢救伤员,救险…… 整个中国,被汶川所牵所挂……整个中国,心被揪痛了。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遭受了8.0级的严重大地震,许多...

查看全文

真情传递我的快乐

三年级|记叙文|300字

每个人都有快乐,谁都不例外,我以前的字总写地不好,抄写本的成绩不是良,就是中,可是这个星期我得了一个优。一天晚上,老师把抄写本发了下来,我看着抄写本心里想:这次我一定要拿一个优。我先把铅笔卷尖,垫板垫好,再认真地写起了每一个字,心里还是一直在想:千千万万不要抄错每一个字,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

查看全文

真情

三年级|记叙文|400字

俗话说得好:人间处处有真情。妈妈的爱更让我深有感受。那是一个又闷又热的夏天,可真不好过。虽然太阳公公早已躲到了后山里——睡觉去了,但它白天向大地撒下的热量仍然烘烤着人们。蝉儿热的扯着嗓子喊:“好热,好热!”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到小区内的花园里走一走,散散步。刚了一圈,爸爸妈妈的头上就沁出了细细的汗珠...

查看全文

永远的真情

三年级|叙事|350字

茫茫人海,有多少难舍的生命场景让我们索怀,又有多少难忘的人生真情让我们温暖。这是一个风情云淡的季节,我和妈妈去盱眙游玩,我看到一个场景让我感动。那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坐在那里悲伤乞讨,面前有一个大破碗。我的心被揪紧了,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心在流血,情在流泪,我看了周围的...

查看全文

人人间真情

三年级|叙事|400字

作文300字你或许听到过这样一件感人的事,一个三岁的女孩独自一人照顾瘫痪的父亲,帮父亲做家务。一个三岁的小妹妹怎么能挑起家中的重担呢?原来,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一出生,母亲因承受不起家中贫穷,离他而去,父亲一场大病后瘫痪在家。从此小女孩就慢慢学着帮家里做事,照顾起父亲来。每天早上,爷爷奶奶下地干...

查看全文

《真情的回报》读后感

三年级|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学了第五课《真情的回报》这篇课文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本文写了一个9岁的小男孩因家境贫寒,而且爸爸得了肺病住进了医院,他不得不帮家里挣钱。经过别人的帮助他得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由于他诚实的劳动,换来了人们的关怀和爱意。我对小男孩的遭遇表示深深地同情,我和小男孩比起来我真是太幸福了,我要好好...

查看全文

与美同行真情相伴

三年级|叙事|600字

十月的杭州,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带着愉快的心情,我们一家去了被称为“中国的肺”——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游玩。一上车,车厢里便坐满了人,挨挨挤挤,缓慢前行。不知过了几站,这时,来了一位孕妇,一手拖着腹部,一手扶着车把,气喘吁吁,吃力地迈上台阶。看到这情形,我立刻起身对这位阿姨说:“阿姨,您请坐!”“谢谢...

查看全文

人间真情

三年级|读后感|1000字

在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那时,贵族、资产阶级疯狂地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凄凉,道德高尚淳朴。他们就是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对夫妻——列夫·托尔斯泰之作《穷人》中的渔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