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梦作文推荐
  •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祖国五十六岁的生日,能与大家同祝国庆,我感到非常快乐。在这里,我要自豪地对祖国母亲说:我爱你,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哦,祖国,涓涓流贯的河川是你飘逸的长发,绵亘悠久长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秀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你还有很多很多...

    作文《守望那片星光
共找到10篇关于

守望梦

的作文

守望春天

初二|记叙文|550字

八年级(12)班

当我抬头仰望这个世界,寒风散去,绿意归来,轻拂的春风为我散去心中的阴霾,我将永远守望它。——题记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这不刚开学没多久,我便遇上了——考试成绩不理想。放学,走在路上,背着书包,耷拉着脑袋,表情悲伤,步履沉重,一脸垂头丧气的,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我依然这样,可天公依然不作美,竟下起了大雨,我始料未及。在天底下四处逃窜,终还是被淋了一身,让我失落的心情再次雪上加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暂时的“避难所”,却发现在不远处有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姑娘,撑着伞在树底下拾着落花。我觉得她十分无聊,不在家中好好呆着,竟出来干这等无聊之事,同时也为落花感慨。心想:花儿盼了一个寒冬才盼来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却被这无情的雨打落了,就如同现在的我一般,毫无生气。想着想着,雨似乎要停了,可小姑娘却依然留在那儿,没有要走的意思,只见她用双手翻开泥土,将飘落的花儿埋在土中,看了又看,才满意地走了。可这时,我不由地想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虽凋零,却能成就他人,完成更伟大的使命。这连小姑娘都知道的道理,我却不知,竟因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真是太不应该了。

雨停了,我走到蓝天下,发现雨后的世界显得生机勃勃,花儿落了,但树上却长出了新的嫩芽,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齐放,争艳枝头”的景象,让人不由的想留住它,让它永远珍藏在心底。

守望春天,守望心中那片神圣的净土,让它永远春暖花开。

守望记忆

初三|叙事|900字

月华如水,荡漾着迷人的涟漪。

落叶如翼,凋零着沉寂的哀愁。

我是记忆的拾荒者,使其珍藏那梦幻般岁月的记忆碎片,拼凑着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展示记忆的拼合图,让思绪飘飞至从前······

友谊·雨伞

窗外,秋雨依然密密麻麻地斜织着,偶尔吹来的意思秋风使人觉得寒意阵阵。然而偏偏在这时候,我忘记了带伞。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哎!不得不冒雨回寝室了,我迟疑了一会儿,或许我在企盼着什么······最美的一次相遇永远是在人群中,我痴痴的想,突然望见台阶下的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倩,我望着她······她拿着伞在雨中伫立着,呆呆凝望着,悲哀眼神中有一种坚持。“倩――”我欢呼雀跃着来到她伞下。“傻瓜,怎么这么长时间才下来,就知道你没有带伞”她说。“因为我知道你有嘛”我笑嘻嘻地说,心中却奏起一曲绵绵的温暖的乐曲······

雨,依然淋漓﹔风,依然劲舞,在她的伞下我却觉得很温暖,于是我懂得了友谊的含义······

成绩下来了,望着“血淋淋”我装作无所谓,只是用一句话总结“这次考试我取得圆满的失败。”回想以前对学习的漫不经心,看着别人因进步尔露出欢喜的笑容。一种悲伤,一种后悔,一份苏醒在我心中漫。成绩一下来,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呀!可终于下课了······哎,总算又熬过一节课。“小岑,你上课极不用功,我替你妈都为你着急呀,”老师说完扬长而去,只留下目光呆滞的我!我极力忍着不让泪水滑落,但竟毫无用处,只能让它“随心所欲”,不,我不要让别人看我流泪,我不允许自己哭泣,我要闪耀,我会努力,我愤愤得想······

一种信念鼓舞着我﹕我要变强,更强!

妈妈·叮嘱

“天冷了,多穿点衣服。”“牛奶一定要用热水烫过再喝,你的胃不好。”“睡前,一定要搓腿,别凉着,腿抽筋时一定要揉一揉。”每逢和母亲离别之际,母亲总是叮嘱着我,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种幸福的味道很淡很淡,但却淡雅的真实······

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

蓦然回首,许多往事已经淡化,如烟如雾,唯有零星的碎片在记忆中闪光。我不知道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些零星却美丽的记忆,也不知道当我发现自己收集的光阴碎片已不能拼出一段完整的的回忆时,我又会怎样的哭泣?我只能默默的守望自己的记忆,让自己的记忆不是支离破碎······

守望那美丽而又一时的瞬间,在某个灯火阑珊的夜晚。放下思绪,再让及飘飞,飘飞······

辽阳首山集美学校初三:刘姿岑

守望那一片蓝天

初一|散文|300字

清晨起床,习惯性的望着蓝天,将每早的第一眼深情的献给他

睡意朦胧的我把一只眼睛慢慢的,慢慢的睁开,把两片眼皮眯成一条缝,这时就会有一股清泉从我眼前流过,惹得你无限喜爱,我沉浸其中.

黄昏散步,习惯性的望着蓝天,这时天已经不再是蓝的了,是火红的,望着他,好像烈火焚身一样炙热.仿佛被闷在蒸笼里透不过气,但这唯美的画面却让我心旷神怡,忘乎所有,我沉浸其中.

夜晚睡觉,习惯性的望着蓝天,这时天已经不再是蓝的了,是墨蓝的,望着他,好似身体沉浸在深海中,全身斗士透凉的,眼里是满天的星星,就想这样,美美的,睡一觉.我沉浸其中.

不知在未来的某一天,抬起头,是否还会看见那一汪清泉,那一片只属于我的蓝天.

我继续守望他,那从内心给我力量的一片天,我继续深情的望着他,望着他......

《守望一生》观后感

六年级|观后感|700字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守望一生》他使我们所有人热泪盈眶,它让我们所有人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它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这样的内容: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村庄,有位乡村教师,叫张云山,是个“孩子头”,他把一生心血都用来照顾学生。为此,他的大儿子张海生病了都没人照顾,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晚期,逝去了。他的妻子香兰受不了刺激,得了精神病,也离开了人世,他悲痛欲绝。后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在白发苍苍之时,获得了“烛光奖” ……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张云山在三更半夜时,一手拿着扇子,一手用笔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丝毫没有停下休息,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夜以继日。可见,剧中的张老师是多么敬业,辛苦。然而,我们身边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每天,我们一人做一份作业,全班五六十个同学,老师就要批改五六十份作业。但老师们无怨无悔,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一如既往。早晨,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传授知识;中午,老师们又开始批改作业;晚上,她们又回到家中备课和安排明天计划。

其实,剧中的张老师就是世界上千千万万教师的缩影,通过他的事迹,我感受到一位人民教师对学生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同时也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不易和她们的平凡伟大 。毫无置疑,我们身边的教师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热血,它们将全部知识毫无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把一生的心血花在了我们身上,又有多少时间关心家人、孩子?

老师们如此辛苦、劳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金钱、荣誉吗?若不是为了我们茁壮成长,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她们有何必受这份苦、这份累呢?她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可爱的人!她们每一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烛光奖”获奖人!   

“春蚕到死丝方及,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精神最好的写照。《守望一生》,就是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感谢守望我们一生的教师吧! 

《守望一生》观后感

初一|观后感|600字

有这样一个人,它就像一把伞,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他就像一股甘泉,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就是张云山。

他让孩子们看上了电影,学到了知识,他教会了孩子们做人、处事,他为学校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美满家庭,只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光明的未来,让学校建设得更好。他的妻子说:在他心里,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儿子说:爸爸的眼里只有学生,不顾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为学校全心全意付出的无私之心。他为了让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升上好初中,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学生上,根本不管家里的事。他是多么的执着,多么的大公无私,多么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啊!

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给张老师留下了对他们一辈子也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尽的悔恨和哀思。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并没有使他消沉,而是愈战愈勇,最后打败了它们。他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的勇气、在困境面前绝不低头的魄力令我对他产生了油然而生的敬畏与佩服。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有人说,“岁月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可我认为,张老师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那么朝气蓬勃。他的背已经驼了,头发也花白了,皱纹也增多了,没有改变的只剩下了他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他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照亮了孩子们平凡的梦想;照亮了孩子们幸福的人生。

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没有什么事能够使他挫败;没有什么事能够让他后悔一生。唯有学校和学生,是他守望了一生的幸福与希望。

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执着,无私而又固执的乡村教师!

《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有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第四次被开除出校时,他不敢贸然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在电影院里面百无聊赖地消磨时间。于此同时,他的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有些人赞扬此书,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理解,青少年在阅读此书后能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使自己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但也有很多人严厉批评此书。

我认为这本书的主人公虽然满口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早恋,但这些都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为了揭示霍尔顿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最打动我的是:他对妹妹的那一份关爱,无时不刻不想着妹妹。

霍尔顿所生活的世界,全是“虚伪”、“性”这些字眼,他不愿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念书,因此他的不用功实际上是对资产阶级现行教育制度的反抗。而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生活环境中,与霍尔顿生活的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做对比,能开阔视野,增加见识。

看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世界是两面的,一面是美好纯洁,另一面是虚伪肮脏,只要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就能生存下来,无论你所处环境是丑是美,这个世界,“适者生存”!

灵山陆屋中学初二:龚翠婷

守望

二年级|散文|150字

总算有了一点阳光,才不至于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忧伤。

看着树叶随风飞舞,然后不安的落在地上是件很伤感的事。叶子去了,留下孤独的树枝悬在半空,独自聆听秋风哀婉的吟唱。这场华美而又凄凉的戏正在上演。

天空高远而明澈,显得极为空旷。蓝天,白云,多么美好的画面。而在这个城市,她却如呗遗弃的孩子,在陌生的天空游荡。无人问津,然后无奈地离开,留下灰蒙蒙的天空,独自守望...

守望生命的杨树

初一|散文|650字

在教学楼的一角,静默着一株颀长的杨树。我凝视这咫尺拔的杨树,任这萦绕的青色把我绯红的思绪浸透……

眼前的杨树,俊秀,挺拔,树冠像一把半撑着的伞,斑驳的树枝密密地挤在一起,随着风儿荡起微澜,宽阔的树叶部分已经变黄,像被风榨干了水分,脆生生的蜷伏在一起。然而仍然有绿意如沙漠中的绿洲泛着,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平淡中的坚韧。

它青色修长的干上有着鱼鳞般平静淡然的波纹,浅色中醒目地镶着墨黑的斑点,如织梭般,一圈一圈地混绕,凸出一个个小茧子般的硬块,显得有些千疮百孔。也许是岁月的磨砺,也许是成长的痕迹。不知道它陪着这座美丽的校园度过了多少个春秋,岁月的痕迹漫上它的枝头,那深而发绿的树干留下了多年的风雨侵袭的印记,但却为它增添了几分沧桑的魅力。

我认真聆听着秋风吹来,树叶飒飒作响的声音,听——那清脆而又灵动的声音,似乎是生命的诉说,岁月的宣泄。不知不觉间,一片硕大的叶子踩着风儿的节奏落到我的肩上。轻轻托起这片叶子,瞧,形似枫叶,用手轻轻从叶面拂过,心突然颤的一下,我似乎触到了生命的质感,叶子上那清晰、错落有致的纹路漫步在整片叶子上,那是生命的延续和升华。

在这黯然伤神的秋天中,杨树亭亭地立着,似一副凝重的画,如一首深邃的诗,更仿佛青的惊魂匿在树干中。杨树带来的不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颓唐,也不是“枯藤老树”的凄凉,,也不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的感悟,而是一种生命的成熟、淡定、稳重与执著,那是生命历经沧桑的精髓的沉淀。

小心翼翼地把这片树叶夹到树叶中,就像一个旧而泛黄的信笺被我精心典藏,这里尘封这一季秋天的记忆,蕴藏着我的一份心悸。既然大自然雕塑了超然的杨树,那就让杨树来雕塑我把!

在海边守望的贝壳

初二|记叙文|800字

有很多时候,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初中的生活繁忙而紧张,我很难抽出时间来,只是会在睡前偶然想起那张沧桑的脸。

我们离得很近,却又离得很遥远。在循环往复的年轮里,我仅记得那模糊的轮廓。黑夜里,内心的深处似乎有团雾,雾里隐隐约约露出一个佝偻廋小的身影。我拨开那团雾,渐渐想起一些事来。

很小的时候,父亲生病住院,母亲又日夜忙于厂里的工作,我只得暂住在她家里。她很和蔼,脸上有一层层耷拉下来的皱纹,古铜色的皮肤,像一团皱纸。她的头发还未白尽,腰却像一根折断的芦苇,恨不得把头点着地。她瘦得好似一张纸,仿佛风一吹,就可以把她吹倒。

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有点好吃的东西不容易。就是爸爸,也只能得到一点儿家鸽肉。那肉廋得几乎仅剩下骨头。可她却很例外。

好不容易吃一次饭团,她会咂吧咂吧嘴,笑着把饭团都夹给我。可我怎么好意思动手呢?她看着我窘迫的模样,又忽然听到我肚子打雷般的“咕咕”声,不由全明白了。她笑了笑,领我去看锅里,居然是满满一锅饭团!我这才放下心来,大口大口地吃。

我吃的时候,她就在一边看,眼角笑得弯起了皱纹,心满意足地在光影里侧倚着门。仿佛,这就是她一辈子中最幸福的事。而我后来才知道,那“一锅饭团”下面煮着的,是她辛辛苦苦从田里好不容易挑得的野菜。

长大后,我渐渐淡忘了她——忘了那个破烂寒酸的小屋,也忘了那美味可口的饭团。我抛开她投身到母亲的怀里,不再回头看那孤零零的身影。

生活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时间这巨大的漩涡,把我冲向了对岸的幸福。曾几何时,我都认为自己是个无情的贝壳,早已忘了她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而她,就像海洋中心一个孤岛上的老妇,苦苦眺望对岸我的风景。她坚定的等待我的归来,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可我,忘记了海中那小而孤寂的身影,忘记了一切。

多年一晃眼便过去,我忽然得到一个消息——她死了——心中猛然一沉。

一刹那间,所有的记忆都被重拾起来,她瘦小的背影逐渐在泪水中清晰,鼻头酸涩得不成样。

原来,贝壳并非无情。它只是把那模糊的背影藏在心里,在万赖俱寂时,才舍得把那温暖的背影一遍遍抚摩,守望。

佝偻老人的守望

高三|散文|650字

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只见了一面,不是什么惊鸿一瞥,却能深深烙印在人的思想中。

高三夏夜十点半,室内学生是沉闷的,在“高耸入云”的书山里奋笔疾书,空气令人窒息,衬衫上早已汗湿“半壁江山”。风扇嘎吱做响,似乎在倾诉着什么,高考前的压抑期能让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得狂躁不堪。一声铃响,晚自习,甚于几个世纪般漫长,终于结束,给了我们暂时躲避在角落舔舐伤口一个绝佳的借口。

大家蜂拥而下,不亚于脱缰的野马,室外的空气是沁人的,夏夜的小虫唱着只属于它们的奏鸣曲。我踱着步,享受着着难得的悠闲。昏黄的灯光下站着一位老人,约摸七十几岁,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皱纹是上苍给予的“礼物”。暗黑的光线投射在地上,斑驳的黑影令人恐惧。她直愣愣地盯着教学楼,眼神似乎在搜寻着什么,眸光浑浊又明亮。老人在风中颤颤巍巍,佝偻的背像一座山,压得她不得不弯下腰保持重心,以期能平安地度过一生,或许是爱,或许是责任。她苍老的像一幅画,一幅年代已久破旧的有油画。

我有一股想哭的冲动,她似乎孤独地孑然一身。她是谁?为何深夜在此?她是在等待着谁?为何如此执着?我敬佩这位老人,我羡慕那位被等待的人。老人或许是在等待作为学生的孙子或孙女,下晚自习后与他们一起回家;或许是在等待成为人民教师的子女;或许什么也没在等待,只是想重温曾经的母校。猜想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我知道,她一定是在守望幸福,执着地守望幸福,满怀希冀地守望幸福。心中的信仰不灭,才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我兀地释然,慢慢的走开。佝偻老人仍像一座丰碑似地立在那里,昏黄的路灯不变,她还在守望。我继续高三生涯,改变的是一颗拥有信念扎根的心,这样的高三或许就不苦了吧。

江西财经大学高三:万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