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光沉沉映书影,子时已过目难瞑。妙学浩繁途似海,致研倾心眼若明。愿得真昧令身轻,哪为分绩作劳形。何日身揽乾坤术,唯笑浮云金榜名。...
作文《苦学》
苦学
在我身边有很多令我敬佩的人,有勤劳的妈妈、挣钱养家的爸爸、每天都要很早起床的爷爷奶奶……可是,这些都没有姐姐更让我敬佩。
我的姐姐今年16岁,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下面有一张樱桃小嘴,长得十分秀气。
为什么她让我敬佩呢?那是因为:那时候姐姐是平阳人,一年级的时候,她在叶岁英老师的班级,她跟本听不懂普通话,成绩很差大家都不喜欢她,于是姐姐决定刻苦学习,不再拖班级的后腿了,她没次去看很多书,积累知识,有一次,姐姐放学回家,就马上写作业,有一个小伙伴写完了作业,叫她:“心怡,你去不去玩呀?”姐姐回答说:“不,你们先去吧!我写完作业先。”这句话让我十分敬佩。
特别的是:有一次,姐姐正在写作业,有一道题不会,邻居也没人会,于是姐姐跑到学校去——姐姐家里学校很远,问还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一步一步的教她,姐姐十分认真听,最后总算会了。
通过姐姐的努力,姐姐二年级成绩上的飞快,马上当上了班长,一直到现在——初三。
四年级:可爱小猫眯
有一次,数学考试卷发下来一后,王华得了五十分,我得了一百分。我得意洋洋地说:“真笨,这么简单的题只得了五十分。”王华听了,难过得掉下眼泪。
放学了,我背着书包,快活地哼着歌儿离开教室,王华好象没有听见“叮零零‘的铃声,仍在认真地做数学题。他有一道题不会做,便虚心地请教正要离开教室的老师。老师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弄懂为止。
又有一次,那是个非常寒冷的天气。体育课,我们都在外面蹦蹦跳跳的,还觉得有些寒气逼人。而王华却一动不动做在教室里做练习题,他的眉头有时眉头紧锁有时舒展。一道题解开了他的脸色才由阴到晴。
又一次单元测验,卷子发下来以后,我得了五十分,而王华却得了一百分,我们俩彼此之间来了次换。我半信半疑,难道这真是他的刻苦学习换来的劳动成果吗?是不是?是不是?下课了王华对我说:“不要灰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你记住这句话,你的成绩一定会赶上来的。”听着着句深情的话,我惭愧的低下了头。
事实再次敲响警钟,天才并不可靠,可靠的是勤奋和刻苦。爱迪生说过这样一句:“人有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才能获得丰收。”
每个地方,都有许多刻苦学习的好学生,他们的行为受人敬佩。我们班也有许多刻苦的;人,今天我说的是班长——蔡佳玲。单单“班长”两个字,就足够可以说明她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她的刻苦.
在一次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让我们爬单杠。蔡佳玲不小心从上面摔下来,摔伤了手,而且偏偏是右手,这可怎么写字啊。因为是特殊情况,老师让她不用写作业了,上课只要认真听讲就行了。可是,没想到中午我收数学作业时,她居然也教了作业。我很惊讶,就问陈嘉涵,蔡佳玲是怎么写作业的?陈嘉涵说,蔡佳玲是用左手写的作业!我惊呆了,翻开她的作业本,工整的字迹,这哪是一个用左手写的作业,居然比好多人的字都写的好……
还有一次,她生病了,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忍着来上课。下课后,同学们发现她脸色苍白,就问她怎么这样了,她却笑着说:“没事,小病,一会儿就没事了。”同学们告诉老师后,老师摸摸她额头,哎呀,烫的厉害呢。老师打电话到她家,中午她妈妈来接她去医院。她妈妈反映,蔡佳玲不想旷课。但老师要求她去医院看看,她才不情愿的和她妈妈去医院了。她还装着笑说:“没事的,我自修课后就回来拉!”
一个多勤奋的人,我们都要像她学习呀!
这是一本没有经过出版社出版的书,书背面的一句话吸引了我:“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在书中,作者证明了这一点,你必须要刻苦学习。
里面共有三十五篇文章以一些成功者的感悟。看完这本书,我内心震撼到了,当我们处在一个想学习就学习,想玩就玩的状态中时,其他地方的孩子,那些渴望去到清华北大的孩子,是如次的刻苦——每天不到六小时的睡眠,第一个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他们每天争分夺秒,伏案学习。先不说那么远,但是,距离我们很近的小升初也是如此的恐怖。现在我来分享一下比较受影响深的几篇。
一篇是他告诉我们两个成语:大浪淘沙,吹糠见米。先来分析一下意思,淘:用水清洗,去掉杂质。大浪淘沙: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考验、率选。吹糠见米:指见效快。在成长中,我们都要经过许多次大浪淘沙,吹糠见米的残酷考验。我们只有努力做石头,而不做杂质,我们只能做米,而不做糠。也就是说,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现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会被人欺负,会不舒服,但是。一到了考试,已到了大浪淘沙时,我们比的不是力气、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是成绩,是知识。
还有一篇就是如果我们不刻苦学习,反倒还要求爷爷告奶奶的求别人,你成绩好了,连校长都不敢给你脸色看,你自己脸上沾了光,父母也自豪。分数不好,不光我们没学业,父母也要到处求人,遭遇冷淡,低三下四,正如上面所说,那就是在折你父母的寿!
所以,不刻苦学习,不考个好分数进好学校,以后就上不了好的高中,就更不可能上好的大学了,以后工作不好,生活就不好了。
还有一篇就是一定要上那所学校的重点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区别特别大,你在普通班第一,到时你在年级却进不了200名,所以,要努力“杀”进重点班,你才能有提高,在重点班里,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老师资源,成绩才能慢慢进步。跟着马跑,你能跑出驴的速度,而在羊前面跑,你只能跑出野兔的速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用演讲来共同庆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到来的55周岁生日。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唱响《歌唱祖国》这首歌,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我演讲的题目是《勿望国耻刻苦学习》。
回顾中国近代史,岁月的长河浸透了血泪:甲午海战的倭寇侵扰、1840年的鸦片大炮、八国联军的狰狞面貌、英法联军的圆明园火烧、日本鬼子的烧杀掠夺,使旧中国国山河破碎,大地哭泣。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仿佛万道曙光照亮了祖国大地,中国人民从此有了生的希望。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28年的血雨腥风,洗涮了祖国百年的耻辱历史28年的浴血奋战,使奄奄一息的祖国母亲得以重生28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一个让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一个值得我们永远庆贺的日子。这一天,秋高气爽,北京的西山枫叶正红,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民敬仰的伟岸身影出现在古老的天安门城楼上,他用那浓重的湖南口音抑扬顿挫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在这一时刻定格,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一时刻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今,55年过去了,这句富有独特神韵与魅力的历史语言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仿佛依旧回荡在九州方圆的山川平原之间,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
83年的风风雨雨,55年的励精图治。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喜看今天,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昨日的茅屋草舍,已变成今天的高楼大厦……事实让我们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劈波斩浪。从“两弹一星”,到神州飞船的发射成功从葛州坝,到三峡大坝的建成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从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中华健儿奋勇冲向亚特兰大、汉城、悉尼、雅典,用娇人的成绩去雪洗昔日“东亚病夫”的耻辱。香港、澳门的回归,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真了不起。
今天,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未来。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就要不辜负革命前辈。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就是要让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腾飞。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美好的未来正等着我们去描绘。让我们刻苦学习,只争朝夕,牢记父母的嘱托、老师的教诲,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让我们“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更加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
“惟苦学论”可以休矣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
请不要回避现实吧!我们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的确是够苦的了。清晨,当闹钟把我们唤醒,我们匆匆背起沉重的书包往学校里赶,脑际里闪现的全是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日夜在题海中遨游,做到夜深人静,那一道道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补充题,搞得人筋疲力尽。唉!我们不止一次地哀叹:“如今当个学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我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师。一个45分钟连着又一个45分钟,脑子里那五花八门的知识像走马灯一样次第出现:刚才还是在“楚汉相争”的战场,忽然就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迷宫;这一节还没结束“桃花源”的游赏,那一节“平面几何”的殿堂便拉开了帷幕。我们全神贯注,任凭敬爱的老师领航导游,神经绷得紧紧的,说实话,对待学习可谓专心致志。晚上,回到家里,父母依然把我们关到小屋里,我们电视难得看,音乐不能听,仍旧上紧思想的发条,我们老老实实地完成各科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谆谆教诲不绝于耳。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难道不算苦吗?谁解其中味呢?
我们鼓囊囊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之外,各种各样的“导学”、“练习”、“解难”、“指津”的书籍资料,几乎是与日俱增,要读、要背、要写、要练,学习上的“大运动量”搞得我们简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这的的确确都集中在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身上。
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反对父母和师长的良苦用心,也并非排斥刻苦求学的传统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苦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吗?不如此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真是触目惊心呀!这种恶果的产生与苦学不无关系吧!难道“惟苦学论”不可以休矣?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需要阳光雨露似的各种营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智有识的优秀老师已经创造了乐学和巧学的经验,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正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愿改革的大潮冲开“惟苦学论”的桎梏,愿崭新的乐学之风,让我们带着欢笑,带着歌唱,健康成长。
解析:这篇论辩性的议论文,论点鲜明,切中时弊。文章先叙述客观现象,提出反问,自然地过渡到本论;接着列举生活事实,阐明苦学之“苦”,错误观点不攻自破,论理切实而充分,令人无可置辩;然后笔锋一转,紧扣论题,表明观点,以报载的事实为证,从本质上揭示苦学的危害;最后提出希望,给人鼓舞。全篇结构严谨,文笔犀利,简洁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摘要: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
请不要回避现实吧!我们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的确是够苦的了。清晨,当闹钟把我们唤醒,我们匆匆背起沉重的书包往学校里赶,脑际里闪现的全是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日夜在题海中遨游,做到夜深人静,那一道道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补充题,搞得人筋疲力尽。唉!我们不止一次地哀叹:“如今当个学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我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师。一个45分钟连着又一个45分钟,脑子里那五花八门的知识像走马灯一样次第出现:刚才还是在“楚汉相争”的战场,忽然就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迷宫;这一节还没结束“桃花源”的游赏,那一节“平面几何”的殿堂便拉开了帷幕。我们全神贯注,任凭敬爱的老师领航导游,神经绷得紧紧的,说实话,对待学习可谓专心致志。晚上,回到家里,父母依然把我们关到小屋里,我们电视难得看,音乐不能听,仍旧上紧思想的发条,我们老老实实地完成各科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谆谆教诲不绝于耳。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难道不算苦吗?谁解其中味呢?
我们鼓囊囊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之外,各种各样的“导学”、“练习”、“解难”、“指津”的书籍资料,几乎是与日俱增,要读、要背、要写、要练,学习上的“大运动量”搞得我们简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这的的确确都集中在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身上。
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反对父母和师长的良苦用心,也并非排斥刻苦求学的传统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苦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吗?不如此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真是触目惊心呀!这种恶果的产生与苦学不无关系吧!难道“惟苦学论”不可以休矣?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需要阳光雨露似的各种营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智有识的优秀老师已经创造了乐学和巧学的经验,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正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愿改革的大潮冲开“惟苦学论”的桎梏,愿崭新的乐学之风,让我们带着欢笑,带着歌唱,健康成长。
在学校,在家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习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会取得好成绩”。难道真是这样?
请不要回避现实吧!我们学生现在学习生活的确是够苦的了。清晨,当闹钟把我们唤醒,我们匆匆背起沉重的书包往学校里赶,脑际里闪现的全是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日夜在题海中遨游,做到夜深人静,那一道道既有难度又有深度的补充题,搞得人筋疲力尽。唉!我们不止一次地哀叹:“如今当个学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我们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老师。一个45分钟连着又一个45分钟,脑子里那五花八门的知识像走马灯一样次第出现:刚才还是在“楚汉相争”的战场,忽然就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迷宫;这一节还没结束“桃花源”的游赏,那一节“平面几何”的殿堂便拉开了帷幕。我们全神贯注,任凭敬爱的老师领航导游,神经绷得紧紧的,说实话,对待学习可谓专心致志。晚上,回到家里,父母依然把我们关到小屋里,我们电视难得看,音乐不能听,仍旧上紧思想的发条,我们老老实实地完成各科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谆谆教诲不绝于耳。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难道不算苦吗?谁解其中味呢?
我们鼓囊囊的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之外,各种各样的“导学”、“练习”、“解难”、“指津”的书籍资料,几乎是与日俱增,要读、要背、要写、要练,学习上的“大运动量”搞得我们简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这的的确确都集中在我们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身上。
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反对父母和师长的良苦用心,也并非排斥刻苦求学的传统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来:苦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吗?不如此就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学海茫茫无涯,何时才能苦到头呢?一味地强调苦学,物极则必反,超过了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据一家青年报载:记者曾在某校调查,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的学生近视者占23%;学生体质状况不佳,佝偻、驼背者增多。真是触目惊心呀!这种恶果的产生与苦学不无关系吧!难道“惟苦学论”不可以休矣?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需要阳光雨露似的各种营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智有识的优秀老师已经创造了乐学和巧学的经验,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正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愿改革的大潮冲开“惟苦学论”的桎梏,愿崭新的乐学之风,让我们带着欢笑,带着歌唱,健康成长。
在近五年的小学生活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人:文静的、活跃的、贪玩的、好学的……在这众多的同学和朋友中,我最喜欢也最难忘的是我的同班同学李丹蕾。
李丹蕾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弯弯的眉毛下镶着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她长着一个好大的脑袋,里面装满了智慧。
李丹蕾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每次测试她都名列前茅。她的好成绩全凭“勤奋”二字。
记得在上学期期末的前两周。一天晚上,我早早的写完作业,想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就给她一个电话,她说:“快要考试了,我要在家复习功课,今天不去玩了。”听到这儿,我感到一阵心酸。李丹蕾把学习看的那么重,而我,作为她的朋友,为什么没有学会她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还有一次,星期六我去找她打羽毛球,她拒绝说:“我的作文还没背,你去找别人玩吧!”“我也没有背,反正还有明天,你明天背也不晚呀!”我说。“不行,我明天还有课,得今天背完,我要往前赶,你也快回家背吧。再见!”我被她的话打动了。是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为的不就是教育像我这样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吗?我立刻跑回家去背书了。
这,就是我佩服又难忘的李丹蕾――游戏不做要复习功课;羽毛球不打要背书的“傻瓜”!不过,如果不这样“傻”的话,也不会成为我们班的学习尖子
人生之路,就是学习、学习、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嘛!我有一位同学就是这样,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离不开学习。
“叮铃铃”下课铃如银铃般响了,同学一个个欢天喜地的“飞”出了教学楼,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我不慌不忙地走到好朋友彭笋身边,和颜悦色地对她说:“笋笋,我们一起出去玩吧。”外头烈日当头,尽管电风扇在辛勤的劳动,可调皮的太阳还是偷偷爬了进来,照到了彭笋的脸上,可彭笋不屑一顾,用衣袖擦去了正在跳舞的汗珠。“不去。”彭笋冷若冰霜地说。“那你要在这大热天里干嘛?”我睁大了那双好奇的眼睛,望着彭笋。“看课外书、写字。”我听了大吃一惊,课间她不去玩,呆在教室里看书,我对她无语了,只好自己去玩。
在学校里她是这样,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笋笋,今天好不容易放假,我们一起去海边玩吧。如果不去也可以,我们来玩过家家吧!”“不要!”从窗外探出一个圆溜溜的小脑袋。“你父母不是不在家吗?为什么不要呀?你房间一定很热吧?你看看你自己,满头大汗的,下来玩吧!”“我要学习!学习!你不要打扰我了。”“啪”的一声窗户关上了……
为了学习,她珍惜着宝贵的时间,她什么都不怕,就为了学习……
这就是我那个刻苦学习的好同学,彭笋。
福建莆田涵江区松西小学五年级:叶艳玲
在我的书桌上,用铅笔刀深深地刻着四个字----刻苦学习。我以为是以前用过这张书桌的孩子刻的,便没在意。
一天,老师让小丽来帮大家擦桌子。擦到我这里的时候,被她发现了那四个字,就使劲地擦。“小丽,干嘛那么使劲地擦,一会儿桌子漏了,可把你的书桌给我用。”听了我说的这番话,小丽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心想:我好心想帮你,你还不愿意,我去告老师!我明白了她的心思,刚要向那位”娇气公主”道歉,她却已经走向老师,打起了我的小报告。没办法,等她过来,只向我说了一句话:”去吧,今天你要遭殃了。“我耷拉着脑袋,走到老师面前。
“在桌子上乱图乱画对不对?“”不对。“老师问一句,我答一句,一会儿我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只好把实情说了出来。“那是谁刻的呢?”老师自言自语地问。这时小明从楼道端着水进来,听见了,说:“是上剑桥英语的同学刻的。”谜底揭开了,老师把我“放”了。我十分好奇是怎么回事,下了课,我去问小明,他告诉我说:“那个在桌子上刻字的孩子是金楚奇,从小就在她妈妈的小店里长大,家庭条件不好,去年,在剑桥英语的期末考试中她考了88分。原来她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复习,结果考得非常差。从此,她决定要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她就在桌子上刻下”刻苦学习“四个字,照着这个目标努力,结果今年期末她果然考了100分。
人一定要有理想,只要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刻苦学习,就一定会成功。
天津市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三年级:张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