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又一天天到来,就像流水一样,来来去去,川流不息。站在岁月的风中,轻轻的对着窗前的风铃说:“我已十七岁,勇敢的走过了十七个春夏秋冬”。在酒满欢笑和泪水的人生道路上,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所走过的路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历经风雨的洗礼。曾经的烦恼和痛苦都烟消云散,变得很谈,很谈,谈得就像过烟云烟。也许:日子过的太匆忙,让我忽视了岁月的流逝。也许由于生命过得太沉重,使我忘记了季节的更替。但...
作文《十七》
十七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又一天天到来,就像流水一样,来来去去,川流不息。站在岁月的风中,轻轻的对着窗前的风铃说:“我已十七岁,勇敢的走过了十七个春夏秋冬”。在酒满欢笑和泪水的人生道路上,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所走过的路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历经风雨的洗礼。曾经的烦恼和痛苦都烟消云散,变得很谈,很谈,谈得就像过烟云烟。也许:日子过的太匆忙,让我忽视了岁月的流逝。也许由于生命过得太沉重,使我忘记了季节的更替。但...
无尽的思绪让我执起笔来,写下这无限的心情交响乐,不容错失。某某人曾说过:不是我想写它,是它来找我去写。此刻,我似乎与之产生了共鸣。
世人常叹时间的无情飞逝。的确如此。窥镜自视,昔日……如今……无言的痕迹。话破了时光的掌纹,深深,烙印。璀璨的年华早已悄然溜出了手掌,五指,抓不住,挽不回。十七,告别我的青春年华。我企望,我盼望,我渴望,十七岁的日子可以增长、增长、再增长吗?一恍惚、一眨眼,一个春冬又悄然偷世。为什么?世人都喜欢问为什么!轮回依然在转动,无穷尽。为了又会怎样?不问又会怎样?知道后又会怎样?
看着别人在学,自己也决心发奋,当那人消失了,什么决心不决心的,早已忘记得一甘二净了。人,始终是善变的动物!高二了,总不能不学。无奈,日子如梭。有人苦叹日子如年,我却伤感日子似水。几度云卷云舒,几许花开花落,人间不断地循环循环。开始即是结束,结束亦是另一个开始。世界的一切想必也遵循这一个规律运转,一直、不断、运转……学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人总该赤裸裸地去。但,现实的残酷证明了:我不得不学。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爬,这又是自然的规律,无法解析。
总想,在十七的日子里留下些什么,将来能可回味、纪念。纪念我死去的青春,纪念岁月车轮辗过的声息,纪念十七的一切一切……我搜索着脑瓜,是否有这么一个人,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让我牵挂得肝肠寸断。依稀,梦里的人儿,你在何处?徘徊,伫足,凝眸。细碎的阳光覆盖着明亮的黑睛,看不清。是你吗,疼我的人儿?
年年岁岁淡淡,时光扔下我轰轰烈烈地向前奔跑。青春,再见了。狂妄的日子,再见了。十七岁的夏天,将又会是怎样的季节呢?我带上微笑开始了新的旅程……
今天是我阴历生日,距离我的阳历生日还有十八天。还有十八天,我就要永远脱离“孩子”的称号,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十八岁啊。
还记得儿时巴不得快快成年,单纯地认为成年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时的我扳着手指算自己还有几年才可以长大。扳完以后沮丧极了,太遥远了。远的像梦一样不真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这个社会越来越多,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拒绝长大,而今的我被好好保护在象牙塔中。即使有不如意,但至少还拥有单纯的权利。我不想进入那个污浊的社会,不想丢失最原始的美好。最喜欢的童话是《彼得潘》。那个和我一样拒绝长大的孩子。而不同的是,他可以在永无岛一直以孩子的姿态任性、单纯地生活,而我却只能百般不愿却又无可奈何地成长着、变化着。我听见彼得拉着那个拒绝长大的我一直叫喊着让我停下来,我努力回头却只能看见他们离我愈来愈远。我挣不开时间紧拽着我拖着我往前跑的手,我嫉妒他,那个可以一直单纯快活下去的彼得·潘,那个摆脱了时间的孩子。
初三那段时间很迷茫,不明白这么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的骨子里流着的是不羁的血,它叫嚣着要出来,与理性的对抗着。那段日子正值春末夏初,养成了作业做一半,坐在窗台上吹夜风的习惯。只要不下雨,十点左右,我就会爬上窗台坐着,吹着温度恰好的风,听着不远处车子驶过马路的声音,看着盛开的白玉兰在夜色中的曼妙身姿,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睡裙被夜风吹得贴在身上,只这触感为这飘渺如梦的一切增添了一些真实,偶尔对面有人上下楼,声控灯亮了又暗,亦有人对我指指点点,我全然不理。这一刻的我才是真正平静的,如同无风时的湖面,泛不起一丝涟漪。
母亲常看着我叹气,问我何时才能长大。一米七的高挑个子看上去成熟得如同二十出头的姑娘,行为处事却如同长不大的孩子。母亲担忧我的脾气,让我收敛着点,我却不以为然青春便只这一次,何苦委屈自己,而负了这大好的青春年华。但看见母亲的无奈与担忧,便不自觉得敛了那桀骜的性子。只能苦笑。
也许矛盾是我生命中性格里永恒的旋律,会一直持续到我生命的尽头。在拒绝长大的我的另一面,有个正紧张而又期待成人的我在那里探头探脑。刚伸出头来,被我狠狠一瞪,又红着脸縮了回去。局促的模样,红着的脸颊,期待的眼神,无一不在提醒着我:“其实我,对未知的成人世界好奇着呢。”
这篇文写了许久,时间就这么匆匆流逝了。明天便是我十八岁的生日。我,即将成年。十八岁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条分水岭。曾与母亲有过约定,十八岁生日过后,一切费用记账,待我工作以后一一还清。所以成年了的我所花的每一笔钱,都是预支了未来的我的工资。这是责任吧,总要学会担当的。为自己的每一笔花销负起责任,再不可毫无顾忌地挥霍。这是件很艰难的事,但不得不为。
成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的呢?也许依旧改变不了一些幼稚的行为,但一定会成熟稳重些吧。成熟一些、静心一些、静心一些的同时保持一份童心与纯真,这是我最大的成人愿望。
想要成为更好的人。
回想过去的十七个春秋,父母的关心呵护,爷爷奶奶的宠爱关怀,朋友的相知相伴,我从未缺过。招到过误会和背叛,受到过委屈和挫折,有过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的憋屈,有过怒发冲冠不管不顾的发泄的畅快……
并不是没有不甘与无奈地,也许是因为本身便是个怕孤独的人,而朋友一直填补我心灵上的空虚,我一向是最珍惜友谊的。而这些年来,身边的朋友走马灯似的换了又换,鲜少有一直陪伴的。以前再要好的朋友朋友如今也已失去了联系。就好像一大群人嬉笑着推攘着往前走,待我回过神来,只剩我孑然一身。感谢过去十七年来陪伴过我的朋友们,感谢她们当初对我的宽容与照顾,即使无法一起走到最后,至少也有过一瞬间的温暖。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这十七年饱满地走了过来,我已知足。
我站在十七岁你的尾巴上,回首过往十七年的青春岁月,转身看着“成人”的崭新大道,迈开了脚步。
再见,我的十七岁,再见,十七岁的自己。今后的日子里,请勇敢地,走下去。
这大概是所有女孩的十七岁情结,勇敢、骄傲、自我,它们在身体和意识里都不断膨胀生出明媚和光鲜。当我们无论站在以后人生的哪一段回忆时,它都显得突兀耀眼,有如太阳穴突突跳动的神经,永远不安分,一触碰便满心悸动。
在我所有十七岁的影像里,他最清新。我仍然能回忆他的眉眼,他的轮廓和他的背影。像所有恶俗的小说情节一样,被暗恋的男生永远是一副干净的样子,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成绩优异,偶尔也会犯些可爱的小错误,时常被一群人簇拥着。我就曾经迷恋这样的他,在人群里,总是忍不住寻找他的背影。教室里的每个课间,操场上的每一次广播体操,食堂里面的每一次拥挤不堪,我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一个定点,然后全世界黯淡。
暗恋的结局并不如小说情节所言,女主角终于鼓起勇气表白,然后发现原来男主角也同时喜欢自己,最后甜蜜收场。她是被崇拜的男主角,而我却不是勇敢的女主角。我和他仍然是见面仍打招呼的同学,没有想法设法地接近,也没想过要表白,十七岁里所有关于他的梦想,到最后仍然是我一个人的秘密。那些于他而言是无关痛痒的热烈的感情,都只能留在日记本里做一个人的悲喜。
十七岁,曾经认为这是万劫不复的沉迷,然而现在回想起来,竟意外地发觉,当初的心神憔悴也是甜蜜,我想这大概是青春的缘故吧。
我在想用这么样的感情来叙诉好朋友,热烈奔放的,还是安静深沉,却发现十七岁的朋友,无法用一种感情一笔带过,都是年轻的孩子,都是缤纷的感情。
你的抽屉里一定塞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像我的一样。体育课上编的草戒指,写着“友谊地久天长”这种俗话的落叶,签着名字和日期的大头贴,优质的绝交信,和好信,刻着山盟海誓的粉笔小人儿,还有我逼你签的“生死状”——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不离不弃。我喜欢这些形式主义的直言,当感情已经满满的时候总要有些形式的东西来承载,可在誓言是最好的方式。
十七岁的朋友,不再是单纯的玩伴,原因就是我们知道彼此的秘密和心事。纯真的或邪恶的。我们还曾互相起誓,除了教学楼后面的蒲公英,我们是唯一知道对方的秘密的人。我暗恋他,你讨厌他,我的神经质,你的歇斯底里。在蒲公英被我们吹得支离破碎、各散天涯之后,只埋在了彼此心底。
十七岁,我们用形影不离堆砌成坚固的友情。走过十七岁,离开长满蒲公英的校园,你仍然是我最好的朋友,不离不弃。
如果回忆一定要被物化,初恋就要被刻成一帧一帧的画面。
开学第一天你转过身问我借钱,这是第一次看到你明亮带有笑意的眼睛,你问我喜欢谁的歌,第二天把CD和贴纸放在我课桌上,这是第一次收到你的礼物,放学后你一直跟我到家楼下,递给我印有几米漫画团的信纸,然后转身跑掉,这是第一次收到你的情书,晚自习突然停电,你偷偷跑到我身边握住我的手,这是第一次和你牵手;十七岁的情人节,收到你的红豆,送给你心形钥匙扣,这是第一次勇敢地接受爱情。
从来不认为十七岁只有美好,在那些不见天日的阴暗里面,邪恶生根发芽,滋长蔓延。我讨厌你,总是光鲜耀眼,所以趾高气扬,而我很明白,这种讨厌多半强烈,当我面对你的时候,我都能伪装友好的亲密。在每一次我言不由衷地赞美时,都深深地讨厌着骄傲的你和虚伪的自己。
纯真大抵就是这样被邪恶一点一点吞噬的吧。在落落的《年华师无效信》,讲述这女孩亲密后沉重的疏离和背板。十七岁,我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心思,羞于启齿的,不可告人的,但其实我们从未想过伤害,只是内心刚成长起来的我太过尖锐,还不懂如如何坦然面对别人的光芒。所以,有过妒嫉和虚伪心思的女孩们,都心照不宣地相互原谅吧。
十七岁,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有思想,有性格,所以在每一次放肆和狂妄的斗争里,我都用倔强掩饰这年少无知的心虚,宁可毁灭,也不决妥协。狂热地追求与世界的对立,轻视一切可笑的规则,藐视一切软弱的行径。于是,在教室里顶撞老师罚站一天也不掉眼泪,和爸爸吵架宁可被踢一脚也要讲骨气的行为背后,只有自己知道,其实在走廊里被罚站很累很丢脸在吵架后跟爸爸冷战的几天里很后悔也很自责。虽然现在想来当时所谓的对立和倔强很可笑,但是因为急于摆脱幼稚,所有急急忙忙学会的就只有这些了,很可惜,它看起来依然充满孩子气。
这就是十七岁的秘密大概你经历过却已经忘记,或是拥有却不敢坦白。
相信吧,这一定是最好的时光。再也不会有那么一个让你死心塌地地守候的背影,再也不会游那么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再也不会有那么干净纯粹的爱情,再也不会游坦白在阳光下而不令人生厌的邪恶,再也不会有一再固执却总被原谅的机会。十七岁善良的日子一去不回,这是最后一次孩子气,以后的日子,我们只能怀抱这些秘密沉默地微笑或流泪。
站在十七岁的边缘,我没有太多感慨,只想平静地用笔写下属于自己的心情。
孤独
安妮宝贝曾说:“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到;在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自给自足。”
十七岁的我本该是青春活泼,阳光明媚的少女却不合时宜地孤独着。很多人都在心中默念着孤独的可怖与那种行单影只。其实,孤独的人是不需要别人的慰藉的,只需自已给自己一点儿空间,给自已足够的时间去静下心来思考。
面对孤独所带来的微痛,微累,带点厌倦又带点无奈是很多人心中的感受。人的孤独感会随着时光与日俱增,自我的堡垒便开始一天一天变得更加牢固。很多“孤独”的人,就是人们所说的沉默寡言,不合群的人。其实,那只是一个环境所造成的性格分裂,并不是孤独者,能耐得住孤独的人不一定成为伟人,但伟人都是耐着孤独的人。
世间更需要那些直率的人,当感情能够让内心需求得到满足时,便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
幸福
幸福对我来说只是个奢侈品,这是我站在十七岁边缘时才蓦然意识到的。只是十七岁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我是个易于满足的人。通常,当听到一首心仪的曲子,看到一篇深有共鸣的文章,喝到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水,发现一只灵动小巧的燕子,就足够让我的内心幸福好久。以前,我一直无法给幸福下一个定义,因为幸福实在如小孩子的脸一样善变。
而今我依然无所给出一个定义,因为它本不需要定义,只因人们心中还有对美好的追求,幸福也就像平平淡淡的棉花糖,又如百叶窗透着的某种蜜糖的味道。
心痛
心儿和魂儿一起约定好了,就这么手拉这首走了,好久都不见回来。眼泪在不经意间滑下来,我是不轻易落泪的,但如今泪水却一滴一滴湿了我一手心。
心,一点一点地被割裂,好痛。那种不停抽着抽着的痛,灵魂被一点一点的吞噬着。慢慢的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伤口的秘密,一种伤口是眼睛看得到的,一种是眼睛看不到的。而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伤口,会因为永远不被别人看到和理解而变得更深更痛。
心痛是最残酷的一种惩罚。
谁又能明白谁内心的疼痛呢?
除了自已,不会再有别人,别人最多也只能给你肩膀依靠,却不能替你伤心落泪。
空白
空白是一个破折号,后面没有解释,没有说明。
十七岁的我喜欢这种感觉。当我把头脑放空时,我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既不必担心是否会为一句无心之言与同学闹别扭,也不必为即将来临的考试而“牺牲形象”变成“国宝”。只是这样的空白是短暂的,我还来不及体会其中的快感,就被“色彩斑斓”的思想无情地占据了。
站在十七岁的边缘,我告别了过去,把过去的坏心情叠好,压在记忆的箱子底下,任凭它去尘封,灰飞……
站在十七岁的边缘,遥望即将来临的十八岁,我要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一切重新开始。
站在十七岁的边缘,我看着十八岁蹒跚而来。
要用怎样的语言表达?我那被涂鸦的十七岁年华。天空似乎有点灰蓝灰蓝,却掩盖不住我心中的呐喊。别在十七岁的胸针,让我永恒铭记那时光的永恒。
十七岁我们开始苍老。眼睛不小心触摸到如此忧伤的字眼,摇着头倔强扬起嘴角,不肯相信也不愿相信。站在十七岁的萌芽上,有着一张明媚的笑脸。我看见,阳光抖落了我一身的金黄。
忘了是谁说过,青春是要经历疼痛才会迈向成熟。因为害怕疼痛,所以害怕成长,害怕未知的未来布满荆棘和悲伤。可是,岁月还是坚定的站在我的面前,带着神秘的面纱。我一直在苦苦思考,那层薄如蝉翼的纱巾后面藏匿怎样的脸孔。风轻轻的吹拂,面纱扬起一角,羞涩地又将面纱拉下,宛若娇滴滴的江南女子,留给我无穷的想象和咀嚼,有些干涩,有些微甜。
曾经以为,会是个没有明天的小孩,没有华丽的衣着,没有可人的脸蛋,没有漂亮的分数,一切都定格在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框框。走过大街小巷没有人会回头张望。喜欢玩积木,那么认真的堆积,只为了筑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没有眼泪也没有喧闹。然而有一天我失望的发现,一根手指头轻轻一碰,就可以摧毁我辛辛苦苦搭建而成的堡垒,那么轻轻的一碰,所有的积木都零散成一地,点点滴滴都仿似心中的难过。我抱着散乱的积木哭得像个小孩。
倔强的我向着太阳扬起嘴角,微笑着有很美好的弧度。盯着太阳目不睛,直到眼泪滑落也不用纸巾去擦拭。当飞翔的翅膀被折断,我学会了坚强。即使跌倒也要豪迈的笑。面对刺眼的红叉不再掩面哭泣,即是心在隐隐作痛,还是咬着嘴唇告诉自己我可以。为了不再听见家人的叹息看见老师的摇头,像夸父逐日一样不顾一切向前冲,前方一路荆棘,我也毫不畏惧。“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我选自后者,在心里对自己大声说加油,十七岁的我坚定眺望远方,即便前面一片迷茫。
安妮宝贝说过,当一个女孩安静的望着天空发呆的时候,她只是寂寞。而我总是喜欢微微仰着脸孔,看着这片灰蓝的天安静的聆听自己的呼吸,也许这就是寂寞的滋味吧,一个人发呆,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唱歌,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哭泣,一个人欢笑生命像是自编自导的电影,而我是唯一的演员,有点冷清和单调,像许多青春期少年一样,将日记上锁加上双重密码,在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将今天的故事誊写进去,然后看岁月渐渐将它尘封,无声无息。而在某年某月某日,你突然闯进我的日记,拂去我心中那份沉淀许久的孤寂。后来,难过的时候有肩膀依靠,欢笑的时候有祝福和快乐传递,寒冷的时候有温暖的拥抱俩颗心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慰藉和安抚。我看见,十七岁的天空开始变得澄澈。
随手翻看同学录,记忆像飞扬的沙粒,陷入我的眼睛,逼迫我流泪。那些写满祝福的扉页,撩起了心中的感动。抱紧记忆的幸福,幸福的笑了,眼角还有余留的泪痕。难道,十七岁,总是让我笑着流泪吗?
路还在延续,梦还在继续,一路梦着一路走着,哼着歌儿用轻快的步伐,沿途的风景弥漫着十七岁的气息,我深呼吸,想要铭记十七岁的味道。
痛过哭过笑过的记忆,仿似一枚胸针,别在我赤裸裸的十七岁,扎得让我懂得了铭记;铭记那些尘封于角落的日记;铭记一起拥抱一起淋雨的日子;铭记呆望天空的时光;铭记在题海中挣扎。
铭记着,那些变成永恒的十七岁时光。
总以为,十七岁,我们已是大人。
少年十七岁,只顾一味拒绝别人或者让别人承认自己,我们叛逆而疯狂。
当父母在我们一进门的时候开始喋喋不休,我们不屑一顾或者大发脾气;当父母小心翼翼的责备,我们却不耐其烦;当父母对我们的生活有了太多的规划和提醒,我们会转过头生气地说:“爸(妈),我已经是大人了,我自己可以的!”然后头也不回的把沟通的门关上。
七岁时,我们与父母之间没有门;十七岁时,我们时常把手放在门上以便随时把门关上;而十七岁时,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门开着,只是不再是一道门了。
十七岁,我们疯狂。
喜欢彻夜不归,却不会打个电话给父母,要等父母打,即使打了也只是说几句话便挂断,然后不顾父母焦急守在窗前望你的身影或满世界的找你;与朋友去娱乐,明明不喜欢烟酒却又学个样样精通,回家的路上放声高歌,不顾及别人的眼光。
十七岁,我们高傲但不是冷漠,我们善良,真实。
见到路边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我们不会无动于衷;看见触人心弦的画面,我们会放声大哭;看到不平事,我们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不势利,遇到有钱有势的朋友不会无视他的缺点,我们不会迁就他的坏毛病,我们不会担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会得罪人。
可是十七岁到底是青春年华,没有岁月的积淀所以我们会突然觉得寂寞。
时常在疯狂过后,我们会沉默会哭泣。十七岁我们脆弱,当快乐到顶峰,我们往往会想到伤心事,因为十七岁,我们害怕失去,害怕被遗忘。我们多疑,担心身边的人对自己不在意。
说到底,我们的心还是稚嫩的。十七岁的天性。本色,无论加上多少不符合年纪的东西都不会被掩盖。
十七岁我们长大了,却还是孩子。
好像被抓到地上的鱼拼命呼吸一样,整个高一我都沉浸在自己“高中拼命学习”的计划之中。
然而在学习上我没有创出辉煌的战绩,倒是日子天天紧绷,过得肃穆而没有乐趣。
难道这就是我的十七岁?冗长、枯燥以及惨白无味?
[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
读了落落的《17》后,我对十七岁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怀,无论如何我的十七岁也不能埋没在青春里吧,它得有比其他年月更耀眼特殊的地方。特别喜欢安妮宝贝的一句话——“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我也想把我的十七岁都灌满微小的幸福和满足。
我开始练习微笑。我发现微笑很难,因为我的眼睛很小,笑起来它就会眯成一条细细的弧线,可就显得更小了。十七岁的我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的。到底要怎么笑,才能使显得眼睛不小又温暖呢?这真是一大难题,可惜我不是高斯也不是爱因斯坦,没多久,我仍然在学校在宿舍之间的路上来来往往,面无表情。
但。
看见宿舍门前的那丛紫色愈发茂盛,总成为我学习归来后观赏到的惬意;在后操场晨读时听到的蝉鸣、感受到的阳光,也能觉察到一丝喜悦。十点半晚自修结束,在回宿舍的路上,偶尔看见深蓝色的夜空中缀着银白色的星亮,我觉得愉快。那时候我的嘴角总会上扬。
我想,我十七岁的心思已经会因为这些而细腻起来,那么我的生活也必定会被各种小小的甜蜜堆砌起来。
真是个良好的开始。
[他出现于我的过去,淡淡存在,轻轻叫嚣]
“十七岁的你有没有喜欢的人,是个怎么样的呢?”
“欸,欸。”
同学聚会的时候,最无聊但是最受欢迎的真心话大冒险总会问这样的问题,可当我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却发起呆来,好一会儿我才肯定地摇了摇头。
十七岁的我其实有喜欢过一个人,但这是秘密,我现在也不承认了。
不高,大眼睛,成绩好,喜欢穿衬衫,偏爱运动鞋,自负。这是我对他简洁的描述。我们曾经能够互相鼓励和打气,可是他的性格里有我最难以忍受的一点,就是自负。每当他谈起他的鸿鹄之志,我就为他喝彩和加油,然而每当我提及我微小却别有意义的心愿,他却笑谈幼稚。每每这样,便不欢而散,再次提出和解的人,却是我。
我执拗的性格,我的倔强就是一个菱形,易变,但是永远有棱角,他又是个稳定的三角形,我们之间注定不能融合对方,也就注定这份热情不能持久。
我想我再也不会在高中因为与他相谈甚欢,就轻易地信赖一个人。
不过还好,我的十七岁,至少有个男生,他淡淡存在过,轻轻地叫嚣过。
[要做一个善良的,被别人喜欢的人]
十七岁的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高一结束时老班在讲台上问出的最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也是每次他对我们讲道理我唯一有思考的一句话。
“要做一个善良的,被别人喜欢的人。”我想起了落落这句话。
而这个答案也与我心里的答案相吻合。
可惜,要是班主任听了,他肯定对我大失所望吧。
同学曾经评价过我,说我是特别擅长人际交往的一个人。可是他们没看到,我同桌经常和我闹矛盾,同宿舍的某某偶尔也会来找我的麻烦。我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只希望和别人都相处得好,只喜欢被人喜欢的感觉,也永远不会对别人使坏主意,其实我心里曾出现过很多邪恶的东西,但是我想,我还是善良的吧,因为我只敢想想而已。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有个很要好的网友,她就叫十七,王十七,据说他爸爸特别喜欢的名字。我表示我也很喜欢,可惜,因为她一直欺骗我,隐瞒她的真实年龄,我在网络上却告诉她我心底深处最隐秘的那些柔软,曾为她囔囔着的十七岁生日快乐,曾深深地祝福她的十七岁。但是到头来,这些都给的太早。
张小娴说:“要做这样的女子:面若桃花,心深似海、冷暖自知、真诚善良、触觉敏锐、情感丰富、坚忍独立、缱绻决绝、坚持读书、写字、听歌、旅行、上网、摄影,有时候唱歌、跳舞、打扫、烹饪、约会、狂欢。”面对这繁多的条文,我想出于十六岁的轻稚和十八岁的成熟之间,我做不到面若桃花,倘若能做到真诚善良、独立而坚持读书写字,也是难能可贵了吧!
在我十七岁,我去品尝未知,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格。
白澍薇
十七岁的梦想,十七岁的故事,十七岁的微笑和眼泪,就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回不去的十七岁吧。多年后的简宁,沉静如初,淡定如初,鲜活如初,在我心里。致我们回不去的十七岁!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因为《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吴狄,想起了多年前《十七岁不哭》中的简宁。忍不住在百度上搜到全集,再一次重温儿时的经典。
简宁——那样简单,宁静的男孩子是被许多女孩暗恋着的吧。他对待学问谦虚且认真,对待同学朋友真诚,对待自己要求严格。当然有很多人会喜欢雷蒙,可是我喜欢简宁,我最欣赏他的一个方面,不是他在入学摸底考试时在别人怨声载道时冷静淡定考出的门门95分以上;不是他认认真真地练守门只为扞卫自己的小小骄傲;不是他吹得一口好萨克斯;不是他在广播台能够面对他人离去而任劳任怨独当一面;而是军训时的一个立扑,在立扑这个项目的训练中只有雷蒙一个人做的最好,但是只有简宁一个人在做的不好之后重新做了一次,那一个瞬间我开始欣赏简宁。我欣赏他对完美永无止境的追求,欣赏他不随随便便说结束。
他的优异成绩他的组织才干他的体育能力,这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统统都能培养的出来。然而究竟是什么的熏陶,能让一个人有那样从心底散发的从容大气淡定沉着的气质。
还记得军训时大家都在喊累时他在读书,教练问他累吗,他说还行,教练问还行是什么意思,简宁说,“累,但还能坚持。”
和杨宇凌一起去食堂的路上,他说:“我不喜欢兵荒马乱,我喜欢从容。”就是这番从容淡定的宣言让喧哗的世界瞬间安静,如我的心。
杨宇凌问:“简宁,你慌过吗?我是说,心慌。”这算是告白吗?那个青涩的年纪,告白更像是猜密码日记本的复杂密码。
后来在录音室里,简宁对杨宇凌说:“其实你们懂的我都懂。爱情小说我也看过,流行歌曲我也会唱。有的时候我也会悄悄喜欢一个女孩子。心慌的那种感觉,我也有过。我不管你相不相信,明不明白。”
这句迄今为止我仍认为最具杀伤力的告白陪伴我的青春年少,为我编织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想,不断告诉我说幸福在远方,别停下来。
可是,十七岁的故事,只能到此为止。
简宁写给宇凌的纸条:“宇凌,我终于想好了,现在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你。我们不能在这么尴尬下去了,我们这个年龄承担不起这么劳心费神的东西。宇凌,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女孩子。我欣赏你,关注你,但我也太在乎我的学业,我的成绩。我需要太多的孤独,太多的冷静,去看书,去做题,去做实验,因为我是如此渴望成功和优秀。”再看这一幕,还是会难过,会忍不住想要流泪,可是欣赏简宁的做法。这样,结局也许忧伤,但一定美好且阳光。
简宁,一个在失败后去喝酒,第二天清晨重新来过的男孩。他也会累,也会迷茫,但理智帮他做出选择。简宁对雷蒙说:“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简宁,永远只考第一的简宁。
简宁,纯净的目光,纯粹的笑容,穿干净的白衬衫打着整齐的领带的简宁。
简宁,那个在天桥上对罗阳说“一个人总强不能算强,只有跌倒了,摔得很重,再能重新站起来,才是真强”的简宁。
突然好怀念那种感觉,虽然身边有升学的压力,诸多的不如意。可是大学是全新的,未来是全新的,爱情是全新的,幸福是全新的。年轻的时候,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世间的柴米油盐我们不懂,也不想懂。只知道明天,我们会足够的优秀,足够的好。
上网搜这部电视剧的评论,发现好多人都说“简宁啊,简直就是我初高中时对帅哥的全部幻想。”我暗笑。谁不曾暗恋过眼神清澈笑容灿烂的男孩或女孩;谁不曾在老师表扬某个成绩优异考出漂亮成绩时暗暗责备自己努力不够,成绩不够好;谁不曾想象自己也化身小说中的男孩女孩有着银铃般清脆的笑声,置身于小说中某段浪漫的情节;谁没暂时忘记了高考的压力在体育课上偷偷地捧一本《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或是《泡沫之夏》……
多年后的简宁,沉静如初,淡定如初,鲜活如初,在我心里。
多年后的李晨变成了吴狄,青涩不再,单纯不再,只有真诚的眼神一如往昔。
多年后的我,彻底地从理科生变成了文科生,带着对理科的美丽回忆整天对着和日本语乐此不疲。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我正慌张地走向远处的十七岁。
再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我正彷徨地远离很久很久以前的十七岁。
从一堆旧杂志里翻出十七岁的日记,打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大学”,我有些难过:“我曾经居然还有这么伟大的目标,美丽的梦想”,可是我自己都忘记了。
十七岁的梦想,十七岁的故事,十七岁的微笑和眼泪,就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回不去的十七岁吧。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整装,待发。
初二:葵秽
还有一天多一点点,我就要告别我的未成年人身份了。与以前不同,这次,没有太多的兴奋、迷茫,心里淡淡的,似乎,一切与我无关。也许,是因为,我对十七岁的记忆,不多吧。
曾经看的言情小说们,里面讲述的美好的事情,几乎发生在17岁,所以,很多年前,我就一直憧憬着,我的十七岁。终于,在一年前,十七岁,来了。和想象中,有点不同。恩,主要是,没有爱情,除此之外,一切都挺完美的,一帮同学,男男女女,打打闹闹,偶尔开点有点过分的玩笑,但好在理科生们都没那么敏感,无伤大雅。学习,虽然有些坎坷,但并没什么大波折。上课,下课,打闹,写作业,睡觉。一切都很平淡但很快乐的进行着。印象中(只有一点片段了),那段时间,每时每刻,都很快乐,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些故事。
以为一切都会继续,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十七岁的前半年太愉快了,于是上帝要给我下半年一个大大的于是,在一个六月份的一天,发生了那件让我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事。
其实,如果,我不是一个学生,一切的事情,都不算事。但是我是。可能我以前一直有点不太甘心十七岁平平淡淡的过,所以,就发生了这件不平凡的事。受伤、昏迷、失忆……除了没有男一号像极了某些狗血言情小说中的狗血情节。
昏迷也好,把我头发剃光也好,我都不在乎,但失忆和头疼几乎要了我的命。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失忆一点也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摔一跤就全想起来了。失忆不仅仅是忘了曾经认识的人、干过的事,而且会忘了你这么多年你学过的公式,背过的定理。最让人郁闷的是选择性失忆,我把公式定理和以前痛苦的事事都忘了。记忆恢复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是一点点的。而且每次恢复一点记忆,都会伴随着,难以忍受的头疼,而且我还得上课写作业,一头疼根本就无法思考。这才发现,电视剧,根本是骗人的。
医生说,脑部受伤的人,性格会发生变化。看我以前的日记,我以前,好像是向往那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时光的。现在我不是了,这半年,我大部分时间是笑着笑着就哭了的那种状态。好不容易拼搏了十一年,最后一圈摔倒了。我不甘心。
我的十七岁,好像,没有那么美好。但,刻骨铭心。它给我的打击,我会一直记得。受一次伤,就会长大一点。
十七岁的前半年,我一直在笑,下半年,我却一直在哭。挺特别的。
虽然一直在希望这是一个梦,但是已经半年了还是没有醒。十七岁终将会过去,曾经很喜欢林志颖的“十七岁的雨季”,但现在不了,我的十七岁,的确是雨季,因为我老是哭。
十七岁,我不知道应该感伤还是高兴。
十七岁,一个像雨季的青春年,我有太多感言想要说。
十七岁,那片天空下的我是否依然如故。
十七岁生日那天,是我感动于心的日子,朋友和家人的礼物和祝福。我真的很想对你们说声:“谢谢!谢谢你们记得我的生日,谢谢你们对我的祝福。”你们为我所做的这些,看似平常淡淡,而我去感动得好想流泪。
晚上,我躺在床上,还有点兴奋得睡不着觉。回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真的好开心。从现在起,就十七岁了,又长大一岁了,生命踏进了十七岁的天空。十七岁了,也应该懂事了。不可以再任性地做事只想到自己而不考虑别人,不可以再让父母替自己那么操心了。长大一岁了,要学着自己承但一些事情,要坚强,要勇敢。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样走,现在的自己又该怎样去做。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慢慢长大,懂得的事越来越多。在做一件事中,不知不觉地考虑了好多东西。其实我们成长的渴望只是想要年龄上的增长,而心里想要保留小时候那份单纯,没有烦恼,没有压力的生活。
成长意味着什么,是独立,是成熟,是勇敢,还是其他的什么。我想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有吧,酸甜苦辣咸都是成长的味道。成长有快乐也有烦恼,但是我相信快乐一定大于烦恼。
十七岁,勇敢地面对烦恼,真心地体会快乐。十七岁,我还是原来的我,只是身上的稚气已经在褪色,趋向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