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凉了,露寒了,桂花飘香了。每年到这时,家里就会满屋飘香,那是母亲摘回的桂枝插在花瓶里。每到秋天桂花开的时候,桂花那且人心脾的清香就无孔不入,如果你家边上有一棵桂树,就算紧闭门窗,也会有淡淡的清香流入你的鼻子。桂花是苏州的市花。大街小巷,庭园河边,到处栽种桂树。路边,一排排的桂花树,树枝上一嘟噜一嘟噜地挂着桂花串,煞是诱人。桂花的花瓣不像菊花的细细长长的小巧,也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它只有小拇指甲...
作文《苏州》
苏州
风凉了,露寒了,桂花飘香了。每年到这时,家里就会满屋飘香,那是母亲摘回的桂枝插在花瓶里。每到秋天桂花开的时候,桂花那且人心脾的清香就无孔不入,如果你家边上有一棵桂树,就算紧闭门窗,也会有淡淡的清香流入你的鼻子。桂花是苏州的市花。大街小巷,庭园河边,到处栽种桂树。路边,一排排的桂花树,树枝上一嘟噜一嘟噜地挂着桂花串,煞是诱人。桂花的花瓣不像菊花的细细长长的小巧,也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它只有小拇指甲...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苏州。
由于我们订的酒店就在寒山寺附近,远处的钟声传入耳中。我不由自主得吟诵起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寒山寺附近的房屋也和寒山寺同样风格。由于天色已晚,寒山寺已经不让游客进人了,不然我真想进去看一看寒山寺里面的样子。寒山寺外面的土黄色墙壁上,写着一首首韦应物写的诗,让每位游客不由停驻欣赏。
第二天,我来到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虎丘。听导游介绍,吴王夫差将他的父亲埋葬于千人石下,并在千人石上杀死将士、功臣,上面的暗红色便是那些被杀死之人的血染红的。继续向前走,便到了虎丘塔。它高47.5米,重6000多吨,但它因时间关系,慢慢变斜,斜度为2.48度。顺着侧边的小道向里走到尽处,人们可以看到苏州的全景。
这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呀!
五年级:寇文俊妤
踏入这条古朴的小巷,脚下的青石板坑坑洼洼的,像是在和那茂盛的墨绿色苔藓一起,诉说着岁月对它的洗礼。
小巷两旁,白墙黛瓦的房屋中,传来一曲宛转悠扬的苏州评弹。那低细绵长的吴侬软语和那轻快的琵琶声混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歌谣,似流水般轻柔,含着苏州古韵,流进我的心房,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印象中的苏州,似乎只有黑白两色,小巷如是。白色的墙,青黑色的瓦,便构成了苏州的古韵、苏州的文化。碧色的树木,艳丽的花朵,点缀在黑白的房屋间,衬托出苏州独有的淡雅,不染尘俗。
记忆中有幅画,画中是青碧色的河水,占了画面的大部分,两旁是苏州古建筑,斜斜的夕阳映在水中,美不胜收。
沿着小巷继续走,到了尽头,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走过几级石阶,便是那河水。河水青碧,并不是如何清澈,却已在此流淌了几百年。
对岸,有妇人正在洗衣,谈笑间流淌出生活的气息。这条河,如今还养育着如此多的人家。走下石阶,俯下身,把手放在河水中,看到的除了这水,还有我的倒影。这是我与苏州的合影。
若说房屋是苏州的骨架,水便是苏州的灵魂。它贯穿整个苏州古城,养育了千家万户,也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水同样赋予苏州似水的柔情、似水的美丽、似水的纯朴,让苏州柔若悠扬的评弹,美如白墙黛瓦的房屋,纯朴似温和的苏州人。
天,忽地下起了小雨,斜斜的雨丝落下,眼前一片蒙 。雨似乎也沾染了苏州的韵味,细密绵长,如那温和美丽的苏州姑娘……
小巷,评弹,流水,房屋,以及那古朴、淡雅、温和的韵味,这便是我眼中的苏州。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来到了苏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可我更急于到苏州乐园一游。“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这句话让我向往以久。 步入苏州乐园我立即被眼前奇妙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一座像狮子的山耸立在眼前,山上有八个大字:苏州乐园欢乐世界。 没来苏州乐园之前,我对她作了许多猜想,但万万没想到她竟是这样美妙。苏州乐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苏州乐园有那号称“亚洲第一”的悬挂式过山车战车、有4D电影、有时空飞船、有空中飞人、有太空历险等好多游戏项目,她不仅有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快、壮观,还有东方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
最让我引以自豪的还是:我和妈妈体验了一次高空滑翔的滋味。这种游戏可很少有小孩敢玩,更别说我这个女孩子了。我和妈妈抓住滑翔杆,从狮子山最高处逆风滑翔,开始我很紧张,妈妈对我说:“梦梦,你看我们像不像一只大鸟啊。”地面上,我们的影子真的很像鸟儿一样,只见我们迎着风,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飞过山林,掠过水面、经过沙滩,飞到目的地,好刺激哦,我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飞翔梦。
时间过得好快,夕阳西下,苏州乐园被衬得更美,我们已经来了将近一天了,虽然身体很疲倦,但仍舍不得离开这美妙的苏州乐园。
前些日子,无意中看到了一幅唐伯虎《一笑》的画,我的眼睛猛然碰到了画中的虎丘塔,一种一见如故的感受袭上心头。对照着相片中的“斜塔”仔细端详,我又回到了水乡小城。
人人都知道,意大利有个比萨斜塔赫赫有名,中国也有一座斜塔名曰虎丘斜塔。有古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苏州人也说:到苏州来,若不看看虎丘塔,不亲临虎丘山,那就等于没有到过苏州。斜塔何以如此重要呢?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历史远远超过了比萨斜塔。它就如同一本无字的书,忠实地记录着苏州的历史,江南的历史,映射着中国的过去。苏州人愿意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它身上,这样它就当之无愧地成为苏州城的象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实,诗人本无意,读者却有心。自这一首《枫桥夜泊》之后,“寒山寺”之名便被默默地铭记于人们心中。听同学说,很多人以为:苏州城外有座山叫寒山,寒山上有座古寺就叫寒山寺了。寺里的钟声非常宏亮,传到江中客船上诗人的耳中……殊不知,这么多人竟然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苏州城外没有寒山,寒山寺当然不是寒山上的寺。
另外,苏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园林。苏州园林总共有一百多处。每个园林都集中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美,它的神采就是古老苏州城的神采。它的每一处景物都精巧到了极点。平静、自然、别致、和谐。慨叹能工巧匠的智慧,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条。本来毫无特色的一小块土地,经过他们的细心设计,竟变成了人间奇景:
如人所愿,又出乎意料,宛如置身于真正的自然。没有刻意的华丽的装饰,只有古朴的雅致的美,仿佛江南的小家碧玉。
话说苏州园林,不得不说说拙政园,走进拙政园的大门,再焦躁的心也会归于平静的。在这里,远景与近景遥相呼应,园内景色与园外景色和谐统一。让人“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现代人真有福气,这些原先的“私家财产”却成了现在人们共同享受的珍宝,我们不如说“美景面前,人人平等”。
当我还沉浸在苏州的悠久历史中,使我了解到了这样一个苏州平静、古朴、雅致,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城,在勤劳的苏州人民的努力下,它又富有时代气息。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常常在睡梦中见到它。
苏州,这座积淀了两千五百多年幽幽岁月的古城究竟该是什么颜色呢?
灰色?
自吴王寿春在肥沃的太湖平原上建立姑苏伊始,她已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走过了数千年。似乎她应该是沧桑的:那护城河边的城墙、胡同深处的小巷,远远望去是灰色的,这是只属于苏州的色彩吗?
徜徉于典雅精致的苏州园林之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还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她们的基色不正是灰和白吗?
粉色?
其实粉色亦不是,我只是无法寻觅到一种更适合于苏州那偏于女性化的色彩。
苏州的评弹昆曲、吴侬软语无不是珠圆玉润。王蒙在他的散文《苏州赋》中说:“弹词、苏昆、苏剧、吴语吴歌无不使人迷失,我真怕这些听久了便不能再听懂别的方言与别的旋律。也会因此不再喜欢不再会讲已经推广了许多年的普通话。”
这一切似乎越发显得苏州的女性化,苏州太小巧、太娇嫩、太优雅,她会使见过残酷的世界,手掌和手心上长满老茧的人不忍去触摸她,亲近她。
中国四大名绣之———苏绣,便出自于苏州。苏州以刺绣出名,不正是展现着其细腻的一一面吗?我不禁对女性精湛的技艺折服,我们这些七尺男儿就甘心示弱吗?
红色?
在春秋的历史篇章里,出现了一个号令诸侯、称霸一时的大丈夫——吴王阖闾。
阖闾一生的转折始于他收留了一位被楚国追杀的人,亦是苏州古城真正的设计者——伍子胥。从专诸刺王寮,再登上王位并任用被誉为“兵圣”的孙武为帅,并同伍子胥操练兵马,使吴国通过数年击败强楚,甚至一举攻破楚都,鞭尸楚怀王,最后由于秦楚合攻,才不得不退了回去。
阖闾的春秋霸业不正打出了江南男儿的血性?
我迷茫了,苏州到底是什么颜色?
苏州的刺绣是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菜肴是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是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是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是宁静的幻梦。她经历了大起大落多灾多难的时代后,依旧是那样,似乎没有变,或是变得更美了。苏州的色彩亦是永远的美,她没有固定的色彩,她是变幻莫测的,唯有用心去感悟。
二零零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是世界瞩目的日子,世界遗产大会将在我们苏州举行了。作为一名小小的东道主,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我们要让世人知道,我们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你看,四通八达的高架桥,像一条条腾空的巨龙,横卧在苏州的东西南北;一个个新建的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公交车停靠站,衬托着我们苏州古城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一座座古老的园林是那么的神秘。
苏州正走向世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首先我要把英语口语练好,如果碰见了外国友人,我就会把苏州的历史,苏州的美,一一地向他们作介绍,让他们把苏州古成焕发的新姿告知全世界;我会把我们苏州的特产介绍给他们,让他们也享享口福;我还要教他们说几句苏州话,让他们把我们苏州特有的吴侬软语也带回家。随着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临近,我们青少年以多种形式喜迎盛会的到来。
为了喜迎世界遗产大会,给世人一个满意的苏州,工人叔叔们日夜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保护环境,爱护绿化,要知道他们的辛苦劳动都是为了我们将来的美好生活。
“人家尽枕河”曾是古城苏州的描绘,如今苏州变化了,它以古城为中心,西边创造了高新区,东边构筑了工业园区。苏州的建设与发展,都是走在全国之最。世界遗产大会的到来,使苏州更显“天堂”的风采,更加充满活力与魅力,苏州正走向世界。让我们一起为苏州高歌吧,一起为苏州骄傲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曾经带给我温馨记忆的千年古城,那个秀冠江南的美丽地方,今天在和太湖之滨的无锡告别之后,终于又可以见到你了。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古称吴郡。自文字记载以来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又因城西南有山曰姑苏,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更名为苏州。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中国著名古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
穿行在新区的高架桥上映入眼帘里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和正在施工的建筑群,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虎丘塔已经成为苏州城的标志,充满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又看到了那条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缓缓流淌了二千四百年的京杭大运河,宛如一位女子:窈窕、秀美而静谧。她纵贯南北六省市十八座城市,沟通了我国中东部平原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总长近1800公里。运河两岸那些烟雨中的楼台、清晰可识的古迹、幽深的宅院、湖泊中的莲舟、古老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城池和在大运河上周而复始的一队队驳船……一切都恍如隔世,渺如云烟。站在古运河的堤岸上,恰如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见。大运河风华依旧,我们的队伍也渐行渐远……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酒店大床上的时候,感觉到了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吃过丰盛的早餐,离开温馨舒适的酒店,开始了浪漫的苏州之行。
一、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苏州在春秋时期做为吴国的首都,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此处,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
通过那座刻有吴中第一山的山门,缓步来到一座古老的石桥上,桥下方缓缓流淌的河水、古旧的木船、蓊郁的树枝伸向河床,几乎伸到的河的对岸,河水变得更加黛绿。耳畔已经听不到街上嘈杂的汽车喇叭的声音,静谧、幽远,恍如隔世。
顺着斜坡缓行而上,一块石头、一口井、一座墓碑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山路旁郁郁葱葱的树林,使得空气越发清新。一条弯曲的小路,石阶上布满青苔,蜿蜒地穿过树林,伸向远方。
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所谓剑池是在的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剑池。当时曾刷洗苔藓,核实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载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剑池水干,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剑池是竖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据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这样夸大的描写,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作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肯定很大,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从虎丘后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种种迹象分析,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呈王墓而设计开凿的。墓门后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种秘密。但是吴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尚是千古之谜。
走到剑池的前方,只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可见“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
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评为“天下第五泉”。从剑池的上方走过那座拱形的石桥,仍然感觉到剑池的幽奇神秘。
从剑池的上方来到虎丘另一个著名的景点虎丘塔。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十八景之经典。此塔建于宋代(公元961年),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做为世界第二斜塔,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朴雄奇,早已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二、狮子林
从虎丘到达苏州园林的经典之地—狮子林,这里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为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神僧而创建。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的普应国师——中峰神僧,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全园长廊回绕,结构紧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元代保存至今的大型假山群洞壑深邃,峰峦峻奇。清康熙、乾隆曾数次来游,并将其仿建于圆明园及避暑山庄内,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转,迷似回文”。
狮子林内的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在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
狮子林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正在盛开的荷花布满了池塘,虽在北方已略感凉意,而在这秀美江南,仍然可以欣赏到清荷绿莲在你的眼前飘渺而过,不得不为呈现在这里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的美景所倾倒。
三、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是来到苏州后的必游之地。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的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外。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已经找不到五年前来到寒山寺时曾经驻足过的那片茂密的竹林,京杭大运河湍流的水声依稀还回想在耳畔,那座江枫桥,拱形的桥洞,古朴的气息依然扑面而来,亲自撞一下寒山寺的大钟,空灵、飘渺的钟声回荡在古城的上空。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夜啼霜乌”寒山寺至今仍然吸引着许多人来到这里敲钟祈福。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结束了江南之行,旅游车终于驶上了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知道就要和这座古城说再见了,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流过面颊。六天的江南之行,在带领客人领略烟雨江南秀美风光的同时,还能了却一个曾经的梦想,终于见到了真实的你,姑苏城里温馨的相聚,没有距离,一切如久未相见的亲人那样亲切。
烟雨江南,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迹,留下了文字,留下了我们短暂的相聚。不会忘记我们的约定,和所有因文字相识相知的好朋友们相守文字、不离不弃。盼望着有一天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够团聚在一起。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正是以其特别的魅力与秀美,驻留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江南风景里不朽的夜明珠。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古称吴郡。自文字记载以来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又因城西南有山曰姑苏,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更名为苏州。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小桥流水的风景更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而提起苏州,总会让人心驰神往,多少次梦中相会,恍若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乐不思乡。让我不由自主地醉在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枫桥边,让我不由自主地浸在那名闻遐迩的苏州园林的景致中,让我不由自主地徜徉在那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青石板砌成的小巷,等待着那手持一把油纸伞、散落着一路清脆足音的清丽而婉约的丁香般的江南女子袅娜地似一阵轻烟飘过。
走进苏州,你总想起张继那首著名的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千百年来,凡是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枫桥领略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仅百步之遥,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以其优美古朴的造型、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苏州众多的古桥中独树一帜,因为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正如明朝诗人高启在《枫桥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的,“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枫桥正是以其浓浓的文化气息,独立于苏州城的风景之中。而当我我寻着诗句找寻着每一处景色,踏上斑秃不平的石阶走上若虹般的石拱桥,在蒙蒙的月色下,仿佛看见诗人寂寞的身影地侯着河边,吟诵那永恒的诗篇,伴着枫桥依旧通明的渔火,看今夜,它又将映照着谁的愁眠?
而寒山寺则位于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而寺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遐迩的钟楼。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当我们再次聆听到那袅袅绕梁的钟声,那一声声又将我们拉入那诗人笔下夜泊枫桥的离愁的意境之中。
走进苏州,你定要看看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那些让人夺目的私家园林,相比北京、承德皇家园林的大气雄伟,你更能体会出苏州园林的小巧、秀美的特点,那与自然极佳的融合,“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其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借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拙政园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等特点。此外,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而狮子林也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畅游在这些景色怡人的园林中,透过粉荷绿柳,绿水碧波,沿着楼台亭榭,看先人的能工巧匠,在写意的意境中,用婉约和精致描绘出一幅幅秀美的丹青画卷,正是“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走进苏州,在苏州的小巷中漫步,这种体验是奇特的。高高的粉墙因为年久而色彩斑驳,那些墙头上悬垂下来的古藤,墙上露出一角来的马头墙上的瓦花,那回响在青石板上的足音,还有节节台阶和紧闭的大门,不禁使人生出走在时光隧道里的错觉来,让你仿佛回到了唐宋风雅的年代,回到了明清繁华的时光。花萼里、蒹葭巷、莲子巷、迎晓里、悬侨弄、桃花坞、大柳枝巷……是这样的名字,仿佛古典的词牌,挂在巷口。是唐诗一样的凝炼含蓄。是宋词一样的委婉细腻。是元曲一样的清澈悠扬,是话本一样的丰富生动。而说起小巷,戴望舒《雨巷》的音韵便会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苏州的丁香巷,是一条典型的苏州小巷,徜徉在这细雨迷蒙里悠长又寂寥的小巷,你仿佛回那浪漫的情调中,你也行会等待着那手持一把油纸伞、散落着一路清脆足音香般的江南姑娘,袅娜地似一阵轻烟从你身边飘过,散发着淡淡丁香般的味道。而这些那千年的古巷,在狭长中,透过白墙青瓦,沿着历史的回想,用古朴和悠长,流淌出了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让我们的思绪,一下子随着那些古巷,荡漾在前人的风韵与怡然中。
此外,在水做的苏州城内,撑着小舟徜徉在这一条条的水巷中,穿过一座座的古桥,你将深刻受感到那苏州的灵气,感受到苏州的风情。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的写照,这也是苏州的实景,那划过的小舟,轻点橹篙,在潺潺的流水中,随着两岸的风光,荡起梦的涟漪,摇曳着每一位游人的遐思。而那令人流连的美食、那名闻海外的苏绣、那历史上与苏州相关连的数不清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令这座已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增添了更多的风采。
说起苏州,不是乡愁,却总是远眺,不是相思,却总是顾盼。提起苏州,那温甜的“吴侬软语”酥酥的似乎萦留耳际,怎能不闻。想起苏州那清幽古朴的石巷若在眼前,怎能忽略。而它的风光,它的神韵,是你用再多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写清,是你用再多飘逸的文采也无法形容。它,依旧带着历史的风韵,穿越吴越春秋,走过六朝烟雨,吹来唐风宋韵,携着明清繁华,以优美的典雅与神采,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此刻,伴着那一句吴侬软语,我走进了这温柔的画乡,那一曲江南的小调,让我来到了这美丽的天堂,杨柳,在薄雾中,摇曳着缠绵的往事,流水,在月色中,浮动着江南的妩媚,推开这扇古老的格子窗,远望,那枫桥的渔火依旧通明,今夜,它将映照着谁的愁眠?听,那一曲评弹,在优雅和婉转中,吟唱着佳人的千古情爱,今宵,它又感动多少游人的心扉?苏州,一个美丽的天堂,一个如画的水乡,它,在历史中飘逸着江南的韵味,它,在锦绣中流淌着江南的妩媚,而我也随着一首优美的诗篇,在这夜的苏州,沉醉在它的美丽里,迷失在它的诗韵中。
苏州,我的第二个家乡,它是我的天堂。而这个天堂,似乎在冥冥之中,与水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
苏州有大大小小的湖泊共计300多个,各类河道2万多条。“小桥流水多,人家尽枕河”,形容苏州是再合适不过了。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没有水就没有苏州;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没有水就没有苏州百姓;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没有水就没有苏州文明。苏州百姓平常所使用的水,几乎是来自太湖的,她是苏州的母亲河。太湖水默默地滋润着苏州,哺育着苏州这座天堂般的古城。
水对苏州有着极大的恩惠。俗话说,万物生长皆离不开水,因为有水,苏州的农田得以灌溉;因为有水,苏州百姓生活起居得到保障;因为有水,苏州才拥有这份秀美的自然风光,水给了苏州太多太多。
在这悠悠的岁月中,水伴着苏州人度过了如诗的时光。曾经,它像一位亭亭立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在苏城展现着它的风采,但这都已成为往昔的美好记忆。如今,水遭到肆意地破坏,又化身丑陋的巫婆,破坏着生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苏州人对水也采取了众多保护措施。在2009年,苏州制定了《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2011年,苏州市开展创建节水型学校活动,增强在校师生节水、爱水、护水意识。2013年市节水办组织“市民看水务”活动,加深人们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可见,在苏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
苏州因水而生,为水而生,以水为美,和水交织缠绵,不论春夏秋冬,永远不相离弃。春天,温暖的季节,水浇灌着整个古城。夏天,炎热的季节,人们在泳池里享受清凉的感觉。秋天,欢乐的季节,水给孩子嬉戏时带来欢乐。冬天,寒冷的季节,一杯热水,温暖了多少心房。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吟诵着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微微一笑。水和苏州城是不可分离的,我恋我的天堂——苏州,我恋苏州水。
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
--题记
苏州,这堪比天堂的岁月古城,在历史的长河里积淀着浓厚的古韵,却又是闲适温婉的,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气味“小桥流水人家”,如此令人痴迷,在千年的光景中,尽显淡然之态。
走进苏州老城区,沿着那粉墙黛瓦,踏着斑驳的青石,细想着沉浮的历史,无需目的,只是静静的漫步,感受着苏州那分独有的秀雅,品味着姑苏城的浓厚书香,欣赏着这古色古香。
走过石板桥,伫立于苏州河畔,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千年如斯地浅唱着它柔美而婉约的诗情,夏风似乎也感染了这座古城的温雅,柔和了不少,两岸的烟柳静静陪伴着流水,是不是被风吹起,扬起了那一抹独特的风情。
穿过小巷,游走于苏州市中心的街道,相较于老城区,市中心就多了几分现代化的气息,市中心有着高楼大厦,街边开满各式店铺,茶馆……但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丝一毫属于城市的喧嚣与浮华,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与雅致,路过茶楼,被里面飘出的江南小调勾住了脚步,走进这古色古香的茶楼,坐在藤制的桌椅上,品上一壶清茶,听着一曲江南小调,心也就静了,随着小曲,我仿佛感受到了苏州城的深刻底蕴,那份隽永与含蓄的美好。
离开了茶楼,漫步于苏州街头,看着人来人往,心中用上了一份惬意。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沉醉在苏州城的吴侬软语里,差点忘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逛园林,便算不上来过苏州。要说园林,就不得不提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拙政园了。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的第一个主人,他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拙政园”。
走进拙政园,不禁被它的巧妙设计所吸引,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与对景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南方风味,比起北方建筑的庄严与讲究,到多了一份随性与错落有致的美。亭台楼阁,水镜垂柳,无不蕴含着一种妆巧的美丽,单看表面,拙政园或许显得太过于华美,似乎与苏州不相宜,但每处景点,其名字都充满了浓厚的苏州底蕴,如东部的主要厅堂“兰雪堂”,堂名便是取意于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拙政园骨子里却还是有一番苏州独有的内涵,在世人心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
走出园林,流连于苏州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一块块精美的刺绣,一把把充满诗韵的真丝圆扇,真是让人放不下,买上一些,做个纪念,也留份苏州情怀在心中。
华灯初上,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河间泛舟,两岸的人家已经点起了灯,晕黄的灯光洒在河面伴着圈圈涟漪,为这次苏州之旅画上了句号,站立在舟上,我仿佛听到了那寒山寺的钟声,伴着历史的尘埃使我陷入了久久不愿醒的苏州古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