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七月的微风,掺杂着六月桃花的清香,细雨打着旧时的泥土,有着不可言语的美丽。天很蓝,有丝绸般的温柔。琥珀色的城池,笼罩在薄雾地下,小城里,你爱谈天,我爱笑。
思绪微散,零散不全。月光里的时间笑,笑我们曾经拥有。在这样一座城市里,谁能不笑呢?
童年里,你是我不可或缺的,是我无法替代的美丽。门前的小溪,流淌着岁月的泪痕。那时候,月光里,残星满天,屋顶上,我们窃窃私语。不知道悲伤的我们,满脑子都是快乐的记忆,清澈的小溪里,滑腻的鹅卵石上,我们嬉戏追逐,春风的时光里,我们放飞属于彼此的美丽,老槐树下秋千还在“吱喳”。我们在属于彼此的美丽中,种下友谊的种子,留下了时光的痕迹。雁过留声,水过留痕,你在我心中,成为天真的无可替代。
可是,突然有一天,阴冷的灰色,替代了梦幻的天空,悲凉的萧瑟,模糊了曾经清澈的视线。水滴从眼角滑落,听,那应该是心碎的声音。
你走了,说再也不会回来。这个小镇太落后,留不住你想远走的心。我笑你说的小镇,它美景如画,炊烟袅袅,清澈的小溪如同我的泪滴,你却说他再也留不住你。我笑,笑你说过舍不得我,却还要离开我。我送你离开我的视线,消失在我的生活。在你消失之际,我突然发现,天空,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
我曾记得,你说你爱细雨蒙蒙,而雨来时,你却伞遮霓裳。
澄澈的月光里,旧时的屋顶,我曾羡慕那时爱说的你谈天说地。可如今,只剩我一个人,无从记起。虽然物是人非,月缺人离,但我也幸福于曾经的回忆。今年春天又是一个雨季,波光粼影下的自己,已经亭亭玉立。想曾经那个谈天说地的你,是不是也有倾城的美丽。我站在你曾经出现的的窗口眺望,虽早已换了人家,却还想寻些你的足迹。我知道你不会回来,而我还是我,老城还是老城。城里的风雨依然明丽,城里的街巷上,树叶飘零的声音渐行渐远。我也终于明白没有什么是永远,所谓的永远不过只是时刻的牵挂和眷恋。
小城的时光里,我笑我们曾经拥有,拥有一片美丽。
说到故事,这个城市每天都上演着多少个故事,每天都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发生,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小故事!
王阿婆瘦瘦小小的个子,头发已经斑白,脸上爬满了皱纹,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虽然经过风雨的侵袭和岁月的洗礼,阿婆可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把这个老人打倒,她依然满脸笑容,依然风趣幽默!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虽然已年逾古稀之年可是步伐依然矫健,见到人总是热情的招呼:吃了没?谁家有点事情,她总是热心帮忙!
王阿婆的故事,也是零零碎碎的从邻居嘴里得知的!王阿婆在这个城市很多年了,她最早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来到老李家做保姆,她勤快,一点都不偷懒,每天都认真完成老李交代待的每一项工作,甚至他不交待的,阿婆也会主动完成。一点也不闲着,不是在家里打扫边边角角,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就是在菜市场和摊贩讲着价钱,每次总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新鲜的菜。即使她的休息时间,她也会拎着大口袋一个垃圾箱一个垃圾箱的捡废品!渐渐地她的朴实让老李对这个乡下来的女人刮目相待!阿婆也时时想着这个雇主,老李有风湿,阿婆总是还没到冬天就把老李的棉衣晒好,她怕老李的腿挨冻,还在棉裤腿部加厚,阿婆针线活很好,既舒服又保暖。这些老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的对这个乡下来的女人动了心,后来不顾儿子的反对,和阿婆领了结婚证。
老李虽然是个工人,但是阿婆却勤劳节俭,他们日子也过的踏实!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李在一次意外中左腿受伤,从此只能拄着拐杖生活。当然也无法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生活的重担一下落在了阿婆身上!虽然每个月国家补贴几百块钱,可是老李的儿子还在上学,他们每个月也所剩无几!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打到这个老人,她找人做了一个煎饼摊,从此开始起早贪黑的卖煎饼。也有人劝她改嫁,说你这么年轻为什么守着一个废人生活,可是阿婆却总是摇着头说:人不能没良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老李收留了我,并一直对我那么好,我不会离开他的!从此阿婆全心全意的照顾着老李,只要有时间她总是搀扶着她在楼下遛弯,也总是让老李穿得干干净净,他们微笑着向身边的每一个人打招呼,生活的磨难反而让老对夫妻手握得更紧!阿婆的煎饼摊也是风雨无阻,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冷风呼啸的寒冬,阿婆都按时出摊,对一位顾客都满脸笑容,阿婆不仅对每一位顾客热情,也积极改良着自己的煎饼,没事总是琢磨,怎样才能更好吃呢!阿婆制作出了好几种口味的煎饼,并且加上自己调制的调料,因此,阿婆的生意总是很好!我们也都习惯了吃阿婆那独具特色的五谷煎饼,几天不来一个就馋得慌呢!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用她的勤劳,用她的善良,用她的朴实,在这个宜居的城市书写着人生的华章!
早晨,清洁工的扫帚声划破了小城的清梦,新的一天开始了。路边的早点摊陆续开始冒烟,包子、油条、馄饨、米粥、老豆腐,虽说都是一些北方寻常的食品,但价格便宜,最主要的是对人们的胃口。
最早光顾的一般是中学生。他们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赶着去学校上早自习。其中不少是刚被家长从被窝里轰起来,没来得及吃早饭,睡眼还惺忪着。支上车子,花上三五块钱,六七分钟就把肚子填饱了。学生们很辛苦,但这辛苦的后面充满着希望。小城不大,所以尽管许多家长有车但孩子们也不愿意被接送,尤其是中学生。和小伙伴们相约一块骑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仿佛雏鹰在练翅膀。
早班车开始运行的时候,上班族开始行动了。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影楼、写字楼的员工在门前做起了集体操。行人忙着赶路,偶尔会扭头看一看,在心里评一下哪家做得整齐。
交警还没上班,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常常出故障,但这里很少发生交通事故。生活在青山绿水怀抱中的人们心情都很平和,“着什么急嘛,最多迟到几分钟还能咋地?”大家心里说。
太阳升高了,在晴朗的天空中显得格外耀眼。没人敢去看它的具体位置。到了中午,主妇们开始做饭,等上班上学的家人回来吃。午休过后,一些退休的老人开始在街边聚集,有的下棋,有的聊天。他们不用上班,就这样可以消磨掉一下午的时间,只等着到了点去接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孙子辈儿下学。
晚饭后是小城最热闹的时候。老人们体格好的往往走出家门遛弯;成年人会追求点儿夜生活,好友们凑一块搓几圈麻将,喝点小酒。家里有小孩儿的有的要辅导孩子作业,好早点让孩子休息;大孩子们被家长要求在家里做功课,也许家长前脚出门他后脚就去开电视了。广场上自然少不了跳舞的大妈,她们尽情挥洒自己不多的青春,围观的人越多,跳得越起劲。夜里十点左右,喧嚣了一天的小城渐渐安静下来。人们开始进入梦乡,等待下一个黎明的到来。在这个宜居的小城里,人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地生活着,一代又一代,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从幼时的家乡、年少时的求学、成年后的工作、不得已辗转了几个城市,最终在河南郑州定居。那日看见书香文苑的征文,今就以现居住的城市为例,拙笔写下征文一篇,藉此支持圈子活动——题记
在那莺歌燕语的春天,您看那和蔼可亲的老师们,正在三尺讲台上勤勤恳恳的讲叙。课堂上那妙趣横生的语言,吸引了多少双稚气的眼睛。是他们孜孜不倦的教导,让孩子们学会了加减乘除,诗词歌赋、才得以让知识甘露浇开理想的花朵。是他们为我们的城市播种希望、播种爱。
在那酷暑难耐的夏天,您看那勇于拼搏的城市建设者们,正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工地上挑钢筋、注水泥、流汗浃背的坚守在工作岗位。烈日灼烫着他们的安全帽,
热汗浸透了他们的工作服,可这些并没有阻挡住他们那坚定的步伐。是他们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那秋风萧瑟的秋天,您看那吃苦耐劳的城市美容师们,正紧握手中的扫帚,将各个单位的边角料、集贸市场的废物、居民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有那街道两旁随风而落的枯叶,用心的分门归类再处理。是他们起早摸黑的辛勤工作,是他们用辛苦换来了我们城市环境的美丽和生活的舒适。
在那北风呼啸的冬天,您看那英姿飒爽的安全卫士们,正顶着寒风站在十字路口站岗。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双手亦展示着不同的手势,指挥着过往的车辆以及行人。是他们维护了良好的交通秩序,保证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是他们保证了这个城市的畅通无阻。
放眼这充满生活节奏的温馨四季,您是否也感受到了奉献、和谐、友爱、温暖?!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可亲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给郑州这座宜居的城市也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吧!
无论是身处一线二线主流的繁华大城,还是蜗居四线五线的静谧小市,每日行走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或许在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种对于宜居城市的向往与憧憬,
在我心目中,适合的、舒适的就是宜居。
宜居,城市之美,美在品质。如果以我所居住的小城为中心,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与多功能的大型医院、综合的大型超市、书声琅琅的学校毗领而居,出行在外,四通八达的道路更是便利非常。小城的各大美丽商圈,每一个地段都能让人感到现代物流的快捷和便利。走在大街小巷,预防消防、文明出行、礼让三先的大型图说公益广告更是随处可见。
宜居,城市之美,美在环境。无论是清晨感受清新的空气,还是夜色欣赏闪烁的霓虹,走在宽阔的街道,看着清洁的路面,环卫工人的身影时时刻刻都在忙碌不休,不由得对他们的辛苦劳作肃然起敬。闲暇时分,带着孩子漫步于牧野湖畔,杨柳青青,微风拂面,坐在凉亭,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绿色的荷叶,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成群的孩子在沙土堆撒着欢,垒城堡堆造型,耍的不亦乐乎。不远处,间或有人吹拉弹唱,生活好不惬意。
宜居,城市之美,美在爱心。每天送一个微笑、每周行一件善事、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陪一天父母、每年做一项公益,文明与和谐因为有了张荣锁、斐春亮等一批先进人物的践行成为小城的一张张炙手可热的城市名片。
犹记得14年10月25日,生活广场人头攒动,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联盟,脖戴记者证的小记者,头戴黄帽的小义工、慈善协会、义工大队,大家今天的目的只有一个义卖报纸,为了给那个白血病患儿錡錡筹集善款。
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来了,蹒跚学步的娃娃来了,识字的不识字的,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踊跃加入到了这场爱心接力中。你一元、五元,我十元、百元,甚至伍佰元,最后连报纸也不买了,直接把自己浓浓的爱心投进了捐款箱。
虽只是一份小小的报纸,大家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爱,远择了让生命延续。秋日的暖阳不仅照在了熙熙攘攘的广场上,也照进了现场每一位面带微笑给予鼓予和支持的人们心里,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给贫困山区孩子送上暖心小手套,请环卫工人免费吃早餐、义务为孤寡老人理发……这样的爱心故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静静上演着,也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的心灵。
宜居城市,美在品质,美在品味,更重要的是美在心灵,小城大爱叫我如何不眷恋。
市中心有一片草地。
林木工人每天清晨傍晚悉心浇水,青草在风中熏然如醉,倒成了日里最养眼的地方。行人们从草地里辟出的小径中匆匆走过,用温柔的目光拂过他们的脸颊,好一片难得的绿茵哟!
草一直绿到深秋开始发黄,枯到初春开始生长。他们的生活秩序从未被扰乱,日子平静而冗长。
直到有一天,一位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为了几分钟的早到,在草地上抄近道,毫不怜惜地用黑皮鞋踏出一条路。那可怜的小草啊,一排排的被压倒、被抹黑。于是他们再次昂起头,露出倔强的面容。谁知那个上班族做了人们放肆的领头羊、表率,于是人们四边八方地上前,他们都来了,来了。卷着烟尘匆匆而来,掩面而去,留下一个个黑脚印。那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没了光鲜,无力呻吟。
林木工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五花八门的警示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惜没人在意,没人理会。他们继续着每天紧赶慢赶两点一线的快生活,继续从草坪上走过。
林木工人是草的亲戚,于是相伴而行来到环保局,要求在草地周围围一圈铁栅栏,防止再有人从草地上走过,煞坏风景。
市长微笑着答应了。
过了几天,林木工人们惊奇地发现,草坪上新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她们向阳摇曳。
没有铁栅栏,也没有踩踏。
他把一个个脆弱美丽的梦交到市民们手中,阳光洒在行人们身上,洒在标示语上:
“留下一个个美丽的天使,我们共同书写宜居城市里的故事。
时间:2034年5月1日上午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某酒店
人物:海淀区某中学22班部分同学
事件:初中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
经过如下:
8点整,最先到酒店的是“初中同学毕业二十年聚会”的发起人之一、当年的班长如今的名画家张先生。他的手里还提着一辆折叠式自行车——由于他的家离酒店只有十几里地,所以他是骑着自行车过来的。
8点30分左右,陆续到达酒店的是聚会活动发起人之一、当年的体育委员如今北京足球队主教练李先生,当年的班花如今北京市副市长王女士。还有,如今的北京市民赵先生、钱女士......等10人。他们由于都在北京城里居住,全是坐地铁过来的。
8点40分左右,在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工作的几个同学也先坐高铁再转乘地铁赶到了酒店。
8点52分,活动发起人之一,当年班里的“演说家”如今某央企老总孙先生开着太阳能电池板汽车也到了酒店(他也是本次活动中唯一开车的人)——由于央企总部设立在河北涞水,他开车走京昆线不到50分钟就赶到了。
9点整,聚会在大会议厅准时开始。画家张先生首先致辞:“各位同学,还记得二十年前我们参加中考时的作文题吗?一个是‘这里有属于你的世界’,另一个是‘宜居城市里的故事’。走出考场后,我问咱们班的同学写得哪个题目,同学们差不多都是写的‘世界’。因为那时候的北京一点也不宜居。雾霾几乎天天有,路上堵车是常事,房价高的接近了天,建筑工地随处见......”
“是呀!”央企老总孙先生接过来话头,“那时候的北京确实不宜居。就说我们那年的中考吧,为争夺一个重点学校的名额,我们课内学,课外辅导班学......学的昏天黑地。现在呢,我们的孩子也都上学了,我们还有人为孩子上学发愁吗?孩子们还向我们当年那样一到节假日就上这个那个的辅导班吗?”
“班花”副市长王女士说:“这些年,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可谓是投入巨资不遗余力。现在咱们北京天蓝了水清了路通畅了公园多了森林多了......”
不等副市长说完,足球教练李先生就抢着发言道:“咱们中国足球队也获得世界杯的冠军!”
于是,大家一起唱起了《二十年后再相会》这首歌。
虽然已是寒冬,放眼望去,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给洛阳这座宜居的城市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冬晨,太阳羞答答地不肯出来。扑面而来的风有着刺骨的寒意。路上行色匆忙的是求学的孩子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人潮涌动,像无声流淌的河,我也是其中沉寂的一朵。
风,可恶的家伙!从袖口、领口往里钻。让我不得不放慢骑车的速度,于是,那一幕在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
农贸市场处,那是一位阿姨,她身材不高,穿着一件蓝色的棉工作衣,外面罩着橙色的信号服,戴着白色的口罩,正仔细的清扫着路面。可调皮的北风呜呜地吹着口哨,将地上的纸屑、塑料袋抛向天空,洒满大地。一会儿又满地乱窜,一会儿又将阿姨的衣角掀起来。阿姨对这些毫不理会,她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撮箕,费力地将一片片垃圾往撮箕里扫,讨厌的北风却还想从撮箕里抢出一两片纸屑来玩。阿姨一遍遍地重复着弯腰、直身的动作。宽阔的马路在她的辛勤护理下,慢慢变得干净整洁。
路上车很多,由于风很大,天灰蒙蒙的,视线不好,车辆都闪着红灯或黄灯,不巧的是路口的交通指示灯却出了故障,车流显得有些混乱,这时候,一位穿着整齐的交警叔叔站在十字路口的中间,从容地指挥着来往的车辆,看不清他的容貌,只能看到嘴里的哨子吹的嘟嘟直响,还不断的打着令人费解的手势,一霎那间,哨声,指挥声,汽车的鸣笛声成为了一支优美的交响曲,流进每个人的心中,让人们的心中充满和谐、温暖。过了一阵,车流开始顺畅起来。
继续前行,前面的小巷处,该上坡了,脚下便加快了速度。“啪”的一声,车子停了。我跳下车一看,啊,车链掉了。真是气死人!看看四周,附近没有修车铺,只好自己当“师傅”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急的满头大汗,可车链还是没装上,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姑娘,怎么啦?”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位慈祥的老爷爷。“老爷爷,我……我的车掉链了。”“让我试试吧,干这个我比你强。”说着,帮我修起车来。天冷的发狂,手只要露出来,就会冻得伸不开,只见爷爷麻利的用一根棍子挑着链子,一只手把链子往后拉,链子神奇般的就装上了。看着爷爷冻得发紫的手,我真想把手套套在爷爷手上。“好了!”老爷爷说。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谢谢您,老爷爷,多少钱?”“怎么说钱的事,你快骑着上课去吧!”说着,老爷爷笑了。老爷爷的话使我感动不已,仿佛一股暖风拂面,寒意顿消。
在这座城市里,我感受到优美、温馨、和谐的一幕幕,就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劳动者,在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编织着一个个温暖动人的故事,在这个宜居的城市书写着人生的华章!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又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美景,我们生活在这个宜居城市中,没有喧嚣拥挤的街道,也没有填满垃圾的臭水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我也是这个城市中的一员。由于这个城市太过完美,人们渐渐离开了家人,来到了这个城市。亲情、友情都渐渐淡忘。包括我。
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蔚蓝天空感觉已经很平常。背着重重的功课回到家开始写作业,这一些都很平常,但后面的事情让我在这个宜居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下午8:00我还是在课桌前奋笔疾书,妈妈悄悄进入了我的房间,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我漫不经心地说:“还多着呢。”妈妈又悄悄地走出了房间。晚上10:00妈妈又进入到我的房间,再一次问候我作业的情况,说话声音明显比刚刚小得多。我想应该是劳累的,不过我作业没写完,只好向妈妈摇了摇头,妈妈走出了我的房间。脚步声听起来比刚才更加沉重,我又埋下头去写作业,没有理会。 晚上11:00妈妈再一次进入我的房间,手中多了一杯咖啡和一盘橙子,并微笑着对我说:“快点吃,吃完了加油写,我陪着你。”我心中暗暗地有一股酸流在流动。接过妈妈手中的吃的,继续更加快地写着作业。而妈妈这次没有出去,而是坐在我床上,面带微笑地看着我。半夜12:00我终于写完了全部作业,一个懒腰把全部的扔在脑后。转头一看,妈妈已靠在床头上睡着了,那疲倦的双腿,厚重的眼袋和一条条鱼尾纹好似不是我认识的妈妈。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是妈妈的陪伴使我在黑夜里不再孤独,是妈妈的微笑给予我坚持到底的力量, 生活在这个宜居城市的人啊,回头看看那些为你们衰老的人吧。他们若是不在了,生活在这个宜居城市又何来的“宜居”呢?身体上的满足远远比不上亲情的温馨。让我们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多陪陪他们吧。
嘿嘿,这是我搬到这座城市里的第二年啦!我那些朋友当时还劝我说:“这城市太小还有些偏僻,就在原来的大都市不是挺好?”幸亏我没听她们的!这城市多好啊,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宜居城市! 其实住在这城“麻烦事”是真的很多。
刚搬来时,我最不习惯的就是要垃圾分类。楼底下的垃圾桶,那是真“壮观”啊,5个大垃圾桶横着排成一排,包括“厨余垃圾”,“金属回收垃圾”,“纸张回收垃圾”,“塑料回收垃圾”,“不可回收物”第一次见着的时候我都傻了,要不是正好碰见几个邻居教了我一遍,我都不敢乱扔。现在为了节省时间,家里也是5个小垃圾桶排开,扔的时候直接分了类。虽然麻烦,但是我打心眼里喜欢这种垃圾分类意识,这能少砍很多很多树呢!
就因为这扔垃圾,还结识了不少朋友!上回是碰见了我家楼上一层的小张。她现在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俩一起上学,一起遛弯,一起去做志愿者。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这城市真的很小,但也是真的很精致。每天早上我和小张都先骑10分钟的车去地铁站,然后从地铁上来再骑10分钟到学校。骑车的20分钟总是令我们格外享受,那种清晨的空气沾染了露水再夹杂了一些路边花朵的芳香,让人觉得心情格外的舒畅,按着季节合理搭配的绿化带,春夏秋冬,总有一样花朵盛开。对了,还有,这城市,公用自行车到处都有,非常便利而且很省钱。 前几天还又和小张去了一趟博物馆,别看这地方小,也是有历史的!博物馆也算是少有的几处旅游景点,所以有各国友人来访。我们倒不是去参观,是去做志愿者!这也确实是个好方法,练习了语言,还结识了外国朋友。嗯,其实就是做免费导游,虽然来这里不久,但已经对这座小城有了很深的感情,所以讲起来我总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起床了啊!”我睁开眼,望着灰暗的天花板,又看了看窗外灰蒙蒙的天,闭眼苦笑。为什么没有垃圾分类?为什么没有友善的邻居?为什么没有展览的天?
那座小城里的人和事,永远只能在梦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