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也有愁滋味
春天到来,一切都以希望为起始点,开始茂盛而喧嚣地生长。殊不知,在很多角落里,还留下阴暗,少年们的心里,还别有一番愁滋味在心头。
空气很沉闷,带有一种死寂的味道,小小的空间里,我正埋头苦做。阴霾笼罩着这一片题海,我停下笔,呆呆地坐着,忘了去揉一揉自己酸痛的眼睛,只是叹了一口气。唉,这么做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完。这个礼拜的作业真的好多!我望着空荡荡的柜子,总觉得留下了什么。原来,留下的,是我的思念。童年时候,无忧无虑,那时候的笑声在现在的回忆里已淡去,却像是一首遥远的的歌,轻轻、沙哑的一唱再唱,印染了风霜。越长大越有烦恼,现在又何尝不是呢!
我抬起头,望向窗外,海棠花又开了,一瓣一瓣打开花蕊,一簇一簇竞相开放,美丽又那么遥不可及。童年,海棠花开的时候,奶奶总会带我去放风筝,她手把手教我,等我学会后,我是会奔跑在田野上,让风筝高高飞起。那风筝在春风里飞得很高,映衬着海棠花,很美,就像我的快乐,无处不在。可是现在,唉,我望了望那只风筝,上面积满了灰尘——有好几年没放了吧。
我重新拿起笔,继续做那没完没了的作业。写到“天空”这个词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下天空,虽然很蓝,却不及儿时那样的蓝,那样的美。童年,总喜欢抬头痴痴看天,总会在几篇悠然漂浮的柔软的云朵里,看到自己微笑的样子。凉凉的风一望无际的天空,还有那抹绿盈盈的阳光,永远留在了我记忆里。现在的天空,蓝中带着灰,少了很多东西,我却总说不上来是什么。唉!我使劲摇摇自己的脑袋,让自己的心绪回到作业上,少年的愁滋味汩汩漫上心头。
一个小孩跑过我的窗前,她似乎准备放风筝。我叫住了她,指了指我的风筝,对她说道:“小妹妹,你能帮我把这个风筝放上去吗?”“当然可以呀。”她一脸稚气的回答,眼眸中闪着一点天真。看她笨拙地把风筝放上天,我不禁笑了一声,似乎找到了我童年的影子。如正开的海棠花,脸上洋溢着笑意,隐隐的含着春日的光辉。突然,一个女人来叫她:“作业都做完了吗?啊?既然都没做完,为什么跑出来?快回去!看我不揍你!”那个小孩跟在女人身后,伤心地离开了。那风筝直直的栽了下来,销声匿迹了。
我默默地走回作业前,犹如一只灰色的蜘蛛,这小小的房间,落满灰尘和记忆,弥漫着愁绪的滋味。
春天已经到来,但我心中真正的春天似乎还没来到。我能在重温一下童年吗?我能少做一点作业吗?我默默地想着。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了。少年也有愁滋味,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啊!大人们,你们懂吗?
初二:期许倾嵩
在我的童年中,享受着很多快乐,很多趣事,但也有很多愁事,一想起来,真倒霉。就让我说给你听听吧。
在读四年级下册时,在进行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测验时,因为我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多做练习,认真复习,考了第一名。而同学好像变了一个样,,一个个离得远远的以前的好朋友也跟我不好了,不知为什么?如果我走到一个同学身旁,她就说:“真可恶,因为你,才让我不能考前五!”又一名同学走过:“真可恶,因为你,才让我不能考第一名!”又一名同学走过,他只看了我一眼,但他的举动不言而喻,‘'真可恶!真可恶!"同学们纷纷议论着,纷纷讨论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考的好在学校里,同学会讨厌我,考得不好,回家爸妈批评,一个晴天霹雳。我不知如何下手,左思右想,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条妙计。少年愁真是“理不乱,剪不断”。
啊,成长中有美丽的笑容,也有愁眉的苦脸,可能成长真的是五味甁,酸、甜、苦、辣、咸,样样俱有!
无忧无虑的童年已如”一江春水“离我们远去了,取而代之却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俗话说得好:”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随着年级与年龄的逐渐增长,考试也成了学生们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现在除了期中、期末考试,还有小测验、月单元考试,多的让我们应接不暇,手足无措。每当考试前后我都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总担心自己没有复习到位,没有考好。如果分数稍微比其他同学少考了一些,就拿这次期中检测来说吧!原本是100分的,可就粗心大意失了4分,才考了96,别的同学有的99,98,97的,我真是后悔没有好好检查,辜负了老师和妈妈的期望啊!心里总感觉到辜负了老师与家长的期望。
而到了周末,本应该是休息的时间,可是不到七点钟就要起床,准备去上作文课。这样一来,我又要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三个小时。当解放出来的时候,人已经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而双休日剩余的时间还有英语班,奥数班和作业。
我想:这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他们就像一杯美酒,承载着快乐,也承载着烦恼,只有我们痛饮这杯美酒,这杯人生的美酒,才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的羽翼更加的丰满!
老师说的好:“没有少年的烦恼,哪来老年的开心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我们应该正确的去面对烦恼,不能让烦恼把我们打垮,应该把烦恼彻底的去消灭,让烦恼这片乌云永远不能遮盖住阳光!
分数呀分数,你我无怨无仇,可你对我们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少了些你,就多了些批评。
“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儿分,怎么加速?字词,最基础的也错,你说你和别能没有距离吗?让你平时用点心,把知识好好掌握住,多做些题,见见题型。别人把题都做了好几遍,考试时,一下就答上来了。你看看你,买了那么多参考书,什么时候见你做过。”妈妈又在批评我了,这是六年级的语文考试。那次,我破天荒,考了82分。那个82分犹如一把利剑,只插我的胸口,一直在隐隐作痛。我拿着卷子,默默地走向书房。而随我而来的还有阵阵训斥声:“你看看你,还想上什么重点中学,你考上了也不让你去上,去了也是垫底。初中三年后,还是打道回府。”而我只能选择默默。
我心情沉痛极了,我知道,如果初中就失误了,随之崦来带给我的是—恶性循环,一步不如一步。许多人都说,少年时光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令人回味的。
可是谁曾想过,如今的少年,早已没有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换来的则是被分数压迫、被升学搞的不知所措、被辅导老师弄的喘不过气来,连最喜欢的星期五,也蒙上了一层黑纱。这些压力接踵而来,90后失走了往日的活泼,一个个书呆子满街是。家长们嘴边常挂着:“现在的社会竟然这么激烈,你要好好努啊!”他们说得绘声绘色,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是能默默服从罢了。
谁说90后的少年们拥有父辈们给予的蜜罐温床,放着大道让我们走。说我们是最幸福的时代。谁说少年没有愁滋味,分数,还我一个艳阳天。
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一:***
少年,不知天有多大,只知道一直在天空下奔跑,无论跑了多远,都能听到妈妈的呼唤;少年,不知地有多广,只知道可以永远在大地上跳,无论跳得多高,都有父亲宽阔的臂膀。少年时期是多么无忧无虑啊!
少年无需思量每天的晚饭,无需修理残破的家电;少年不必考虑有无房车,不必考虑有无妻儿。少年的那颗心,塞不下成人的烦恼与忧愁,有的只是挥洒的汗水和向阳的笑容。
少年心性从容,处事不惊,即使在假期即将结束之际仍有作业如山,也从不会惊慌失措。只会慢悠悠提起一支笔,慢吞吞酝酿着情绪,缓缓写下一撇一捺;或是捧着电脑,抱着手机,颇有满不在乎的气概。到头来,批评一挨,惩罚一受,却也优哉游哉不知愁。
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正如少年的字典里没有“愁”字。忧愁就像是一粒酸酸甜甜的梅子,有的人歇斯底里的抗拒,有的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但这两者皆不是少年,少年只会在一旁带着天真的眼神问你“此为何物?”——少年的心永远被晴日所占据,没有一丝灰暗的杂质掺揉其中,这让少年阳光十足,魅力四射,永远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沐浴着圣洁的阳光的升华,少年的四肢在黄沙中显出特有的健康色,少年的瞳孔在烈日下宛若一颗浑圆的金珠,整个人仿佛看遍了流年寂寂的世间,熠熠生辉。
少年的脸上贴着微笑,嘴边挂着“没事”,笔下写着感悟,足下走着辉煌。耳边是一声渺远的吟诵——“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可现在焕然一新的少年还在“强说愁”吗?不!现在早已脱离了“强说愁的时代,证明新时代的少年早已将”愁“的泥浆抛之九霄云外,已经一脚踏入熠熠生辉的星光大道,伸出虽羽翼未满却洁白而厚实的双翅,振翅在神圣的晴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愁”一个多么碍眼的字眼,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将它上下拆开了,不正巧是一个“秋”字和一个“心”字吗?“愁”也就意味着扁扁的心上是一场凄凉的秋吗?正值青春时光的少年们的心中填充着春的温馨、夏的激情和冬的梦幻,充斥着难以抑制的蓬勃活力,全身散发着柔和的亲和气息,瞳孔闪烁着乐观向上的灵动光芒,是你绝对捉摸不到一丝一缕“愁”的踪迹!
耳畔又是一声吟诵——“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少年也许就是在心烦意乱或心中乌云密布的时候想起了这两句小诗罢了吧!
少年不知愁滋味,而今识尽说还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年纪轻轻时,尚不理解人生之愁,却自以为身在愁中,写诗作赋,诉说苦恼。 而到现在,真正知道什么是人生之愁的时候,却想说也说不出了,只能叹这秋之悲凉。
“我是一个快乐的小芭比”我总是这样评价自己,但是,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显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而快乐。
也许是因为我还是一个小孩,从不知道什么是“愁”、它是什么滋味,是甜的?咸的?酸的?苦的?是的,我真的不知道,尽管我曾无数次的希望自己品尝一下,但每次这种滋味总是被别人是想尝到,而我却不曾伤心。
爸爸,妈妈整天在外奔波,很忙。每天回家也很少谈笑风生,而我就不同,永远那么活泼开朗。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妈妈为何而愁?妈妈苦笑着对我说:“我也不想愁,但是又不能不愁……唉!……大人的苦恼你们小孩是理解不了的……”我听了这句话,虽然还是不懂什么叫“愁”,但我想:“爸爸妈妈乃至所有的大人们可能活的都很累,他们整天为:名利、金钱、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扰着。世界上的人,都接受着不同的待遇,家里穷,就因金钱而苦恼;还是的学习成绩不好,就为儿女的前途而苦恼;年轻人没有找到工作,就因事业而苦恼;而中上阶层的人,就整天想着“调离”和“提拔”,他们每天胆战心惊,对待同事也是暗地里勾心斗角,这就是为了名利。突然,我觉得他们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意义,他们把生活看得过于暗淡,他们的生活与我们这些天真的少年相比失去了很多。大人们真的没有我们幸福,或许我们还没有长大,暂时还不会明白父母的愁情。但是,我还是认为,不管生活怎样对待我,我都应该快乐的活着。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这是一句真理,可能当我经历着父母所经历的那些的时候,也会变得“愁”。如果是这样,那我愿意永远这么大。少年的我永远那么阳光,那么happy,永远不知道:“愁”是啥滋味。
岁月流金,似风与我们擦肩而过。摇椅独坐,亭台轩榭中的小楼,记忆如昨。侧耳倾听,窗外是谁在低语。曾几何时,年少的我总扬起稚嫩的脸庞,懵懂地仰望这片天空。而现在,眉宇间却增添了几丝忧愁,偶有阴霾常侵袭着我。执起书笔,字里行间的流露,却漫延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慨。就让岁月,记录下所有梦幻的回忆吧。回忆里,有你,有我。
漫步在大街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行人擦肩而过。总有美丽的女孩子在我面前闪闪晃过。她们身上清纯的气息,她们脸上最美的笑容,都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我。幼年的记忆,还在我的脑海里。记忆中,泉州,原本是一个小小的城镇。这个小小的城镇装着小小的我。而小小的我却也开心地度过每个小小的日子。印象中的这座城镇,很美,很清雅,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洗净了满身的沧桑,映入眼帘的,是超脱世俗的美。我常常和朋友去溪边戏耍。那儿水清,人也清,鱼儿在水中跳跃,人们在岸上欢笑。这时,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就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到水里抓鱼,然后再逃回岸上,将鱼一个劲的捧到大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绩”。印象中的我,好可爱好可爱。每当枇杷熟了的时候,我便会央求家长,给我做个小竹挑,来摘够不着的枇杷,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入口袋里,还一直强调:这是我的,不要和我抢。想着这些回忆,我的嘴角总扬起了笑容。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二十四岁时的处女作,作品取材于现实,凝聚了作者对德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形象地揭露了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反动。小说围绕着维特与绿蒂的爱情这条主线,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对德国当时的阶级与阶级、同一阶级中不同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广泛地涉及到了政治、宗教、法律、道德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少年维特之烦恼》有强烈的感情,浓郁的诗意,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在信中,维特冷静地直接进行自我剖析。例如:“我的心时时地战栗着”“我把它当成病孩儿似的迁就”等等。通过这样的自由,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是何等的多愁善感,心高气傲;同时也预感到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他这敏感而脆弱的心是难免破碎的。
文章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异常成功。维特初到互尔海姆正值万物兴荣的五月,离开和再回来时已是落木萧萧的初秋,在他行将谢世时刻更到了雨雪交加的仲冬。这时序的更迭与自然界的变化,与主人公由欢欣而愁苦以至于绝望的心理发展过程极度吻合。还有荷马诗的意境和“莪相”的哀歌,也恰到好处地穿插在书中。“春风啊,你为何将我唤醒?……风暴就要来临,将我刮得枝叶飘零!……”“莪相”的这几句哀歌,由行将永别人世的维特念出来,不正是他自己凄怆心境和悲惨命运的写照吗?
为了使感情的描绘显得更为具体、生动,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他把整个社会比作一座“舞台”,人们为着自私的目的,纷纷粉墨登场,丑态百出地尽情表演。他写道:“我现在陷没在混乱的状态之中了!我的精神完全干枯了!……我就好像立在一个西洋镜之前!看见一些人儿马儿在我眼前回转,我常常问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睛。”丑恶的封建社会,确实好像一座使人眼花缭乱的“舞台”,上演着各种令人作呕的丑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结构非常灵便,它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用近百封信串了起来,这样,情节跳跃式的展开,省却了许多过渡性笔墨。
作品的剪裁也极为严格,经济。大到一个事件,一个场面,小到一个细节,一泉一石,都是为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和阐明主题思想服务的。例如,书中六月二十六日的信只有一句感叹,一句诘问:“不错,我仅仅是个世间的飘泊者,仅仅是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可你们不也如此吗?”这一问一答,道出了维特的多少辛酸,宣泄了他对人世间的多少绝望!而联系着前边那封充溢着生气的长信来读,更表明维特一年来的变化有多么大啊!
《少年维特之烦恼》含蓄的行文更堪玩味。全书结尾写维特死后下葬的情形尤其深刻。“老人和他的儿子们走在维特的遗体后面,阿尔伯特没能来,绿蒂的性命令人担忧。几名艺人抬着维特的棺木,没有一个牧师来给他送葬。”寥寥数语,隐含着无数潜台词,我们读完禁不住会向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把维特与来送葬以及没来送葬的各种人的关系都思考一遍,以致咀嚼回味全书的内容,直到悟出这几句似乎漫不经心地写出的话的深刻含义。这几句话“就像头敲击棺木似的“咚咚有声”,“歌德从此以后再不曾写出象这么沉重有力的句子”。
综上所述,维特不仅是时代的觉醒者,而且是社会的叛逆者,通过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言论行动,不仅述说了法国大革命前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怀抱的理想,揭示了这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且对妨碍它实现的社会进行了谴责和抗议。所有这些,使《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具有了鲜明而强烈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巨大而积极的思想意义;加上其精到的艺术特色,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部世界名着。
嘀嗒,嘀嗒,一滴,两滴,打在玻璃窗上,望着突然间来的大雨,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措手不及,不想关窗,站在窗前,任风夹着急急的雨滴儿迎面扑来,对于一个安静的人来说,还有比这雨打的无情更清醒吗?风亦是无情的,它撩起我散乱的长发,不顾一切的拂过,一阵一阵地吹疼了心灵的脆弱,让人无力还击,无力退让。
好凉的秋呵,可不可以给我一点点呵护的暖?外面的雷声哟,可不可以不要惊扰我心灵之处,这仅存的一片静世?如果,你只是路过我的世界,请好好待我可好,不要肆意残忍地扫过我的心湖,留一季秋来,雨来,花落满地后的狼藉场景。
风过无痕,伊人心上好个秋,看落花满地,却无葬花人。雨声嘀嗒,嘀嗒,如受伤的人儿,止不住呜咽的悲鸣;人生究竟是怎样一番演绎的过程,谁遇见了谁,谁又是谁的谁,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丹青描绘,那些离情别绪,那些物是人非离散后的悲凉,秋天的玫瑰谢了还会再开吗?还会妖娆成初见时的模样吗?雨中飘摇的枝叶,究竟要坚强到何种地步,风雨才可以敛收它的冷酷无情,我站在风里,如一朵凋谢的花蕊,等一个人来,可是等来的却是风雨过后的黯然神伤。
远望,是真正沉默的理由,指尖下的文字是心弦上的音符,一字一句如一弦一柱的华年。记不清,多少滴泪水轻轻地滑过指尖与纸笺亲吻,或许,我真的是一个薄凉的女子,即使心中藏着千言万语,更待何人去说?眉目间,从来掩饰不住纠缠的愁绪,如果当你看到我一双明亮忧伤的眸子,是否就可曾读懂它疼痛背后的挣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如果有来世,请允许我做一株佛前的青莲,青灯伴古寺,虔诚修行千年又千年,只为求得佛祖怜悯,再赐我们一段初见时的缘,没有相见恨晚的无奈,没有落笔成伤的凄凉,只为遇见,只为与你重逢。
听着哗啦啦的雨声,我的世界一片凌乱,所有的字眼都敷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终究逃脱不了忧伤的缠绵,我的文字再次披上了一件叫伤感的外衣。禁不住心中的呢喃,指尖所触及到的地方,犹如心思在一片一片的凋零,纤细的笔尖又怎能轻而易举地刻下心中的彷徨。
今生,是不是就这样恋字成伤,所有的美丽是否也会随着文字有香消玉损的那一天。一个人的离开,算华丽的转身吗?烟花散尽后,谁又会记住它绽放时的繁华,谁又能体会到它落地成灰时的绝望。
徘徊在苍茫的天地间,所能依靠的又有谁,那年那月,那海誓山盟,如昙花一现的美好,说好永远在一起的人儿,可为什么偏偏还是要各分西东。承诺,辜负了多少有情人的眼泪,最终还是被撕裂,扔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海,走了的,远了的,只剩下彼此的背影,谁用一转身结束了所谓的一场缘份。
天空依旧阴沉着,再也看不见那种喜欢的蓝,安妮宝贝说:“天空蓝得像一种疾病。难以治愈般的痛苦的蓝。”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仰起头,不让眼泪落下。她说,爱一个人没什么目的,只是简单的爱了,找不到理由,没有任何借口,就这样无怨无悔。
雨,不懂愁滋味,秋不怜伊人心,书页被风吹乱了章节,我前后寻找,再也记不清读到那一段落。心事乘风归去远,雨浇新愁终无情,墨香清韵茶凉半,流年一场至始至终诉不尽一腔薄凉意。久坐无头绪,将散发轻挽起,任外面的世界风雨依旧轻狂,我提起笔在笺上写下一段临摹的小字“愿岁月静好,你我现世安稳。”落笔为,“静看落花淡凝思,默写清词赋知己。”
人的一生或许就是在烦恼中走过的。我们就是一块璞玉,成长的过程就是烈火煅烧和巨锤撞击的过程,像凤凰重生需要涅桨一样,我们也必须经过磨难才能成为宝玉。
——题记
我们在成长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挫折,会为各种事而烦恼。烦恼就像平地而起的飓风一样向你袭来。你会像马路上被风刮倒的树一样匍匐于地,还是抖落一身雨水,抬起自信的头,仍然岿然屹立傲视苍穹?
下面是我近来的几道习题。
1.已知: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语文写一篇作文,英语背50个单词,数学书本习题第310到316页,物理做两道实验题,化学掌握30个常见方程式,生物一张试卷。
求:是否应该全部做完?
解:现在已是北京时间23点,我才做了一半的作业。我的头越来越昏,眼皮也越来越沉,感觉这些阿拉伯数字都在面前跳舞,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华也在向我扮鬼脸。我真的很累了,睡吧,还是去睡吧……
批阅:不行!没有做完就不许睡觉!
批阅者:妈妈
2.请你谈一谈父母那一代与你们这一代学习生活的差异。
答:父母的生活——女孩子玩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男孩子拍皮球、弹玻璃球、滚铁环、掏鸟窝;捉在麦地上成群飞过的麻雀,听垂柳下呢喃的燕语,观察排成方阵的蚂蚁车轮大战——他们从大自然中学到知识。
我们的生活——今天、昨天和前天一样:上课、听课、吃饭、做作业、睡觉。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四壁环绕的教室里度过的。我们的自然知识是从电视、胶印画片、图书、网络中学到的。我们的生活中既没有幽密的林木百草,也没有空远的布谷啼鸣。我们的生活只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补习。
批阅: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能有出息,但也并不想剥夺孩子的快乐,留给他们童年无限的烦恼。每当他们给孩子多一点负担时,心里也在疼:孩子实在太苦了。所以,孩子们一定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批阅者:老师
3.已知:去年买的衣服已经穿不上了。
求证:我长大了
证:因为去年买的衣服已经穿不上了,所以我长高了,所以我长大了。
批阅:长大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风雨,不能只长个子不长脑袋。
批阅者:爸爸
4.已知:每天上八节课,还有早自习、晚自习,有一大堆的作业,整天要忙碌不停。
求:成长到底好还是不好?
解:学到的知识有:(1)我会写作。(2)我会用英语会话。(3)我会解方程做几何题。(4)我会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5)我会唱歌、绘画。(6)我会背诵诗歌。(7)我还交了很多朋友,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学会要做正直善良的人等等。
因为十几年前我还只会吃饭睡觉,而现在我成长了,不仅从身体上,也从心智上。这十几年我没有碌碌无为。我相信继续坚持下去,我的视野会更加宽广,我的阅历会更加丰富,我的思想会更加深刻。
所以成长是好的,并不烦恼。
批阅:少年更知愁滋味,少年不怕愁滋味,让“烦恼”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会像泰山顶上的松柏一样坚强,挺立在天地间。
批阅者:自己
我们在烦恼中不断成长着!少年不怕愁滋味!
小时候,不知天有多大,只知道一直在天空下奔跑,无论走了多远,都能听到妈妈的呼唤。小时候,不知地有多广,只知道可以永远在大地上跳,无论跳得多高,都有父亲宽阔的臂膀。小时候,不知人要隐藏自己的感情,只知道大声说出我们的爱;小时候,不知成人的烦恼,只知道天天快乐的成长。
是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本子,有歪歪斜斜的字体,童年是字体,工工整整用笔来书写,童年是笔,写错可以用橡皮来擦,童年是橡皮,擦不掉昔日美好的,战争的年代里,童年是奢望,繁荣的年代里,童年是不可缺少。
现在的我们也真是苦,虽说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比父母当时不知好多少倍,可我们小小年纪就多愁善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有来自于父母或孩子间有形的、无形的成绩攀比的压力,有来自我们间父母给予孩子各种陪优的压力,哪个父母甘心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点上呢?
想想当时父母的童年是那么轻松、自在、快乐,从不过问学习的好坏,一起读书、玩的同学学习都一般般,复试班教学,一个班老师教两个年级,根本没有什么压力。上、下学可以在路上摘摘野果,采采野花,到农民地里去摘黄瓜,树林里打毛栗,竹林里拔绵竹笋,山上采野橄榄花做花饼吃,河里游泳、捉小鱼小虾,还可以在河岸上小树林摘来大把大把的乌生子、野葡萄边去上学边吃,届时一嘴、一口牙齿、一手、一口袋全黑乎乎的,更奇特的是有种乌生子还是白的。但是我们的童年……
少年不知愁滋味,但现在的少年却充满了忧愁,要在乎成绩,在家又要干家务事,有时动不动就说:\‘你们现在的小孩真幸福,不用干家务事,我们像你们这么大时候晚上8:00还在田里种田,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