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桃花源
春风依旧桃花笑,清酒一壶浓半山。淡泊宁静如浮云,灯波桨影叠叠、满和谐。
——题记
渔人诧异桃花源之美,村中人生活和谐美满,淡然幸福。人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而我心中的桃花源叫做“和谐”。和谐生美,生活添趣,社会安定。
和谐,源于心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这是他的追求,厌倦了世间的喧嚣,在无车马喧闹的人间仙境结庐,不问世事,看尽山中日出与夕阳,听闻林间鸟语花香。这样一幅“恬然山间”之作跃然眼前,自然与人化为一体,美应运而生。这就是一种和谐。陶渊明的和谐生活是他心中已久的追求,故曰和谐的美源于心的追求。
若只为名、利追求,又何能生出和谐?无私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个人,不管陌生与否,给予一个微笑,同意会得到一个微笑;宽容地对待曾经伤害自己的人,会获得另外一份情谊;善良地给予他人帮助,自然有股温暖注入心田……和谐的相处会带来一个个的奇迹,这些,都是源自于心灵,心灵美,才会衍生和谐,才会找到心中的那片桃花源……
和谐,源于心灵交汇,源于理解。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挥手拜别着那位陪他喝酒的隐士,何其潇洒,何其自信,自信明天他们还将再续前欢!一个眼神,一个挥手,一句长叹,隐士便会意,哪里还用得到言传?这样的一幅“潇洒拜别”图让人心中震撼,激起无限感慨,百转千回。说到李白,又不禁想起那和他神交已久的杜甫。他们一位属“浪漫主义”,一位属“现实主义”,谁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相互理解,和谐之光必定绽放。杜甫称李白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们曾在洛阳相遇,一起漫游梁宋,而后二人各居一方,寄送诗笺交流。杜甫曾经思念他,希望来日共饮一杯酒,共同论诗文。
相互理解衍生和谐,在生活中去体味别人,理解别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会生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桃花源中的人热情好客,彼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才有那一片祥和之景;假使他们只为自己,对别人不管不顾,那么桃花源也早就消失不存在了吧……生活亦是桃花源,生活在这片桃花源,也该互相理解,共同进步。人和人的交往以诚相待,清淡如水,尽管偶尔争吵偶尔不和,这个时候理解下别人,多为他人着想就会变得简单美好了。所谓的和谐其实不难做到,只要相互理解,摩擦就会减少,大家和和气气,就会有一个安定的社会,没有斗争、欺负、陷害……只是一片净土,一片欢乐漫漫,这才是心中的那片桃花源。故曰理解生和谐。
在当今这个社会,在北京2008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为了神圣的理想和追求,为了奥运的圣火,让和谐化作一缕春风,吹进你我的心田,播种和谐的种子,将爱传递,让心中和谐的桃花源向世人敞开!愿每个人沐浴和谐的阳光,追求和谐的梦想,创造和谐的社会!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故事,许多故事都是关于他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他总也讲不完,我也总听不够。大概他的故乡十分美好,生活十分有趣,所以他的故事时常把我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爸爸有一张非常珍贵的黑白照,照片上的爸爸和我现在的年龄相仿,还有一些他的同龄朋友。那时,爸爸正与他的伙伴们快乐地在清澈的小河里嬉戏,远处还有一望无际油菜地,爸爸在看这张照片的时候,眼里总是闪现出一种奇特的光芒。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随爸爸回去过,可因为小,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后来因为上学了和一些其它原因,总没有机会再回去。这更激起我想早一天探访爸爸故乡的愿望。
终于,机会来了。今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回了一趟爸爸的老家。那天,汽车在马路上疾驰,爸爸十分高兴,我也像出了笼的小鸟十分兴奋,公路上车水马龙。渐渐的,路面变窄了,汽车一会儿在田野里穿梭,一会儿在河岸边飞奔。车窗外是一望无垠的田野,收割完稻子的田间只留下一茬茬稻根,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似乎还有一丝稻子的淡芳。在汽车经过一座桥的时候,爸爸问我:“你熟悉这条河吗?”我一愣,呵,这不就是照片上的那条河吗?如今,她依然清澈见底。汽车很快停在了奶奶家的门前,早已等候着我们的奶奶一见到我,又是亲,又是抱。进屋不久,爸爸去找他儿时的伙伴了,我也和奶奶家附近的小朋友玩了起来。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捉迷藏、在池塘边打水漂、在干涸的水田里挖泥鳅……自由自在,玩得要多开心有多开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亲自烤了红薯。那天,我在奶奶家拿了一些红薯,和小伙伴们来到田旁的小河边,我们中有人拾树枝和枯叶,有人挖土灶,有人捡来石头和枯草,在灶里架起柴禾烤起红薯来,缕缕青烟升入蓝蓝的天空,片片灰烬随风飘起,潺潺的河水在身边静静地流淌,鱼儿在水里摆动着灵巧的身躯,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难怪爸爸如此想念他的家乡,我不禁陶醉在这秋天的小村里。“红薯熟了,”小伙伴说着,并为我剥了一个。金灿灿的红薯看着就诱人,咬上一口,直甜到心里。我想:这烤红薯比街头老爷爷烤的还要香,还要甜。
很快,我的假期就要结束了,我不得不回到家里继续我的学习生活了。临走时,我依依不舍地向奶奶和小伙伴告别,她们都嘱咐我有时间一定来玩。我心想:“会的,我一定会再来的,因为这儿就是我心中的
桃花源。”
那只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外公住的。
我常忆起8岁以前,那小屋里的光景,那时,外公还在:天蓝蓝的,花开得漫漫的,外公在屋前的小院里笨手笨脚地为我梳着羊角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冒出,却眉角带笑,笑得幸福从容。到了傍晚,我便伏在小木桌上写字,外公呢,则蹲在一边,摆弄着他的葱:“这葱呢,是王阿姨送来的,回头咱们可要好好去谢谢人家。”他口中絮絮叨叨的,我并不理他。只是偶尔抬头,不经意间视线在空中与他慈爱的目光相撞。我急忙撇开眼,装作是不经意,外公却指着我嘿嘿地笑。彼时,夕阳洒进院子,金色的光芒在外公的额角流淌。院子里的花草一派繁荣,卷尾的猫所在院门口打盹。这一刻,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静谧。
后来外公渐渐老了,口齿不清晰,腿脚也不灵便了。可他依旧爱呆在院子里。每日傍晚,我总爱坐在小板凳上,与外公一块儿。看天,看地,看小院。
记忆回到了那日,在学校的我与友人吵架,回家的路上都因这件事心绪不宁。踏进院门,外公还是像以往那样坐着,僵硬的面部却扯着安详的笑。心,就这样,莫名的安静了下来。
我依旧同往常一样,搬来竹椅,握住外公的手,絮絮的说些学校发生的琐事。说到与友人的争吵,外公颤巍地抬手,拍拍我的肩,是在安慰我了。末了,他又指指我的书,我明白他的意思。小院便这样静了下来,我看书,外公看我。
读到兴起,我指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道:“外公,你说,这世上真有桃花源吗?”四下无言,我盯着外公他那浑浊的眼球里,掺进了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许久,外公才执起了拐杖,点了点地,模糊不清地艰难吐字道:“这…这里。”我微愣,细细打量起此时的小院。王阿姨家的葱仍装在那豁口的瓷碗中,从容地绿着;院里的花草仍风情万种地生长着;我抬眼,对上外公的眸,那眼神,虽苍老,却有不变的怜爱。在这,总能给我无法言说的从容与宁静。这里的一切,似乎还停留在昨天。好一个“世外桃源”我叹。
后来的后来,外公走了。可每当我有烦心之事时,我还爱来这简陋的小院。对着这一院花草,脑海里总浮现起外公从容宁静的笑。浮躁的心,就这样,安定了。
是啊,能在这摇曳昏黄的小院,看外公曾看过的风景,享受那月色温柔,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于是,便是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的过了。
那只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可因为有了枯荣的花草,有了那盏摇曳的灯,有了那抹金色的余晖,有了外公,有了外公的爱。那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在我的心中有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那就是我故乡的一座山,名叫—西塞山。
春天的西塞山真美,听过《渔歌子》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到西塞山时写下的优美诗句。山上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小叶片;一朵朵粉红色的美丽的小桃花,红着自己的脸蛋。有的把花心面对着我们、有的花瓣全开了、有的只开了两三片,像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还是花骨朵……一阵阵微风轻轻地拂过,一朵朵桃花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女,在绿叶中翩翩起舞。
夏天的西塞山也有特色,茂密的枝叶把山变成了碧绿的湖水,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清晨浓浓的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座山就像一大杯白色的牛奶。太阳出来了,千万根像针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翠绿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黄的、白的、红的、蓝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的西塞山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树木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叶子随着风轻轻飞动。这时候,松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小松鼠趁这个机会赶紧拣松果,不然冬天就没有吃的了。
冬天的西塞山非常的寂静,站在山上,一股股冷风吹来,使人寒风刺骨。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有点儿厚,又松又软,只要踩一脚,常常盖住了鞋子。西北风呼呼的挂过树梢,聪明的小松鼠秋天就把吃的准备好了,现在它就躲在树洞里吃松果,有时还出来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我心中的桃花源—西塞山,就是这样如此的美丽。
岁月如梭,花开花落。眼间,我已近是初中生了,许多小学的事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去。但有一个人,一个善良、懂事的女生,我是不会忘记的。她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
第一次见到她,她给你的印象是大大的眼睛,长到腰的辫子,散发着田园的气息。你会觉得她是来自大自然的使者。
有一件事令我记忆最为深刻,也让我对她刮目相看。那天放学,忽然下了雨。因为很晚了,所以她的爸爸领我上了车,顺道把我送回家。走在半路上,忽然听见“咯噔”一声。“怎么了?”我心想。只见她匆匆忙忙随叔叔下了车检查。我探出脑袋望了望,原来井盖被人偷了!叔叔若无其事的上了车,催促道:“女儿,快回来!”她犹豫起来,最后还是径直向路旁的花店走去。“她今天是怎么了?平时一向很听话呀!”叔叔埋怨道。过了一会儿,她从花点里捧出一个花篮,小心翼翼地把花篮立在井旁,还从旁边捡了一块砖头,压在花篮里。她退后了两步看了看,觉得还是不满意,又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红色的卡纸,把它插在花篮上。做完这一切,她才一路小跑着回来。
我明白了,她是给大家做了个醒目的标志,以免其她人掉到井里。她回到车里,对我说:“老师不是说过嘛,我们在一个城市生活,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啊!韦唯曾唱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俩相视一笑,在后视镜里,我也看到叔叔那会心的微笑。
是她,每次想个大姐姐一样的帮助我渡过难关;是她,在我迷惘的时候,告诉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她,带着我领悟生活中一个个道理。她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她的名字是朱天天。
磐石三中
三年二班
田琳
当第一缕阳光射入瞳孔,当第一抹绿映入眼帘,当第一片落叶随风落下,当第一片雪花落在眉睫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是来自生命的感动。这是心中永远的桃花源——只为人间真情。
天空阴沉沉,突如其来的雨使我不知所措,只得静静的站在屋檐下,寒风吹来,钻进我的衣领,牵起我的衣襟,寒意顿上心头,被风一吹便麻了。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一个问题:心中的桃花源何在?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
我漫无目的看着这条街,路人行色匆匆,五颜六色的伞一时间汇成一条河,一条不知流向何方的河。忽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了两个大人的身上,我暂定他们是一对母子,不,他们一定是母子,因为我从男子的眼中读到了温暖,从老人的笑中读到了幸福,那是一种别样的感觉,我似乎对桃花源有了模糊的印象。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坐在轮椅上,推车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男子穿着衬衫,打着伞,他不时俯下身,在母亲耳边说着什么,我无法听见,但却能清楚的看见老人的嘴角轻轻划动,划开了一条弧,似流星划空一般灿烂,仿佛盛满了甜蜜与幸福。他们缓缓前行,路人的目光也被其吸引,不少人还停下来匆忙的脚步,驻足而望。
老人膝上的毯子悄然而落,男子赶忙弯腰拾起,
动作是那么麻利,重新将毯子盖在母亲的身上,并细心的将褶皱一一抚平。他并没有起身,而是用手指着一幢正在修建的住宅,他们说着笑着,也许是在讨论他们心中的桃花源,老母不时的点点头,高兴的笑着,男子则深深的望着老人,在这清冷的雨天唯一的一丝温暖从中泛起……
那一刻,冷风依然吹打着我,莫名的感动,温暖如春……男子远去的身影如此高大,我无意间看到他背后的水迹,衬衫紧紧地贴在他的后背,风吹过,衬衫随风飘动,仿佛是一颗鲜红的心轻轻的跳动着……
我明白了,心中的桃花源不是渴望而不可及,而是垂手可得,不必轻倚窗边叹生活中无桃花源,因为她就在身边。
人间的真情,生活的感动,生命的恬静,我想这便是心中的桃花源吧!!!
高二作文:心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谓是人间仙境,鸟语花香,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让人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短暂的离开喧嚣的城市独自来到这个我心灵上的人间仙境。
在奶奶家的顶楼上有一块平台,起初这里空空的,看上去很荒凉,但总会有些不甘寂寞的人为那个平台增添色彩,现在的平台摆满了花花草草,细心的人更是为它们搭建了一间玻璃小屋。无意中闯进了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便喜欢上了这里无法自拔。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那里报到,享受那个世界带给我的舒适感,我紧张疲惫的身心会在这里得到释然,闻着那清新的空气,突然觉得生活也不过如此,每天做着一样的事情,重复着一样的节奏,慢慢去习惯自己不喜欢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看看那些生机盎然的植物,简单而又多姿多彩的生活,没有城市的嘈杂熙攘,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不用为了生计而匆忙奔波,其实简单也好是一种美。
夜空因繁星而增添美丽,平台因花草而变得生机盎然,我想生活也正是因为琐碎,复杂而变得真实丰富吧。
——滴墨楼——
弃官归隐虽然让陶渊明远离了官场的污浊,但却不得不忍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其实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除非自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桃花源”并不是世上已出具体的地方而是自己心里的一种仙境般的意境。
只要在心中保留一处这样的桃花源,当嘈杂繁芜的生活让心灵无法安定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桃花源那仙境般的生活,这样心灵才不会形同虚设,无论生活遭遇了怎样的烦恼,心灵的美好总会指引它去寻找属于它的归宿,那里是一处宁静的港湾,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大风大浪,最终都会在那里停泊。
守住心中的桃花源,才不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高二七班
静静地躺在床上,不禁想起“桃花源”。桃花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不断的遐想中,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题记
走在桃花源的林间小道上,桃花纷纷落下,落到地上,形成了幅落英缤纷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这句话形容这景象再适合不过了。透着雾气,远远的眺望那辛勤耕种的天使,在如此炎热的夏季,竟还能一丝不苟地下田耕种,难道不是天使,还能是什么?
一些邻房的邻居妇女,纷纷走到他们身边,用手上的帕子给他们擦汗,还隐隐约约地听到“少干点吧,这些都足够全村人吃1年了。”,我正沉醉在这安逸与和谐中,顿时,下起了大雨。
它像子弹般的往下坠,落在地上,发出嘀滴答的响声。他有力的小身躯落到了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的小酒窝,有时候还酷似一朵盛开的水花儿。我立刻跑到附近的房屋底下,跑到一半,被一位老伯伯叫到荷花池那,他顺手从他池子里栽下一片大荷叶,递给我,乐呵呵地说:“拿着吧,躲雨。”霎时间,我震惊了,明白了什么叫桃花源,什么叫安逸,什么叫和谐。我拿这满载着温馨的莲叶挡着雨,跑进了一间房子里,一位老人,看到我跑进来,二话没说,拖着自己虚弱的身体,走到洗手间,拿了条毛巾递给我。擦了擦身上的雨水,搭在肩上,望着窗外的风景,这真是一幅美好的乡村雨景图。
这里的人们邻居之间,和和美美,从不发生纷争。且都是一群善良的村民,他们互相团结,互相依靠,对外人也如对自家的人一样亲切。村里的人奋发向上,欣欣向荣,他们永远都是快乐的人,永远都是淳朴的。
醒来已是清晨,揉了揉眼睛,依然陶醉在那桃花源的安逸与和谐之中。
远处,
云雾在山间荡漾
那一座座典雅的房子,
似乎被无穷无尽的桃花覆盖。
桃花,
是我最无间的朋友。
那美妙无比的颜色,
精妙绝伦的幽香,
每时,每刻,
都是想念着的容颜。
它,
仿佛是天地的精华所铸成。
渔舟,
飞鸟,
桃花,
在暮色和烟雾中相交辉映。
在桃花下,
往事,
谈笑风生。
心中的桃花源,
勾起了我满腔的空悲。
当炊烟升起时,
月儿弯弯,
思绪,
如湖面平静。
曾几何时我已陷入忧郁,
没有选择无法选择,
就这样痛了,
低头相思,
梦里谁睹伊人憔悴,
一朵花儿开就有
一朵花儿败,
时光的蹉跎让我,
不能停留看,
这心中的桃花源,
为谁洒落一地,
曾经也有花开时,
人都说你不会回来,
有的人苦苦等了,
一辈子,
都没有得到,
我不相信,
因为你曾来到过
我的身边,
你还会回来的是不是,
前世五百年的轮回,
换来今生回眸,
如果今生不能与她
相见
我愿等待一千年的轮回,
见证与她的两世繁华,
心中桃花源,
请在为我盛开一次,
我愿用我今生,
去见证这两世繁华。
初三:胜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