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点,在我看完南非记者凯文·卡特拍的《饥饿的小女孩》后,更加确信无疑。这是一张完全击碎你神经,挑战你承受极限的照片。一个赤身裸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小女孩,艰难地爬向食物发放处,一只食死人肉的秃鹫紧跟其后,虎视眈眈 。时间在僵持,烧烤的土地,喷发的热浪,小女孩眼看爬不动了,秃鹫随时会扑上来。一切都是残忍的,像动物世界。拍完这张照片后,凯文倒在一棵大树下失声恸哭,两个月之后自杀身亡,遗书中写道“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出了欢乐的程度。”
这就是环境,环境决定你怎么活着,甚至怎么死亡。抛开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论说。人就是上帝手中遗落的一粒沙子,随风吹送,也许是非洲,也许是亚洲,甚至南极和北极。除了那点可怜的遗传基因外,没多大区别,都是后天的产物。
你的思维,你的审美,你的认知,你的教养,甚至你的高贵都是环境给予的。在“衣食住行”这四方面,“食”是应该排第一位的。因为饥饿是最可怕的东西,只有温饱解决了,才有后续,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否则那些烹茶煮雪,品茗听筝的生活都是白扯。民以食为天,不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大哲理。
环境分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三方面。自然环境决定你生活的难易程度,你栖息的土地是葱茏还是干涸,是温暖还是寒冷。物质环境关系到你的生存状态,窄门小户也好,豪门广庭也罢,总得有个生存保障。精神环境决定你的高度和质量,你所接触的人是不是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是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和快乐的人,这些直接影响到你的精神品质。
在这三重环境里,自然环境是最基础的,决定着你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又影响着你的精神环境,层层递进又相互渗透,甚至倒流。这里,不拿个案说事
在自然环境恶劣落后的地方,人们出售泥巴做的饼子充饥。当人们知道牛粪营养更高时,就用嘴直接对准牛屁股;没水洗头,用牛尿冲。满身苍蝇的孩子,匍匐着在地上寻找食物,蚊虫叮咬的痛苦远远弱于饥饿。当饥饿都解决不了时,人就是动物,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牛都可以比人活得体面,至少可以用尾巴驱蝇。
物质环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金钱的多寡。那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从容,一种无忧,甚至是一种底气,就像一座老宅或一棵古树,到啥时都荣辱不惊。这世界,闹饥荒的人不光是穷人,昨天看病,还有医生给我开大处方和重复雷同的化验单。我理解这些,就像我理解那些伪劣产品,那些境外抢购一样,我管这叫做紧张饥渴症,经济冲刷下的紧张。只是我在等待,就像我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等待这样的阵痛过后,一切纳入正轨。也知道只这是一个过程,只是希望短一些再短一些。
很多出国的人,诧异别人的街道干净整洁到一粒面包屑都没有;诧异别人的文明程度高到你问路,八十岁的老奶奶即便拄着拐棍,都会引你弯过几条街,直到找到门牌为止。所以有人痛苦地喊出:“这为什么不是我的祖国。”这为什么不是我的祖国,那我来告诉你,还是因为我们穷,整体的物质环境没上去,贫富不均,导致精神觉悟的停滞,甚至是价值观的扭曲。不是你有钱就不落后了,也不是你带块名表就是贵族了,而是你用钱买到了什么,又繁荣了谁的经济。为什么瑞典的监狱比你的办公室还好,为什么犯人可以优雅地阅读,躺在海边自由地晒太阳,像度假一般,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富裕,这种富裕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更是整体上的。
一个外国人,专门收集中国八九十年一些老旧的底片,然后整理冲洗。有浓妆艳抹的美女和彩电冰箱的合影;有背着军用挎包站在自行车旁,脉脉环腰的情侣照;有圆门洞处,小伙子牵着一身红裙的女朋友回家时的抢拍,笑容极其甜美。这些带有划痕的老照片,是数码时代的绝版,在西方国家一经展出,立马引起轰动。有些人惊诧中国人还会笑,还懂爱情。有的不明白,那些美女为何要跟彩电、冰箱甚至摩托车合影。就是我们现在看来,也觉得老土和肤浅。但那是一个时代。80年初,家电刚刚涌进中国市场,人们以和这些冰冷的东西照相为荣,并且妆画得跟唱戏般。但60年代外国人也如此,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人性是相通的。
所以我不惊诧外国的天是多么的蓝。我知道,他们也阵痛过,乌烟瘴气过,只是危害没这么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破坏,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牺牲,和重建修复的痛苦。自然环境是我们的起点,是大地和上天的恩宠。我们不能为暂时的物质环境,回去破坏它,再治理它,做一些无用功。
由于过去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片面、失真和黑暗性,导致国人一直处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像《二马》里的温都太太,觉得中国人多可怕呀,杀人放火带吸毒,啥坏事都干。咋会喜欢花,喜欢狗呢!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这样想我们。岂不知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诗句,就有《诗经》,就有爱情,就有文化,就有礼仪,就有《项链》里马蒂尔德幻想的满屋子的东方丝绸。只是有些人用耳不用眼,才导致了另外一种愚昧和无知;只是我们在工业革命到来时,闭关锁国,停滞落后了很多年。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距离。不要开快车,坐直升飞机,幻想着拥有别人的一切,并且着眼点只落在物质上。要知道可比性只会来自自己的努力。
我们每个人的环境都不是雷同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出生的地方,你出生的家庭,你接触到的人。即便是双胞胎,有着同样的父母,同样的长相,同样的穿着,都会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因为环境是多因素的,无处不在的。也许改变你的仅仅只是一本书,一件事或一个人。
要知道,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环境,是自己的,更是别人的。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构成别人精神环境的细胞。所以很简单,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就会引发一个时代的文明。这绝不是谎言。
人与他所身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对人十分重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但是内容呼应了题目,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好的环境可以感染一个人,而坏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让人走上歧途。我们要想健康的成长,就一定要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
在战国时代的孟母,因为看到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好,就连续搬迁了3次。(引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力地支持观点)那时的孟子热爱学习,就”近朱者赤“,后来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师。这说明,我们身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远比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环境好许多。
但这里所说的”环境“并非生活条件怎么这么优越,而是周围的人的品德、道德修养怎么样。例如,那些从小生活在皇宫中的皇子,受到天下一流的教育,吃穿住行都十分优越,最终却很少成材的,大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和宦官长大的,身边的人对他阿谀奉承,这会滋长那些皇子的傲慢。他们交的都是些狐朋狗友,久而久之,自然“近墨者黑”了。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巨大的影响。好的环境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无声的改变人的性格;坏的环境却会,令人蒙蔽,甚至走向堕落之途。(对比鲜明,强调好的环境的作用)也许我们都想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但这是不可能的。当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时,可以改变自己。
自古以来,有许多寒门弟子,他们出身低贱,却一样取得了成功。就比如凿壁借光的匡衡,自己家境贫穷,父母也没多大文化,家庭环境不好。但他热爱读书,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创造条件,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也不应该抱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我们应该多向匡衡哪样的人学习,自身环境不行,就创造出好的条件,自己拼出一个天地。
我们人可以说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环境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要尽量处于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之中,或者,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或氛围。我相信,我们行,我们一定行的。
一个人生来就处于一定的环境,不是顺境,就是逆境。顺境固然好,但把握得不好,就可能逆,不惟有益,反而有益。相反,逆境固然不好,但如果审时度势,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把握生活之舵,就会实现理想,出现奇迹。
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个农村孩子考取清华大学后,又被香港大学录取。他的家境不好,生活没有赐予他宽裕的经济。但他勤奋刻苦,思维敏捷,他选择了向数学金牌冲刺的目标。艰苦的生活反倒给了他与困难抗争的精神,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
也有的年轻人,张口有饭吃,伸手有衣穿,花钱更不用愁。生活优裕,向来是一帆风顺,更谈不上什么“凄苦风雨”,他们不知生活之艰难,他们的生活“航船”也似乎没有目标,一味在“船上”睡大觉,不管有没有触角翻船的危险。他们完全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性,不思进取,不思创造。
但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处境平常,纵有风浪也不大。依我之见,倒是更值得注意。应当让平常的生活过得不平常,需要调动你所有的才智和潜能,去创造新的生活。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人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别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对我印象深刻。
从前,有一个学生,他能说会道,很幽默,学习好,人缘又好,只是他家在农村,最近总发生灾难,他的爸爸不幸病逝,他妈妈也发起了高烧。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庄家没人收,上完初中,虽然他考了一个优异的成绩,但上学不能不交学费,于是他选了一个县城的中学,在那里如果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免学费,他的妈妈四处借钱,贷款,但只借到了一年生活费的四分之一。他的妈妈又去求邻居,那是泪流满面啊。邻居家看不下去了,说剩下的钱他们出说:等到这孩子出息了,我们也能沾沾光不是?他跪在邻居和她妈妈面前说:我发誓我若不名扬中国,天打五雷轰死我!就这样他坐火车走了,每个星期他都能收到信,是他妈妈写的,信上写关于他妈妈的一切。他分的那个班是个名副其实的好班,坏学生也有几个。那些坏学生怎么挑逗他,他都不理他们,第一学期中考试他坐上了全年组第一的宝座,有些学生羡慕嫉妒恨,有些则说跟我有什么关系?
从这以后他每次都是这样全年组第一,他渐渐自大起来,开始变得孤高自许了,那些坏学生跟他说话他也理了,之后就和他们混在一起,再后来就在班上找了个女朋友,再后来就和那些坏学生一起逃课,一起去网吧,成绩一落千丈,从全年组第一,直线下降到倒数一百名,在第二学期的一天,他正要逃课,看见桌堂有一封信,是班上一个学习较好的男生写的,信里说,刚开学时我以你为目标,直冲全年组前一百,但你坠落了,从善良的天使变成了狞笑的恶魔!我知道你是农村的,希望你不要辜负了你朴实的父母。看完信后,他改变了,和那些坏学生断绝关系,和那个男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他又把宝座抢了回来,他和那个男生一起进步,高考时共同考上了清华大学。
正如爱莲说所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们要像莲花那样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不孤高自许,成为一个真正君子!
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个农村孩子考取清华大学后,又被香港大学录取。他的家境不好,生活没有赐予他宽裕的经济。但他勤奋刻苦,思维敏捷,他选择了向数学金牌冲刺的目标。艰苦的生活反倒给了他与困难抗争的精神,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
也有的年轻人,张口有饭吃,伸手有衣穿,花钱更不用愁。生活优裕,向来是一帆风顺,更谈不上什么“凄苦风雨”,他们不知生活之艰难,他们的生活“航船”也似乎没有目标,一味在“船上”睡大觉,不管有没有触角翻船的危险。他们完全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性,不思进取,不思创造。
但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处境平常,纵有风浪也不大。依我之见,倒是更值得注意。应当让平常的生活过得不平常,需要调动你所有的才智和潜能,去创造新的生活。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人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有人觉得热爱祖国很虚很空泛,和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有关系,可又好像没有关系,好像和我们很遥远。
其实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我们身上的行动。祖国是由实实在在的山水、一草一木构成的,是由一块一块土地、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单位组成的,是由有血有肉的13亿人民和无数的野生动植物构成的。热爱祖国就要从热爱祖国的千山万水、一草一木开始,热爱祖国就要从保护每一寸土地,关心每一个单位开始,热爱祖国就要从关心每一个人、保护每一个野生动植物开始。如果这些小事都不关心,那热爱祖国就真的成了一句空话了。
生态道德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生命的自然条件和现象,道德是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生态道德讲得是关心爱护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利他的思想,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不去人为的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现在我们的社会对大自然的产物的消耗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实际产出能力,消耗是产出的1.3倍。
如果说以前是向大自然索取为主,那现在就应该以保护大自然为主。保护我们生活生存的环境,当然就是保护我们的祖国,当然就是热爱祖国。所以我们讲:“树立生态道德观也是热爱祖国。”再具体一点就是:组织更多的“一张纸小队”,“环保小队”,为祖国节约更多的一张纸、一棵树,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更多的“小小绿色银行”,为祖国回收更多的资源,种植更多的“少年先锋树”、“少年先锋林”,为祖国恢复更好的生态环境,开展招鸟工程,为祖国恢复更美更好的生态平衡。我们正在做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比空谈好得多的,这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行动。
我们环保,就是有一个愿望----将来的生活能更好,这本身就是利于祖国的事情;生态少年的学习要好,因为我们学习,这样谈来就是为了祖国,所以这样做是热爱祖国的基础;尤其在我们的活动中能培养一个终身受用的环保好习惯,还锻炼了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历,提高综合素质……,这些可以为我们将来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爱国主义一直是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应当怀有真挚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感情。但是,热爱祖国不仅是一种思想,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之相应的行动。
一个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学习好,为报效祖国打基础,落脚点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今天最好的行动。
今年的暑假对于我来说是难忘的,因为我和爸爸一起去了一趟久闻盛名的云南丽江旅游。
五天的快乐时光飞逝而过,我不仅在虎跳峡的绝壁深峡下,痛痛快快地听了一场由千波万涛的江水狂驰怒号,飞瀑轰鸣的交响乐。还到了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在那湖清清,天湛蓝,林涛载水声的原始森林中,和小松鼠近距离接触。 接着,生平第一次骑上了马背,穿越了茶马古道,体验了古人马帮队的艰险的旅途……但是这些自然美景,刺激的经历,并不是我最难忘的,而令我最难忘的却是丽江古城中那清澈见底的水渠。
一条水渠能有多特别?就让我带你一起去看看吧。
在丽江古城的中心,也是最繁华的有个叫四方街的地方,它是由互相连接的店铺围成的一块方形广场街面,青石板砌成的街道,两旁是木屋构成的店铺,街道上长期被马踏,人踩,已被磨得平洁光滑,沿主要的街道有一条不算很深的的水渠,清澈见底的清水涓涓流淌,像是可饮用的清水。我一直纳闷,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我所见过的城市街道或城中水渠,频频看见的是一些纸屑,烟蒂,废弃的塑胶袋,等等一些垃圾,要么在街上飞舞,要么在水面上漂来漂去,而这里的街道居然是像洗过一样的洁净,可以说是一尘不染。人走在上面,心情随之好了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条街道,有清洁工打扫不就可以干净了?”可是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就知道,这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游玩,青石板路上,人来人往,人流如同溪水一样,络绎不绝。不可能不产生垃圾,就算再多的清洁工也不可能做到现在眼睛看到的景像。这里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留心观察,很快就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根本没什么秘密,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在这里虽然游客很多,但人们都能自觉地不乱丢垃圾,不管垃圾箱有多远,一定要找到,把垃圾扔到垃圾箱中。恰恰相反,我曾在其它地方见到的却是,有人就算前面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垃圾桶,他也会懒走这几步,就将垃圾丢在路边,一走了之。
以往我们常见的一些警告牌,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在这里一个也见不到。也许是洁净的环境熏陶了人们的心灵,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爱护起她来,由于得到了人们的“超常”爱护,环境就更加漂亮。或者也许,就算一个平常乱扔垃圾的人,在这里,当他看到没有一个人乱扔垃圾,如果自己有了乱丢垃圾的举动,我想,一股羞耻感一定会涌上他的心头,哪怕旁边的人一言不发。
在这里让我体会到了一件事,环境感化人心的力量远远强大过警示牌说教的力量,这也说明,人人都有善良之心的。环境的好坏,这个环境不单是自然的,还有人群间的,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力。这个影向力要么使环境越来越美,人也越来越文明。相反,要么使环境越来越糟糕,人越来越低俗。
旅游结束后,一个憧憬在心中荡漾起来,我希望我生活的城市也能像丽江一样的干净漂亮。为此,做为一个小学生,就用不乱丢垃圾的实际行动尽一份美化家乡的微薄力量。也希望全城的人们都能做到这样,那将汇集出一个巨大的力量,我的憧憬一定能实现!
指导老师:沈艳君
大家好!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不过,我非常关心现在的环境。
你们也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那美丽的地球已经被人类毁的不像样了,水渐渐少了,动植物也濒临灭绝……发臭的河面上漂浮着垃圾、肮脏的树枝上挂着塑料袋、黑黑的草地上堆着果皮和纸屑,人类生活在了一个“黑色”的地球上。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随处可见,可人们却没能做到这一点。请你们扪心自问:难道做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就那么难吗?难道丢垃圾的时候,挪动一点步伐都不行吗?
在生活中,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保护环境的事情。
那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个懂得保护环境的孩子。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猛然间我发现了一个大哥哥手里拿着一大堆零食,吃完就把包装纸往外扔,丝毫没有注意到距离他身旁一米的垃圾桶。我的潜意识告诉我,要制止哥哥乱丢垃圾!于是我冲上前去,捡起一个包装纸,像书里的故事那样对着前面的哥哥喊着:“哥哥,你的垃圾掉了!”那位哥哥根本没有理会我的话,而是继续向前走去。我把垃圾丢到空空如也的的垃圾桶后骂道:“哼!现在的人,太没公德心了!”的确,21世纪的人就是那样自私自利。
还好,认识到环境污染严重的还不止我一个,身边还有许多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人。有一次,我在街头看到了一群身穿黄色衣服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的衣服上还有一个显眼的标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时他们正在街道上穿梭,捡着路上的垃圾。他们的背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而那显眼的黄色和标题吸引了许多路人,他们也情不自禁地行动起来,看着一群群穿梭在人群中的“环保志愿者”我仿佛也心动了……
保护环境的大事,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可以去做的,但是,身边的种种小事,却是触手可及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的。如果只有一个人来保护环境的话,那么这种杯水车薪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齐心协力,共同来保护地球的环境,那样地球才能恢复原来的面貌。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比如:看到垃圾拣起来、不乱扔白色塑料袋、种植小树……如果人人都能保护环境,那么我们的祖国将会变的更美丽,空气更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