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篇关于

南国之秋

的作文

南国之秋

初一|散文|1000字

南国的十月,十月的秋,似一个成熟的姑娘,不含蓄,也不显得保守。脱掉了五彩斑斓的花裙子,褪去了青葱绿绒的绿衣裳,换装成轻装熟女,淡淡的一层微霜遮掩,显得有些多愁善感,又似是带着些忧郁,不那么明显。
  她的动作柔和而缓慢,不再着急于时间的追赶,却又像是带着些眷恋,与依依不舍——眷恋春的烂漫,不舍夏的火艳。总是不经意,不被人察觉。
  秋风吹起时,路边生长的不知名的树,轻轻晃动一下枝头,懒散地扔下几片叶子,不青不黄,悠悠落到地上,算是最简单的告白,漫不经心地想要提醒勿勿路过的人啊,秋天已经到来。树是安静的乡下老人,这时更加的安静了,没有夏雨的热烈洗礼,显得有些倦怠,有些不修边服,细沙在他身上堆积,起了垢,叶面上泛了层白,是老人的发须么?他静静地坐看世事变故,不曾发出心中的呐喊——从不呐喊,是怎一种姿态,怎一种心境啊!
  秋雨,是不闹的,静静地在夜里下起,夜半不能入睡的人兴许能知晓。她却又是多情的,散漫地施舍给所有,润湿万物。但多情却又不曾爱得轰烈,哪能惊天地?泣鬼神?轻柔地抚乳大地,不给以惊扰,天亮地面便干透了去。昨晚忘记收起院里衣服的人啊,天亮再去晾衣服时,方知晓夜里下了场轻雨,秘密地,轻悄地,来了又去。雾霾的空气,像得了仙人的点化,干净了,清新了,有了几分舒爽,让人打心里感着喜欢,多日来的闹心慌一瞬间也就触化了。雨,总是好的,秋天的雨,便也好在这。在南方,秋雨稀少,北方又是怎样的弥足珍贵?是一个汉子的泪水,从不轻流,流下时将是怎样的感人!
  南国的秋田,是金灿灿的。十月的南国,有水稻的成熟,是农人汗水的收获,还有牛娃动听悦耳的歌声,定是成长的快乐。田间,有老人悠悠的脚步,老人的手悠悠地卷起旱烟,嘴悠悠地吸,吞云吐雾吆喝着牛羊,有时也悠悠地唱他们一辈的老歌。碧蓝的天,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天际处又像是与远山交接,与广田相连。若你是一个诗人,不免也要赞叹几句:“十月南国金田铺,风起恰似女衣舞。千褶起皱层层应,浪尽滩头云风清。”
  悠悠的溪水,缓缓地流。雨少了,溪便浅,可以看清床底下的石头,墨绿的乳白的,长的短的圆的,有青苔,有水草,也是悠悠地生长。有细细的毛鱼,水面看下去,一根线似地自在穿梭于水草间。还有跟水草一样青的水蛭,都是悠悠的游,悠悠地流。
  南国的河岸,有长青的竹,高高的,向天伸齐。密密的林间,有嗒嗒的坎竹人,刀子嗒嗒地一刀一刀,有力有声。声音在林子里传响,随之可以听闻啪啦竹与根的断裂声。砍竹人用力拉出竹子,竹与竹之间的磨撕声,哗啦啦作响,清脆悦耳,响遍了一片林子。林子里有鸟,此时也嘎嘎叫应几声,而后飞去了另一片林子,又或者飞到河对岸的树杈上,看天,望地,捕食,无比自在逍遥。
  农人,是秋天收纳的一份善良。一剪美,粘贴在它的画布,总是那样的不失生机。鸟儿是她的宠物,被自由地放纵着,抚养着。
  十月的南国,秋是成熟的,内敛不造作。

南国之秋

高一|散文|600字

有很多人写过北国的秋,却极少有人写南国的秋。至于为什么,我想是因为南国的秋太轻、太淡、太薄,太不易描绘了吧。但生于南方,长于南方的我,凭着对家乡那份浓浓的眷恋,也要写一篇不同于北国的,南国的秋。
                                                                       ——题记
南国的秋不如北国的秋那么浓,那么重,也就好似南方的汤面,清淡寡味,和北方的臊子面,浓厚诱人。只是南方秋天的清雅,北方是想学也学不会的吧。
  南方的榕树婆娑起舞时的姿态,与北方槐树落蕊时的美丽是平分秋色的吧。南方的榕树是巨大的,挂着盈千累万的墨绿色的树叶,却似翡翠,一阵风吹来,上千万的树叶颤动着,甚至可以听见窸窣的,如同风铃儿一般的声音。秋天雨多,有经验的人,知道不能站在榕树下,只能远远观看,也只可能有从北方来的游客,站在榕树下,一阵风吹来,他们便在榕树下,洗了个澡。一年四季都挂着小果儿的榕树,果儿在秋的召唤下,落得最勤。落在人的头上,那人肯定咿呀大叫,也是一处榕树下的别样风景。但还是落在地上的概率最多,榕树的果实太软,不用等到人去践踏,自己便瘫软了个身子,趴在地上。若有人经过,脚下便拉出几条丝,南方人当是习惯了,只怕北方来的游客,不知南方秋的粘腻,便破口大骂吧。
  南方的秋雨也不利落,轻轻缓缓的,一点儿一点儿的下,直到想出门玩的孩子急红了眼,它才肯罢休。只是无雨的天气是少有的,南方的一整个秋天,都是黏黏腻腻、阴雨连连的。
南方的天气,也是阴雨连绵,这是给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小草露脸的机会。淡淡的天空下,随时可见一抹红的或绿的跳入眼帘,不也是让人欣喜若狂么?
  南国的秋,怎么写也写不尽,就让南国的人们继续品尝着这润湿、清淡的秋天吧。

南国之秋

四年级|记叙文|600字

学大教育南宁分公司琅东校区

韦世龙(四年级)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在北国,也许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但我更爱南国的秋天。

南国的秋天不仅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还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

你看,田野里,一颗颗稻子穿上了“黄袍”,金黄金黄的,美丽得没有一点瑕疵。沉甸甸的稻粒躺在自己的摇篮里头,把整株稻穗压得弯弯的。秋风吹过,稻粒又顽皮地在摇篮里跳动,把稻穗压得颤动起来,秋风掀起一层层稻浪,忽高忽低,时慢时快,让人感觉就像大海中的波浪,彼起此伏。

果园里,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有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他们就像一个个胖娃娃,身子圆乎乎的。风一吹,这些小胖子你推我挤,发出“咚咚”的碰撞声,好像在说:“快来摘我,快来摘我!”橘子园里,黄澄澄的橘子露出笑盈盈的脸,在欢迎着农民快点来采摘。甘蔗园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就像绿色的海洋。每一株饱满的甘蔗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皇冠,远远望去,一根根甘蔗就像一个个舞女,在翩翩起舞呢,可美了!

仰望天空,碧空如洗,湛蓝的天空零零星星地漂浮着朵朵白云,就好像大海里的帆船,孤独地航行着,正谓“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这样吧。他们时而聚集,就像一些好伙伴,不愿分离。又时而分散,像小伙伴间闹起了小矛盾,一个不理一个,但过了一会,他们肯定又会聚在一起的。

我爱南国的秋天!

邓老师点评:读了这篇文章,南方的秋天一幅幅美丽的图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小作者观察细致,抓住南方秋天的特点,先后描写了田野、果园、天空的景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并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指导老师:邓佳秀

南国之秋

初一|记叙文|700字

前些天才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惊叹于北方那浓郁、凄清的秋味。现下也已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禁不住来写一写这深圳的秋----南国之秋。

深圳的秋往往是不大分明的,仿佛刚才还是夏日,太阳也还暖洋洋地挂在头顶,风中却已有了丝丝凉意。秋这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躲在夏的烈日中,过会儿又隐在冬的寒风里,在和我们捉迷藏呢。人们一不小心便上了当,边添衣裳边喃喃自语:秋就来了?夏过去了?这时,也许秋正在你的背后格格地笑呢!

这里的树木到了秋天,还是这样葱郁、这样精神,没有一点儿苍老和疲惫的样子。秋雨是不常有的,也就没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的悲的色调;这里有的是温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亮每一个角落。然而,细心的人,依旧能够寻到秋独有的韵味。我最爱这时的秋风——沙沙地在树叶的空隙间穿行,不能说是萧瑟,只是给人一种从头到脚的凉爽舒适。还有那天空,你看,高了,云少了,整个儿好似一幅纯净的蓝色大幕,比画家纸上的色彩还均匀。

秋真是一个奇特的季节,既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凋零的季节,所以古今中外赞颂它的文字也就格外地多了。或许人到了秋天,是最容易发出幽远、萧索的思考与感慨的吧。这样说来,深圳的秋味可是奇中之奇了:既不是一望无际金灿灿的麦田中洋溢的喜悦;又不是“古道西风瘦马”的孤寂;更不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伤感。它是介于这些之间的温和色调,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清清凉凉的,宛如轻轻的墨痕在宣纸上渲染开来,不知不觉中融进了我们的视野与生活……

如果说北国的秋是“特别的来得清,来的静,来得悲凉”的话,那么南国的秋就是来得迟,来得悄悄,来得温柔了;如果北国的秋是激昂悲壮的《易水送别》,那么南国的秋就是宁静悠扬的《渔舟唱晚》;如果北国的秋是位身着盛装的女子,那么南国的秋就是一位白衣素裙的佳人。

原来在深圳,这座南方城市,也有如此别具一格的秋!我爱秋,爱这美丽的南国之秋。

南国之秋

初二|记叙文|550字

南方大概是没有秋天的。
  如今已接近十月,可周围仍然弥漫着夏日的燥热,同学们仍然穿着夏天的校服,顶楼的教室似乎比刚开学时还要闷热,教室的风扇吱呀吱呀地摇头晃脑,却吹不出凉意。好不容易远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下了一场雨,反而使热空气上飘,连书本都散发出热量,大家坐在教室中就像放在蒸笼里,等待自己出锅的一天。
  北方说“春脖子短”,可南方的秋天更短,叶落了便是冬天。乡村中至少还可以感受到丁点的秋意,可城市中四处都是常绿树木,时间好像在城市中定格了,定在了春末夏初。
  可时间依然是流动的,秋天还是会来临的,一场台风吹来了秋天。
  台风吹下了校园中老榕树的叶片,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老榕树苍绿的叶片中也隐藏着点点金黄。如今的台风已不同于夏日之时,台风过后,留下了阵阵凉意。虽然关上窗子屋内仍然闷热,可打开窗户便会感到衣裳单薄。即使秋天在南方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秋天还是会来的,会带着冬天的信物,乘着夏天的风来的。
  没有谁,可以永远的待在春末夏初;没有谁,可以拦住秋天的脚步;也没有谁,会永远留在秋天中。
  南方的秋来了,便意味着冬也即将接踵而来。可就算这样,秋天也尽力展现她的魅力。田间的稻子还是会熟的,娇娆的菊花还是会开的,人们还是会换上秋装的。可过不了多久,稻子就枯了,菊花就谢了,人们就穿上冬装了。
  任凭外头风吹雨打,四季变换,教室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可我们心里清楚:秋天来了。并且,南方的秋天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