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他个子不高,有一双小眼睛,但是他的嘴巴很大,皮肤黑黝黝的,就像是从非洲空运过来的土著人。他的牙齿很白,与紫檀木一样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鼻梁高高的,仔细一看,他的五官搭配在一起还算和谐。他就是我们班的“睡神”——张益民。
他总喜欢在上课时间与周公“下棋”。下课不下,放学也不下,偏偏要在上课的时候下,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啦。英语课上,老师和我们口语练习,你来我往,气氛热烈。瞧!张益民又在与周公下棋啦!不知何时,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了:他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又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他又把头抬了起来,似乎在刚才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这时,老班过来了,最终以他站着上课的方式结束了这种场“棋赛”。
他还喜欢“抖擞精神”。两条腿总没闲着的时候,上下抖,左右抖,翘起二郎腿照样抖。上课“抖擞”,下课“抖擞”,老师在的时候“抖擞”,老师不在的时候更加“抖擞”。快看,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边读书边复习资料,全班都在全神贯注地读着书,只有他孤身一人,一边抖擞着二郎腿,一边又在和周公下棋,点头的次数一板一眼,很有节奏,翘着的二郎腿还在下意识地抖动着……唉,这画面!我们也是醉了。老班见此情景,便走了过去,幸亏他同桌及时叫醒了他,要不是后果就“死伤惨重”啊。
有人说,笑是开在脸上的一朵花,那么张益民脸上的鲜花生命力可够顽强的,开心时笑,伤心时笑,就算受了委屈也要坚持笑,有时候真是佩服他从哪里来这么多笑。最奇特的是他笑的时候还能露出牙根肉!而我们通常只能露出七颗牙齿!李明伦说,他尝试了好多次都学不会。
他,使我们无语过,使我们开心过,也使我们为他惋惜过,为他在大好的时光里老睡觉而惋惜。也许他是基础太差听不懂吧?不过我期待“睡神”苏醒,创造奇迹!
下一篇:卖烤红薯的老人
说起胡怡森这个人啊,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爱说话,然后就是学习好,我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胡草”。——“胡草”在南阳话里有“牛气哄哄”的意思。他个子偏高,戴着一副蓝框眼睛。他的眉毛左边浓,右边淡,从中间往上翘。鼻梁高挺,鼻子下面有一撮小胡子,十分搞笑。记得我还和“胡草”做同桌的时侯,我们几乎每节课都“拍闲话”,说笑声从我们这里传出去,我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虽然笑容很灿烂,但结果却是“悲惨”的。我们基本上每天,噢,不,应该是每节课都要受到批评。“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顿批评嘴上流!”我仰天长叹,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和他“卿卿我我”的,后来老班明察秋毫,果断把我们俩调开了,很遗憾!谁知老班失策,竟让他跟“秦枪快嘴”做了同桌,真可谓是“强强联手”。俩人在一起,两只嘴像机关枪一样“嘟嘟”地“打”个不停,在上课时犹入无人之境。不过随着新班长王梦娇“上任”,记名制开始了。这俩“话痨”每天都被新班长记录到“光荣榜”,自然免不了挨批了,但是他们却屡教不改,再后来被老班调到眼皮子底下,“胡草”终于不敢“胡草”了。不过人“秦枪快嘴”一点不受影响,话多得周围的人都把耳朵捂了起来。虽然“胡草”说的“口若悬河”,但是成绩却“遥遥领先”,要不咋叫“胡草”哩!第一次月考数学就考了满分,我己无话可说。像他那种上课一直说话,下课不写作业,成绩却考这么好,弄得我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我不像“胡草”那么“胡草”,所以只能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唉,人各有命,我真是服他了。不过,虽然他的成绩很好,但是并不突出,也不均衡,而且被老师猛批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如果他能把上课爱说话下课不写作业的毛病改正,他的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我的同学若若长得又瘦又小,那模样像豆芽菜似的。我想她那弱不禁风的样子,只要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但你们可别看她长得瘦小,其实她有很多优点。她很聪明。记得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很难的题目,同学们见了这道题目,有的皱着眉头想来想去,有的敲着脑袋左思右想,有的趴在桌子上直接认输了……就连我们班的数学小能手也想不出来。就在这时,若若举起了手。我见了,心想:就算答出来了,答案肯定也是错的。可没想到,她竟然回答正确。这时,我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她可真聪明呀! 她写的一手好字。有一次,老师叫我们练一张书法,我暗喜:哈哈!我可是练了几年的字,这回我可要大显身手了。过了一会儿,我们上交了书法作业。我暗暗等着老师表扬我,可老师却说:“若若同学的字写得最好就。”我听了,心想:呀,我都练了两年的字了,都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她可真这么厉害!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有一回,我忘了带铅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知道了,就借了我一只笔。我连忙对她说:“谢谢你。”她只是微微一笑。瞧,这就是我的同学,一个特别讨人喜欢的同学。...
一张圆圆的脸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红色的眼镜,正好和她那樱桃般的小嘴很协调。她,便是我的铁哥们儿——大黄,黄语晨。大黄懂的知识很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当然与她爱看书的习惯有关。记得有一次,她做完了作业,便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对他说:“大黄,我们出去玩一会儿吧!”她没有理我,我不知道她是没听见,还是不想出去玩。我便无趣地找其他同学玩儿去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走到她身边,关切地说:“出去转转吧,让眼睛放松一下。”大黄答应了一声,却纹丝未动,坐在座位上继续看书。直到上课铃响了,她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下来。大黄是一个热心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同学,不管老师有没有吩咐,她都主动帮忙。记得有一次,英语老师叫完成了作业的同学去拿作业来教室发。大黄迅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黄挺身而出,一个人来回四五趟把作业本全部拿来,麻利地发给每一位同学。等她发完作业本回到座位上时,已经大汗淋漓。我问大黄累不累,她乐呵呵地说:“不累,这点劳动算什么?”,我不禁佩服起来。大黄时老师的小助手,我们中午吃的饭由她来打;大黄时我的知心朋友,我有什么困难时,她来帮忙……大黄的努力,是我学习的榜样,大黄的微笑,是悲伤时的安慰。大黄是我永远的铁哥们。...
周于涵其人,按李鹏程之言,十分沉默寡言,不假。但他话少也有原因,一来不愿说,二来有那么一点——口吃。虽说有点口吃,也并不影响他上课的积极发言。那略带停顿的回答常常博得老师的赞许。他成绩好,也是用“汗水”换来的。就在那天下午的班会,班主任放出一张大图,竟是上午自修前的教室内,班里分明只有两位同学:蒋歆玥和周于涵,静静地写作业。再看时间:12:23。想到此时我还在食堂与同学们谈笑风生,我不禁十分惭愧。“人家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老王发表言论时,我不禁偷瞄了一眼周于涵,他竟没有丝毫反应,波澜不惊地做着一套卷子。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以为周于涵是个书呆子?No!No!大错特错!不但不是,他还是我们班的“体育明星”呢!长跑、跳远、引体向上……无不是他的长项。那次大课间,我们难得出去打一次球。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不一会已拉开三球差距。就在这时,周于涵下来了。我们如看到了“救星”一般,将周于涵抢入了己队。说他是“四班球王”也不夸张,一个个帅气的的投篮引来我们阵阵欢呼,不一会工夫,他就带领我方连连得分,很快追平并反超了对方。这就是周于涵,一个“文武双全”的男生。怎么样,要不要做他的“粉丝”呀?...
刘喆同学是班里的“眼镜男”,不爱说话,喜欢用笑表达情感。他曾经是我的组员,现在羽翼丰满,翱翔天空,倒把我拉下。凡是和刘喆同学在一块学习,都有种被净化心灵的体验。他不愿命令别人,独自亲力亲为。有时我同他谈论数学难题,我说的比较多,他只是静静听着、思考着,有异议时才会发声。当他动笔时,他总会向我商酌,我说以你的能力,肯定能做正确,他点头,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答题的人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一向宽厚待人。不经常言语,以行动待人。他常帮助其他同学的学习,如杨艺同学,曾有幸与刘喆同学同桌,而刘喆同学也耐心辅导她的数学。杨艺同学性格外向,这使刘喆同学有些经受不起,不过时间长了,刘喆同学自然就习惯了。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刘喆同学的话回荡耳边,这是他第一次与我语重心长,反倒我不适应。现在回想,沉重语气中略带疲惫。他努力地脱离别人的眼神,他不想活在别人的看法里。他真的累了,也许没有表现出来,也许只是我的猜测。但他努力过,以前是,现在也是。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累;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疤;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刘喆同学,性格内敛,善良,默默无声。他总是在潜默化的影响他人,毫无利心帮助他人。做当组长是他曾经努力的结果,现在仍在努力,将来一定更加努力。在翱翔天空时,累的话,找个落脚点休息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