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爷爷是一个读书人,上过大学,满腹经纶。
我的童年就是在爷爷家度过的。那时候的爷爷,坐在书房的一把油黄的旧藤椅上,就着渐冥的天色和牵牛篱笆的碎影,端着一本发黄的线装书,摇头晃脑,吟哦不休。
“爷爷呀,你在做什么?”“读书。”“你这么老了还要读书啊。”“书不论多老都要读。”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从老花镜后抬起来,望着我,湿漉漉的目光,又温柔又怜悯,仿佛他刚从一个好地方归来。他的嗓子干哑,但声音却是无比温柔。
我于是认为,读书一定是一件很神秘好玩的事。爷爷的书柜里装着一排已经发黄的线装书,多是《论语》《诗经》等儒家经典,我看不懂。但好在爷爷还有一本《山海经》,我看不懂,但是有图画。
每天放学后,在家务、功课和寝食之间,我都会偷偷拿出那本《山海经》,坐在饭桌上面看,用作业本和花瓶挡住,怕被爷爷看见。刚好饭桌正对着爷爷的书房,我那时不知道,爷爷每天都会在书房看着我看书。
是怎样的一个契机,偷偷看《山海经》时,因为看到异兽铮,喜欢得不行,手舞足蹈间,竟把花瓶推下了桌面。“哐当!”我有些慌乱,眼睛转来转去,就看到了爷爷。
在那暮霭沉沉的黄昏,我苍老的爷爷还是满身祥光,他坐在旧藤椅上,目光穿过老镜片,穿过万古长天,凝望着我。里面深沉的爱和悲伤,以及宽宥一切的远意,让我一生动容。就好像黄昏发生在风里,生活构建在爱之上,诗歌书写在泪水中。爷爷浑浊的目光沉默地消解着我的暴戾与挣扎。不知道他盯了我多久,只是最后,他还是把目光收了回去,然后投入到线装书中。道不明的伤感,在眼角溢出。
我看着爷爷,他举起那只枯黄的右手,给竹烟竿填上一小撮黄烟丝,吧唧一声叼住烟嘴,一朵灰烟圈窜出来,他又端起书本,那样恋恋不舍,仿佛字符之间,潜伏着最令他魂牵梦萦的秘密。
直至今日,我依然深爱那个满腹经纶的老人,他在我短暂的年少时光中,帮助我指认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
下一篇:那深情的凝望
春的恩赐是慷慨的。三月初时,老家的坡地埂圩里长遍了一种叫“青”的野草儿。人们一见整簇整簇的鲜嫩,便道个清明好时节。日色渐隐,母亲摘“青”回来,当晚,把“青”揉进面粉里,做好青团。第二天,母亲另备好八碗...
我在桥头,外婆在桥尾。两处茫茫,却可相见。——题记幼时,回到母亲的故乡。一两个月的时光,不长不短。父母不在身侧,总会多些顾虑,与莫名的惆怅。那些日子里,大姑婆去世了。我未曾与她有过什么交集,自然省去了...
只见那一抹微小朴素的身影匿在了人来人往,她端坐着,绞着衣角的双手却暴露了她的不安,双脚微微踮起,头也不住地往前探着,嘴微微张启——外婆把我从咿呀学语时带大,是最念叨我的人,我从小的庇护伞。可是外婆老了...
春水几时休,相思几时已。溪畔伫凝依依情,桥上泪雨霖。——题记故居的选址是蛮不错的,毗邻数几小丘。况乃丘间溪流,溪上桥立,桥旁树依,此处风光无尽。幼时甚爱着山野之景,常与祖父伛偻提携,漫步于群山叠翠之中...
我看见浅浅的阳光里,你站在不远处,望着独自走向陌生的校园的我。你的眼睛微眯着,接着又含笑地张开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而你那深情的凝望,烙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那年我刚步入初中的大门,跟你道别后,...
绿草茵茵,枝繁叶茂,隔着一扇门,隔着你和我的距离,那深情的凝望不改。每次远行时,不同于爸爸,妈妈始终是隔着扇门与我道别,便止步不前。但,我知道妈妈一直凝望着我的身影,知道车扬尘土驶向她看不见的地方。她...
春来风起,百花争鸣化旖旎,夏回离别,花丛中间听蝉鸣。——题记木棉花随着风儿飘起的时候,便化作无心的尘影,在微光间婆娑,这还是春寒料峭,但坐在教室外,清晨的朦胧仍挂着一层薄纱。她姓关,人如其名,的确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