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怡然自乐;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中怡情山水;闲暇之时,不妨学古人,徜徉山水间,品味人生况味。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撑一把小雨伞,伴着绵绵细雨,来到太白山。
山脚处一片浓密的绿色嵌着三两朵素色的小花,这一片勃勃生机迎接着我的到来。树木青翠,偶尔听到泉水冲击石块的“叮当”声,却丝毫不见水色,像一个捉迷藏的孩子,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循着水声,向密林深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清泉从崖上飞泻而下,气势磅礴,疑是银河落九天。若隐若现的,是飞瀑后的一尊菩萨像,银色的水帘护住了他。激流打在岩石上。清澈的一潭荡起层层涟漪,越过积石,从我脚前轻快跑过。飞花碎玉般的小水珠携着微风带着欢快与童真蹦到了我的脸上,似是在轻声对我说些什么。我静静听去了他的秘密--永远可爱的秘密。我不禁乐了,被他的活泼灵动逗笑,被他的天真烂漫逗笑。风呢?只留下一片清凉。好似是邻家姐姐轻轻地为睡下了的我扇着蒲扇。
悬崖瀑布中藏着一份宁静悠然,在山光水色中品味怡然自乐。
行至半山,出现一方小院,没想到,在这深山之中还有这样一处古朴别致的小院。一棵巨大的梧桐树立在小院中央,参天而生。叶子映着点点阳光,顺势落在了我的身上,暖暖的。我走上小木桥,泉水清澈,俯下身,指尖掠过溪水。微有些凉意,缓缓的。小院干净整洁,缺空无一人,不知主人是哪位高人,又云游何方?我置身在此景中,浮想联翩。小桥流水,空寂无人,就是一幅水墨画吧,必是丹青妙手无法绘出。
小桥流水中隐着一种从容淡泊,在一方院落中体会怡然自乐。
离开小院,再无路可进。前进的路被树林挡住了,枝藤缠绕,隐绿深密,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向山顶更高处推去。坐上缆车,俯瞰脚下的绿海。浅绿、淡绿、青绿的波浪交错混杂在一起。手掌似的叶子,向阳而生。风吹过,绿色的波浪荡漾开来。恍惚间,我好像看到了我家门口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看到了树下玩耍的小伙伴;看到了乘着阴凉睡着的我。再定睛,大大的手掌已经变成了细细的长针,阔叶林消失了,出现了浑身带刺的针叶林。风刮过,刮走了浅淡的色彩,换上了似墨般的暗绿;刮走了柔嫩刮走了柔嫩的“姑娘”,留下了坚毅的“军人”。不似刚才那般柔润,从针锋绿芒中透着一股子坚定执着,可他那么美丽,那么个性。
古木参天中藏着坚毅执着,在寂静山林中体会怡然自乐。
离开时,雨又点点滴滴地落了,该回去了,太白山一天,走过四季。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世事沧海桑田,不妨在匆匆行程中学学古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草木荣枯中,在飞鸟去来中静享人生。
下一篇:假如我有超能力
也许,生活在繁忙中的我们总是需要对自己的放松——比如说放下笔,随处漫步,走向远方……放下笔,走进春季的校园之中,便能看到一树盛放的海棠。海棠在阳光下红的快乐,白的恬静,让被晕染成粉色的花瓣静静飘落,随风起舞。走过海棠的路上,远处操场的喧哗声依稀可闻,肩上的花瓣似是寄托了写什么感情——这是生命与自然带来的快乐,也是青春与活力带来的快乐。放下笔,走进夏季的京城之中,看那故宫在历史的尘埃中依旧固执而威严地守护着那一方记忆;看那皇城根下的胡同中阳光透过国槐细碎的树叶洒落,老北京人在鸡鸣中开始新的一天,远处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与特有的京味儿问候,茶香也在空气中飘荡、散开,描摹着一种特有的闲逸自在;再看那地铁口的人群进进出出,在虽是布满钢筋水泥却仍充满活力的城区涌动着,那其中的年轻人们,又有哪一个不是面容稍显疲惫,内心却仍怀揣着热腾腾的梦想的呢?行走在蓝天下的京城之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生活的闲逸与经济的繁华,似乎未来都已清晰可见,温暖而快乐的感情在心中升起——这是历史与生活沉淀下的温暖,也是繁荣与梦想带来的快乐。放下笔,走进秋季的故乡之中,感受着太阳洒下的桔色的光中的一丝暖意,与田野里的人们一起沐浴在吹散暑气的秋风中,看那一排排小麦与玉米纷纷倒下——它们见证着庄稼人一年来的劳动,如今似是与勤劳的人们一起笑了——这是自然的馈赠带来的快乐,更是劳动与汗水带来的快乐。拿起笔,回到四季轮转的生活之中,咀嚼着漫步带来的快乐——漫步在美好的生活之中,怡然自乐。...
轻轻拨动略泛淡黄的纸张,书中的墨香在空中“暗香浮动”,在书的大千世界里,我怡然自乐。乐读书之美,读书之喜,最重要的,乐读书之乐。书,这个名词是我几时知道的呢?也许是第一抹艳丽映入眼中,也许是第一次踩在椅子上费劲地从书柜里拉扯一本不知名的东西,又或许是趴在“书”上看图画……书,我是几时认识你的呢?其实刚开始,书在我的脑海中只等于图片。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读着我眼中特有的“书”,托着腮帮子一脸认真地看它,“天线宝宝”的身影从此烙在脑海中。书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确实喜欢它,喜欢从中不时窜出的小人儿,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喜欢书的美丽。这种美丽是心中特有的快乐,嘟着嘴“怡然自乐”。当时并不知“怡然自乐”的是何物,等我长大后,却从书中搬出来这个词。开心的样子,嗯,不错,是怡然自乐。长大后渐渐识得“有字之书”,一个个蝌蚪般的字游来游去,时常隐没草丛,时常潜游湖底,时常遨游天际。跟在书的脚步,我步履匆匆的乱走了整个世界。发现一只“白毛浮绿水”的鹅,发现“一去二三里”的巧妙,发现“落花人独立”的美丽。书中,我发现了世界,读书的喜悦在每次翻开书时迸发,那是一种从心底直涌的快乐,灿如夏花,多如冬雪,一层一层激荡着,回旋着,飘洒着,在我心中怡然自乐。读书,读的不只是书,更是乐啊!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我的挚友,你离我越来越近了。你那浩如烟海的“大肚子”里装满了我的记忆,我的快乐。我捧着你,有如捧着世上最亮的星,地上最贵重的宝。就像孙悟空不能丢了金箍棒,刘备不失了关张二兄弟般,我的快乐中不能没有了你。读着书,不管世界之乱,只顾书中之美,怡然自乐。读着书,我的朋友,我的发小,我的至交。从中,看大千世界,怡然自乐。乐书中之美、书中之喜,乐书中之乐。...
起笔、收势、描摹、绘画;有你的日子里我展露笑颜。从尚稚时,到现年,从一株葡萄,到一位美人,我一路走来,身旁有你;八载光阴皆汇于心,现于情,乃怡然自乐也。六岁那年,在刚握得稳笔的年纪,与你结识,你的名字是“国画”。老师在前头一笔一笔画,我在后头一遍一遍摹,纸上的紫色糊了一片又一片,小人儿的脸上却漾开了笑意。那一天,我带回了自己的第一幅国画作品,食之髓味,却犹不满足。十岁以后,我便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作画了。站上四、五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的事,可沉浸在画中的我,却并不觉得疲惫。转笔、挑笔,行笔流畅,中无阻断,那天画的是一位窈窕淑女,立于月下,放下的是手中未洗的衣,抬起的,是一双忧郁而美丽的眼。她那双眼,我留到最后才敢描,轻抖的手指,却稳托长长的笔杆,一顿,一点,月下那位女子,眼中便有了色彩,凄楚动人至哉……,她注视月,却不知纸前有一人注视着她。那人额前似有细汗,水杯中的热气放尽而不曾喝一口,发干的嘴唇却带着笑——亦痴人也。随着学业任务的繁重,画样的难度增大,我的周末,终于在十三岁时被挤占完全。父母也曾劝说,叫我放弃国画,它是技能,随时可学,我也试着放弃它,可当我真正离开了它,才知道,我已无法缺失它。国画于我,已非技能,它是一种爱好,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独自用笔,感受浸润的毛笔,在纸上摩擦,留下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色彩;像握一位友人的手,我握紧毛笔,像同你交谈,我绘出一幅幅大千世界。国画于我,竟是一片乐土。我不惜数小时花费在你的身上,只因为我要挤出时间,献给我的乐土。画山水心壮阔,绘荷则心幽静,描花鸟则如临春日……原来什么也无法将你替代,只有与你相处时,我会展露无比的笑颜。与你独处,多快乐,墨线与色彩的碰撞,是我一生也想探求的迷题。纸上之世界,美仑美奂,八载光阴所为的,只有一物,名为国画。八载光阴所感的,只有一情:我怡然自乐。...
沉心坐在琴前,手在琴键上跳跃,华丽悠扬的琴声在琴房荡漾。心沉静,意悠然,每每按下一格琴键,余音绕梁不绝,钢琴于我的影响如余音悠长,我在钢琴的世界里怡然自乐。端坐在琴前,享受着指间与钢琴轻触,任凭指下流淌出一首又一首的华丽旋律。琴声悠扬四溢,我沉醉其中。在这优雅的琴声之中,我仿佛听出了小溪的潺潺流水声。闭上双眸,静静聆听,感受着高山流水的情怀。沉醉于钢琴那迷人的旋律,我心神愉悦,久久无法自拔。初逢钢琴之时,我不禁沉迷于钢琴的构造。只见一架架三角钢琴坐落在培训机构的中央,成为全场的主旋律,是那般高雅,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令人神往。钢琴伸出一双带有魔力的双手,将我吸引到了钢琴前。打开琴盖,好似推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任我品味其间奥妙。黑白经典色,相间排列,使钢琴多了几份典雅。我坐在钢琴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抬指、按键,享受着与钢琴的每一次亲密接触。琴键又凉又滑,每每抚摸着一格琴键,都好似抚摸光滑而无瑕的玉,清润温婉、丝滑舒适。尽情享受,我怡人自乐。过去的我做事不踏实、浮躁,窗外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惊动我。而于我而言,每一次练琴的过程,就是培养我静心耐性的过程。一遍一遍地练习,一次又一次地钻研曲谱使我心中的不耐烦荡然无存,外界红尘世界的喧闹也无法打扰我。从一个音符到一个长爬音,从一小节乐章到一首乐曲,我静心演奏,悠扬的琴声在琴房萦绕,我怡人自乐。钢琴带给我快乐,同时也给予了我沉着的心境。如果作者豪放,我就弹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如果作者伤感,我就弹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乱江飞过秋千去”的伤情;如果作者悠然,我就弹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闲适。抬指、按键、推琴,轻重缓急,遥相呼应。跳音、连音、爆发力……,我在钢琴的海洋里怡然自乐。...
昨夜梦故乡。一觉醒来,天色尚早,窗外依旧黑。回想起儿时在故乡的一幕幕,忽然感到无比留恋。看到作文题目“怡然自乐”,心中一动。真好,我可以在笔墨中重温我的逍遥年华,以独特的方式怡然自乐地展示我笔下的故乡了。怡然自乐,我嗅着新芽的清香,徜徉在故乡春的绿浪。春季的故乡并不是朱自清笔下《春》中的“刚落地的娃娃”,而是一个初恋的豆蔻少女。故乡地处江南一隅,和煦的春风吹佛,大地就披上了一层薄纱,绿盈盈的,十分可人。迎春报喜,群花竞相开放——桃花绚丽地展示腰肢,白山茶也吐露着美好的馨香,连地上随处可见的紫色“芹菜花”也不愿错过这盛大的比美大会,她们虽小,但仍努力挺起身子,向人们、向世界宣告她们独特的美。农民们如一头头孺子牛,不参与和花儿的争奇斗艳,他们只埋头苦干,为来日丰收打好基础。爸爸带着我踏入稻田,我踩着水下的淤泥,向他们学着插秧。插秧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过程并不那么简单,光是频繁的弯腰起身便已让我满头大汗。故乡的小伙伴们还时不时地和我在水稻田里打闹着,虽然收获了一身泥水却也不急不恼。怡然自乐,我享受着城里体会不到的夏绿,感受夏季似火的热情。包裹村庄的“冲天杨”此时最有魅力,她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挺拔的身姿却丝毫不失阳刚之气。树叶随风发出的“沙沙”声和蝉鸣合奏成了夏日里的小步舞曲,美妙的旋律让周遭的各色花儿黯然失色。我按照小伙伴们所说,用树枝涂上树胶,爬上一颗小树,瞄准蝉的位置,“唰”,“砰!”,本以为可以用树胶粘到蝉,但是因为用力过猛,不但没有捉到蝉,自己还狼狈地从树上掉下来。蝉儿调皮地振翅绕着小树飞走了……怡然自乐,我安睡在秋日金黄的草垛上,品尝着农民伯伯们用心血浇灌所得的硕果。滚滚麦浪在红日映照下射出诱人的光芒。我看着农民们又像春天的耕牛一样在田里挥洒着汗水,心里不禁泛起无限的感动与期许。我捡起一颗饱满的麦粒,丢进嘴里嚼着,虽然起初有点杠牙,但细细品位,你会感到纯纯的香甜。故乡秋日的夜晚很安静,随着时令的迁移,秋虫们也不忘出来凑热闹,好像在庆祝又一个丰收的季节。怡然自乐,我欣赏着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处故乡的雪花,品鉴着冬季大自然献给故乡的画。冬季的故乡,没有其余三季的活力奔放,此刻的大地却是变得安详。天降凡间的雪花编织了一张网,覆盖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乡下没有暖气,爷爷坐在灶旁生火,我和小伙伴们报团取暖。虽然在春节时依然很冷,但邻里聚在一起看电视、拉家常,不也是其乐融融吗?这暖意划破了寒冬,预示着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怡然自乐,我漫游在故乡的春夏秋冬,我体味着故乡的人文亲情,我感恩着与小伙伴们的真挚友谊,我沉浸于曾度过的这么多令人泪目的美好时光。我在对故乡的满满回忆中,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