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吃完了团圆饭,我满怀期待地跑到二楼阳台。我坐在阳台上盯着静静的夜空,慢慢的,害羞的月亮露出了半边脸,渐渐的,月亮整个儿蹦出来了。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出了柔和的笑容。我拿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欣赏着,圆圆月亮慢慢地向我的正前方移动着……夜静了,玉盘似的月亮高高地挂在了高空,将淡淡的月光撒向大地……
看完了月亮,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个疑问。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呢?我想着想着便拿出手机查了起来。看完了手机中是怎么说的,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说明了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史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了民间就有了现在的中秋赏月。
月儿似乎也知晓了自己的历史轨迹,越发圆润,越发皎洁了。
下一篇: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天气预报说这一天要下雨,将不可能看到月亮的。于是,我们家就提前过中秋节了。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阳台上赏月。那时凉风习习,月亮只露出半边脸儿,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她悄悄地拨开云雾,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那么明亮地对着我们微笑。我不由得想起了月饼在中秋节吃的来历。据说元代,朱元璋以互赠月饼的方法,把纸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起义。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吉祥、团圆,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成了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对着月饼紧咬了一口后松开,惊奇地发现,咦!我手中的月饼不就是一个小月亮吗?可真的是太太有趣啦!赏完月之后,姐姐提议,我们来做一个有关中秋的诗词接龙赛吧。我连举双手赞同。又抢先背出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姐姐不甘示弱,她背诵出了苏轼的《中秋月》。接着,妈妈也背出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轮到爸爸,他停顿了一会儿,抑扬顿挫地念出了:“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的打油诗,此刻,我们个个捧腹大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过得真欢呀!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月亮,又学到了知识,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题记在中秋,这个美好的节日,读着大师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是不是哼唱几句,这种日子着实过的十分悠闲。这明月啊,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挂上了各种各样的名号。从嫦娥奔月的有情人难以成眷属到水调歌头的思乡思家人的情怀,再到如今大团圆,这明月给人的感受确有不同。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这月亮总喜欢弯着,笑嘻嘻的躲在云层后小憩一会儿,可我就是喜欢这宛如倒钩般的月,那仿佛在告诉我,我不强求最圆时被别人欣赏的目光,我更喜欢做我自己。小时候,读过一本书,名为《失落的一角》,讲述了失去一个角的圆,寻找失落的一角,在途中,它可以停下来欣赏花朵,可以与蜜蜂蝴蝶打闹,可以哼唱着它喜欢的歌,它过得很开心,但它也从来没放弃寻找那失落的一角。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那个最适合它的一角,但是它不可以再停下来去欣赏花朵,不可以与蜜蜂蝴蝶打闹,甚至不能高歌了,于是它放下那一角,去选择过着原先的生活。我想这便是生活的真谛吧!缺失有缺失的美,谁又能肯定破碎的就没有价值,人们总是在追求完整的同时,忽略了另外一些别样的美。月,也是如此。嫦娥奔月,距离产生美;水调歌头,离开了才会想念和珍惜,只希望现在的我们,时常牵挂着家人,不论这头上的月亮是圆是弯,那都是月亮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最圆。今年中秋节,我也赏月了。晚上吃完月饼后,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小区楼下赏月。那时天才刚黑,云层里的月亮就准备好了。它穿过层层云朵,撕开了黑夜,终于露出了小半个脑袋。月亮先是金黄色的,慢慢地向上升着,一刹那,月儿的颜色变淡了、变白了。月亮银白色光茫照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面纱。在这个中秋节的夜晚里,在朦胧的月光中,在虫儿的鸣叫中,在花草淡淡的清香中……,我沉醉了。我又仰望星空,发现月亮更圆了,像一块大大的圆月饼挂在天空,它渐渐地和身边的景物融为一体。此时,我思绪万千,我想起了远在千里打工的爸爸,杨陵的爷爷奶奶,四川的哥哥姐姐……。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我真的好想念他们。月亮真神秘啊!又圆又美又亮!它象征着亲人的相思和万家团圆,它带给了我无限感悟。中秋节赏月,真是难忘的一夜。...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人皆知的中秋节,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吃着月饼,观赏着那一轮美丽的明月。我们家也是一样,在这一天晚上,我们走在小区的院子里,一抬头偶然间看到了那轮白玉盘一样的月亮,“哇,好美啊!”我不禁赞叹道,真的像“诗仙”李白的曾写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晚上的月亮应该是我见过的月亮中最圆的一轮月亮,她将大地照得发亮,好像是跟中午那温暖的太阳比,它们的亮光,如果让我做裁判,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太阳和月亮都评成第一个……在夜晚,不仅大街上的月亮又大又亮,我们院子里的月亮也不例外,努力照耀着大地,为人类造福,真是敬业啊!而在这个秋天的夜晚,却是一个让人思念和期待的季节,秋风秋雨秋意浓,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金秋夜晚,最迷人的莫过于中秋那一轮挂在天上的明月了,中秋的月亮清雅而庄重,是一位柔美的仙女,在遥远的天际静静地微笑。...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和家人们吃完团圆饭,便把月饼等应节食品拿到阳台上祭月。咦?今天的月亮怎么穿上“毛衣”啦?朦朦胧胧一片,似乎披上了神秘的轻纱。我正奇怪着,不一会儿,月亮慢慢升高,居然脱下了刚才的“毛衣”,变得亮堂堂的了,它就像一个水灵灵的水蜜桃,在高空中散发着诱人的色彩!再仔细一看,它还有圈光晕呢,像是戴上了轻盈又珍贵的项链,又像我在自然科学书籍上介绍的、可以用肉眼看见的“土星”呢!听说月亮还有不少的神话故事呢,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我真想上月亮上看看到底有没有嫦娥,看看她手上有没有捧着玉兔,月桂树旁边有没有吴刚拿着斧头永不停歇地砍树呢?我正想着,爷爷奶奶就打电话来了,我们亲切地聊起了家常。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思念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希望明年的中秋节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比什么都好!...
中秋节的夜晚,星星像一颗颗小眼睛一样在黑色的幕布上眨来眨去。皎洁的月光沐浴着大地,像是给大地撒上了一把碎银。夜光下传来了人们爽朗的声音。我们把桌子、椅子摆在阳台上,拿出月饼就开始赏月了。大家坐在椅子上,知识渊博的哥哥讲起了中秋节的来历,讲起来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家正听得兴致,奶奶把又大又圆的月饼端出来了。我拿来一个豆沙的月饼,开始品尝,可调皮的弟弟把月饼夺过去,我连忙上去追他,说:“把月饼还给我,还给我!”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奶奶笑着说:“别抢,别抢,这里月饼好多呢!”我接来月饼,放入口中,那香香的豆沙在口中融化,我一下子吞了下去,并连吃了六七个。妈妈笑着说:“你这个小馋猫,大部分月饼都让你吃光啦。”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开始赏月了,看着又大又黄的月亮和旁边的几颗小星星,我联想起了一副一副美丽的画面。“哈!”我的联想被打断了,原来是爸爸,“我们全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团聚过了。”“是啊,我们这样团聚是很少难得。”爷爷对大家说。夜深了,月光照在我们的头顶,高楼大厦的灯也逐渐关了,星星忽有忽无,好像也睡着了,我们大家都依依不舍。中秋节,真是一个美好团圆的日子,这个温馨的夜晚,也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我静静地期待着月亮!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悄悄爬上楼角,好像害羞的小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慢慢地,慢慢地,月亮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皓月当空,顿时月光泻满大地。我凝神闭息地望着,仿佛看到了美丽动人的嫦娥挥袖而舞,活波可爱的玉兔欢腾跳跃。正当我纵情遐想时,妈妈招呼我们吃月饼赏月。我们围坐在阳台上边赏月边吃月饼。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便提议,妈妈当裁判,我和爸爸比赛背诗。比赛规则是谁背含“月”的诗句多,谁就是冠军,奖励一个月饼。我的话音刚落,爸爸便喜笑颜开地说:“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一声令下“开始”,我一马当先,脱口而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爸爸接着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有点得意地背出“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爸爸沉思了一会儿,又背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一听便大声说:“爸爸赖皮,这句诗里没有月字呀?”爸爸乐呵呵地说:“婵娟就是月亮呀!”这时,裁判员妈妈给出公正裁判:“两人不相上下,并列第一”。说完把奖励的月饼递在我的手中,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我们吃着月饼,品着妈妈做的美味佳肴,谈论月亮的阴晴圆缺和生活的日新月异……目送月亮偏西远去,我上床休息,一轮明月入梦来,惹起我无限暇想……...
俗话说得好“月到中秋分外明”。在中秋佳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听妈妈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一边欣赏那一轮圆月。今晚的月亮似乎特别害羞,躲在云朵后面迟迟不肯露面。妹妹急了,“月亮不乖!总是不出来。”月亮似乎听到了妹妹的抱怨,终于羞羞答答地从云朵背后钻出来了。啊,一轮金黄的明月跃上夜空。她低低地浮在澄净如洗的夜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她那柔光泻在大地上,远近的楼顶、树梢、小河,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渐渐地,月褪去那罕见的金色,慢慢白炽起来。她款款地撒下水银般的光芒,撒下白玉般的清辉,整个地面立刻亮得如同白昼了!“从前啊,有一天,嫦娥下凡到了人间,与一位小伙子……”妈妈坐在椅子上,向我们述说起那个美丽又凄凉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