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我听到《童年》这首歌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大自然的歌唱家——蝉。
大家都熟知一个成语叫做“金蝉脱壳”,我十分幸运地看到过一次蝉脱壳。
一个凉爽的夏日早晨,我来到半岛公园玩耍,玩着玩着,我突然听到蝉的鸣叫声,循声找去,终于在一棵大树上找到了一只正在鸣叫的蝉,它叫得正欢,仿佛在说:“知了,知了,知了——我要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巧的是,我在这棵树上发现了另外一只蝉。它一动也不动,似乎一切都已静止,它并不因为我的到来而惊慌失措。我静静地观察它,得到意外的惊喜:这只小生命,正在蜕壳!
一开始,它背部的中心线裂开了一道很小很小的缝,接着,蝉在里面不停的蠕动,壳也随之剧烈地晃动起来,犹如垂死之前的挣扎。我心里十分紧张,两眼不忍直视,害怕它不能成功。再接着那条缝越晃越大,突然我发现,蝉青绿色的脊背露了出来。它还在不停地挣扎、晃动着……
不一会儿,它那黑色的脑袋最先从旧壳中钻了出来,它睁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世界,却依然在动,没有停止过。我在想:“到底要等多长时间,它才会完全从壳里钻出来啊?”我开始替它着急了。过了一会儿,它的一只脚伸了出来,搭在壳上。慢慢的,翅膀和尾部也都伸了出来。
只见它不紧不慢,掸掸翅膀,伸伸小腿,然后伸展开它那巨大的双翼,飞向了天空,飞向了它美好而又短暂的生活。
树上只留下蝉壳,空空的蝉壳保持着抓住树干的状态。我想:蝉的蜕变十分痛苦,但它却能展翅飞翔,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不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到来吗?
下一篇:学炒菜
又到了一年的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地下的蝉被唤醒了,来到了树上,脱掉外套,羽化成蝉。蝉虽不群居,却住得很密集。你听,它们的鸣叫声,不是一只一只,而是一群一群。它们的鸣叫声似乎很有规律:早上,我听到东边的蝉齐声鸣叫,声音忽高忽低,像在组合一个声音魔方,千变万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安静的心像碰上了波浪,一下子就给搅乱了。我想:蝉有什么存在的理由呢?钻树枝,吸树液,还烦人。我大喊一声:“别吵了!”它们似乎故意和我作对,不但不停,还开始了南北大合唱,前后夹击。我嘀咕道:“大家都为酷暑所困,你们何苦越热越叫,不是徒增烦恼吗?”不过,人比蝉优越多了,我得意地打开了空调。蝉还在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知了”,它们又知道了什么呢?中午的烈日像是给蝉打了一针兴奋剂,这时不管东西南北的蝉,都更卖力地呐喊起来,一群力竭,又有一群替补而上。我知道蝉是没有听觉的,那它们又是叫给谁听呢?后来我才知道,蝉的鸣叫是为了求偶,为了繁衍下一代。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毕竟这个夏天,不单属于我,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包括为夏天不停呐喊的——蝉。...
最早了解蝉是在课外书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早已忘却,只是依稀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蝉在地下深埋17年,只为一个夏天。”也有人说蝉只在地里埋藏3年。不论3年还是17年,但它在树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夏天。从金蝉脱壳到零落秋风,属于它的只有短短的九十天,但是它却用生命演绎了一个季节的灿烂与辛酸。蝉的一生是漫长而又短暂的,地底的黑暗,让他更向往阳光,地底多年的准备,就在蝉爬出土壤的那一刻绽放。可蝉终究是丑陋的,污黑的身躯,短拙的足蜷在两边,毫无光彩。但蝉有着成为一代歌手的梦想。而这一刻,他也明白,在地表的光明下,潜伏着无数的危机与灾难。他需要蜕变,青年时代的蝉都懂得这一道理,适者生存,只有毫不言弃,才能不被自然淘汰。中年时代的蝉已是身经百战,他自诩明白了自然竞争,对自己蜕变成为歌手已不报任何希望。他只想混一口饭吃的心理导致他萎靡不振。他也变得自欺欺人,认为没有昆虫可以成为歌手。他也失去了年轻时敢于与天敌作斗争的血性。现在的他,只求生存,不求生活。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老年的蝉更显得苍老和无助,适逢晚夏,一切都显得美好而宁静,唯独是蝉,在树上悲哀地唱着令人烦躁不安的稀稀拉拉的歌,他思考着,不知自己能有多少后代能继续传唱这并不优美的歌,不知自己能否再次躲过螳螂的袭击,不知自己能否抵抗呼啸的风暴。他蜗居在树上,再也不展翅翱翔,放声歌唱。秋风萧瑟,蝉明白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恍惚间,他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没有努力,没有再次翱翔蓝天。他欲展翅,可岁月偷走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从枝头上陨落,眼里充满了不甘——他死了。一群蚂蚁,勤勤恳恳地搬走了蝉,仿佛是无声的嘲讽。蝉的一生是悲剧的,也是平常的。...
一场持续了几天的雨,迎来了闷热的夏天。可能是天气很干燥的缘故,上课的思绪老是跑掉,转头望向教室窗外随风飘摆的树枝,树叶荡漾着绿色的青春。我已不再是小孩,有童年的憧憬,过去的往事已成为回忆。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语文书上,终于有太阳了,衣服可以晒干了。渐渐,天气越来越闷热,我的心情有点烦躁。独自走到走廊上站着,感受夏天中绿色植物的气味,夏天的树木是如此的翠绿。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现在已长成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了,一棵棵的参天大树像一群威武的壮士守卫着我们的校园。忽然,听到了一声蝉叫,我有点惊奇。我想起了家乡的夏天,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他们有说有笑,谈论着他们年轻时的往事。孩子们在树荫下打闹、玩耍,一片热闹、温馨的场景使我的眼泪流出眼眶,想念家乡的一切。童年时期的那个夜晚,我们一家人在风扇底下吃着美味的晚餐,有说有笑,一片温馨、和谐、安宁的氛围。忽然,一只身穿黑色盔甲和有一双雪白翅膀的虫子飞进了我家。随后,它一直在不停地叫着,声音一时高昂一时低沉,像是一个音乐能手,独自演唱它自己的音乐。我就好奇它是什么昆虫。妈妈说:“这是蝉。蝉很坚强,勇敢,在泥土中沉睡很久,就为等待季节的步伐靠近,将它唤醒,然后用它的呻吟,尽情歌唱……”我就听着妈妈讲述着蝉的服饰睡着了,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躺在被窝里。我一大早被蝉的吵闹声吵醒,就起来观看了。我来到家旁边的一棵大树下,成百上千只蝉在不停地叫着,像是一场演奏会,非常壮观。蝉为了尽情地歌唱,在泥土沉睡百天,只为等待夏天的到来。蝉在秋天来临时,又回到泥土中沉睡,等待明年的高歌。我们用心聆听蝉的声音,感受岁月的脉搏。童年的事是美好的,是值得回忆的。每一个生命都应彰显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终究,我们都要以自己的方式认清这个世界,认清我们自己。——题记我们去捉蝉,在夏日的闷热里,在高亢的长声中。满眼都是翠色,满耳都是蝉声。抬头,却只能看见迎风灿烂的枝条点缀着视野,没有蝉的踪迹。在树枝间仔细寻找,竟然找到了蝉衣。蝉衣就是蝉蜕皮后留下的壳。其实蝉是一种很奇特的昆虫,本身那么小,不惹人注目,黑糊糊一团,也不被人偏爱,只是努力地活着,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蜕出的皮,却精细完整,蝉的每一个结构,都剖析得淋漓尽致。也只有这时,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它的美。“蝉衣”紧紧地附在树干上,要用力才能完好地掰下来。它就算忍受更多的疼痛,也不愿撑坏自己的壳,这便又是一番坚守了。它与蚕蛇不同,也不像茧中的蛾,只需咬破一个洞,就能顺利脱身,也不是蛇蜕皮能比的。蛇没有脚,蝉却有六只脚,带着毛连着刺,加上圆滚的头,凸出的眼睛和轻薄的翅膀,丝毫无损地完成蜕变,这岂是一件易事!怪不得有“金蝉脱壳”之说。好不容易找到一只蝉,紧附在树干上,它却不理会在树下大吵大嚷、异常兴奋的我们。它优雅地凌空飞起,轻轻地拂过水面,又突然飞得很高,居高临下地远离目瞪口呆的我们。蝉能飞得那么高,是令我们惊异的,而它从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就更令我们诧异了。我知道蝉在高飞前需要经历十几年的蜇伏。它在地下等待漫长的十几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结束了。所以它要好好活,嘹亮一个夏天,这才是蝉生命的意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其实在很多时候,当面对困境或是窘态时,要像蝉一样懂得蛰伏,却也要有它一样高度的自信和热情,相信自己有俯视、兼济天下的那份自若,那份无法所畏惧,我们终会迎来一个嘹亮的夏天。...
中午,爸爸抓回来一只蝉,我把他关在一个装核桃的罐子里,并在罐盖上钻了几个小孔,使罐内的空气流通。通身棕黑的他,像一位儒雅的绅士,风度翩翩地停在罐底。他的那双眼睛更是富有光彩,像是一眼就能望穿我的所有的心事。那双透明的翅膀上分布着许多有规则的花纹,着实让他增色不少。我欣喜地望着他,他的前脚搭在罐壁上,但是罐子是用塑料做成的,罐壁十分光滑,刚搭上去的那双稍稍弯曲的脚迅速滑了下来。只见他立刻起身,竖起双翅。一次,两次,三次……终于,他勾住了一个稍稍凸起的脏东西,这下他犹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用后足抵着下方,想要趁机爬出去。可是他的前脚碰到了罐子的盖,后脚没有站稳,又滑向罐底。他肚子一翻,摔了个仰面朝天。这时他努力扇动着翅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一个“鲤鱼打挺”。过程只不过两三秒钟,却传来蝉碰壁时的咚咚声。那撞壁的气势一点儿都不比山洪暴发逊色。傍晚我再去看他时,发现那原本平滑的翅膀早已打皱了,甚至边角上还掉落了几小块蝉翼,可见他一定折腾了一个下午。但是他的脚依旧不停地往前爬,努力地挣扎着,因为他坚信总有一天它会爬出罐去。我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罐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蝉的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他,让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蝉”。在街头,常常可以看见一些残手断脚的人出来乞讨,他们也许因疾病夺去了双手双腿,但是他们仍然坚强地活着,脸上常常洋溢着笑容。前段时间从老家移植了一盆中草药,他很快适应了新环境,竟在狭窄的雪碧瓶里生根发芽,长出了新的枝叶,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我想,他们的根一定深深地扎进了泥土中,一刻不停在汲取生命的甘露吧……是呀,虽然生命十分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动植物都如此渴望生存下去,那我们人类又何不呢?...
一放暑假,我就回一次老家.那儿夏天树木茂盛,冬天白雪一片.暑假的时候我就经常跑到门口前的几棵枫树下抓蝉. 早晨,我常常可以看见蝉在树丛中飞行.“忽”地一声,从那棵树飞到这枫树上歇息.来了两只,又来了三只,又来了四只......我抬头屏息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枫树上停着的一个个寸把长的蝉.它们体型像扁平的纺锤,背上覆盖着深褐色的硬壳,透明的双翅收拢着贴在背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尾部尖尖的.它们有的静止不动,有的在缓缓爬行,有的则不断地飞来飞去,欢快地游戏着.从早上九点到午后两点左右,是蝉“大合唱”的时候.几棵枫树上的蝉聚集到背阳的树叶下,高声欢唱.“知——,知——.”的叫声此起彼付,延续不断.此刻,如果你遮住阳光,顺着树枝仔细瞧,你就能看到一只只大的,小的,黑色的,褐色的,还有花色的蝉,使劲地将屁股一翘一动的.我从书上看到:会鸣的蝉都是雄的,它们靠腹部的一个发音器震动发音,而雌蝉是没有发音器的.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你可以在附近的土地上看到另一番情景:先是泥土一拱一拱地,接着露出一个小虫的头,又露出一对足和胸,最后这些小东西用足撑着地面,使两对后足和腹部也钻出了地面,地面上就露出了一个小洞.这些小虫子—就是蝉的幼虫.据说:幼虫出来后,要爬到树杆或草杆上,脱了壳才能变成蝉.蝉是我夏天最喜欢的小昆虫,在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我常常做一个小网兜和小伙伴们去枫树下网蝉.一次可网到十几只,然后那回去养,听它们叫,是我最大的乐趣....
披着薄纱知知不休在树上聒聒的小生命它就是夏天的音乐家就是树上的小居民它只有小小的身躯但没日没夜地纵情高歌声音那么响竟响彻了整个夏天有人曰:何必聒聒?但其人殊不知这一天它等了多少年为了这一天它付出了多少这就是禅的生命色彩!夕阳下传来阵阵秋风伴随着那寥寥无几的聒聒声......
今天我的好朋友邓思蓝找到了一只蝉。她高高兴兴地对我说:“葳子姐姐,我有一只蝉。”我过去一看,真的是一只蝉,我还以为是一只假蝉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活的蝉,它身上的颜色是黑色的,身体是尖圆形的,头部有两只眼睛,胸前有六只脚,背上有两对翅膀。现在,它的翅膀已经受伤了,飞不起来了。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知了是有攻击力的,我的手差点就要被它的六只脚给抓伤了。我想要一只蝉,就对奶奶说:“奶奶,我想要一只蝉。”奶奶对我说:“我不会爬树,怎么办?”于是,我很不高兴了。奶奶对我说:“蝉的幼虫长在土地里吃树的根,长大了褪去外面的壳,壳就是蝉蜕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功效。成虫飞到树上去了,它吸树的汁吃露水。”吃晚饭的时候,树上的蝉叫“知了——知了。”它们的声音又尖又宏亮,“知了——知了”叫个不停。我想:“这是怎么回事?”我去查字典,原来雄蝉的腹部有发音器会连续不断的发出尖锐声,雌蝉的不发声,腹部有听器。我明白了,蝉是用鸣叫找朋友,真有趣!五年级:樱茶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