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少年人,天生自带一股闯劲。这力量使他们无所畏惧,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他们也会为了理想而勇往直前。
爷爷与父亲,都是这样的人。
爷爷年轻时,整个人是一个大写的“倔”!好意气用事,不撞南墙不回头,可就是这么一股子无畏向前冲的力量,使他最终获得成功。
爷爷年轻时,我的曾祖父母只想让他在家务农,成为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爷爷不想,他受过一些教育,想去城里闯一闯。家里人极力制止,爷爷很倔,态度很坚定:“我要去城里!”在他的想象中,自己应该成就一番大事业。
爷爷先从卖酒做起。那个年代的酒,大多由大工厂生产,拥有大工厂的自然也是腰缠万贯的人,没有人认为从乡下来的黄毛小子能与这些老板画上等号。当爷爷说要开酒厂时,没有一个人不笑话他。爷爷面对这些耻笑,反倒更加起劲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
爷爷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走。随着爷爷起早贪黑的勤奋努力,先是有了一家小作坊,然后小作坊终于变成了小工厂。当爷爷的酒厂开起来的时候,当初笑话他的人无一不探询成功的秘笈。
爷爷总是笑道:“哪有什么秘诀,只是坚持一条路走到底而已。就算再苦也要闯下去。”
确实,爷爷从离开村子到开起酒厂,个中艰辛滋味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也曾几度想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这种一闯到底的倔劲——信念让他最终成功。
也许是爷爷的基因太过强大,我的父亲不仅没有遗传到一点奶奶的温婉好脾气,反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爷爷更倔,更爱闯。
当时的许多人认为读完初中就是高学历了,我父亲却不赞同,他就是要读书,就是要靠自己读书闯出一个美好未来!
我父亲靠着这股少年自带的闯劲,一路闯到了城里的重点高中。——这在老家县城已算是很难得了。但我父亲并不满足于此,他的愿望是读大学。他拼命做题,拼命学习,但还是落了榜。这个挫折却让父亲因此发了狠,他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复读生活异常艰辛,精神和生活上压力都很大,但父亲凭着一股子闯劲硬是坚持下来。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在拼了命的勤奋中,复读的父亲终于进了厦大,成为老家小县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学生。
老实说,我父亲资质颇为一般,他优异而稳定的成绩都是拼命努力的闯劲堆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的父亲和爷爷,都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也正是这一股闯劲,使他们所向披靡,活得充实而精彩。
我问过父亲和爷爷,倘若现在让你去闯,你们还乐意吗?这父子俩异口同声:“那还是算了吧。”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不再年轻了,不再拥有少年人的闯劲了。
现在,我亦少年,眼前也会有布满荆棘的荒野,未来也许艰苦甚至苦不堪言,但我已明白——没有哪条闯出的成功之路不浸透血泪,因为那是年轻人拼搏奋斗自然会留下的苦难辉煌。
下一篇:春天的小水滴
如果把人生比做四季,少年时光就太短暂啦!少年时光是花香四溢的春季,春虽美,奈何短暂,因此我们应惜时奋进。荀子曾说:“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不可停滞不前。首先,一定要刻苦读书。就像宋濂一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想尽办法向藏书丰富的人家借书。还有夏侯玄,曾经依着柱子写信,雷电击着了他趴的柱子,将他的衣服都烧焦了,但他仍然神色不改,继续写着。读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可不要向秦观那样。少年时看一遍诗就能默写出来,他后来爱与爱喝酒的人交往,几年后,希望通过勤奋的学习来惩戒先前的懒怠,但聪明才智已经消耗殆尽。其次,要修养品德。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以利。就像车胤一样刻苦勤勉、博学多才,所以就在夏天用白绢布制成的口袋装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上的字,日夜不停地看书。就像匡衡一样,因为少年时买不起油灯,所以凿穿邻居家的墙,当光线射进来,他在那束光线下读书。就像孙康一样,一心向学,他也因为贫困而买不起油灯,曾在冬天里接着雪地的反光来读书。最后,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要强身健体。有一个好身体,才是治国的根本。每天要坚持跑步,玩各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可以。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强壮,不容易生病。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一定要从此刻起就用心学习,不付韶华!...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年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年中的四个季节,那么少年时期就是生机勃勃,意气风发的春天。少年时代美好而又短暂,所以,我们要珍惜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我们要自强不息。荀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人告诉我们,要发愤读书。邴原十一岁时,父亲过世,家境贫穷,却对读书无限向往,好心的私塾老师被邴原的家境和好学的品质所感动,就让邴原在他那里免费就读。《宋濂借书》也是如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有两个优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一,刻苦;第二,守时。因而才遍观群书。“匡衡勤学而无烛,临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为了学习真可煞费苦心呀!买不起蜡烛的他居然在墙上凿洞来偷光读书。少年当自强,还要修身立德。我们要提高修养,培养品德。《子曰君子》中提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大家从中都能充分了解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以人为镜》中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们往往能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缺点,虽说:“忠言逆耳”,但有益我们端正言行,所以我们应该勇于接纳对方的意见。少年当自强,品行兼优后,更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这样才能展现出最美的自我。"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这是因为困难的生活可以使人筋骨强健,娇生惯养只会损折一个人的精力,如果能够抛弃怨恨与贪欲来修身养性,保持刚强的心性以勉励自我,那么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少年当自强,我们要学会自强不息,发愤读书,刻苦学习,提高修养,培养品德,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加油吧!少年!...
她是个在贫困的家庭中成长着的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鸣鸣。她也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但是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只剩下身患重病的母亲和年幼的鸣鸣相依为命。开学了,同学们都交了学费,只有鸣鸣没交,她家没钱啊!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这天夜里,鸣鸣拿出自己所有的零用钱,数了数,正好够交学费。第二天,鸣鸣拿着满满一袋子硬币去给老师。之后,她并没有沉溺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中,以自己的自强不息,唤醒母亲,为家里撑起一片蓝天白云。这是一种呼唤,这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精神。当我心沉溺于影片中动人的情节的时候,我的整个灵魂就随着这种声音,振作了起来。追求这种坚强的力量——源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真正理解。看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后,我感慨万千。她――本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她却遭遇了家庭的变故。种种磨难后张鸣鸣十分孝敬她的妈妈。在一个暴雨如注的晚上,妈妈呼吸困难,需要氧气,但氧气袋里没有氧气了。鸣鸣不顾外面的大雨,飞奔出去,到医院去灌氧气。她是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却是多么渺小。当今少年哪一个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回家后那可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了,受到大人的百般受宠。看看她,再对照我自己,生活中许多事我只想着自己,没有想过妈妈,早上要她做好饭,帮我梳头,雨天要她拿着雨伞来接我,生病时,要妈妈陪在我身旁。衣服、鞋子要穿牌子的,什么都要最好。而我,而我却不知道她的右肩是否湿了,不知道她手中的蒲扇摇了多久,不知道她喜欢吃的是怎样的饭菜……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口头上说“十月怀胎重,三生未能还”可是,可是我们又有几时能做到这些呢?满口的忠孝为先,也不过如此。比起鸣鸣,我们不是显得渺小得多吗?这样的我们,如何能担当重任?“少年当自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中华的希望。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学会孝敬父母,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做个自立、自强的人。...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勇敢。——题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不知多少次被爷爷唠叨着。我从小就是一个依赖性极大的孩子:吃饭,等着父母做好了;买书,等着父母买回来;就连学习也要父母督促着,什么事都不会主动去做,什么也不想做,是“傍老族”中典型的一员,直到那件事之后……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找妈妈,让她给我削个苹果吃。可是左喊右喊,转了一圈子也不见人影,只见桌子上有个纸条:“我到你小姨家有事,要住三天,你生活自理。”看着这短短几行字,我义愤填膺,抓起电话就往小姨家打,可得到的回应却是:长这么大了,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吧!无奈,虽然有太多的无奈,但日子还得过,端起碗,倒入面,却不知如何打面糊,拿刀削土豆,土豆好像和我作对似的,一个轱辘一个轱辘的转,最终以切破手指的方式结束,看来只有泡面了,可拿来茶瓶,茶瓶中没热茶,煤火又灭了,煤气灶我又不会用……三天下来,我到生活全被打乱了,顿顿买着吃,我自己深深的体会到了不自理真不行。那刻骨铭心的三天使我晦晤。三天后,妈妈刚到家,我便扑到她怀里痛哭,将委屈全都倒了出来。妈妈摸着我到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指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你不能老指望别人,更别指望在你有困难、伤心地时候会有人会及时赶到,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只要你自己坚强勇敢了,才会冲破挫折,战胜困难。如果每个孩子都依赖性强,那么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还怎么向前发展,少年当自强,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向前跑。”所以,我时刻铭记: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坚强,中国少年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