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进入农历腊月,人们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大人小孩都买上新衣,同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夜前一天,我们全家带着满满的一车年货回到富阳老家,开始进行大扫除。我们全家总动员都有分配任务:爸爸打扫庭院,妈妈拖地,打扫室内,我们姊妹三人一起擦门窗,贴春联,挂灯笼。辛苦打扫了一天,家里焕然一新,再加上大红灯笼,对联,福字的映衬,顿时有了年的味道。扫尘结束,我们就要煮年糕,撒上糖,用来请灶菩萨。最后烧经上香,就算请完了。我们再把年糕一块块扯下来,滚着糖吃,寓意着年年高升,甜甜蜜蜜。
终于除夕来了。一大早,妈妈和姐姐就在厨房里准备团圆饭;爸爸开始准备请祖宗的餐具和设备;我和妹妹在一旁帮忙叠佛票,立佛经,有的像元宝,有像小帽子。父亲还告诉我,哪些是烧去给祖先的钱,哪些是寓意吉祥如意,保平安的。
当佛票和佛经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一盘香气扑鼻的美味佳肴也被妈妈端上了桌。虽然平时也能吃这些菜,但今天的团圆饭确实格外的精?格外的丰盛。瞧,有色泽鲜亮的糖醋里脊,有翠色欲滴的炒青菜,有浓稠醇香的羊肉汤,有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爆炒虾仁,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红烧鲤鱼……看得我目不暇接。可现在还不能吃呢!要等我们祭祖完毕才可以吃。何为祭祖?祭祖也是过年期间重要传统仪式之一。用家乡话说就是“请”祖宗。瞧!父亲已经放好了祭祖用的餐具。最前边不放凳子,摆着两个高烛台,中间一个香炉,剩下每边放着三只小酒杯和三副碗筷,倒上一点儿小酒,乘上两口米饭,最后在两个高烛台后面摆上水果和坚果,这才算摆好了。
而请祖宗最重要的就是祭拜祖宗。父亲为我们每人点燃三柱香,开始祭拜。这三柱香就代表着天地人,三届同在,都要敬奉和礼拜。我一边摆,一边默念着新年的祝福和心愿。拜完后,插上香,父亲开始烧佛票和佛经。等这些都烧尽了,按上手印,才能熄蜡烛,把凳子挪开,收拾碗筷。
请完了祖宗,才能吃年夜饭。可菜都凉了,妈妈赶紧招呼着姐姐去热菜。这些佳肴再次出炉,然后端上了桌,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大家都乐呵呵的相互祝福。
虽说过年期间的种种事情有些麻烦,去也是数代人传承下来的年的味道。它可贵在不会被社会发展的脚步所掩埋,提醒着我每到年末,要与亲人们团聚,共享团圆的幸福。
下一篇:家乡的变化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农历春节,每个中国人都要归乡,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感受节日的愉悦和亲情的交融。我喜欢过年。我爷爷在家中排行老大,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有好多亲友前来拜年,而作为小辈的我,除了帮忙做点简单的小事,享受美食之外,还有更有趣的事吸引着我,那就是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他们口中的老故事,在我听来可全都是新鲜事。“你舅爷爷他们来了,快去倒茶!”妈妈一边招呼亲人们坐下,一边扭头吩咐我。“舅爷爷新年好!您是喝碧螺春呢,还是茅山长青?”我望着茶几上大大小小的茶叶罐子,搓了搓手。“都行都行!哎呀,长成大姑娘啦……哎,谢谢谢谢。”舅爷爷接过杯子,抿了一口,咂咂嘴说,“这茶叶好啊,我们小时候过年,哪儿有这个茶、那个茶给人喝啊,都一人泡一杯炒米,热乎乎,可香了!”舅爷爷激动地说着,仿佛杯中正是儿时的炒米。“是啊,炒米的人只有快过年那几天才出摊,平时都找不着的。”奶奶在一旁应着话,“哪儿来这些瓜子、杏仁、花生、核桃、巧克力?你爸爸小时候嘴巴馋了,就抓一把炒米当零嘴了。”奶奶指着果盘里各式各样的炒货,仿佛满盘珍味都不及那炒米有味。正当我的思绪中还飘着炒米香时,爷爷捧着手机走了过来,委屈巴巴地跟我说:“你大姑奶奶她们都有微信,你也快教教我怎么玩呀!”爷爷推着老花镜的认真劲儿,可把我逗乐了。我耐心地教爷爷使用微信,舅爷爷在一边调侃道:“大哥,你这叫‘要想跟上时代新,还得问问小年轻’啊!”爷爷笑眯眯地答道:“大数据时代,老年人也得玩转高科技啊!”可不是!新年新气象,全家都要跟上新时代。在春节这样一个热闹的节日里,即使窗外天寒地冻,屋内仍温暖如春。所有生命,从这一天起,仿佛都被赋予了春天的气息,而春天是一年新希望的开始。火红的是灯笼,绚烂的是烟火,飘香的是年味,澎湃的是人心。就像余秋雨所说的:中国这么大,历史这么长,金碧辉煌的色彩层层涂抹,够沉重了,涂几笔红绿,加几分俏皮洒脱,才有活气,才有活活泼泼的中国文化。这就是我家的“新”年,我沉浸在炒米香中,沉浸在历久弥新的老故事里,它将一直留在我心中。...
厦门市民立小学三年(4)班 每逢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我和弟弟回后溪老家,那当然 是 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时候!我们个个穿着新衣服,爷爷买鞭炮和烟火放,还有红包哩!不过最开心的是可以帮爷爷,奶奶包饺子,也可以和弟弟,叔叔吃顿团圆饭和聊天呢,也可以到亲戚家串串门…… 我最喜欢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