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在几十年前,尚未建起如今的高楼大厦时,邻里邻居是个很常见的日常词语,而如今这邻里邻居就如同濒临灭绝的物种,逐渐消逝在社会生活中。
在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的社会格局是一种差序格局,人们的关系像抛入水中的石子荡起一环环的波纹一样,由血缘的亲疏或地缘的远近构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伦,人们根据不同伦的关系来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伦理。而差序格局也可称之为人情社会。
千百年来,人们践行着伦理,也就建就了中国的人情味。一方面,人情味不仅拉近了与周围人们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消除了邻与亲的界限,演化至后来甚至出现了亲不如邻的现象,不过这也不足为奇,邻居之间长时间的相处所积累的情感自然比某些大半年才见一次的所谓亲戚来得深厚。人情味也铸就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秩序,加强了社会协作的稳定性。
但另一方面,在社会身份与认同感上,人们会更倾向于是家族的一部分,而非国家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人们对私权利与公权利的模糊化处理,即公私一体,人们在获得公权利的同时会很大程度上为私权利谋取利益,这就是历史上的门阀政治的由来之一。
人情味有好有坏,他是塑就中国人的品格的重要因素。而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情味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人情冷漠成为了城市病的重要特征,曾经质朴的人们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人性的坚守在利益的诱惑下变得不堪一击,这几十年的发展史从某种层面上看也可看做是人性的堕落史,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论多么丧心病狂的事都做得出来,往前看有三鹿奶粉事件,现在看有长生疫苗事件。这几十年到底是发展还是倒退,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房建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密,而人心却越隔越远。在大城市中已几乎不存在邻居的概念,人们都是各过各的,与邻居之间能打个招呼就已是不易,而相互扶助早已是奢望。在这样的趋势下,人情社会正不可避免的在走向灭亡。
人情的隔绝,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有难的人,我们的第一反映不是去帮助,而是掏出手机咔嚓咔嚓。即使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眼前逝去,我们也会更倾向选择避而不见无动于衷。
面对人情的隔绝,大多数人选择沉默,任凭其走向毁灭,但他们都忘了,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终究不是最好的选择。约翰多恩曾写过一首诗,诗上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岿然独存,不要去问那丧钟为谁而鸣,他将为你而敲响。
丧钟已然敲响,但人情的隔绝依旧严重,在一座座冷漠的城市中,你是否曾感受过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请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因为在不久的将来,现代化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隔绝与猜疑会愈发加重,人情味终将成为过去,没有人能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幸存,我们像从大陆分裂开的座座孤岛,终究在海浪的侵蚀下湮灭。
下一篇:那一幕真让我难忘
人情,一个普通的字眼,却蕴涵了人间百味。它是一剂创可贴,可抚平心中的创伤。它是逆境时的一盏明灯,给予你导向。它是无助时的一缕幽烛,让你摆脱黑暗。可它同时也是心灵的砝码,人情的深浅不同,砝码的轻重亦不同,它或许是感恩戴德,甚至会让你奋不顾身。于是这颗心灵的砝码倾斜了你平衡的心灵天平,让你总觉得或深或浅的沉,给予你或轻或重的负担,是你感到或有或无的亏欠,感觉自己必须得或多或少的付出,仿佛如此,也只有如此才对得起这分情,这颗良心。我承认自己是个重情之人,因为重情,所以好打抱不平,会嫉恶如仇.我曾经笑着对一个人说过:"无论哪种真情,我都愿意奋不顾身".而现在,如果你拿人情来问我,那我可能得重新考量这句话了."奋不顾身"毕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果说我是一位法官,而嫌疑犯是一个对我曾经有很大人情的人,或许就是我的恩师.那么,面对法律与人情,我可还能"奋不顾身"?是的,只要我愿我能.我可以利用职权枉法,可以利用私权偿还人情,即使我最终的结局是知法犯法,而被捕入狱,我也可以说,我无悔.因为我无愧于我的"人情".但是,我却愧对于我的职位,愧对于职位赋予我的神圣职责,愧对于受害者,更广泛地说,愧对于社会与人民,愧对于我的人生.因此,为了"人情"而让我愧对人生,我不愿,不愿偿还人情,但,我愿缅怀人情.人情,是心灵的砝码,但只是众多的心灵砝码中的一颗.它是珍贵的,正因为珍贵,所以需要珍藏.珍贵的东西是无价的,是无法用有价的偿还去回报的.即使是同样无价的生命.只有用心去呵护人情,人情这颗晶莹的水晶才会愈加弥足珍贵,才能融入更多的真情精体,并慢慢地凝练.升华,甚至永恒.所以我说,人情是珍贵的,因为珍贵,所以值得你我用一生去珍藏....
喜庆宴饮多应酬,人情往来有缘由。金杯玉盏盛友情,深浅莫过一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