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长江有情,长江有韵。
漫步于长江之畔,头顶的大雁疾飞,夕阳西下,岸边几排白净朴素的平房俨然而立。一道道曲折的泥泞的小路婉转而下;小草在暖暖的风中伫立,偶尔有几头悠然自得的黄牛映入眼帘,带着天边的朝阳,送入人们的心房。
家乡的油菜花有种不可言喻的美。春天,当树叶重新投入母亲的怀抱,满心欢喜地被染上绿色时,家乡的油菜花悄然开放,金黄的身子,羞涩地低下了头。在鸟鸣的呼唤下,油菜花在沉睡中苏醒,日复一日,就那样静静地伫立着。它们没有百花那样妖娆;没有蝴蝶那样繁华;但它们却永久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油菜花的香气弥漫指间耳际,迎接清风的抚摸……
家乡的长江有一种造福人民的美。夏天,当树叶齐刷刷地染上墨绿;当一大片一大片的阴凉地上聚满了人们,长江这座巨大宝库正等待着他们。这是水中的生物最活跃的季节,琳琅满目的品种出现在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当刺眼的光镀在江面上,与河岸交相辉映,这时,总有一层薄雾,朦朦胧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难以捉摸。此时此刻,让我童心泛滥。
家乡的菱角有一种倔强的美。秋天,当树叶打着旋儿慢慢地飘落下来,踩着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菱角在家家户户院子的池塘里诞生,它们有着坚硬的外表,但却有着柔软的内心。四根尖尖的刺在它身上分布,随时抵御敌人的入侵。但真正吃到时,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虽然没有板栗的甜味沁人心脾,但却蕴含丰富的营养。土壤的博大,孕育着农民的辛勤劳动果实,泥土甘甜清香的味道,丰收的季节,透着大自然无限的灵动。
家乡的人们有一种热情而坚韧的美。冬天,当房檐披上银白皮袄,树木傲然顶着雪,光秃秃地屹立在田地间,银装素裹。可小岛上的人们不以为然,在奔流、气势汹涌的长江上运输、捕鱼……或在小路上扫扫雪,方便出行。尽管天气多么恶劣,刺骨的江风令人哆哆嗦嗦,小岛上的人们也要坚持下去,因为他们懂得“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暮然回首……
一个人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他的人生不需任何人为他下定义。就像长江,坚定不移的一泻千里,留下一个思乡的背影。
不需华丽的修饰,只需气势与魄力,我心中的长江,就屹立世俗!
下一篇:沙尘暴写给人类的感谢信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题记岁月流走,时光飞逝,只有两月没回老家,却恍如隔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对于余光中老先生来说,乡愁是一枚邮票。对于我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棵枇杷树。那年,我和小伙伴一本正经地种下了这棵枇杷树,常盼着它能早日结果,然后共享美味的果实。如今,我们大了,小树也高了。它伸出百千条臂膀,长出千万片绿叶。瞧,那绿叶丛中一颗颗黄宝石般的枇杷果,不正是我们儿时的纯真誓言吗?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片油菜地。春来到,那油菜见风拔节,金黄的油菜花遍地是。远远看去,满田尽带黄金甲,溪边几棵芦苇在风中摇曳,与油菜花俯仰生姿,为金黄的画卷添上了唯美的色彩。走近些瞧,棵棵油菜都弯着腰,翠绿的茎叶迎着暖和的阳光,金黄的花朵露着愉快的笑容,与成群的蜜蜂、蝴蝶相互逗趣。夏天一到,油菜花扑簌簌地落了,那么绝裂又那么不舍,这是花儿对根的眷恋呀。又到春天,又到油菜开花的季节,我多想再次倘徉在油菜地里,闭上眼睛,听蝶语,嗅花香……对于我来说,故乡是爷爷佝偻的身影。每到回家时刻,您总会早早地伫立在家门口,眺望着我们归来的方向。不管是顶着烈日还是迎着风雪,不管冒着酷热还是伴着严寒,您总会带着期盼而又焦急的眼神对着蜿蜒的小路痴痴凝望……多少年来,我早已习惯,还没进家门,就能看见您那遥远的身影。愿岁月的流水,永远凝固,将您那佝偻的身影,镌刻成永远的雕塑。故乡是那块翠绿的草地,故乡是那条清澈的小溪,故乡是那片蔚蓝的天空……任时光流逝,任岁月兜兜转转,那一份对故乡深入骨髓的爱恋都无法改变。因为,您是母亲,我是您的孩子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的一切。我的家乡是山西运城的子孙——芮城县,虽然不是很大,但物产丰富,我们芮城人热情好客,勤劳善良。最长的特产,首当其冲的就是麻片与苹果了,麻片一口咬下去,满口香甜,我们这的苹果又脆又甜,美味多汁。我们芮城有名的风景区,就是大禹渡、永乐宫与圣天湖了,这些地方景色优美,我最喜欢的是圣天湖。圣天湖的湖面就像一颗翡翠,上面点缀着几处荷叶,有的,上面还带着几朵娇艳欲滴的荷花,有些全部开放,有的含苞欲放,还有的开了半边,像个娇羞的小姑娘一样,芮城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我们这儿资源丰富。在家乡,人们都相互传递爱心,老人摔倒了,有人去扶;小孩子被欺负了,也会有人帮忙。汽车会给行人让道,行人不会乱闯红绿灯。乡亲邻里会将新做好的食物分给大家,茶余饭后,还会坐在一起小谈会儿。学校里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班干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同学们也会积极参加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一片和谐。我的家乡芮城,物产好,资源好,人心好,我爱我的家乡!我今后会努力进步,能成就一番事业,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芮城这个山清水秀有的地方,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体会到我们芮城的风土人情。我,会努力,会让家乡为我而骄傲!...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当我端望着窗外细雨绵绵的时候,我都会骄傲的想起: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多彩的。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处处都显示出生命的光彩,路旁的柳枝冒出了嫩芽,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野花成簇成簇地开,卖力地展示着自己的身姿,都说“绿叶衬红花”,小草可不这么想,他们拼命地从土里钻出来,意图压过“红花”,展示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黄河已经解冻,继续向前奔着,唱着激昂的歌,“一年之计在于春”,小贩们聚集在路边,大声地吆喝着,到处都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秋天,家乡少了几分活泼,多了些许成熟。虽没有了春天那样的活力,却呈现出另一种美妙的色彩。傍晚,落日的余晖还在照耀世界,天空被映得橘红,云彩也显出一种淡淡的黄色。一阵清风吹过,枫树“飒飒”地想,落下几片红透了的“蒲扇”,它们落进泥土里,慢慢消失,又化为了能量,哺育新一代的生长。田野里,硕大的苹果涨红了脸,柿子金黄得发亮,高大的玉米杆里不停地散落着汗水。不只是人们,蚂蚁们排成一行行,奋力地搬着冬粮,大雁南飞,领头的轻捷地叫一声,队伍便整齐一致的变了形状,处处呈现出的是一幅幅恬淡,悠闲的乡间生活。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而又富饶,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传人,我对家乡的情感,似乎是一种亲情,对家乡的依赖与爱恋,让我不得不由衷地去赞美家乡。...
春蚕吐丝千余斤,燕子衔泥十二载。我早已告别了我的故乡,但我深深地深深地想念着的,还是那个曾令我欢乐、令我骄傲的那个故乡啊!我不记得我的故乡,只记得在长椅上坐下,阳光透过树叶在我脸上洒下的斑驳光影;我不记得我的故乡,只记得早晨被鸟语叫醒的快活;我不记得我的故乡,只记得如米小的苔花开在我家砖缝中的丝丝坚韧。故乡的饭菜,总是让我牵肠挂肚的思念。即使回到了故乡,看到有冒着热气的家乡虾蟹、有金黄的玉米、有翡翠色的青菜、有……但吃起来,总觉得不如儿时那泥土味的小野菜,不如良莠不齐的小玉米……那些记忆里的味道,大抵要哄骗我一生吧。“小花”、“小兰”,一个个脱口而出的名字,代表着夕阳下的两个身影,是形影不离。两个浑身泥巴的“小泥人”,是知根知底。故乡的人,是温和而亲切的。闭上眼,一个个可爱的身影便出现在我眼前。我的故乡啊,你是余奶奶的那双大手;你是欧叔叔的照相机;你是大姐姐温柔可亲的面孔;你是小朋友天真可爱的粉粉脸庞……执手相送的剧本,藏在许多个日子的后边……故乡人的口音很重,但却极温软,极好听。他们真诚又直白,骂人从不掩饰,大大咧咧,颇有些豪放的气概。当最后一点夕阳也不见时,才是故乡真正繁华热闹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市场上五彩缤纷如梦似幻,人语喧哗,车水马龙,醉生梦死。有青衫书生、有红衣村姑、有粗布大衣农民,个个笑语盈盈,有说有笑。鸡毛蒜皮,陈年旧事,过得去的,过不去的,都成了时间的灰烬,我听到古城在薄暮中独语,僧寺沉寂,熄下灯火,钟声沉下,市声里失去,车马不断扬起年代的尘土,到处风沙叹息着历史。...
我的家乡,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虽然小,虽然普通,但是有我满满的回忆。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家门口的大石头上,与村里的小猫小狗玩耍。村里这些小生灵和我们都成了朋友,常常卧在我们周围,安静而自适。奶奶则躺在躺椅上轻摇蒲扇,风吹乱了奶奶花白的头发,头发随风摇曳。时光从她那“吱嘎吱嘎”的蒲扇声中悄然溜走,但奶奶慈祥的笑靥定格在那里,成为我心头永恒的风景。母亲总是把玛瑙般的葡萄洗干净,端出来,给玩耍的我和乘凉的奶奶吃。这葡萄,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户太八号。晶莹剔透的葡萄各个颗粒饱满,拥簇在一起,像一个个顽皮的孩童。拽下一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酸甜的汁水从齿间流过,漫过舌尖,直击心田。这葡萄闻着馨香,吃着过瘾,回味无穷。那年暑假,我同大伯到田里侍弄葡萄的情景记忆犹新。看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葡萄树,上面挂着一串串还没成熟葡萄,好似水晶灯一般。我跟着大伯学习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修枝剪叶。在田里忙碌了一个上午,已经累得腰酸背疼,眼冒金星,心里不断地暗示自己:累死啦,不行啦,要休息要休息呢。然而我偷眼看看大伯,他虽也挥汗如雨,但仍一丝不苟地照顾葡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认真。我突然觉得,每一颗葡萄都承载着朴实农民的殷切希望,也凝聚着劳动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自从到葡萄园实习之后,我对葡萄的喜爱更甚。到了吃葡萄的时节,我每天都嚷嚷着妈妈去买;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我也会带这个家乡特产给伙伴们尝尝;有关户太八号的信息资料、媒体报道,我都会留意,葡萄成了我难以割舍的情结。现在,我在异地求学,与家乡渐行渐远,与家人也聚少离多。在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中,在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中,我更怀念家乡的那一方净土,怀念家乡那质朴的亲人……...
攀登上一座高峰,举目远望,那遥远的地方是我的故乡,这夜月明,月光中独斟一杯浊酒,把惆怅了许久的乡愁都给予明月。畅饮这杯酒,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把心中的炙热传递给故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的心此刻更是对故乡充满了眷恋,乡愁也越来越强烈。我坐在山上,回想起故乡那标直翠绿、四季常青的竹林,想起了在竹林中小鸡觅食的有趣场景,想起了村民们厚朴的话语,想起了新生的小鸡,那稚嫩的叫声,仿佛听见了幼儿那童真的笑声,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地里干活时卖力的呐喊声。儿时,我刚学会走路,便在竹林间乱窜,把四处觅食的鸡群赶跑。累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我的爷爷总会来到我的身边,伸出他那厚实,满是老茧的大手为我擦去汗珠,摸摸我的额头,慈爱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顽皮?老是到处跑。”一点也不想停下来的我笑着又跑到别处玩耍了。学会认字后,我爱到这竹林间读书,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清香溢满了整个林间,令人心旷神怡。这时,奶奶也会端来一杯清茶,坐在我身旁陪我一起读书,我就高兴地跟他讲书里的故事。逢年过节时,我们一家又团聚在竹林前,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后来,世事无常,一切不知不觉地变了。转眼间,十几年过去,我也长大了。曾经在故乡的快乐没有陪伴着我,回忆已渐渐远去了。如今的我,因为学业繁忙,又因路途遥远,已很少再回故乡。故乡的竹林已大面积减少,而我因为长大后的矜持,不再像以前那样去赶鸡,爷爷奶奶也老了,再无心力与我玩耍。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思乡之绪总是萦绕着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回去,声音是那样急切,我常常在梦里梦到故乡,常常在梦中惊醒,张望四周,黑洞洞的一片,四面都是白壁,这不是我的故乡,这只是我寄居之所。这时,眼泪总会顺着两颊流下来,枕头被泪水浸湿。我撕心裂肺地喊着故乡的名字,在哭泣声里又彻夜不眠。故乡像一位慈母,无私地哺育过我,保护过我,让我健康成长,这份乡情我将永记于心。...
我的家乡实在算个宝地。有清山,有绿水,有美食。山不算高,但也连绵不断。路不算陡,但也有高峻的崖。树不算多,但也棵棵茂盛。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处处引人回味。大家都喜欢上山散步,一路上,总有许多“朋友”相伴。路旁的树十分高大、壮硕,如同骑士般矗立在山路边,守卫着这片从小哺育了他们的土地。树上结着许多果子,青绿黄嫩相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让人不自觉地口舌生津。山脚,是一大片湖泊。湖水清清的,凉凉的,沾上一捧,就能让人心旷神怡。湖面静止时,如明镜,倒映着那湛蓝的天空,连绵不断的山以及半山腰上的零星木屋。这湖像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宛若孩童的心灵般纯净。湖的四周长着茂盛的草,如动物的毛发般密集。点点花朵点缀在草丛上,如同星星点缀天空般,为草丛添了一份俏皮、一份可爱。孩子们喜欢到这儿来玩,或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沐浴着阳光;或迎着微风,追捕蝴蝶;或细心挑选采摘,用花草结成美丽的花环。这里不止是儿童的乐园,也是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这个湖仿佛天生便是养鱼的灵地。从湖边路过时,时常能看见清澈水面下一条条肥美的鱼在游水嬉戏,使湖面激起圈圈涟漪,粼粼地闪着微光。老人们在湖边寻一处坐下,闲聊中时而看看水里的鱼儿,时而看着玩耍的孩童,不觉时间的流逝。当天边的夕阳展现自己最后一抹身姿,湖水染上鲜艳的火红时,悠闲的人们便相伴走回各自的家中。家乡的美食也是不可多得的。酸甜可口的杨梅、桑果,颗颗饱满丰硕。无论去谁家做客,总能得到热情的招待。一碟糖花生、一份果条、一壶茶,带来的是快乐的时光。在家乡的山路上走,能让人心情愉悦,忘却烦恼;看家乡的湖水,能净澈人的心灵,令人气定神闲;吃家乡的美食,让人胃口大开,美欲吞舌。我的家乡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替代的。家乡的事事物物,永远是我心中的净土,我永远会记着这美好的地方。...
日升的大地支撑着四方,东方刚刚鱼肚白。远处有一座山,那山是延绵着的,一直会展到你看不见的地方,山顶突兀出一个光秃秃的圆土包,因为四处都是凹地,所以看起来异常明显。庄稼人给他起名“馒头山”。山上的林子很茂密,但大多数的去处都被庄稼人给占了。大清早,露珠还没有下去,林子里的鸟儿才开始梳妆打扮,你就可以看到田间地头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的老汉,这是在为一天的活计做准备。一口一口的冒着,忽明忽暗的火星子映着他古铜色的脸,绛紫色的嘴唇被烟袋扯到了一边。卯足了劲,老汉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梆梆”敲了几下,拿着镰刀走向玉米地。此时的阳光已经披满山头,露珠也下去了,树睁开了眼,细数着今年玉米的收成。田里的玉米今年长得好啊,2米高的玉米杆上都接着两三个,个头喜人的大玉米棒子。顶头的毛穗有的已经发黑,嫣然一个一个垂暮的老英雄坚守战场般的庄严肃穆。就像老汉,这么多年儿女不在身边,都在城里安家落户,多次想接老汉也去享享清福,他就是不去,倔强的就像这块坚硬的玉米地。老汉舍不得啊,这块地就像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土疙瘩他就用那龟裂的手搓碎过,每一个小石头他都捡到地边垒起来。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玉米结棒子了,老汉没日没夜地守着,捉獾撵兔。乡情乡音,都熟悉了,这里的人将这里爱的出奇,老汉过得心里舒坦,一陇一陇的玉米地连成了片,这边一吆喝,那边就有人应和。从不觉得寂寞,农忙的时候,大家伙搭伙做饭,偶尔喝个小酒,说个浑话,山里到处荡着笑声。这里的玉米有一股子韧劲,长得笔直,就和这里的庄稼人一样,喜欢“认死理”,人们汲取着土地里的养分,所以就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种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收获了玉米以后,就把秆在田间焚烧掉,已做肥料。大山就是自己的家,而自己就是这里的一小分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平和安详。我望着,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质感,从小我就随外祖父在这里生活,他那花花绿绿的菜园子是我嬉闹的游乐园。毛茸茸的小鸡是我的玩伴,外祖父那宽厚的肩膀是我的座椅。这个老汉就是我的外祖父,时光荏苒,周围的事务都在变化,但是我的外祖父不会老,因为他在我的心里,大山不会老,因为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几年后,我走在这里的乡间小路上,看天边云卷云舒,才明白:这是一个无尽乡情与愧怍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