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往往由于生活空间所限,人们对于一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负面的,人们看不到一些东西,就像看不到遥远的宇宙一样,所见的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心中的意象。对于我们所处的境地,我们也同样是熟稔而陌生的,熟稔是因为交往和接触,陌生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这个圈子来真正认识它。一旦当我们以更广远的视角来审视它的时候,会发觉它是那么地幼稚可笑,或者也可能是伟大崇高。
人所不能认识的确乎还有一样,不是别的,就是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可谓少矣,在镜子里我们看到的是反像,在照片里我们看到的是虚像,在耳朵里我们听到的是内耳的声音,在内心里我们看到的是灵魂的印象。人的真实影像存在于别人的眼里,存在于别人的评价中。我们常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即可以从别人的看法中看到自己,就像在水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一样。而且这个影子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是别人眼中的真实。
而人自己呢?几乎不能看清自己,因为自己就是自己,成为不了别人,自己的任何言行只代表自己,只为自己而行动,只听从自己大脑的指挥,自己看不到别人眼中的自己。自己就是那座“山”。
这样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就像骑驴找驴一般的人也是有的,我们不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不敢正视或去改正,这跟看不到也是一样的。而真正有自我意识的人,会从别人那里读出自己,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比如我们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的人往往不能看到自己的这些问题,他们需要用镜子来照见自己。最明显的就是用普通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外貌,这也是相当有用的。有人因为贪玩,弄得满头大汗,淋漓不止,而且脸上都是“黑杠杠”的痕迹,加上原来的“发型”,就显得狼狈不堪,这个时候说多少遍形象问题都不及拿一个镜子让他去照,面对这些不入目的样子,他也会有所醒悟吧。再比如随口骂人的学生,当你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骂人时,他会毫无羞涩和怯意地说:“我没骂人啊!”而事实上,所有人都听到了他的脏话。或许他并不真想骂人,或许他觉得这些事不必要,或许他骂完之后就忘了,因为在他的脑海里没放这个。作为口头禅的内容,它可以说是已倾注了很多信息和时间,这样的人往往自称什么作业都要负责完成,结果什么都没做。当他陶醉时,他会忘了该记什么,当他兴奋时,他会忘乎所以地站起来。他不知道,他说的那些话就像他的呼吸一样随便自然,也像呼吸那样成为他的不可缺少,再后就是脱口而出,不知不觉。他的镜子在哪里?在同学老师的评价中,在他们的眼光中,在他们的疏远中。或许录下来让他自己听效果会来得更好。另外像一些好“欺压”同学的“无赖”,虽然同学们因惧怕他而不敢与之相抗,其自我感觉会很不错,但在同学们的愤怒、鄙视中他会失去朋友、同学的友情。
这样的孩子并非不想学好,但他缺乏对自己的清晰、深刻的认识,如果走出这座“山”,再来看看“庐山”的真面目,让他对自己这种令人反感的言行也感到反感,那么他就会去努力控制和改正了。
行为后进生如此,优秀生也同样如此,只是他们看到的是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斗志昂扬的生活,更为积极向上的人生。
(时2006-9-15)
下一篇:银杏
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仅因为它意境优美,更主要的是这首诗中的后两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
我们的思想、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绕不出“此山中”,走到山外去“欣赏”。考虑问题时,我们要绕出圈子,站在各个角度上去考虑。有时我们往往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从不考虑如果自己是另一个人,又回怎么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