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曾踱步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看桥下滔滔江水向东流逝和桥上车水马龙,听江中游轮的汽笛与桥上车辆驰过的鸣声交替奏响。
我曾留恋于赵州桥的巧夺天工,沉醉于桥下的流水潺潺,悠闲自若地看着桥上人来人往。然而,“仍怜故乡‘桥’”又是一种何样的情思?
如果,故乡的水如江南水乡般的幽清、淡雅,故乡的桥就会牢牢地握紧两岸的土地,联系着欲见不能的你和我,听着月色撩人时分思乡人的恬静心曲。
尽管,故乡的水流湍急,猛浪若奔,对岸的你我遥望不及。可是,故乡的桥却悄过急流,跨过阔岸,用坚韧的臂膀,筑出一条宽广的大道。也许岁月的风霜会将所有的桥吞噬,也许每一道滔天巨浪欲将其击溃,然而故乡的桥永远不会倒塌。它用顽强的信念执着地托起了思乡人的归乡路。
悠悠浮云有雨滴将其与土地联系。摇摇欲落的枯叶终有一日要归根,飞倦的鸟儿用翅膀乘着风回到温暖的巢。莘莘游子因为故乡的桥,而永不觉孤独无靠。“累了吧!就在我背上休息一下吧!还要启程吗?那让我来送你一程。”故乡的桥总是哼唱着《游子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诉说着这句话。无论游子浪迹在天涯,或是海角,归乡的脚步因故乡的桥永不间歇。
“归来吧!归来吧!”听见故乡的桥在召唤吗?无论何时,只要思乡的情思稍稍惹起,故乡的桥就会浮现在眼前,也许,我们离故乡的桥越来越远。可是,思乡的情思越来越浓,并应着岁月的歌谣,谱成了一首首叩人心扉的诗句。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故乡的桥也会无限地向远方伸延,永远、永远。
下一篇:月亮
光阴流水似箭,学子莘莘开绽。不知花自谁出,只随母校情迁。——题记我的母校,是名为博岗小学的学校,这是一个多亲切可爱的名字啊!她承载了无数学子的希望,它包含着学子的深情厚谊,照亮了学子的生命之路。我还记...
九九重阳日,又到归乡期。子夜花开,秋歌不断,唱尽日暮客愁新。清风浦上见兰舟,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几多思念,几多牵挂。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一剪清秋发,念起那段看近行远的岁月。醉花泪,含天...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对月抒情,因而古城扬州便成了诗人墨客的云集之地。素有古诗闻名遐迩,“天下三月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月亮确是不同一般,教人心向往之。“二月明月照人愁”皓月当空,皎洁如玉,似薄...
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了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涛骇浪,母爱就像一场温润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当代散文作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说道:“一切远行者...
流水潺潺,但总会有断流;光阴寸寸,但总会有尽头。而拥有你,我便拥有了享不尽的财富。你的呼吸声吸引着我,我随着你来到了南山脚下。在这里的,只不过是块荒田。田里的几株豆苗萎缩着,耷拉着脑袋。我抱怨道:“这...
桥是什么?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可是每当夜阑人静时,寂寂无人处,站在桥上俯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心里总是感觉在这个世界上,万物皆相似。桥仅仅是放大的板凳吗?不,不仅仅...
欣赏着陶渊明的朵朵桃花点缀朦胧南山。抚摸着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化成软软春泥。向往着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照耀下的悠悠碧水。站在时间的季风里叹挽时青春的磕磕绊绊,与梦的距离,还依然判若云泥。如果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分...
故事应该赋予人物的结局一开始就尘埃落定,但当亲眼目睹了故事的结局仍觉残忍,不过,这份残忍不因结局而起,而因终结而生。没有续集,心中不禁感到悲凉无限,没有美好愿望可以憧憬,一切只留在可怕、阴森的后宫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