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人有云:“顺者昌,逆者亡”,顺是处事与生存的法则,是不张扬,是内敛,亦是软弱。
所以,从古至今,天下不乏“顺者”, 人们总是想顺从、沉溺于人海,把自己无限缩小,以避免被裁决的忧患。人们习惯了顺水而行的平稳,逐渐忘却逆流而上的激情。
也正因为如此,“逆”变成了一种勇气,并格外珍贵。
有人敢于逆世俗。
在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青年人们对待“四五”事件有着自己的观点,在那样一个难觅真理的年代里,在那样一个以毛主席为信仰的社会中,他们打破世俗的桎梏,坚持认为“四五”事件是为了纪念周总理,粉碎四人帮的正义活动,而非反革命。他们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仍旧一步一步开拓自己的道路,为中国寻找生机。
面对错误与谬论,有太多人敢怒不敢言,怕的是领导,怕的是舆论,更怕世俗的目光,所以大家都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谁都不愿做“出头鸟”。然而在这世俗中总有“逆者”,他们用自己的意志与精神,甘心被世人指责,讽刺,也不放弃真理的路。
有人敢于逆权威。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参加比赛时,做为最后一位出场的选手,对乐谱提出质疑,认为比赛的乐谱中有错误。面对评委,面对选手,他的做法无疑是对权威发出质疑,是对权威的忤逆。然而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他竟摘得桂冠,原来乐谱中的错误是评委们故意设置的圈套,是对选手的考察。
我不相信发现错误的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但是敢于说出口的确实只有他一个,因为他所相信的是比权威还要重要的东西,他所畏惧的是比权威还要有威严的事物,他“逆”的勇气,教会他质疑并无惧权威。真理与权威,二者只能选一时,顺者从权威,逆者行真理。
有人敢于逆常规。
曾经一度,亚里士多德对于力的认识博得了全世界的认同,然而牛顿否决了这样的“常规”,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常规提出疑问,并用实验证明自己,这使他的经典力学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由此看来,在这个“天下皆白”的时代,无论何时都需要有“唯我独黑”的勇者出现,他们是不被世人看好却敢于质疑权威,走真理之路的勇者,他们尽管手上拷着枷锁,脚步也显疲惫,却仍旧坚定的“逆”着所谓的真理,他们的勇气,是“逆”的勇气!
下一篇: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