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小学时几百人一同戴上红领巾时,并不曾想过永远摘下这红布条。
很难说那时有几个孩童真正领会脖颈上围绕的东西有着何等意义,或许仅仅将它当作所有同龄人必备的装饰品而已。一天从早到晚,都带着它,以至于家长常以此调侃。
正如行走时会忘记自己的鞋、操作时会忘掉手上的手套一样,日复一日地学习与行走,从来不会在意胸前的一抹鲜红。或许红领巾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儿时生活的象征。我早已形成了清晨检查衣领下、胸口前的习惯。因为一天都佩戴着它,以及时不时的遗忘,家中一度堆积了许多红领巾——其中不乏一些破旧不堪的破布。
时间一天天漂流,我这位小孩子也一天天改变。而对于身边的红领巾,我的态度也一步步转变。
升入初中时,才发现并非换了学习的地方,所有的生活习惯都会转变。红领巾自然进入了初中的校门。
孩子的心理都开始发展,或许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又或是受了周围同学们的影响,渐渐对着红色的伙伴生出一番抵触之情。总在炎热时解下它来,毫不客气地、鲁莽地塞入口袋中,直到“有需要”时再重新系上——它在生活中已无关紧要,甚至仅仅作为一个标志,能为集体带来荣誉——另一面红色的旗帜罢了。
“总有一天会摘下它的,永远摘下。”
五月,青年的节日,春天的盛宴。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离开了他们努力、奋斗、尊敬、反感、抵触、自豪的少先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这时也有不同的感情。这一刻后,所有的观点、感情都不再具有意义——它们的意义只是一瞬而已。
那一瞬,我并没有感触——只是失去了“少先队员”这一名字,所有的其他事物与以往并无区别。
红领巾被轻轻取下,慢慢进入了口袋中。
我并不骄傲——摘下了红领巾,却又想再系上;我并不悲伤——告别红领巾和童年也是早晚要面临的事情;我有些愧疚——自己称不上“少先队员”这一名字。
现在,我早已忘记第一次在队旗下的心情,已经与红领巾告别。
或许将来回想这件事,才会体验到迟来的苦痛。
下一篇:参加篮球赛
时隔七年,却还依稀记得,当年的我们初戴红领巾时,在国旗下高喊:“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当然不是说我已经老了,我依然很年轻。只不过,年轻里少了一份天真幼稚,多了一份成熟稳重。每年的夏天,我都...
想不到,一句再见,也可以说得那么庄重。即使两年前,我最好的朋友去了美国;即使小学毕业时,与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同学分道扬镳;即使带了我十多年的婆婆回了老家,我也只是淡淡的一句“再见”。但这一次的“再见”,...
十四岁的天空辽阔明朗,十四岁的道路遥远宽广。在这充满朝气的年华里,我们告别鲜艳的红领巾,肩负起责任与使命,迎接未来新的挑战!五月二十九日,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学校将要为我们举行离队入团青春仪式和步行...
直到胸前不再飘扬着红领巾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直到崭新的共青团团旗,重新将眼眸点亮时,才怀念起曾经熟悉的五星与火炬。人总是如此,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然而时光一去不复返,只能将回忆封存,待来日细细品尝。...
别了,红领巾,别了,我的少年时光。直至今日天,我仍清晰地记得一年级时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情景。那时的天还是蓝色的,云也还是白色的,一位六年级的学姐将那条叠的整整齐齐的崭新的红领巾小心翼翼的为我系在脖子...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大早,学校门口就竖起一座巨大的红色拱柱,上面挂着一条横幅:“2013级退队入团暨青春仪式”,并签署着所有同学的名字。我的心里不由地洋溢着莫名的激动。我们即将面临一次蜕变。中午...
2015年5月30日下午,当我在青春仪式上最后一遍唱响队歌,并郑重解下红领巾的那一刻,我才幡然醒悟:红领巾,已要离开我的生活。告别红领巾,多的是几分留恋与不舍。或许是因为它象征着年少的日子,是童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