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老家的庭院里有一口井,并不是什么百年的井,却也有些年岁。家里洗菜、洗衣服、做饭全用的是井里的水。
可它实在是普通得一点儿也不起眼。小小的庭院,放眼一扫,什么都一目了然——洗衣槽、花坛、小茶几……唯独这井,高度不过二十几公分,半径还不到半米,又偎在洗衣槽边的小墙角,远远一看,那灰白的底色和身后的围墙融为一体。若不是立了那红色的水桶在旁边,谁都注意不到这口井,它的存在实在是太低调了。
外婆却把这井当成宝。水龙头一开就接到的水她不要,非要固执地拎了水桶从那井里打水。即便是雨天,她也不嫌烦,撑把雨伞,依旧去井边。
我们曾开玩笑地对她说:“那井啊,被你这么光顾着,水都要被你擒干了。”她却一本正经,极其肯定地说:“它总有水的。”我们不明白一向温顺的外婆为何在这件事上固执至此,却也只好任由她去。
前几年一场大火烧了老屋和邻近的房子,地基的问题让老家装修的计划一搁再搁。外婆在几个儿女家轮流住着,好久不曾回去。她没有让别人服侍她,反倒是她自己老忙着服侍别人。哪个子女略有不适,她跑得比谁都快,做饭、炒菜、扫地的杂活抢着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你们太忙了,难得休息,我有的是时间、精力。”妈妈、姨妈们哪里肯,活儿全抢前干着。她却趁着大伙儿午睡休息的空当找些活来干。天知道她那骨瘦如柴的样子,那么多的精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待老屋终于修缮一新,外婆这才“消停”下来。
我们周末去看她。大门一开,见她正提着半桶水往里屋走。原本就微驼的背更驼了,拎着桶的两只手微微颤抖。听见开门的声音,她缓缓地放下木桶,转身看见我们,便笑了。我这才注意到她脸上的皱纹愈发明显——她老了,真的。纵使她怎样拼命抢活,装能干,她那微驼着的背、颤抖着的手和那些深深的皱纹,无一不出卖了她。
我们帮她拎了水桶进屋,她意外地不再拒绝,她真的拎不动了。我们笑她:“这井,再被这样打下去,可真要没水了。”她也是一笑:“是啊,这井,也养了我一辈子了。听说村里其他的井早没水了,就我们家这井还有,也真够争气了。可它要真没水了,我每天再倒一桶回去给它喝好了。”我们都笑了。她却只是浅浅一笑,又进屋烧菜去了。妈妈赶忙抢前,她一脸无奈,可还是不肯闲着,坐在灶前开始烧火。我什么忙也帮不上,只好退了出来,走到外面的小庭院里,一眼便看到了那口井。
它还是记忆里的那副模样,那样地不起眼,却破旧了不少。我移开井盖,看到那一汪井水清澈见底,水位的确下降了不少,井壁上的青苔也更多了。我忽然觉得它也老了,又想到它经历的漫长岁月,和它陪伴我的那些日子,莫名地感动。
我轻轻地把井盖移回,手指抚过它那被风雨冲刷得极为平滑的边缘,心底像被什么东西拉扯着,微痛。恍忽间,眼中的井又掺进了一丝外婆的模样。
“是时候歇息了。”我听见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来自于何方。
下一篇:井
灰黑色的天空下,几个农夫正蹲在田间。他们用如同天空一般死灰的眼睛,紧盯着干裂的田地。“这天,难道就没有一点水吗?”一个老农开口道。说罢,他又吸了几口旱烟,“看来今年的收成……”“唉,三叔,别总想了,天...
现在每当回到姥姥家再到那口井边时,我都会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刻。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弟弟去黄堡看望姥姥,那里有许多我和弟弟的好朋友,尤其是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我们每次去找他时,他都会把我们领到一...
我家是私房,从爷爷奶奶口中就是:“我们自己盖的”。我家有一口井。那口井不像外婆家那边连着的,大家一起用,而且要拿水桶自己打上来的,是用唧桶抽水上来的,可我还是习惯说“打水”。进了大门就往左,也是一片大...
我们村有一个大井,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打的了,只记得以前井里有水,大人们都不让孩子靠近,后来渐渐干枯了,就成了我们村倒垃圾的地方。但是她也有两半天,一边被人们倒成垃圾,臭气熏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到了夏...
它静静地躺在那儿,碧绿的深藓扎根在它斑驳的青石板缝间,隐隐约约,有阳光的味道。湿润的水汽弥漫在晨雾中,清脆地,井水发出鸣响。一天又开始了。苏城革新后,在城内很少见有这样的老井,只有乡下或寺堂才能看见。...
我家的地里有一口井。夏天,井水很凉,仔细品尝,井水里带着一股甜味呢!过路的人要是口渴了,喝了我家的井水,就会觉得特别凉快。冬天井水温度很高,如果手凉了,放在水管上,一会儿就热乎了。这口井是1999年打...
我家门前有一口井,不知何时它就已经在那里了。妈妈干完活,总是搬来一张小板凳,哼着小曲,坐在水井边,用抹布轻轻擦拭井周围的水泥壁。那目光温和得像面对自己儿时的伙伴。每当这时候,我的小嘴里总会蹦出十万个“...
井人们每天总在这里打捞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七仙女盥洗后比他的姐姐们更加明媚乡村妇女个个显得水灵夜夜星光汇聚密语充盈其间掬一捧遥送清凉顺指滑入心房汗水易凉爽寒冷换温暖我们的井比张艺谋的井更古老我们的井较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