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被数理化的解题技巧充斥的日子不知道还有多久。听到别人谈起某某作家的作品时,才感到自己内心的空洞,唯独给我安慰的便是儿时的读书日子。
记得幼儿园时期,我有一个红蓝相间的书包。包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故事书,一样则是字帖。虽然上学期间都用不着他们,但我仍然被着他们,才感到踏实安心。最早的读书日儿子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是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字帖,并且是边读边写,笔尖落下,整个人就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手指用力固定铅笔,向我设想的方向移去,一笔提起,一笔又落,然后大声地朗读。这中间是容不得半点差错,一旦出错,便从头再来。睡觉前的最后后一件事则是读故事。一天也只能读一小段。一句话磕磕绊绊读下来,等读完下一句,上一句又忘了。所以一小段的内容顺顺畅畅的读下来,往往要花半个来钟,对于陪伴在已破昂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这样的读书日子是模糊的,脑海盖中那个皱着眉头,额头出汗,吃力拼着拼音的孩子也是幸福的,能够认真的去读那一字一词一句。
后来上了小学,红蓝相见的书包表面蒙上了灰尘,一个黑白相间的书包代替了它,没有了故事书和字帖,换来的是语文书。每到新学期报到,便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有新的语文书。放学回到家,便捧着语文书一遍又一遍的段已经读了几十遍的课文。有时撕下一张薄薄的纸,裁成和语文书一样的尺寸,盖到语文书上,将一切都画下来,写下来。待我感到自己一天的任务已经完成,那饱满的满足感就会让我停下来,捋顺所有被不小心折叠的页脚,然后不触碰到任何东西,平平整整的放入书包,那样不厌其烦读书的日子是刻板的,但却是闪闪发亮的。那个一遍遍读着语文书的孩子为何那么固执?
时间均与的向前运动,不顾周围一切的存在,我也没有理由的成长。读书在成长中被渐渐量化,固定化。没有了儿时的执着,一切都仿佛从我眼底一扫而过。有时我会刻意的放下习题,捧一本书,但心乱如麻,没有一丝儿的沉静。听过无数本书的名字,但心中是越发空洞,甚至感到自己是那么无知。
成长的路,只希望自己走得慢一点,让儿时的执着和读书的日子充满身体,积蓄无穷的能量踏实的走向前方!
下一篇: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