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
下一篇:奋斗
我想生活在月球上,想生活在水星上,想生活在大气层中,也想生活在南极,北极.然而,我想生活的地方——你猜不到——那是一个自由,伟大,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我想,你会说我傻得可爱——原始...
今天是每五十年一度的动物会,在这个活动中,动物们可以把自己的不满和苦衷告诉上帝。上帝经过考虑后,可以满足大家的要求。这次也不例外。可是这次动物们的要求却让上帝大吃一惊,动物的要求不仅一样,而且听了让上...
不少人都想回归自然,想在回归自然中返璞归真,重新找到自我,重新认识自我,感悟人生,品味人生,读懂人生,寻找到人生的真谛。长期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生活的人,缺少大自然的新鲜感,吮吸不到泥土的气息、草木的芳...
回归自然在成功的日子,围绕你的是鲜花、掌声和恭谦;是什么让你被簇拥?是魅力?是人格?又或是诱惑与欲望!舞台纵然精彩,流星也很闪耀;再精彩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日子,再闪耀的星星也有坠落时候;地球一直自转,社...
自然界无边无际,辽阔苍穹,浩瀚无波,气节阔人,况且其也还有放荡不羁的高尚情操——这是原始的自然界。人类是一个不知满足的一群动物体系,创收还没出生时上天就注定了世界的主宰者,创收们利用自然界的一切,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