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求饱,居无求安800字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年级:高三字数:800字体裁:议论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题记 

美国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养了200只猴子,分为两组。第一组的100只猴子给它们吃好喝好,让它们日日饱足;第二组100只猴子给它们限量的食物,每天只给它们吃个七八分饱。一年过后,那些天天吃得十分饱的猴子却死了47只,而那些只吃七八分饱的猴子仅仅死了6只。吃得白白胖胖的猴子大多死于由于肥胖引起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病、心脏病等。由此可以得出,得到的过多,未必就好。凡事应限量控制,不可无限量地追求,过分地追求某件让自己舒心的事情,那必将让自己最终陷于困境。故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爱生因斯坦发表自己的相对论后,名声大振。有一所著名大学重金邀请他去做他们的教授,每个月1万美元的工资。爱因斯坦知道此事后,便对那所大学说:“1700美元一个月就足够了,太多的钱只能满足我的贪欲,那么对我的科学研究是有害无利的,只有在不利的条件下,我才能够奋发图强,探索出更多的科学原理。” 

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逆境出人才。人在艰难困境中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升华自己的人格。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平常在遭遇挫折以后,痛定思痛,那才是最有感情的时候。思绪万千,提笔千言,洋洋洒洒写出的文章是更有感染力的。 

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赤壁赋》,李白在赐金放还的境遇下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生壮语,范仲淹在被牵连宫廷政治斗争后,流露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热情。君子食无求饱的原因就在这里,把自己放在不利的环境中,更能得道。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成为很多名人发奋努力的座右铭。它演变到现在,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事不能过分地追求,追求多了,也必将得到报应。对钱财的追求过多,就会变为贪;对自己的正确追求多了,就会变成慎;对他人的错误追求多了,就会变为恨。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而当今很多人却没意识到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下一篇:积极的态度像太阳

相关推荐

正在阅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