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一些东西部能改变,是因为我们认为它们不能改变。 ——题记
GENIUS,当我写下这个词,并且问:“谁才是天才?”除了起哄的人群外,大多数都直接想到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这些人身上,还有一些想到的是某班的某某某。我能触摸到后者生活中面对的心理压力,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人干脆地并且郑重地说:“我!”我一直在等这个回答,我很期待有与众不同的人。当没有这种人出现时,我又想,即便有,只是那些“强者”高傲的表示,没有我期待的“那种人”出现吧。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天才,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在那个独一无二的坐标上欣赏自己——而不是仰望别人。
人就是有随遇而安的劣性。总是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总是有“知足者常乐”的态度,这在《意林》和《读者》等等诸如此类的所谓“励志杂志”中被无限夸大。但这不行,至少在现在,在我们身上,这不适用。
很多人习惯了已有的高度,习惯了仰望的姿势。那是因为我们在内心里下意识地把一些东西屏蔽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追高”的本性,这不是一种“鸢飞戾天”,事实上,我们最不能缺失的也是这东西。
当我们在与身边的那些“天才”对比的过程中,我们会愕然于自己的差劲,愕然于天才的智慧,愕然于这之间的差距,并在意识深处埋下了一个种子:这是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我能理解所有脆弱心灵支撑起的一点自尊,我能想象到它最初的单纯。当心灵受到冲击的时候,当那仅有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已然坠入不见天日的深渊,永远无法达到天才的高度,会认为我们能做的,只是仰望。于是我们选择了妥协。
时间是淡化一切的工具,渐渐地,我们会以另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面对曾经的理想,会用另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消磨昨天的自己。直到对自己也变得陌生。
可是,厌烦了无尽的唠叨之后,当你行走在清晨五点三十分的马路上,30°仰望东天边升起的朝阳;当你踯躅在夜晚九点十分的路灯下,120°仰望刺眼的昏黄路灯;当你关上深夜十二点的台灯,60°仰望窗外突然划过的一颗流星……你是否会惊异于这世界的美好?是否会想起远逝的理想?是否涌起一股仿佛是久违的幸福感?是否感觉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充斥了全身,让你不由得闭眼,深呼吸?是否——会突然感觉遥不可及的远方有一个自己,在召唤着你?
你是否感受到世界应该有一部分属于你?——总有那么一个角落,那么一个坐标,从来都没有也绝不会抛弃你,只是你抛弃了它而已。
那时,你是否会咆哮于一如既往的仰望,痛哭于一如既往的颓废,然后,在心底里,滋生出近似孤注一掷的强大斗志?
我想会的,你会发现仰望的感觉真的很不爽!
那时,尽情地痛苦吧,尽情地咆哮吧,但这之后,请这样做——沉默地面对否定,但在心底里积蓄力量;微笑地面对轻蔑,但在笑容中洋溢自强;永远不去想别人怎样,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相信自己也能飞翔。
停止仰望,书写另一种青春。
下一篇:难忘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