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崽崽,起床了.”
“唔……几点了?”
“六点半.”
“妈,我走了.”
“路上注意安全,在学校要乖.”
“嗯.”
“妈,我回来了.”
“回来啦!今天上了什么课?”
……
我平素是个话多的人,但有时会变得沉默寡言.也许话多是常常与同学嬉笑怒骂,或大笑,或嗔怒,或大窘.也许话少是因为喜悦与分享不知和谁分享,分担,或是不想让人觉着自己炫耀,或是不想让人担心,或是下意识的将它们藏起来.
但有许多事情说给母亲听是无妨的——说我作业好不容易得了满分的喜悦,说我被人辱骂的不快(平日同学间嬉笑打骂是常有的,但有时难免有恶意的或言辞过激的),说我与朋友相处间的乐趣,说我对某些人与事的见解,说我不知如何处理的难题……母亲会鼓励我,规劝我,教导我,母亲也会与我同笑,同我探讨,给我建议……我一直为此自豪——我的母亲如同我的朋友.
随着时间流逝,我渐渐长大了,开始觉着母亲的话太多,争执也不断冒了出来。
“今天上了什么课?“
“嗯……语文政治物理数学。“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吗?“
……
这样的对话每日都有,往往以我带着笑意装作不屑地斜眼看着母亲收尾。心里清楚她是在关心,但是我渐渐地有些厌烦了。
“废话!”不耐烦地吐出相同的回答。
“上课要认真啊!” 母亲依然笑盈盈地看着我,只是有点僵硬。
啧……又是这种没营养的对话……
其实“没营养”的对话并不少。而我像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那样“忍受母亲的深情”,甚至选择反抗。
“妈,我走了。”例行公事。
“诶!等会儿!”母亲的喊声使我停下开门的动作,转身。
“怎么了?我再不走要迟到了!”又是不耐烦的口气。
“喝点豆浆再走,刚刚才好。”母亲赶忙从厨房里跑出来,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豆浆,“早上喝点热的东西,暖暖胃!“
“不喝了!我真的要迟到了!”我只是不耐烦地挥挥手。
“喝一口吧!暖暖胃!”她说着重复的话,眼里却带着殷切的光。
“我走了。”像是敷衍似的,喝了一口我便匆匆离开。我也没有再回头,也不知道在那台阶上响起的哒哒声背后是否有目光凝视着空空的楼梯。
每逢窗外乌云遮天,我的心情便会变得十分阴郁。
“记得带伞……我再睡会儿。”母亲最近工作忙碌。
“嗯——”长长的尾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烦躁。
“拿了伞没?”母亲还是要同我当面道别才放心,尽管我们之间只是隔了几步远。
“外面雨不大,不拿没关系.”我背上书包要走。
“不行!要拿伞!”母亲拉住我。
“我要……”转身却见她已在找伞,只能安静地等着。
“喏,带这把!路上小心!”
又是老套的道别。但当母亲将冰冷的伞把塞到我手中时,我感觉到了她指尖的温度,暖暖的。
那段时间,母亲也曾与我争吵,但现在想来,终归是我不那么懂事。母亲的心里也藏了无奈与苦涩吗?
我很喜欢龙应台的文风,简单清新的文字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温柔婉约,总能拉动我的心弦。许许多多,让我几乎将自己代入了进去。而那篇《寒色》紧紧扣着我的心……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看着孩子喝下豆浆,拿了伞才安心。家是一个让人温暖却也让人感到寒冷的地方……人,通常一个一个走掉,走的很远很远……家,是会变质的……一切在岁月的沙漠中淘洗、湮灭,待尘埃落定,岁月会不留痕迹的偷走一切,包括爱与伤痛。那么我……应该在那些爱还完好无缺时珍惜它们啊!
当时,《目送》使我陷入深思,有一天她是否会用背影告诉我,不必追?也许我是追不到的吧。如今再读,我想,母亲一定也曾沉思,有一天,我是否会用背影告诉她不必追?到底是谁站在原点?谁渐行渐远?谁目送着谁的背影却无能为力?还是…… 当身影消失在转角那一刻,目光也早已转身离去呢?所谓的子女一场,也许就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话只能藏在心里。
抱着腿,蜷成一团,随耳机中的歌曲轻轻哼唱。“你静静地送她走远,走远。她只想看见你不流泪的眼。多年后梦醒时分学会了想念,可那些画面再未能浮现……”
下一篇:寂寞花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