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龙应台
一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留下了噙着泪花目送她离开的父亲。父亲说奶奶的遗言是“该上学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儿时总是由奶奶提醒他上学。也许在回光返照中,奶奶又回到了当年,也许让父亲辍学也是她一生的遗憾与愧疚。最终,任凭父亲感伤与哭泣,奶奶还是走向了一个未知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世界。
二
父亲将我送到了模拟考试的考场外,在我即将踏入那扇冰冷狭窄的铁门时叫住了我。他只说了“东西”两个字,瞧我不耐烦地蹙眉便戛然而止。在父亲的欲言又止中,我明白他在担心着我却又害怕影响我的心情而将自己的情绪压抑着,不让它有一丝一毫的泄露。最终,父亲将平时严肃的面庞挤成了一张笑脸,故作轻松地说:“考完试又能放几天假了。”可他指间快要燃到指缝的香烟,那长长的灰烬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我也向他报以微笑,而后转身离开。父亲以为一向能使我高兴的假期此刻能令我安心,但他忘了放假之后的高考才是真正令我不安的根源。我知道我的背后是父亲担忧而又期许的目光,尾随着我直至我的消失。但我只能离去。
三
读龙应台的《目送》时,我想象过父亲送我上大学的场景。父亲一定也会等待女儿给予他深情的一瞥,可我总是不回头,一次也不。就像不会告诉他我模考获得了高分一样,我害怕他期望过高。这不是目送我去旅游,等待我回来高兴地和他描述沿途的风景。这是一次一个人的探险,父亲目送我奔赴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在那里我会渐渐成长。因此我不会回头,不会让父亲看到我眼中对未来的迷惘和惶恐,我只会留下一个笔直的故作坚强的背影,离开他的视线单飞,告诉他不必追,我会过得很好。
龙应台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渐行渐远,无法挽留。”我想我们能做的是把一个个逝去的身影捂在心口,今生不忘。
下一篇:人有亡斧者
每次离别,从来都是极痛苦的。当我从老家回杭州时,几乎每次都会落下难舍的泪水……那年冬天,我与父亲一同回老家,见着了朝思暮想的奶奶。她的头发又花白了许多,她总是穿着那件暗红色但看上去很温暖的棉袄,脖子上...
在身边,一些亲人离我们渐渐远去,到了另一个快乐的世界。他们自由自在,却换来我们的悲伤痛苦……在我的记忆中,外婆总是坐在那片苍翠的竹林下,戴着老花眼镜专心致志地做着布鞋,那时的我,常常偎依在她的身旁,拿...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
今年盛夏,我又如往常一般随母亲到外婆家探望外婆,也再一次于用过午饭后匆匆离开。外婆用那双起满老茧的手紧紧地牵着我,慢慢地走至村口。正是午后,太阳依旧不愿意消停半分,便只是肆虐地释放着热量炙烤大地,尽管...
夏季的燥热已经散去,清爽宜人的秋天如期到来。八月已近尾声,孩子已到南阳一高报到,他们开学前要军训9天。中招过后,漫长的等待,孩子终于被重点高中录取,实现了他的第一个小梦想。通知书上说让学生上午九点报到...
我一直在目送着她。我知道这听起来荒谬:目送着母亲这似乎不合常理又不合母女情分,但于我而言,这正是我与母亲相处的现状。我幼时母亲忙于工作,我基本就是在奶奶家中长大。而母亲又好强,总对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严...
“所谓母女父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之所以对这段话印象深刻,是因为它适用于每一种心怀不舍的告别,甚至可以形容作者与笔下文字的关系。每写一行字,都...
当我怯怯地走进校门我感觉我背后有一双眼睛目送我走进校门。当我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我感觉我背后有一双眼睛目送我走出家门。我长大了他们老了不变的是那一双目送我的眼睛六年级: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