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寺院的段落
描写寺院的精彩片段
  • 寺院

    描写寺院的段落

    在那以后,我便不知了他的行踪。后来,我听奶奶讲王老汉像脱胎换骨般,完全变了人似的。他整日笑口常开,好像一尊弥勒大佛。以“笑天下可笑之人,容世间难容之事”胸怀,化解着村民们的烦事。整个村子从乌烟瘴气到现在的喜气洋洋,他真是功不可没啊!而且他画的向日葵也是一个佐证。这样我的疑问可就更大了。据奶奶说,自从那以后,王老汉经常独自在山间游荡。那天,老汉正疲惫不堪往山间走去,不一会儿便倒在了寺院门口。清晨来临,寺院的钟声如期敲响,一下子他醒了过来,他聆听着这喧嚣以外的一份宁静,心渐渐平静了下来,似乎自己来到了天堂。他走进了寺院,便上去问了一位正在扫地的和尚,说:“你就要学会放下,静静地品位一切大自然,体悟人生的本源。学会观察世事,看透它,宁静而致远,你或许能明白了。如若你肯留下来,可以做义工为寺院打水、种菜。若有什么疑问,随时来找我。老汉的笑容从来没有今天一样灿烂,甚至映红了整个蓝天。我想:这或许世上天对他的最好礼物了吧!

    王老汉》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寺院的段落
  • 走到山角下,抬头望去,只见刚升起的旭日将金色的光辉洒向寺院,射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我沿着石阶走入寺院。忽然,竹林后出现了一条蜿蜒幽深的小路,一阵风吹来,竹子微微晃动,竹叶翩翩起舞。沿着小路,来到了一个花木掩映着的禅房。草木繁茂,清香扑鼻,香气馥郁,幽静迷人,这些词,似乎都是专门形容它的。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翠竹幽林沐浴在金光四溢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鸟儿忽然婉转的啼叫起来,在青山绿叶的光彩中欢声歌唱,歌声时而快时而缓,时而好似涓涓溪流,时而好似滚滚波涛。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清潭照影,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让人涤除尘念,心境空灵。一瞬间,世上一切的声音在都变得沉寂了,大自然似乎也变得宁静起来,没有一点声音,只听见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延伸……,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我抬头向天空望去,只见那钟磬之音萦绕在禅院上空,与那日光相融,与那紫烟相缭,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

  • 这里是111国道的一段路,骑上摩托从小城南出路口向东,这里有个立交桥,桥下跑火车,桥上行汽车。南来北往的客车和运货车跑得飞快,不时有一列列火车鸣叫着从立交桥下面通过。过了立交桥,不远处便到了佛家圣地“金刚寺”。进到里面参观,寺院规模不小,正殿是五层六角佛殿,内有千手观音、卧佛、三世佛、八大金刚,还藏经楼等多处建筑。寺内磬竹声声,香烟缭绕,着僧衣芒鞋的僧侣们口里念念有词,一心向佛。走出寺院,一直向南,沿着公路随着起伏的山势滑行,感觉像是置身于世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客车、货车与我擦肩而过,想来我与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多少年才能偶然的一次相遇,果然是一种缘分。眼前的景物让人目不暇接。漫山遍野的果树已谢花待果,公路两旁站立着一行行小白杨,旁边苕帚梅花开得浓艳,那花有深粉、浅粉、还有白色,树与花为这条公路镶嵌两条漂亮的花边。那花边向前绵延百余里,花香扑鼻而来,让人舒畅无比。

  • 这里是111国道的一段路,骑上摩托从小城南出路口向东,这里有个立交桥,桥下跑火车,桥上行汽车。南来北往的客车和运货车跑得飞快,不时有一列列火车鸣叫着从立交桥下面通过。过了立交桥,不远处便到了佛家圣地“金刚寺”。进到里面参观,寺院规模不小,正殿是五层六角佛殿,内有千手观音、卧佛、三世佛、八大金刚,还藏经楼等多处建筑。寺内磬竹声声,香烟缭绕,着僧衣芒鞋的僧侣们口里念念有词,一心向佛。走出寺院,一直向南,沿着公路随着起伏的山势滑行,感觉像是置身于世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客车、货车与我擦肩而过,想来我与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多少年才能偶然的一次相遇,果然是一种缘分。眼前的景物让人目不暇接。漫山遍野的果树已谢花待果,公路两旁站立着一行行小白杨,旁边苕帚梅花开得浓艳,那花有深粉、浅粉、还有白色,树与花为这条公路镶嵌两条漂亮的花边。那花边向前绵延百余里,花香扑鼻而来,让人舒畅无比。

  • 再往里走,便看见一座寺庙,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一般人看到这个寺院的名字一定会很费解,为什么寺院会取这样一个名字呢?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国佛教文明就开始兴盛。当时日本的一个僧人来普陀山修行,学习佛教文化。过了一段时间,日本僧人要走了,也想把佛教文明传入日本,就求当时的方丈把一座观音的佛像让他带回日本。方丈起初不肯,日本僧人就日夜跪在佛像面前。方丈终于被日本僧人的诚心所打动,答应送给日本一座观音的佛像。日本僧人带着佛像来到海边,海面风平浪静。正当他要渡船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根本无法行船。而且,水面出现了许多铁的牛和莲花挡住了他的去路。僧人认为是菩萨作法,便对菩萨拜了拜,铁牛都被莲花吞了,但莲花仍然挡着路。僧人明白是观音菩萨不肯东渡到日本,就尊重了菩萨的意愿,把它放在一个山洞里,自己回日本去了。那个洞是当时一个村民的仓库,村民发现后,就专门盖了一座草堂供奉观音。后来,草堂改建成了寺庙,并且香客渐多,就成了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

  • 焦山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初年,是与云杠石窟同时建造的著名佛教寺院。据史料记载和考证,北魏时大同西郊东有僧寺为灵岩,即:云冈石窟第三窟,西有尼寺为焦山石窟寺。为祈福,北魏皇帝常祷与此二山。焦山石窟寺。历史悠久一,曾享有盛名。山顶有明代砖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高山镇筹资600万元对寺院重修。在原有基础上,按寺院中轴线排列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石窟洞天殿、须弥山殿。主次分明,层层错落。一层新建观音、地藏殿。二层新修文殊、普贤殿。寺院东新修泰山圣母殿。整个焦山石窟寺共建有殿堂69间,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布局合理。明柱粱坊,构件简练观整。斗拱孤僻,飞檐高翘。窗棂图案,纹饰精巧。有各种塑像72尊,塑像体态匀称,衣饰流畅,面貌平润,神态自然。殿堂大多布满壁画,计有105组,约6000平方米。画法为重彩平涂。线条流畅,细腻逼真。

  •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一位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座椅,他搬走了椅子在这儿守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越过高墙踩在“椅子”上。等他双脚着地时,他才注意到长老用自己的脊梁承接他的身体,他仓皇离去。此后的一段时间,他不安地等候长老发落,但长老从未提及这件事。长老被小和尚踩了后背,难道他不矛盾吗?在寺院里他位高权重,谁敢令他脸面难堪,有对他如此不敬。小和尚不遵守寺里的规矩溜出寺外且冒犯长老,然而长老他没有愤怒,也没有当面斥责小和尚。他宽容的胸怀已经埋没了这种矛盾,正是因为他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才没有陷入矛盾这片沼泽。他远远的抛开了矛盾,用宽容和小和尚交谈。若干年后,小和尚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为了这儿的长老。宽容是一种气度,是连神明都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它能够化解矛盾,使得受宽容者受益。

  •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清朝时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守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更名为南普陀寺,有“千年古刹”之称,位于五老峰山下,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寺院,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普陀寺了。远远望去,那南普陀是就好在一座大山之中。而就在南普陀是的门口有很多游客正准备进入参观,我们也立即下了车朝着那里走去。那南普陀是的大门正上方刚劲有力地刻着“南普陀”这几个字,我们随着人群一起进入到了南普陀了。刚进大门,左边就是由一些提供给游客休息的地方,那里有桌子、椅子,还有一把大雨伞为游客遮风挡雨;右边则是那里的人居住的地方。

  • 玉佛寺庄严而美丽,令人赏心悦目。进玉佛寺,不能穿短裤、背心,不能挽袖子,但要脱鞋子,女的则不能碰到和尚。寺院周围的墙壁上是一幅幅美丽的壁画,叙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寺院中,有三座风格不同的尖塔高耸入云。其中,一座塔全部贴着金子,另两座塔贴满了彩色玻璃,这些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玉佛寺高大、笔直,四周贴满了金子和五颜六色的玻璃,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寺内空旷、高大,分天堂、人间、地狱三层。玉佛就坐在天堂,它是用纯玉雕琢的,高68厘米,宽46厘米,晶莹碧透,惹人喜爱。玉佛的衣服都是专门用纯金制作的,每到换季的时候,由国王亲自给它更衣。玉佛是镇国之宝,据说有了它,泰国两千多年没有战争。能到玉佛寺看一看,是很荣幸的。

  • 玉佛寺庄严而美丽,令人赏心悦目。进玉佛寺,不能穿短裤、背心,不能挽袖子,但要脱鞋子,女的则不能碰到和尚。寺院周围的墙壁上是一幅幅美丽的壁画,叙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寺院中,有三座风格不同的尖塔高耸入云。其中,一座塔全部贴着金子,另两座塔贴满了彩色玻璃,这些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玉佛寺高大、笔直,四周贴满了金子和五颜六色的玻璃,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寺内空旷、高大,分天堂、人间、地狱三层。玉佛就坐在天堂,它是用纯玉雕琢的,高68厘米,宽46厘米,晶莹碧透,惹人喜爱。玉佛的衣服都是专门用纯金制作的,每到换季的时候,由国王亲自给它更衣。玉佛是镇国之宝,据说有了它,泰国两千多年没有过战争。能到玉佛寺看一看,是很荣幸的。

  • 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件极好玩的事情,一堵颜色素净,甚至在我看来奇丑的墙是怎么做到把市廛俗尘和超凡仙境隔开来的?难道这是一堵圣墙?直到之前我在报纸上看到老人摔倒却没有人敢扶的消息,可怜那些老人却又和那些路人共鸣。我发现人心为利欲驱使,心中善与恶的分界线在褪色,在长出杂草。心中纯净的处女地已染上了污秽,就如当人们穿过寺院的墙时还在嬉笑,没有对佛与菩萨最基本的尊重,人们对于内心的善良、美德也失去了根本的尊重与顺从。如果说善恶之间在人之初有一道厚实坚硬的墙,那么,当人们直窥内心柔软的善良时,会有一种本能的顺从与敬畏,就如人们对圣佛的敬畏。而墙毕竟只是墙,会有叫“名利”和叫“金钱”的小偷挖墙根,翻墙头,使这墙摇摇欲坠。就算没什么人捣乱,上面长出的藤蔓也会使肤浅的米黄色被覆盖。

  •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仗六,飞绕殿庭。翌晨,即召集大臣,告以所梦;太史傅毅答曰:“臣览《周书异记》,谓西方大圣人出;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无是乎?”,汉明帝听后即遣大臣中郎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典。行至大月氏国,恰遇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得见梵本佛经六十万言及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东汉使者请二高僧东赴震旦弘扬佛教。汉使、梵僧便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极为礼重两位高僧,躬亲迎奉,并请其禅居鸿胪寺。翌年,汉明帝敕立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街北兴修僧院,并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命名这座寺院为白马寺。

  • 沿着不算太陡的坡道往上走,没多远就登上了蜀岗,这里可是扬州的制高点,但它还算谦虚,只称是座“岗”,其实它比脚下的“小金山”要“高大、雄伟”得多。座落在蜀岗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这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寺内布局也是传统的格式,其主建筑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与杭州的灵隐寺相比其规模与气势都要差得多,它的名声主要是寺内曾出过一位大德高僧——鉴真和尙。远在唐代,鉴真大师在五渡日本失败后,终于在双目失明后以66岁的高龄第六次成功抵日,将中华文明传播至异邦,后在日本十年,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人仍将他奉为“文化恩人”。寺内建有鉴真纪念堂,是一座仿日本唐招提寺的式样的建筑。堂前的纪念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堂内有一尊鉴真和尙的楠木雕像,神态安祥而坚毅。

  • 当时安置舍利修塔一事,可谓声势浩大,举国上下云集响应。然而,世事无常。隋文帝建仙游行宫仅二十年,大隋朝就灭亡了。“树倒猢狲散。”先帝远去,只剩下一座豪华的殿阁孤独地闲置在那里。离这里仅三十多里的楼观台道士,见此处殿宇巍峨,景致极佳,闲置实在可惜,便闻风而动,迁居此处,每日诵黄庭经,以诚心修道为己任。于是,一时也有“仙游观”之称。此后,因唐代帝王嗜好礼佛,几次亲迎佛骨,于是举国礼佛修塔之行蔚然成风。刚住下时日不久的道士们见机不妙,只得动身“挪窝”。有的收起行囊又搬回了楼观台,有的身着道服飘飘若仙四海云游而去,留下的只有秃顶的沙门僧人,每日撞钟诵经,打坐参禅,几经辗转之余,道观又变回了寺院。

  •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 ,勾通南北 ,贯连三山。其中恋桥上部,丹柱长廊,雕龙绘凤,斗拱斜插,工艺精巧。跨过恋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

  • 一株是大雄宝殿前的千年古松,其高耸入云,枝桠横陈,四季叶青,鳞甲旬旬,其势夺人,被称为“千年古松菩提”。似守护寺院的天神,又似拔地欲飞的苍龙。凡寺庙,松柏,总领寺院草木之首,此松又伫立大殿之前,更显现着一种正统,一种大道,一种傲视。

  • 在印度的新德里,我拜谒过一座佛教寺院,那座寺院里的墙壁上,用生动的画面,再现了佛祖一个个生活的瞬间。我从来没有瞻仰过这样生动而让我震撼的图画,他们把佛祖由王子变成佛祖的过程,用一个个瞬间连接起来。站在一幅幅图画之下,我突然感觉自己醍醐灌顶。 

  • 是啊,这地方确实很少有人知道,初来乍到,煞是吃惊,在这深山野岭,竟会藏着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寺院,在寺院旁侧,还有一片小小的,已经废弃了的皇家茶林,几株野山茶散布于山花之中,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山、这水、这寺的悠远久长。我不知道;是谁重修了此寺,重振了佛门,使悉达多。乔达摩的香火绵延至2500余年的今天。

  • 烟雨茫茫,更增添了峨眉山的神密感。听人说,峨眉山是最有灵气的山,如同仙境一般,当我们登上“金顶”看到众多寺院香烟缭绕在烟雨中,寺院中传来的木鱼声和低沉的钟声穿过细密的雨帘,回荡在峨眉山的上空,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峨眉山的仙境,这个时候如果有位画家做画峨眉山的美景,我肯定也在画中了。

  • 禅师外出遇到了一个流浪儿,这个小孩很是顽皮,但也非常聪明。于是,禅师把他带回了寺院,对他百般呵护,关爱有加,并让他当了寺院的小沙弥。禅师一边关照小沙弥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禅师便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

  • 看,停车场旁边的四合院就是三丰祠,据说太极张三丰曾在这里住过。现在,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的古寺院群就是龙华寺了,寺院建筑宏伟,巧夺天工,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拾级而上,穿过山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清朝着名画家赵鹤清的“龙吟”、“虎啸”水墨画图,更是寺中一绝,画中老虎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他的眼睛都看着你。

描写寺院的段落400字
  •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漫长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安山寺,寺外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有几只大白鹅和彩色的鸭子在湖中央自由自在的游泳。我们顺着湖边的小道向寺院走去,两边的垂柳,枝叶相连,交织成一把大伞,整条路都被笼罩在树荫下。路的尽头立着一块奇异的大石头,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既雄伟又漂亮。寺院的门口左右各有一个小水池。左边的水池叫“放生池”,右边的叫“莲花池”。水池里养着许多金鱼,五颜六色的小金鱼,在水池里相互追逐嬉戏着,非常的活泼可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鳞光闪闪,漂亮极了。关于这两个水池,都有着各自美丽的传说,据说莲花是佛教的圣花,放生是佛教爱护生灵的体现。我们寻找着水的发源地,在不远的地方,我们看见了由青石雕刻成的龙头,从龙头里源源不断的流出的泉水,汇集在水池里,泉水冬暖夏凉,甘甜可口。泉水的旁边立着一个奇形怪状石头,上面写着:龙呼泉。

  • 这里是111国道的一段路,骑上摩托从小城南出路口向东,这里有个立交桥,桥下跑火车,桥上行汽车。南来北往的客车和运货车跑得飞快,不时有一列列火车鸣叫着从立交桥下面通过。过了立交桥,不远处便到了佛家圣地“金刚寺”。进到里面参观,寺院规模不小,正殿是五层六角佛殿,内有千手观音、卧佛、三世佛、八大金刚,还藏经楼等多处建筑。寺内磬竹声声,香烟缭绕,着僧衣芒鞋的僧侣们口里念念有词,一心向佛。走出寺院,一直向南,沿着公路随着起伏的山势滑行,感觉像是置身于世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客车、货车与我擦肩而过,想来我与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多少年才能偶然的一次相遇,果然是一种缘分。眼前的景物让人目不暇接。漫山遍野的果树已谢花待果,公路两旁站立着一行行小白杨,旁边苕帚梅花开得浓艳,那花有深粉、浅粉、还有白色,树与花为这条公路镶嵌两条漂亮的花边。那花边向前绵延百余里,花香扑鼻而来,让人舒畅无比。

  • 佛光寺位于和顺县城西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云龙山的北峰,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佛光寺于2008年7月开工,2012年8月1日竣工,由和顺县一流人士投资新建。佛光寺整个建筑遵循禅宗寺院“伽蓝七殿”规制,所有建筑均为砖木式的,共建有殿堂楼阁、亭台游廊、门牌楼等28座。其建筑设计,使得山峦、松树、殿堂间遥相呼应,达到了仿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浑然一体。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深深地陶醉其中了。走进寺门,一座小庙映入了眼帘。我们进去叩了头,烧了香,便参观了起来。佛像前有张桌子,上面摆满了贡品。其中,还有两座用糖果堆成的“山”。馋嘴的弟弟说:“额,好想吃一个啊。”听完这话,我们都笑了,弟弟却纳闷地问:“你们笑啥啊?”接着又来到大雄宝殿,里面的佛像更大、更多了,还摆着一张张桌子,下面放着叩头时用的垫子。大约十几分钟,我们参观完了佛光寺。弟弟提议说:“要不我们去广场放风筝?”大家全体通过。

  • 其中我影响最深刻的是“白马拖缰”这个历史典故,讲述的是一个穷苦少年因家境贫穷,以给老财主砍柴为生,在一个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在一旁挨冻,他忘记了老财主的狠毒点火来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烧热后给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纸马告诉他如果这匹纸马吃到千年谷草就会变成一匹神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风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风雪。第二天,财主不顾风雪,威逼着少年进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怀中的纸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毁坏了,他清楚地记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来到寺院,从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怀中的纸马一下就张口吞了下去,摇头摆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骏马,进山为少年驮炭而归。财主得知后,就想将神马占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谋半夜前去盗马,结果被白马踢翻在地。少年从睡梦中惊醒,跃上马背,与白马一腾空而去,马铃被财主扯落,散了一地,变成了摇之即响的马铃石,白马缰绳拖过的一条山梁至今寸草不生。这就是马铃石的来历及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白马拖缰”的故事。

  • 进入格聂圣山保护区,沿路可以见到据说是佛教法器—海螺之石的奇异大石,传说中取法器时留下的空洞痕迹和海螺形状一样,清晰可见。山中还有“药泉水”、“长寿水”,又苦又涩又咸的药水泉,据说能预防和治疗胃病。圣山脚下有至尊嘎玛巴一世活佛曲吉、迪松钦布1164年修建的康区最古老的白教(嘎举教)寺庙—冷谷寺,寺院位于格聂圣山和海拔5807米的肖扎神山峡谷之中,寺内除收藏了大量经文以外,还存放着稀世之宝—母鹿角,从石中取出的法器—海螺,被誉为格聂圣山“心脏”的块形乳白色奇石,上面刻有自然形成的各种似毛管花纹。作为白教发祥地,高僧想德为求功德圆满都要到格聂圣山,冷谷寺朝拜、取经学法。冷谷寺西北角6公里外有格萨尔王遗址及其试剑之石和使用过的餐具,以及在石上留下的手印和脚印,王妃珠牧的帐蓬、坐椅,还有传说中的格萨尔王手下大鹏将领的岩石化身,栩栩如生孔雀开屏之山景,在神话传说的融洽中,一切景物都变得神奇而被赋予了仙气。

描写寺院的段落300字
  • 青青烟霭缭绕着寺院的金顶,街头横幅一样的风马旗,在散落的六字真言和丹珠尔(佛经)上飘动。身着红袍的小阿卡和喇嘛,摇着轻经筒的老妪和叩着长头的孩子,是这些寺庙共同的靓丽风景。在塔尔寺,听说朝圣者们要在大金瓦殿前叩满十万个等身长头才会离去。因为相传宗喀巴大师出生滴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奇妙的有着十万片叶子的菩提树,每片叶子上都现出了一尊狮子吼佛像。信徒们认为磕十万个长头,才相当于是给菩提树磕了一个头,只有当十万个长头磕完后,他们才会进殿朝拜,献上哈达。于是青海,四川,滇北,四面八方大藏区的信徒们不惜代价,用生命日复一日的丈量着大地和岁月。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这一播种虔诚,矢志不渝的仪式,将寺庙点缀得庄重而辉煌。我在他们身上看到无法形容的光芒,佛的光芒仿佛已经完全穿透了贫穷,穿透了人体,把他们送到了一个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言喻的世界。

  • 第一站是佛教圣地塔尔寺。此建筑之宏伟,历史之悠久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塔尔寺乃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大寺院,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共有1000多座院落。塔尔寺中,有一处景观相当值得一提——酥油花画。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寺中的僧人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酥油花大赛,我们所看见的作品,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品之作。仅是我看到的季军作品,便是宏伟壮观,画中人物也是雕刻的惟妙惟肖。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酥油雕刻的似乎有了灵魂,若不是有那一块玻璃板的阻隔,我还真的会担心他们离开自己的岗位,蹦到我的身上来。既然季军就如此令人赞口不绝,相比亚冠的作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啦。

  • 下午两点二十号,我们飞到了咸阳机场。爸爸的好朋友,鲁叔叔到机场来接我们,然后我们就直接到法门寺去了,法门寺位于陕西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镇,占地1300亩,有台湾著名设计大师李祖原设计。整个景区主要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及合十舍利塔四大部分组成,主要观看供奉世界唯一的释迦牟欧尼的真身舍利。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玄奘法师(就是唐三藏大法师)主持的大雁塔,也就是他从印度取的经书和佛教的经典放在这里,下午我们去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它于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已接待游客6000余万人。它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主要是以兵马俑而闻名,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兵马俑的一号坑已发掘了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马1087件,最后,还挖掘了二号坑和三号坑,还挖出一组秦陵铜马车,联合国已将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在一路上,听导游说,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得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塔尔寺是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寺、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佛教圣地。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寺庙还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此外它还以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闻名于世,号称“塔尔寺”三绝。

  • 我们又来到了西隐禅寺。西隐禅寺据说是1700多年前南宋康王赵构避难的禅寺,里面的佛像全都用玉石雕成。首先跨进的是天王殿,“进门拜弥乐”,拜完弥乐佛,我们就出了天王殿。天王殿东北就是钟楼,钟楼每天要敲108下钟。钟楼的对面就是鼓楼,鼓楼在白天是关门的,到了晚上才敲鼓,所以被称为“朝钟幕鼓”。天王殿北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前面是每个寺院必不可少的放生池。在放生池。在放生池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地藏殿和大悲殿。大悲殿里有一座玉雕的“净瓶观音”。为什么叫“净瓶观音”呢?通常我们看到的观音是站着的,手里拿着净瓶和柳条,这是观音的假身,观音的真身是坐在荷花宝座上的,她两手拿着净瓶放在肚子前,双眼微闭,多么端正、慈祥!放生池前面就是七佛殿。

描写寺院的段落200字
  • 坐了约30分钟的公交车我们就来到了灵隐寺。灵隐寺是中国佛教着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着名古刹之一。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灵隐寺自开以来,一直是我国江南着名的禅院。五代吴越鼎盛时期,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众三千余人的规模。

  • 来少林不可不游塔林。长眠在这里的,有寺院历代的方丈、住持和首座,也有曾经抗击倭寇,戍守边疆的功臣。他们生前于国于寺均是有大贡献者,圆寂之后英魂不灭,仍在这里护佑着少林。游塔林就象是读了一部浓缩的少林寺历史,穿行在灵塔间仿佛可以和高僧们对话,听他们讲述少林千百年来的碌碌风尘。只是可惜,逝者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尊重,不时有人攀上石塔,或洋洋得意,或假做虔诚。相机快门将他们定格,真想问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叫造孽。

  • 我们来到一块绿树成荫、芳草如茵的“风水宝地”。那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的笔直挺拔,遮天蔽日,如擎天巨伞;有的低矮弯曲,造型别致,似工艺精品。它们枝叶茂密,将华岩寺遮掩在密密层层的枝叶丛中,阳光只能透过树缝,射入星星点点的光斑,仿佛一个个英勇的卫士,守卫着这个美丽的寺院。那绿地毯般的草地上,开满了不计其数的野花,如一匹美丽的锦缎。蝉鸣、鸟啼,再加上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似乎它们在开音乐会。

  • “先有菩提寺,后才有安亭”,安亭在汉朝时仅是一所供来往行人避风躲雨歇息的亭子,自从三国时孙权母亲吴国太敕建后,由于香火鼎盛而扬名四方,以后才逐渐聚集成镇。菩提寺不仅是上海地区境内最古老的寺院,而且是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佛寺,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菩提寺曾几经磨难,仅剩下的建筑在文革期间被强行拆除。恢复重建后的菩提寺占地近12亩,殿宇为仿明清建筑,寺内还有6棵300多年的古银杏。

  • 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也常常向这个朋友请教一些佛教之事。有一次我问他:“你一个久居都市的人,猛然间进入寺院,几天都不与外界联络,能习惯吗?”“有什么不惯的呢?”他反问道,“如果你能摒除杂念,进入某种境界,其他的一切便都不重要了。”听他这样说,我打趣道:“既然你可以习惯,那不如出家好了,为什么还要回到红尘中,经历凡人所要经历的苦痛呢?”

描写寺院的段落100字
  •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北部,环基250公里的佛教圣地,素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尊称。在7月23日的清晨,我们一家三口和姥姥一起坐上了前往五台山的大巴。这次的旅行是由博山的一座寺院所组织的,虽然我千万个不情愿却还是于事无补。

  • 普云的家离袁季行乞的地方并不远。那个普云巷也是类似于袁季住的胡同那样的,集中了很多的平房的小巷。之所以叫普云巷,是因为那个地方有个龙城非常著名的寺院,普云寺。很古老的庙宇,很旺的香火。不过这些都是袁季后来才知道的。

  • 木雕艺术如《张胜温画卷》长卷、佛本身的故事、观音十八变等,格调高雅,独具匠心,堪称珍品。石雕艺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整个建筑、彩绘、雕塑风格与寺内清新秀丽的绿化美化,璀璨耀眼的灯光艺术相融合,营造出崇圣寺浓厚、庄严的佛教氛围,堪称现代佛教寺院的典范。

  • 唉!我还当这儿有多香烟袅袅、紫雾腾腾呢!这花草树木,这亭台楼阁,和普通寺院还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点也不好玩嘛!哎呀,不对不对!善哉善哉!我怎么能对佛祖如此不敬呢?天灵灵,地灵灵,阿弥陀佛快显灵,让我收回刚才的坏话吧!

  • 少林寺是一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古刹。寺院很大,我们从大门乘车进来,汽车约走了2公里。整个寺庙非常清静,路边栽了许多参天大树,有许多叔上面都有许多手指大的树洞,听导游说这是僧人练功戳出来的,多么厉害啊!树后还有一个大操场是少林弟子习武的场地。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个大殿,有许多人发自内心的上香,拜佛,募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