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秦俑的段落
描写秦俑的精彩片段
  • 秦俑

    描写秦俑的段落

    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各有差异。

    秦兵马俑的导游词》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秦俑的段落
  • 综观秦俑军阵,可以反映出秦军作战并非仅使用单一兵种、阵法,而是常用多兵种、多单元、多手段、多样战术的合成阵法击敌。秦俑一号坑步兵军阵坚固有力,二号坑技术兵种机动灵活,三号坑警卫队戒备森严,这种合成阵法具有高效能、战斗强的的显著特点。

  • 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 翻开文集,游于文字之中,再借先生的眼睛观察,我却感到了一丝苦。我用心灵与秦俑对话,听到了繁华不再的咸阳城的一声叹息;我用心灵与月牙泉窃语,感受到风吹狂沙中小泉可能在弹指间埋没的恐惧。我感到苦,这苦是心灵上的。

  • 1978年9月,秦兵马俑还没有对外开放时,希拉克参观了为数不多的几件文物后,便充满激情地说了这句话。他预测秦俑将成为今后海外游客旅游中国的主要原因。的确如此,秦陵兵马俑发现23年来,一方面来陕西旅游的人逐年增加,一方面秦俑作为友好使者走出国门遨游五大洲,从而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秦俑热。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说:访问北京的各国领导人或元首,都以前往西安参观兵马俑为一大乐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秦俑享有如此高的声誉?让我们到秦兵马俑博物馆去看一看。

  • 乘火车到西安后,我们在宾馆住下。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随着导游来到了秦兵马俑。人员到齐后,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从1号坑开始。只听导游边走边听介绍:秦始皇陵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当地5个杨姓村民在抗旱打井时,无意中挖到了秦俑,赶紧上报,并经博物馆认定,确认它为皇陵的一处陪葬坑。从此,兵马俑陆续被发现,到目前发现已经开挖的有1.2.3.4个坑,虽然偌大面积的秦俑坑只占整个秦皇陵的万分之3.5,可是其占地广阔,气势壮观,历史深远,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参观。

  • 不一会儿,我跟随讲解员来到了秦俑最多的地方,有高级军吏俑、铠甲武士俑、战袍武士俑、铠甲军吏俑、跪射俑、立射俑和百戏俑。除百戏俑以外都是军官类,百戏俑是杂耍艺人的形象。只见秦俑身着战袍,排成几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这些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都各不相同。这些威风凛凛的兵马俑,使我赞叹不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奇迹呀!

  • 身处这个历史的奇迹中,你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你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兵马俑粗犷的气息与豪迈的脉搏,那秦时生命的繁华与喧嚣都深锁在这一排排整齐而各异的秦俑中。充斥在这地宫里的鲜活的秦俑,带着它时代的使命,与泥土瓦砾一同守候着千年的寂寞,在无数个薄雾氤氲的夜晚,仰望着明月孤云,向大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 那些不仅仅是有文字的块垒而已,也应该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古罗马的斗兽场,玛雅神殿,庞贝古城,西安秦俑也是,当我们凭吊古文明的遗迹,更能感受文明史每一页都是经过几代人漫长的书写留下的。只不过人类在进步,回眸时却看不见视线外的来路。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秦俑不仅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也祭奠着一切消逝的文明。昨夜的残梦不能分辨,昨夜的文明已成西风中凋零的碧树。

  • 出了小厅,出了陈列馆,我们来到一号挖掘坑。刚进门,我就被它的宏伟气场震慑了。它一望无际,每个小坑里都笔直地站满了秦俑,挨挨挤挤。头戴冠冕的,脸布胡须的,眼神凌厉的……个个神态不一,各有其表且栩栩如生,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这样的精雕细画的。它们的发髻全都向右,这是大秦的一种习惯。远处一望,好像来到一片海域,雄壮得令人惊诧不已。一号坑还有尚未挖掘完毕的地方。横木横穿,秦砖堆积。有几个人头戴头灯,正用刀仔细地修缮文物。坑土里还散落着已经出土的秦俑,还有的只探出了脑袋……

  • 秦俑以“大、多、精、美”的艺术特点征服了世界各地前来观赏的人们,勘称世界雕塑艺术中的珍宝。所谓的“大”是指其规模宏大,三座兵马俑坑占地面积就达2万多平方米,这样大的一个地下雕塑群展现了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军团,让世人震撼。所谓“多”是指其数量多。三个坑出土陶俑陶马近8000件,他们身着不同的服饰,手持不同的兵器,亮出不同的姿势,站立在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的方阵,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大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所谓“精”是指每件陶俑陶马,大到体型结构,小到毛发须眉,都做到了精雕细刻。

  • 追求不一样的精彩,要求我们有创新精神。当“第一夫人”彭丽媛第一次同国家主席习近平亮相在世界镜头之前时,她那稳重大气,端庄得体的服饰注定让人们关注,而其设计师马可也被人们熟知。马可和她的设计品牌“例外”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风采。马可具有创新精神,她让秦俑做她的模特,她把中国的泥土搬到巴黎时装周会场,她把织布机运到皇宫后花园……在别人紧追巴黎时尚潮流时,马可展现自己独特的中国时装魅力,她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巧妙地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塑造真正的时装。 

  • 人言:“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自古埋皇上。”在西安街头出售的各种旅游地图中,有一种是专门标识陕西境内所有古人陵墓的。放眼望去,在这个秦俑形的省份里,遍布着迄炎黄、穿商周、越秦汉、跨隋唐的大大小小几百座古代名人的墓葬。其中仅帝陵就有七十余座——这还不包括那些已湮没在茫茫历史深处连名字都不曾留下的远古帝王们。

  • 西安的第一站便是遐迩中外的----秦俑博物馆,一进门,便可见几个巨型建筑物展现于眼前,这里面,难道就是距今已有千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吗?建筑物前立着一个大大的标志,外圆内方,爸告诉我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仔细端详着它,我不禁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环顾四周,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其中有许多外国人,这使我对兵马俑---这一文化遗产更加敬重了。

  • 7月5日阳光明媚,我们坐车来到了秦俑博物馆(就是俗称的兵马俑),我们最先看了环幕电影,那部电影讲秦王赢政统一了中国后,开始建造兵马俑,完工后不久,项羽灭亡了秦国,把兵马俑几乎破坏殆尽。后来一位当地杨爷爷打井时挖出了一个兵马俑的头,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才得以重见天日,全世界的游人们知道后纷纷赶来参观,给当地人带来了好处,所以当地流传一幅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是“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

  • 秦俑是秦始皇嬴政的陪葬品,内有战士俑等人形俑,形态魁梧,战士俑的武器各不相同,有的手执三叉戟;有的手执朴刀;有的手执弓弩;有的手执羽扇;有的手执红缨枪;有的手执飞刀;有的手执砍刀;还有的手执宝剑,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复兴大秦”,只要秦国一统天下,那么他们必然能当上高官厚禄,相反,他们可能只是一堆白骨,最好也只能变成俘虏。此外,军队还有医疗员、炊事员等重要职责在队列之外安候,丝毫不敢怠慢。

  • 在一号俑坑里,被挤挤攒攒的人潮凑拥着,小广播里传来明快、清润的声音。说克林顿访华来这里时,馆长说:“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2000多年前的地下军阵吧!”翻译的人却译成了“现在就请总统阁下检阅这支地下部队吧!”克林顿幽默地点头说:“这正是一个总统应该做的。”我情不自禁地思量,这一个个身材魁梧,威武雄健,形态万千,栩栩如生,面容各异,形象逼真的秦俑,牵系着多少人敬与爱的情怀

描写秦俑的段落300字
  • 汉兵马俑、汉墓及汉画像石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在距楚王陵不远处,我们便来到了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在我心中的形象便是西安秦俑的模样:雄伟高大。到了这里,我便很是激动,伙伴们大多跟我一样,想一睹兵马俑的风采。一进门,便兀自向高远处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正疑惑着,看见伙伴们站在一个低矮的玻璃罩前,俯身看着,便也目光下移,看见一群整齐的“泥娃娃”,这就是兵马俑?怎么这么小?心里很是失落。它们个个四五十厘米的个儿,跟秦俑相比,它们确实要小得多,难道这工艺还越来越退步不成?但再仔细看看,它们的表情似乎比秦俑要丰富得多,细腻得多。许多兵马俑显得哀伤,有的便张嘴大哭,抬头向天,不能自制。如果说西安秦俑是写实,那么此时的汉兵马俑便是一中写意了,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 记得我第一次出发来到高原的时候,被犀利的风与寥落的空旷所震撼,那种鲜活且凝重的颜色能灼伤我的视网膜。我始终认为黄土高原上那些铿锵有力的线条就是我的灵魂,我无法抗拒这种精神上的追讨,或者说这更像是一种潜意识中的虔诚。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情感,灌注于黄土之中,凝结于一个个秦俑的胸腔内,在某一个时刻化作一个个灵魂,透过千年的尘沙,震撼着阴暗潮湿的思想死角。我很抱歉用这样的描述来探索黄土的精神,我要说明的是,黄土一但被铸成兵俑,它便成了极其生动,且智慧饱满的生命,站在他的面前,我们都会感到不安,这种不安又源于什么?可能是这凝重的陶土的巨大精神穿透力,又可能是另一个“我”的注视,这种注视似乎可以让我们安静下来,抖下身上的灰尘,倾听一种良知的呼声,在那个时候,我们则成为一个想要回家的人。

  • 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始皇。秦始皇姓赢名政,他“奋六世之余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并且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世袭,所以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统一国家的法律、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在统一全国之后,对内发展农业,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金”,秦始皇虽然勤于政务,但是为了统一思想,他“焚书坑儒”,为了享乐,曾募集70万刑徒修建“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公元前210年,在出巡途中,秦始皇暴病死于河北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 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中国西安将聚焦世界的目光,这是继1999年昆明年沈阳之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来到中国,将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盛大开幕! 西安世园会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属级别的国际性园艺博览会,园区占地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总投资20亿元,会期183天,将有10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参观人数1200万人次。 自1851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园会”以来,目前共举办过30多届,其影响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为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功塑造了城市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引发投资新高潮、带动产业发展、拉动了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建设体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描写秦俑的段落200字
  • 最后,我们还去了“秦始皇帝展览厅”,这几个字是用秦文写的,如果不是导游介绍,我还以为是驱鬼的咒语呢。展厅展出了各种古铜器、兵器、战车仿制品等。秦俑发现人----八十多岁的杨志发和杨新满两位老先生,他们在打井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这个世界奇迹。这次幸运地碰到他们亲自在现场签名售书呢。我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接受了他们的签名,并合影留念,做为永久的记忆。

  • 导游说了一个关于兵马俑的事例让我又惊讶了一次:“美国的克林顿总统来到中国看兵马俑,他希望可以带一个回去,中国方面说找两个一样的给他一个,但是全部的秦俑都找了一遍,居然没有一个是一摸一样的。”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古人真的很厉害,那么多的兵马俑,居然连一个一样的都没有,这是要花费许多的人力和资源,我从心底里佩服古人的智慧。

  • 西安的名胜古迹很多。我们将要参观的是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以东35公里处,自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经有数百万游客不远千里来这里参观。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戴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不难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另一个俑是一个官吏俑。你看,这个官吏俑身体向前微微倾斜,头戴一顶方桌般的帽子,双手作揖,浑圆的脸上充满了坚定与严肃。凝视着他的眼睛,我感到了一种威严不可侵犯的力量。他好像在提出一个有关国家安危的重点决议,要不他怎么会这般严肃庄重?看着他坚毅的面容,我仿佛听到了一句句沉稳、充满着自信与威力的话语,仿佛看到了他脚步稳重、威风凛凛的身姿。“秦俑写实,汉俑写意”,汉俑的“意”之深,让我佩服,让我陶醉。

  • 五千年的沧桑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不必提及四大发明远播世界,不必提及秦俑兵马气势轩昂。单是故宫的辉煌,便足以笑傲东方。几千年的积淀,让中国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汩汩滔滔延续至今。我们记得岳飞抗金,我们记得虎门销烟,我们更记得八年抗战。为了民族生存,多少钱前辈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先辈抛妻别子,洒尽最后一滴血。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了祖国的万里锦绣河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为您的孩子,我感到自豪。

描写秦俑的段落100字
  • 1992年。21岁的马可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并凭借作品《秦俑》拿到了第二届“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的金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此后几年里,马可还相继荣获了“中国十佳设计师”、“五位最优秀设计师之一”的称号,因此许多大型服装公司都对她抛出了橄榄枝,想高薪聘请她加盟自己的企业。

  • 兵马俑具体包括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我们首先来到一号坑,刚进入,我就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一号坑好大呀!”它是秦俑三坑中最大的一个,它长约230米,宽约62米,总面积约4260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发掘约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俑马近2000件,木质战车20辆,估计一号坑埋藏有陶俑、俑马6000余件,战车约50多辆。

  • 我们先来到了兵马俑一号坑,一号坑为长方形,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兵马俑的神情都很严肃,但他们手里空空如也,没有武器。导游告诉我们这些秦俑以前是有武器的,大多数被项羽拿走了,剩下的被工作人员拿去保护起来了。

  • 我最喜欢的就是将军俑了。将军俑又称高级军吏俑,目前只出土了7件,是秦俑坑中级别最高的陶俑。这类俑头戴双尾鹃冠,身穿双重长襦,脚尖是方口并向上翘的鞋穿在脚上,身上穿着铠甲,甲片是鱼鳞形状,有一角硬币那么小,上衣短,甲的周边装饰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双肩与前后胸部多有彩带系的花结,看起来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 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来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没有区别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庄严肃穆,似乎不仅仅是个陶土人,而是敢冲、敢杀、敢于嗜血的强大军队!他们身上的尘土也为它们增添了无尽悲壮的沧桑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