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古建筑的段落
跨过古朴凝重的三扇朱漆大门,进入殿区,右侧便是西施殿。西施殿依山而建,是一重檐歇山型仿古建筑。正殿三间两弄,坐北朝南,“西施殿”匾额题字,出于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之手。殿前以拱桥为主轴线,配以水池和东西侧厢。据称,殿区所用的一万多件建筑构件,都征集于民间明、清时期的木雕、石雕原件,工艺水平高超,组合巧妙合理,布局错落有致,基调典雅古朴,可谓匠心独具,使整个建筑,成了明清两代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加重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底蕴。殿中的西施塑像,凝坐于台座之上,风姿绰约,后妃装束,但又不失越女村姑的风采,同古典风格的建筑十分协调。塑像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诸暨籍教授傅维安创作。西施殿前两侧,各植一棵合欢树,又称“夜闭楸”,是日本专访西施故里代表团带来的,1990年9月栽种于此。旁有仿刻的日本蚶满寺西施碑。一边是刻有“象泻雨,淋打合欢树上花,楚楚赛西施”句石碑,据说是三百多年前,日本圣松尾芭蕉先生的手迹,足见西施美名早已远播异域。
《浣纱江畔的思念》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