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悲壮的段落
首句“此地别燕丹”,直陈史事,抒写当年易水之畔,太子丹送别荆轲之事,起笔便显不凡,远离了儿女分别的惺惺之态。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要去刺杀秦王。太子丹、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即丧服)送荆轲于易水,在当时看来,根本就是以弱击强,以卵击石之举,但荆轲却不畏强暴,慷慨赴死,明知此去会天人永隔,但竟毫不退缩,堪称千古英雄。而此时诗人送别友人,也颇有当年易水别荆轲之境,因而自然而然便想到了借用古人之事来抒自己心中之情。因为此时唐王朝已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如骆宾王一样忠于唐王朝的分子对此深为不满,心中时刻期待能为恢复李唐王朝做出一番事业,自甘牺牲的心境牢牢占据着诗人的心理。诗人此次送别,送的是谁?所送之人去做什么?虽未言明,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所咏史事,当不难推出所送之人当与诗人一样同属忠于李唐王朝的死士,所送之人所行之事也必类似于荆轲之事。因而心中才会升腾起愤怒、慷慨、悲壮、激昂之情。这句诗在交待了送行地点的同时,已暗暗定下了为复国大业而甘牺牲的英雄主义基调。
《今日水犹寒》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