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900字 1000字 450字 200字
年级:
全部 高一 四年级 初一 初三
第一课初三作文推荐
  •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第一个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父母教会我”。这就像一堂主题班会,一共有“孝”、“爱”、“礼”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一个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摇滚歌手为什么只愿做回一个平平凡凡的父亲?我想,一定是因为“爱”吧!“十年前,我在舞台上披着长发唱着摇滚,许多人觉得我挺酷”,但为了陪伴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秦勇...

共找到10篇关于

第一课初三

的作文

爱的第一课程

初三|议论文|1200字以上

当母亲孕育我们的时候,

我们就来到了世界。

在这个隔着肚皮的小世界里,

俏皮的运动、

当一个新生儿的出现。

直到后来的长大成人。这期间,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让相同生命的人,却过着天差地别的生活。有着天壤地别的思想观念?

首先,我自认为,孩子的后生,也就是教育,是一个很致命的理由。

中国的古式教育是迂腐的,他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满嘴的之乎者也,

还有陈旧的等级制度。这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了等级概念,

他们会从潜意识里将人划分为三五九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我很欣赏领带启蒙运动的先辈们。

他们受到西方思想的熏陶,可惜由于封建观念早已在人类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维新运动也就到此作罢。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打着民主的口号,但始终对孩子们施行硬式教育。

他们共同的观念就是:“为了孩子的前程,就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是,这没错,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惜血本的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做投资。然而澳大利亚和我们不一样,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一个强国,他们有一句很经典的说法“再富也要穷孩子”,相比之下,我们这些中国的孩子就像温室花朵一样,我们经不起风雨,经不起摧残。

现在的竞争是呈上升趋势,而孩子们的压力,观念也跟着成正比。我,一个接受中国文化教育的孩子,我想谈谈关于教育的看法。我觉得当我们来到世界,睁开眼的那一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无疑是我们的父母,那一刻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觉得比起学校里,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的影响应该来得更深远。中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上梁不正下梁歪,”我觉得这个比例还是占有绝对性的。不然又怎么会流传至今,还不被打破呢?我们对于一个陌生的人,首先我们会从谈吐对他进行扫描,紧接着,如果这个是一个言辞糟糕的人,那我们应该会对他的父母不会有太大的好感,没错,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像他父母的一面镜子。最起码在我们对一个不了解的人,我们首先就会这样联想。

我想一个从骂骂咧咧长大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一定是一个极易恼怒的人,而且他的心理一定会比一个得到爱与正确教育家庭的孩子来得脆弱,还有,现在的青少年犯罪分子,一个个涉世未深,怎么就会步入歧途呢?经过调查,大部分的犯罪青年都是因为家庭支离破碎,或者家庭暴力,尤其当他们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反叛期,同时这也称得上命运的归属期,那些不法分子为什么会有心理变态的倾向呢?原因还是只有一个,他们未能得到一个正确的,有爱的,教育方式,这个教育的根本也就是家庭。家长们总有个片面的想法“我让你三餐吃得饱,穿的暖我是哪里对你不好”,错,这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不管他们给的条件再豪华,但只要没有爱,没有正确的教育,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他的孩子始终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小时候,当爸妈于我们有摩擦时,难免会私下咒骂。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呢?我想那时候那位家长会有两种行为,一:拿着皮鞭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抽一顿。二:搞不清楚状况,满口脏话,一哄而出。。

孩子们在犯错误时,其实是属于惊弓之鸟,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很小心翼翼,这时,我想更需要的是家长们的安抚,为什么现在孩子就早早的没有童真呢?因为现在的家长们总会给孩子灌输早熟的思维方式,他们失去了幻想,从此他们便会以自己的想法是愚蠢的来否定自己,为什么现在家长们早早精心培养出来的小神童们到了后来便销声匿迹了呢?孩子们需要的是爱,需要的是从心灵上的基础教育。

德国,二战期间的头目,但是德国在教育孩子方式上却别出心裁,他们首先让孩子学会爱,他们在生活小细节中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并写出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而中国的家长们,只会在口头上教导孩子,要学会去爱,如果你没有以身作则,那么一个懵懂的小孩子怎么会理解什么是爱呢?

我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希望中国的家庭,能把爱作为第一课的基础教程,一个没有爱的孩子,他们的身心是不完整的,一个不完整的人以后很难不会误入歧途。拥有爱的孩子,才可能会有繁花似锦的前程,为了你们孕育更好的下一代,让爱为第一课程的观念植入我们的生活。

惠安五峰中学初三:蒋琼霞

月亮就像一个追赶着上班的人,早早地挂在了树梢上。时间就像一阵最凉爽的轻风,带来了新的开始,新的学期,新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中讲述了许多的爱与美,但是让我最感动的是“最美乡村女教师”与她的学生们的故事。在海拔1800米的一个不起眼的山村里,有一所高原乡村学校。从那里走出了一位最美的乡村女教师——邓丽。她是一名“资教”老师,自从她来到高原小学,这里的一切都改变了,开始有了英语,音乐,美术和舞蹈课。以前一些没出过山、胆小的孩子们现在竟然都大胆地对陌生人跳起舞来。邓老师的“资教”快结束了,同学们非常依依不舍。他们做了两张精美的贺卡:“心灵美”和“笑容甜”,还送给邓老师一首歌。邓老师听着同学们的歌声,不禁流下了眼泪,她决定留在高原小学。邓老师说:“我在这里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曾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邓老师的爱就是这样美丽。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真正的美。

世界上的爱无所不在。爱在园丁精心培育的每一朵花中;爱在马路上清洁工人每一滴汗水里;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的每一笔,爱是边防战士手中紧握的钢枪……生活处处都有爱,爱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我们一定要为生活创造更多的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1000字

2011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今天是九月一日,学校老师让我们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今年的主题是“幸福”。节目现场,国际巨星成龙、航天英雄杨利伟、世界冠军邓亚萍、着名学者于丹、钢琴家郎朗、法网冠军李娜等社会知名人士分别就“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并教给了我们拥有幸福的一些方法。

这一堂“幸福”课,还重点讲述了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重庆跳太空舞步的校园师生和带着养母上学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温馨感人,震撼人心,让现场所有观众为之动容。三位央视名嘴主持董卿、王小丫与撒贝宁与现场嘉宾、观众一起享受幸福的欢笑与泪水;现场更有新颖独特、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与现场孩子、网友们一起寻找幸福的真谛。

让所有学生成为幸福的人。通过“开学第一课”倡导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是要为明天幸福奠基,也要关注学生今天幸福的理念,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幸福,在努力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同时也倡导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让今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开学第一课对于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好的开学第一课,以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和深情至爱,以学生关心关切关注的问题切入,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学生开启新的学年积极有针对性的引导。今年9月1日,上好全国的“开学第一课”,使之成为学校开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聚焦孩子们的“幸福”,今天是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幸福”课。我不懂什么是幸福。没有辨别对错的敏感。自从今天看过中央一套的《开学第一课》,触动了我的内心,如何让孩子找到幸福方向。让孩子幸福不止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学会乐观、拥有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今年《开学第一课》录制现场,成龙、杨利伟、邓亚萍、郎朗、于丹、张译、撒贝宁、王小丫、董卿等社会知名人士隆重向全社会首次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宣言全文如下:

成长我要成长,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乐观我要乐观,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自信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感恩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每天想三个值得感激的理由。

分享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快乐越多。

宽容我要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沟通我要沟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做别人的开心果。

关爱我要关爱,和长辈交朋友,和同伴交朋友,和动物交朋友,和自然交朋友。

赞美我要赞美,帮助别人发现优点,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努力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奉献我要奉献,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

四中初三:1127909072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500字

又一新的学期,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给我感受颇深。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要讲的是“孝”“礼”和“爱”,这对我的感触很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觉得我也应该去好好的孝顺他们。

人生必须扣好第一课扣子,而这个艰巨的重任就落在了父母的身上,父母教我们走路、说话和写字,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埋怨父母,而当我们长大后再想孝敬父母,一切都已经晚了。我们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列火车,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父母是车头,我们是车身,总是躲在父母的身后;而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就成了车头,父母就是车身,车身需要由车头来拉动,父母也就需要我们照顾。

爱,是给予,是付出。爱不只是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更是亲人之间的亲情,更是朋友之间的帮助。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歌手秦勇表达了他对他儿子的浓浓的爱。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字眼,爱是温暖的慈母手中线,爱也是对他人的帮助。我们需要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

礼,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着我们个人的素质和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尊重老人,善待他人,给人让座,遵守交通规则,都是礼的表现。礼是立人之本,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说成无礼不成大事,在生活中,我们有礼貌都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他人的好评。

所以,礼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这一个多小时的视频,给我了无数的启发,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礼貌待人。做到这几点,我觉得,我又成长了许多。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1000字

2014的今年的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讲的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情如和煦春晖,温柔地照耀我们成长,父母情如涓涓溪流,守护着我们无怨无悔。“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郑渊洁、容祖儿、秦勇等都以身边一些看似细小的事,向大家传递出父母爱之伟大和深沉。我想起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风化雨,伟大而深沉呢!

启蒙我们的有很多人,如:周边的朋友、校园里的老师。我们像刚探出头的嫩芽,需要园丁的精心照料。而老师便是其中的园丁之一,可是除了老师们,还有两个人的对我们的人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因为从我们一出生开始,父母不仅是父母,还是我们生活的导师。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的严厉,无时无刻管着孩子,不给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培养出十分内向的孩子,不然就是不敢去想象的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宠爱,这样就渐渐的变成了溺爱,如果像这样的娇生惯养,一定会培养出许多坏习惯,孩子变得说一不二,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有一天独自走上社会,有谁会满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但是如果这两种巧妙的结合,各取一点、融合其中,就会变成一个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我家就是这样的。

妈妈,用“严母”这个词来代替,再好不过了。她对我的学习、生活等等的一系列东西要求都很严格。平常还经常让我多看课外书。当时的我还不懂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埋怨,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爸爸,用“慈父”这个词来代替,再好不过了。他平常对我无微不至,每天都会询问我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同时他会抓住我的每一个一点进行表扬与激励,使我更有上进心,更加渴望进步!

妈妈的教育,犹如山一样,表面只是静静的,可在背地里,她无数次的在鼓励我,通过其他的方法,以前,我没能体会到这种教育的方式,可现如今,我已经彻底明白了这种在狂风中依然稳定而沉着的方法;爸爸的教育,犹如水一样,每次都能给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冲的动力,让我无时无刻都充满信心。他们经常告诉我,做事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诚实、不可以说谎、要学会宽容、友善、学会尊老爱幼,懂得知恩图报、知道无功不受禄……虽然有时候听到这已经重复几百遍的话觉得很烦,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总很天真的认为,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很应该的,在普通的事。现在坐下静静想想,这是一种十分伟大的精神,这也许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爱,不容置疑。

父母的教育决定了我的一生,我们要去虚心接受这份有时让我们很烦的东西——教育。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1000字

2014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第二讲是“礼”,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没错,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美德以礼为先,一个人没有礼节便不成方圆。

“不学礼,无以立。”正如孔子所说,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张良在秦灭韩后,立志为韩国报仇,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并让张良帮他捡起并穿上,虽然张良内心气愤,但为了不失礼节还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要求张良次日五点与他会面,老人反复提出无理的要求,可是张良从未失去应有的礼节,最终经过了考验,从老人那里得到一本宝书,并靠着这本以礼而得的书辅佐沛公刘邦,为他献计献策,最终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可见,礼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时刻保持做人的礼节,最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以礼为其标志,但是在国外亦有不少的礼仪之士。正如西班牙小说家松苏内吉说的“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在当今的社会只有以礼待人,方能与人和平共处,结交良友,成就一番事业。又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礼貌使那些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相待的人喜悦。”无论是否必要,在如今繁杂的社会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礼貌,人们总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哪有人喜欢成天说话粗鲁、蛮不讲理的人呢,又哪有人不喜欢笑脸相迎、以礼待人的绅士呢?爱默生说得好“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许多人会说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还要多费时间做这些无意义的事呢?如果做事直接一点不是更好么?可他们从未想过,生命不仅仅只为“做事”、“成功”这样的词存在,有了礼仪,人就好比是一座打开了所有窗子的房屋,人人都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如果人人都有了礼节,沟通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行事也会变得更加简便、快捷,有时再多花了一些时间以礼待人后,会在成功的瞬间发现不知何时身边又增添了一个值得信任、同时愿意与你一同奋斗的挚友。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道德品质,我们中华民族只有人人做到有“人,利后嗣。它不仅代表一个人的样貌,更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礼”,才不会被外国人所轻视,才会在世界大放光彩,才会成就一个真正伟大的中华民族。

幸福在哪里?《开学第一课》给了我答案:幸福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每个人都需要它。

10岁的男孩刘浩,弹得一手好钢琴。在节目现场,一段优美的旋律飘进了我们的心里,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出自一个盲童之手。他看不见黑白键,看不见五线谱,但他的钢琴弹得那么娴熟。他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他的背后还有默默支持他的妈妈。是妈妈把五线谱译成盲文,在牛皮纸上一针一针地扎洞;是妈妈带他找遍一个又一个钢琴老师却屡屡遭拒……妈妈的爱让刘浩洋溢在幸福之中,他乐观地说:“我和正常人一样,只是看不见东西,别的我都能干。”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了,这让她的妈妈也充满了幸福感。

这件事让我充满了愧疚。我的条件和生活环境和刘浩相比可以说要好几百倍了,因为我至少可以看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一生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而我拥有光明的世界却不满足。我常常抱怨身边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不够幸福,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可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注定是幸福的,不管命运是好是坏,幸福都不会离开。其实我一直也是幸福的,只是有许多情感将幸福屏蔽了,那么以后我会让自己更幸福。

传递幸福也是一种幸福——在巫山县笃坪小学教书的王忠华老师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王老师是个年轻、追求时尚的老师,他带动自己的学生也追求时尚。前些天曾有一段小学生集体跳迈克尔·杰克逊舞蹈的视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是王老师教学生跳舞,山村的孩子几乎不知道迈克尔·杰克逊是谁,王老师用这样新潮的方式带给了学生很乐和幸福。王老师关心学生,照顾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学生都喜欢这个老师。有的同学看了也许会说:“如果我也有这样的老师该多好啊!”事实上,我们的老师也一样爱我们,关心我们,甚至比那个王老师付出得更多。仔细想想看,我们的老师平时是怎样做的,你会发现拥有这样一个好老师是多么幸福!幸福时时刻刻将我们围绕,难道你还没有感觉到吗?

节目中还出现了“最美女孩”孟佩杰的身影。她照顾半身不遂的养母,从8岁到20岁,整整12年,不离不弃。她的养母感动地说:“我养了她3年,她却要养我一辈子。”是怎样的情感给了她如此大的动力啊!孟佩杰说,是养母给了她一个家,让她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所以她必须照顾养母。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只要有幸福这笔宝贵的财富就足够了。

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我想,只要我们分享幸福、珍惜幸福、传递幸福,那么我们会共同拥有一份大幸福。让幸福无处不在吧!

湖南省华容县实验初中初三:陈诗洁

开学第一课,学年第一站

初三|记叙文|650字

当婴儿呱呱坠地之时,世间便多了一份爱,这爱,堪比天高,堪比地广,因为这是纯粹的父爱与母爱,没有一丝杂质;当幼儿咿呀学语之时,世间便多了一份爱,这爱,稚嫩无比,纯真无暇,因为这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懵懂的孝心。生活中有一种文明叫礼仪,坎坷中有一种不屈叫自强……

这,便是开学第一课所教给我们的。

开着摩托去旅游,最重要的是带着父亲,他眼看着与爹爹一起唱曲子的老人越来越少,爹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他做出了重大决定:一年仅有的二十多天假期他献给了爹,他陪爹爹去旅游,这种牺牲,是儿子对父亲的孝。深沉的爱,充盈着七旬老人甜蜜的回忆。

记得舞台上的摇滚歌星吗?是什么使他在红过半边天之时退出舞台?是父爱。灾难使他的儿子大珍珠患上了重度感统失调症。这个命中注定要痴呆的孩子,他是不幸的,可他又幸运的有一个爱他的“父王”,父王的爱矢志不渝,为一个简单不过的“we”他学了3个多小时也不会。而这种毫无成效的结果并未使父王懊恼。听!这孩子在舞台上唱的歌,多动听!父王的爱可以使命运屈服!

礼仪是为人之本,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开学第一课中,老师们虽然表演了一个很夸张的小品,可却是生活中每一种不文明行为的缩影。小小的不文明行为便可能引发激烈的争吵,而简单的微笑便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像空姐那样时时微笑吧!像空少那样优雅的走路吧!生活因“礼”而更加美好!

那些不屈于命运的藏族孤儿啊!别人的耻笑,生活的艰辛均不能使她们屈服。对梦的追求不会轻易放弃,理想在心中,再大的坎坷也羁绊不住她们。她们有“张爸爸”,有执著,有追求。少年当自强,她们身上,承担着未来!她们的自强不息感染着所有的人!

教以彰德,大道行敦。礼运天下,纲纪为分。爱人济人,君子之伦。强国盛世,世道方尊! 

——后记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1200字以上

2014年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育我”,一个有关亲子教育的问题。虽然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但我想到的更多是父母对孩子的沉甸甸的、负责任的爱!物欲横流的社会,难免会有所迷失。每一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故事都在上演,父母的苦心,孩子的叛逆,纠扯着观众的心。其实,很多人很多家庭的悲剧,是孝道缺失的悲剧,如果我们都能像父母善待我们那样,去善待父母,生活该有多温暖人心。

孝是做人基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任何一种爱都应当回报,更何况我们的师长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记师长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与人不善则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为社会所不容,为人们所鄙视,一个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难相信他的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会老;你也要做父母,也愿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与你呢?从教育后辈而言,也应从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树立孝顺的榜样。

我们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面对无力周济穷迫的父母。也许;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忽视敬孝。有人会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挣了钱有了宽余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边;有人想,自己手头紧,等再挣一些钱之后,尽量让他们晚年享几天清福;有人说;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谋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说;她们没给我好的前程,没供成我上出满意的学界,不可理会他们;还有人说;她们没给我留下基业和治下家产,不赡养他们……听听这是什么话,殊不知,岁月无情,生死难料。父母一天天变老,很快就步入风烛残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黄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不需要每天大鱼大肉,每月有多少赡养费;只需求的是作为子女的几声亲切的呼唤,几句温柔的语言,些许点滴的孝心;哪怕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偶尔的嘘寒问暖,甚至是在父母面前的撒娇几下,他们就会倍感欣慰。能达到让父母体会到对自己从降生到长大成人、娶妻嫁夫、修房盖屋;她们一世的心血都注入我体内的亿份之一的情深,就是孝顺。父母就会赞不绝口。何况,大孝子是人人称赞,天地护佑呢。有人说:在孝道的天平上,不论是处豪宅,还是一片砖瓦,不论达到彼岸的一只鸿鹰,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不论是数以万计的金钱,或者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他们都是等值的。

老话说的好,养子方晓父母恩。当你在溺爱你的儿女时,可曾想过当初你的父母也是这样的爱你的?你养儿女图个啥呢?又盼着儿女怎样对待你呢?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千拜佛万磕头,不如扎扎实实敬父母。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孝顺不能等!孝顺,是稍纵即逝的骨肉亲情;孝顺,是无法弥补的至亲至爱。在父母健在时,经常抓起手边的电话想打就打,问候他们是否安好,并报自己一声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们膝下承欢,共享天伦之乐。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给自己留一份遗憾!

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似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前进,他们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孝顺未必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给父母贴心的关怀,经常性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都能给他们带去贴心的滋润和甜美的抚慰。

工作闲暇之余,打个电话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时候,别忘了给父母买点贴心的礼物,不管你买什么,他们都会喜在心头;节假日尽量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朋友们,如果你们的父母仍然健在,那么我很想对你说,不要让父母总是翘首以盼,等你们回去,孝顺是如此的简单,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立即行动,把我们的孝心毫无保留的送给父母,不要让自己后悔没有尽孝道。

父母恩胜万金,春晖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犊情深,尽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的孝心和父母时刻相伴。

孝不能等,常回家看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初三|观后感|900字

今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的幸福密码”,这是关于讨论幸福的一堂特殊的“课”。

在这特殊的课堂里,有很多特殊的老师——国际巨星成龙、航天英雄杨利伟、钢琴家朗朗、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著名学者于丹等社会知名人士在谈幸福,当然,也有特殊的班主任—董卿、王小丫等著名主持人,还有特殊的班长——陆子艺、小小彬、豆豆。他们在讨论自己与他人的幸福是什么。

节目里面有很多故事让我感动,但我记忆最深的是王老师和孟佩杰的故事。

重庆的王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上班路上遇到他的学生,他会用摩托车把他(她)送到学校;学生肚子饿了,他就去买包子给学生。六一儿童节,他想让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表演。一天,他在网上发现了迈克杰克逊的舞蹈,就与体育老师一起费尽心思地为学生改编了一支适合他们的舞蹈。全校学生的那一次集体舞真是壮观极了!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学生要毕业了。对于学生来说,王老师留给他们最珍贵的,是一张CD。CD里面都是王老师与学生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学生们一想到就要与王老师离别,就伤心欲绝、泪流满面。王老师说和他们在一起受益匪浅。

山西临汾隰县人孟佩杰,5岁时父亲不幸离世,母亲把他送给刘芳英领养。“我让她叫妈妈,她就叫妈妈;我让她再叫,她就一连叫了五六声妈妈。当时啊,我心里就像糖掉到了蜜缸里一样甜。”孟佩杰的养母刘芳英说。孟佩杰8岁时,养母因病瘫痪,养父因压力太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后来,孟佩杰考中了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但她不放心她的养母刘芳英,就带着养母上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依然和养母住在一起。“我现在146斤,她只有94斤,但是她每天把我背来背去,帮我仰卧起坐、抬腿、揉脚…..”刘芳英说。孟佩杰说:“同学们几个星期才能见一次父母,我每天都能看得见我妈妈,我觉得我很幸福!”她们靠着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去买最便宜的菜,“妈妈总是说她亏欠我很多,但我并不那么觉得,因为是妈妈给了我一个家。”孟佩杰说。真是太感人了!刘芳英才养了她三年,她就要养刘芳英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比如王老师的幸福就是与学生们快乐地在一起;孟佩杰的幸福就是希望养母刘芳英长寿,永远生活在一起。孟佩杰的幸福可真苦啊,生活费这么少,还要每天那么辛苦地照顾养母。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微笑面对一切,就会发现幸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