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900字 600字 550字 700字 650字 450字 1000字 500字 300字 400字 350字 250字 15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三 高三 五年级 六年级 四年级 高二 三年级 二年级
智慧900字作文推荐
  • 阳光明媚的大森林里,处处春暖花开。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来,打探消息,花朵笑红的脸,随风摇摆,小河从睡梦中苏醒,继续唱歌,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始工作……一切都重新开始,一切都是新的。在乡间小路上,有一只威猛的老虎正在散步。这老虎身披黄黑相见的皮毛,就像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额头上的“王”字体现出了它的凶猛,不愧为“森林之王”。眼睛瞪得大大的,尤其在晚上,还会发出幽幽的绿光。还有那又硬又长的胡...

    作文《老虎与智慧
共找到10篇关于

智慧900字

的作文

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

初二|议论文|800字

人生长路,何其漫长!长路途中,一道道障碍,一条条沟壑在所难免,倘若一心向前,将永远无法逾越。这时,只有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迷雾中的的指南,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绕道而行”是沙漠中的甘泉,帮助我们重获希望;“绕道而行”是迷途的灯光,帮助我们抵达成功。由此看来,绕道而行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前进的方式与...

查看全文

生活因智慧而精彩

六年级|记叙文|1000字

每个人的爱好都可以给自己带来智慧:有人用美妙的音乐升华了自己的灵魂:有人用多彩的线条勾勒了字自己的人生:有人用优美的动作展现自己的气质。而我则是用美丽的图案为生活增加智慧的精彩。看着小小银针在绣布间往来窜梭,一点一滴的智慧也流露其中我的生活因智慧而精彩每个人的爱好都可以给自己带来智慧:有人用美妙的音...

查看全文

大自然的智慧

初二|散文|800字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成千上万种动植物,每一种生物都拥有它们的智慧,而这些智慧,远远为人类所不能及。曾经读过一篇关于蚂蚁的文章:一片森林中突然起了大火,在熊熊烈火中,动物们都惊慌失措,而蚂蚁并没有慌乱,并没有自顾自得匆忙而逃,而是迅速抱成团,滚下了山坡。虽然有牺牲者,但却不至于全军覆没,蚂蚁的智慧,延续...

查看全文

智慧地生存

初一|议论文|800字

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的生存之境伴随着艰难崎岖。如何才能傲然绽放生命之花?其实,不靠拼命硬干,也不靠投机取巧,最重要的,是学会智慧地生存。正如贵州石山上的树,生存环境恶劣,多石少土,那就适应环境,改变自我,把树干扎在石缝中,让树根长长伸出,团团抱住大石以牢固站立;无法汲取土壤营养,那就突破常规,改变生...

查看全文

生命的智慧

初三|议论文|800字

我们总是喜欢用生命的顽强来解释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但贵州的树告诉我们,生命不光需要顽强,更需要智慧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一条自然界亘古不变的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规律当然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命的智慧帮助我们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成为适者、能者乃至强者。生命的智慧是一种利用条件、...

查看全文

“智慧芯片”智慧否?

高三|记叙文|900字

罗家伦先生在《学问与智慧》中写道:“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假如将来有一天,人类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智慧芯片真的是“智慧”芯片吗?获得人类已知的全部知识等同于获取灵动的、不为世俗甚至规则所禁锢的智...

查看全文

智慧之道

初三|散文|900字

一段悠闲的午后,目光瞟到书架上的《尘尽光生》,发现有很久没读过了,轻轻的从书架上拿下,翻开那简洁的封面,开始沉迷到那无尽的故事中去。《尘尽光生》是以真实人生故事为内容,加上证严法师的智慧话语,为所有读者解除自身的困惑以及那些受困难而情绪遗落低谷的人。以人自身的爱,用宏伟的大爱,证严法师一句一句为人们...

查看全文

智慧的力量

初一|议论文|1000字

世间万物都蕴含着智慧,蜜蜂建筑蜂巢,蚂蚁建筑蚁巢,这是动物的智慧;司马光砸缸救人,诸葛亮草船借箭这是人的智慧。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认识的一生,思想的一生,灵魂的一生,智慧的一生。如果我们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判断,我们就没有做人那最起码的条件,所以更可以说明改造我们自己的思想,提高我们自己的觉悟,充实我们自...

查看全文

民族智慧代代传承

高一|记叙文|1000字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爷爷用玻璃做佛龛。爷爷少年时是大户人家的少爷,青年时遭遇侵华战争,中年时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做过地主,也做过农民,是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缩影。因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智慧在爷爷身上得以集中体现。爷爷做的东西,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做的玻璃佛龛细致又精巧,每...

查看全文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初二|议论文|900字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