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行大典举行完后,皇帝怒气冲冲的去找骗子,可骗子早已逃之夭夭了。皇帝决定派最好的侦探去查骗子的下落。侦探叫里沃,是整个王国最好的侦探,据说他处理过的案件,没有一个是不成功的。里沃先来到大街上,他想骗子应该跑不了多远,便四处问附近的百姓,百姓们都说里沃描述的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了半个月之久,里沃在大街上看到了两个乞丐,这两个乞丐里沃越看越像那两个骗子,于是里沃拿着钱假装去施舍他...
作文《《皇帝的新装》续写》
游行大典举行完后,皇帝怒气冲冲的去找骗子,可骗子早已逃之夭夭了。皇帝决定派最好的侦探去查骗子的下落。侦探叫里沃,是整个王国最好的侦探,据说他处理过的案件,没有一个是不成功的。里沃先来到大街上,他想骗子应该跑不了多远,便四处问附近的百姓,百姓们都说里沃描述的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了半个月之久,里沃在大街上看到了两个乞丐,这两个乞丐里沃越看越像那两个骗子,于是里沃拿着钱假装去施舍他...
那个天真的小孩的话传遍了全城,游行大典一路上百姓们议论纷纷。皇帝感到有些异样,努力地装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昂首挺胸地完成了这次的游行大典。
回到皇宫,皇帝狐疑地问道:“我身上到底有没有披着华丽的布料?”一时间,官员们都非常心虚。既害怕说出真相皇帝撤了他们的官职,又害怕皇帝因为他们的谎言出丑而大发雷霆。终于,那位善良的老大臣站出来说:“恕臣直言,那两个织工是骗子,他们把陛下您给骗了啊。我们根本就看不见陛下穿了什么衣服。”得知被骗后的皇帝恼羞成怒,立刻下令在全国追杀那两个骗子,谁知他们已经逃之夭夭了。
经过了这件事,皇帝对自己在百姓面前出了那么大的丑感到羞愧。几日里茶不思饭不想,检讨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受到骗子的诱惑。
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平日里太昏庸无能了,只会不停地在更衣室换新衣服,太在意美丽的外表,因此才会上那两个骗子的当。于是,他决定得当个好皇帝,不再沉迷于华丽的服饰,多关心百姓,才能成为一个更受人们爱戴的皇帝。
可是皇帝还是不想在百姓面前出丑,于是说道:“我故意穿上那件并不存在的华丽袍子,想考验考验你们,哪些人对我是衷心的,结果你们都来糊弄我,都是些虚伪之人。只有那个孩子是诚实的。”
说到这里,皇帝立刻下旨,将那个揭穿他的孩子召来皇宫,奖励他一口袋的银币,并告诉那个孩子,他可以随时来皇宫里玩。
过了几年,皇帝的官差们在一个偏僻的森林里找到了那两个骗子,把他们带到了皇帝面前。
那两个骗子装出一副懊悔又委屈的样子,向皇帝求饶着。可皇帝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冷冷地说道:“唉,你们可算是让我看清了周围人的本质,就免你们一死吧,那些金银珠宝也不找你们索赔了。”那两个骗子听后顿时激动不已,连忙拜谢皇帝:“谢陛下,谢陛下……”皇帝又开口了:“你们让我在全城百姓面前出了丑,就罚你们一辈子都呆在皇宫里打扫卫生吧。”这两个骗子立刻收起了笑脸,后悔起了当初的举动。
皇帝的知错能改值得我们学习,而那两个骗子则告诉我们恶人有恶报的道理。
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举行完游行大典回到皇宫,派人把两个骗子找来。派去的人回来通报说两个片子已经逃走了。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威,依旧穿着那并不存在的衣服,并悄悄派人秘密把两个骗子找来。城里更多的老百姓悄悄议论着皇帝的新装,大家谁都不再嘲笑人,最终讲出了真话:皇帝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些人想起皇帝没穿衣服的滑稽样子,忍不住相互偷笑。
不知怎么回事,百姓的议论和偷笑被皇帝知道了。恰巧这一天派去找两个骗子的人回来说骗子已经逃出京城,不见踪影。于是皇帝恼羞成怒,对外宣布:“谁再说坏话,立刻逮来,杀!”于是老百姓谁也不敢再议论和偷笑了,即使想笑也悄悄憋住或者到没人的地方大笑一通。
一天,皇帝和官员们在大街上巡视。皇帝自然是穿着那件根本不存在的衣服,表情严肃,眼看前方,迈开有力的步子,威严地走着。那样子实在好笑,街上的百姓们个个都憋着,惟恐一声笑会招来杀身祸。
这时,有个青年忘记了皇帝的禁令,“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紧接着边笑边对旁边的百姓说:“看哪!没穿衣服的皇帝。瞧那样子,真好笑!哈哈哈。“旁边的百姓原本是憋着的,现在由于青年人的一声“扑哧”,他们也忍不住了,放声大笑:“哈哈哈哈!”
“卫兵,来人!”随着皇帝的一声指令,那些当场笑的人统统都被逮住了,也统统都被杀了。这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笑了——尽管真的好笑。
接下来的几天,忍不住悄悄议论和偷笑的,都被皇帝逮了个正着,统统判处决。不到几天,皇帝就杀了一千多个老百姓,城里的人明显减少了一大半,平常也是冷冷清清的。
又一次巡视,皇帝在在大街上。老百姓不得不出来迎接,大家统统都低下了头,怕看见皇帝的模样会笑出声来。
“哈哈哈”
一声稚嫩的笑声传入皇帝的耳中。皇帝四处瞧瞧,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正咬着手指头盯着他笑呢!不远处孩子的母亲急忙跑过来抱住孩子,请求皇帝看在孩子不知事的份上,饶了这孩子吧!
“卫兵!”皇帝不由分说,立即派卫兵把孩子抢过来。人们低下的头颅昂了起来,纷纷为孩子说情。
“皇上,他还是个无知的小孩子啊!”
“皇上,连不懂事的小孩子也要被杀吗?”
“皇上,您慈悲为怀,绕过他吧!更何况他尚且年幼,小孩子应该可以除外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费尽口舌为孩子求情。最后,皇帝咳了一声,毫无表情地说道:“我既然说出口了,就不能收回去,也不能反悔,要不然我的威信何在?卫兵!”
老百姓们个个愤怒了,连一个无知的小孩子都不放过,哪里还有什么公道!百姓们一起扑上去打皇帝,士兵和大臣也倒向了人民那一边。原来士兵和大臣们也早对皇帝的作为不满,只是不敢声张罢了。这会儿,皇帝身体一软就瘫在地上了。
皇帝从游行大典回到自己的寝宫后耳边就一直响着最后那个小孩子说的话“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有穿啊!”他走到镜子前仔细照了起来,真的没穿吗?心里一直在问自己,“小孩子是最天真的时候,他应该不会骗我才对,难道那两个裁缝在骗自己吗?可是自己的大臣没说啊!他们难道也在骗自己吗?”皇帝心里的疑问一大堆,“对了,我可以找我值得信赖的老部长,他肯定不会骗我”,于是皇帝把自己的老部长叫了过来。
皇帝信赖的老部长来了后,皇帝就把自己的所有仆人都赶了出去,然后书房里就只剩下皇帝和老部长两个人了。
皇帝就问老部长:“我穿的这件衣服真的很漂亮吗?”老部长回答道:“真的很漂亮,皇上!”皇帝又问:“是真的吗?如果不说真话我就判你个欺君之罪!”诚实的老部长心想:皇上这样问是不是他也看不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老老实实的说真话吧!”
老部长说:“皇上,其实说真话,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如果臣说的不对,愿受处罚。”皇帝又想:诚实的老部长是不说假话的,看来他真的什么也看不见。皇帝又说:“诚实的老部长你所说是真的?”“回皇上,是真的!”老部长回答。
第二天,皇帝又用同样的办法问了几个大臣,他们的回答都是——看不见!皇帝又在民间找了几个人,还是用那个办法,他们的回答还是看不见!皇帝这下知道了那俩个织工是在骗他。
第三天,皇帝到那两个骗子所在的屋里去了。
皇帝就说:“我的御聘织师,你们又在为我做新衣服吗?”“是的,皇上!”两个骗子齐声说道。皇帝又说:“噢,这衣服真好看,这衣服能防身吗?”
两个骗子又齐声说道:“能!”“那现在你们把这两件衣服穿到身上然后在站直。”两个骗子照做了,这时,皇帝又说:“刀斧手,把刀向两位御聘织师的后背上砍去,我看看这衣服是不是真的能防身。”眼看刀斧手的的刀马上就要落到两位骗子的后背上时,两个骗子突然一起跪了下来,向皇上哀求,不要让皇上杀了他们。
皇帝问:“这衣服是真的还是假的?”两个骗子说道:“是假的,其实什么也没有,那是我们骗您的。”皇帝听完后龙颜大怒:“把他们拉出去斩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骗皇上了,那里又过上了稳定的日子!
盛大的游行依然进行着,皇帝在富丽的华盖下摆弄这那并不存在的后裙。老百姓在下面悄悄地议论着,有的还时不时发出赞叹:“乖乖,这件衣服太美丽了!”
听到这些赞叹,两个“诚实”的大臣洋洋自得,他们深信别人都能看见这举世无双的衣服,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撒谎到底的决心。“陛下,”大臣谄媚地说,“依臣看,这衣服能让全国上下一片沸腾,更能让别国看见我们的实力,我建议,邀请周边的国家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衣物!”
“这个主意好极了!”皇帝说。
在大家满怀期望的等待中,这个日子终于到来了。皇帝在王国里摆满了餐桌,宴会就在上次的华盖下游行。各国的使者都来看看这美丽的布料,同时心里也犯嘀咕:要是看不到怎么办呢?
随着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皇帝在那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使者们的运气并不比百姓们好,无一例外都看到了光着身子的皇帝。他们先是干瞪着眼,然后是偷偷地笑,继而是大笑。笑得皇帝好纳闷:我这件衣服有这么好笑吗?站在窗前的百姓们涨红了脸,“真是个不要脸的皇帝!”他们在心里狠狠地咒骂着,但谁也没敢说出来。
“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看这个不穿衣服的皇帝吗?”使者们觉得这个皇帝无聊透顶,纷纷闹着要回去。两个大臣慌了神,极力挽留。使者们讽刺道:“这是一个怎样腐朽的王国啊!我们还是赶快离开这个愚蠢的王国吧!”百姓们站在窗前,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羞耻,他们拿来香蕉皮,石头,鸡蛋,纷纷扔向皇帝,抗议着要将皇帝赶出王国。
“这还有规矩吗?来人!”皇帝气愤地叫着。“把乱说的人全杀了,一个也不留!”官兵们决不答应,因为他们早已看透了这个皇帝,他们带上长矛,将皇帝赶出了国门,而那些所谓的“诚实大臣”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皇帝被赶出王国了,他孤零零地站在门前,想得到一丝怜悯,但那是不可能的,皇帝坐在门前失声痛哭。一位老人远远地走过来,轻声说:“年轻人,别哭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金钱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那么昏庸无能,那他的臣民还会对他忠心吗?”皇帝哭着说:“对,都怪我我行我素,最后落得个赶出国门的下场,是我不理朝政,昏庸无能,是我害了百姓,害了我的国家啊!”
皇帝终于醒悟了!
漫长的游行终于结束了,皇帝气急败坏地回到了宫中。大臣们则忐忑不安、愁眉苦脸地围立在宫廷里。无疑,此时同一个问题都在皇帝与大臣们的脑海里回荡,那就是:“怎么办?!”而那二个骗子却显得十分镇定,脸上还露出一丝笑容,他俩十分优雅地与大臣们打了个招呼,便钻进了自己的屋子。
然而,一场想当然的暴风雨却没有如期而至。相反,掌灯时分,宫中侍卫们却诧异地发现,皇帝在短暂的暴怒后再也没有什么表示,而大臣们则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三五成群在那里开会;有的急怱怱地朝宫外而去。宫廷内外一片灯火通明,皇帝与大臣们的脸上全无半点不快之色。
怎么了?难道还有回天之术?--半夜时分,迷底揭晓了,宫廷发言人受权发布了一组新闻通稿。通稿内容很长,前段用许多片幅回顾了皇帝自执政以来的光荣历史,指出:皇帝是至高无尚受人爱戴且爱民如子的,皇帝明辨是非、聪颖过人,是不会犯错的!而今天发生的事件,在以皇帝为首,大臣们为成员的调查小组的努力下,结果也查明了:那是一件有别有用心的人蓄意制造的诽谤中伤皇帝的事件,而参与起哄的市民们则是不明真相、上当受骗。传说的那个说真话小孩也是子虚乌有、查无此人。最后,由一个市民痛哭流涕地谈起了当时的情形,申明自己是出门打酱油路过,受了别人欺骗才盲目起哄的。而另一个市民则无比幸福地描述了观看皇帝新装后给他带来的感受,他还代表广大市民向二位裁缝表示感谢!并且呼吁:像这种此景只有天上有,难得人间来一回,给人民带来欢乐的活动应该多搞几次!而那二位骗子也适时露面,表示,一定不辜负广大市民的热切期望,制作出更美加丽的皇帝新装!
天亮了,一切照常如旧。皇帝与大臣们心照不宣,闭口不谈昨天发生的事儿。一位大臣悄悄地呈上了一份事件处理报告,报告称:有三分之二的市民受到了警告,。而另外的市民则被遣送到深山老林里开荒去了。皇帝看了不予置否,而当他得知,新装游行盛会在另国引起了轰动,表示也要仿效,甚至还有一位国王向皇帝请求,邀请那两位裁缝到他那里指导工作。皇帝开心地笑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几个月后皇帝与大臣们终于尝到了自己一手酿造的苦酒。人民不堪他们的淫威,纷纷背井离乡,另投他国去了。皇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不久便郁闷而亡了。
皇帝披着一件用空气织成的衣裳和百姓们的嘲笑,故作神奇地将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了。
回到大殿上,皇帝气急败坏地在殿上来回踱步,在身后拾衣裙的侍从也只好跟着皇帝的屁股走来走去。突然,皇帝停下了脚步,侍从们险些就撞上了,这时皇帝才注意到身后的这群无头苍蝇。皇帝龙颜大怒:“还拉什么衣裙?若你们真有这么聪明,能看到那件衣服,还用得着在这儿给人当侍从?我倒要问问你们,你们哪只狗眼看到衣服啦?一群饭桶!都是饭桶!”
“扑通”一声,大殿上的士兵、大臣、官员以及侍从们都齐刷刷地跪求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就在这时,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云妃斗胆出现在了大殿上,大家都惊讶极了,以往妃子是绝不能出现在大殿上的呀……云妃看了看满地的大臣官员,径直走到皇帝身边,将一件外套披在了皇帝身上,皇帝一看到妃子上殿了,怒发冲冠:“怎么?连你也不要命了?”
云妃毫不畏惧:“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知陛下可否听臣妾一言呢?”
皇帝仍在气头上,没有回应,云妃顿了一下说:“今日这场闹剧,实在是丢尽了皇家的颜面,老大臣,按照我国律法,这两个骗子该当何罪啊?”说着,云妃做了个手势,门边的士兵便将两个骗子押了进来,他们背着包袱,刚到殿上就立即吓得屁滚尿流,直哆嗦了。
老大臣看了一眼,颤抖着说:“按我国律法,此属欺……欺君之罪……应当……砍……砍头……”两个骗子立马跪地求饶:“陛下饶命啊,小的只是一时冲昏了头脑,陛下饶命啊,小的不敢了,不敢了……”
“那么,”云妃指着大臣的鼻子问。“陛下明明没穿衣服,各位大臣却拍着胸口说有,不知算不算欺君之罪呢?”大臣听了吓得磕头都磕到地面砰砰响了……
这时,皇帝豪迈地笑了起来:“爱妃真是能言善道啊,哈哈……”
“那么,全城上下的百姓开始时都说看到了,若都要处死,岂不是血流成河?”云妃问。
“陛下,万万不可啊,百姓乃国之根本,不可滥杀呀!陛下三思——”大臣们纷纷响应。
“这也是哦……”云妃挥挥衣袖,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后,皇帝怔了一下,之后便宣布宽恕天下了……大家都面面相觑,猜想着云妃到底使用了什么巫蛊之术……
出了大殿,侍女问云妃:“娘娘,您到底说了什么话,让陛下宽恕天下了呢?”
云妃笑了:“我只是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身为国君,却自欺欺人,不也是犯了欺君之罪么?”
从此,陛下不再终日无所事事,而是在书房里审阅奏折,处理国事了。而那些衣服呢?捐给百姓也许意义会更大,你觉得呢?
对《皇帝的新装》的讲析已近尾声。教师印发给学生一个古代故事:狂人之细布
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及指控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
(南朝《高僧传(初集)》)
(注释:绩师:纺织师加意:特别用心地织恨:不满意,嫌)
参照注释疏通句义后,要求学生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篇文章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皇帝的新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卑劣愚蠢;《狂人之细布》表现了封建社会剥削者爱慕虚荣、贪婪愚蠢的丑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病状。
师:接下来我们比较两篇文章的结构。
生:情节曲折,故事完整,结构紧凑。
生:两篇文章都是以物为线索展开故事,安排结构。
生:两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相似,《皇帝的新装》中的故事,以骗开始,以骗结束:《狂人之细布》中的故事,也贯穿一个“骗”字。
师:南朝梁《高僧传》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早一千多年。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类似的故事?
生:两个类似的故事,都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的、政治的现实。
师:这恰恰说明了“生活是与作的源泉”。
[评析]
这个教例美点在于引进了一篇参读资料,从教学手法讲,这叫“插入式比较阅读”,比较的角度是“求同”,比较的重点是题材、主题和结构。
比较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小单元教学”,对于本课教学来讲,它起码有三个优点:
第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如此相似的内容觉得十分奇妙,觉得有元限的趣味,增强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学习的内容具有立体感,学生思考的联系面扩大,思索的层次增加,有助于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使学生有较为持久的心理亢奋,在反复的比较之中不断延伸着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着自己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益增加。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讲,比较阅读教学也具有它独特的意义:
比如,比较阅读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之一;
比如,比较阅读所形成的对比度、新异点,是对学生“注意”的积极强化;
比如,比较阅读教学的普遍的实施,将大面积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操作技能。
……
所以,语文的课文阅读教学之中,要多引进一些参读资料。
内心不安却傲慢的皇帝依然挺着他的大肚子,浑身赤裸着往前走。后面的内臣们也只好装作提着后裙的样子,跟随在皇帝后面。百姓们的话隐隐约约被风儿送入耳中,皇帝还分明看到一群人正在议论他:“瞧这昏君,竟昏庸到连衣服穿没穿都不知道……”
皇帝的脸羞得通红,他艰难的结束了游行,回到了宫殿。“哼!”皇帝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龙椅,叫人迅速把那两个骗子带来。两个骗子故作镇静地问皇帝:“这衣服您穿着还合身吗?”“哼!竟然戏弄到朕头上来了,你们胆子可真不小啊!”皇帝愤怒的说。两个骗子听了说道:“陛下,请息怒。那些百姓看不见是因为他们愚蠢,他们怎么能跟您相比呢?”皇帝听了,不禁想起这衣服的特殊功能。“我们有个办法能证明您穿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衣服。”两个骗子说。“是什么?”“这衣服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穿上它,不管是多么冷的天也不会觉得冷。今晚会下大雪,只要您站在外面不冷,百姓就相信您了。”两个骗子还对身后的众官员们,说:“你们说这个建议好不好?”大臣们为今天的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只怕皇上怪罪,只是说“好!好!”皇帝见众大臣都赞同,也希望能证明自己穿了衣服,便说:“好!今晚召集全国百姓,我要证明给他们看。”
晚上,真的下起了大雪。百姓们都来到了皇宫门口,他们各个穿着厚棉袄,在门口议论纷纷。一位妇女说:“皇帝是不是疯了,这么冷的天,让我们来干吗啊?”一位中年男子回答道:“皇帝比你更冷!”那位妇女听了一脸迷茫,刚想问个究竟,一个士兵说:“大家站好,陛下有事要证明给你们看。”皇帝出来了,他身上穿着那所谓举世无双但其实并不存在的衣服。其实他早已冻得不行了了,大臣们也劝他算了吧,他偏不听,硬撑着出来。“你们说我的衣服美吗?”百姓们没有回答,只有一个小孩说:“陛下您还是穿上衣服吧!”皇帝听了,气愤极了,说:“我就站在这,我要证明我穿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衣服!”
雪越下越大,皇帝依然是在那站着。一个士兵觉得不对劲,上前一步,拍了一下皇帝的肩膀。结果发现皇帝僵硬了,象雕像一样倒在地上。这时,现场一片混乱,士兵抱着皇帝,皇帝怒睁着眼睛,仿佛明白了一切,是关于他一生中的一切一切。而那两个骗子早已捧着满满的金子逃跑了。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皇帝扭动了他那肥硕的脖子,看了看内臣们拖着的“后裙”,有扭过头来心里想:“真的什么也没有啊!”因此,他更信服百姓们说的话了。
皇帝皱了皱眉:“我不能让人们看出我很愚蠢!”皇帝渐渐停下了脚步,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让托着“后裙”的内臣们退下。一阵冷风吹来,让皇帝不禁打了个寒战,因为身上并没有穿任何衣服,便笨拙地从身后一位大臣身上扒下一件披风,披在身上,过了一会儿,皇帝才反过身,清了清嗓子:“这一切都是我精心安排出的计划”,皇帝挠了挠鼻头:“这是为了考验你们诚不诚实,当然,正如我所料,你们都很诚实,每家每户都各赏一块黄金!”皇帝的喊声响彻全城,显得他有多大方,可是,底下没有一点儿声音,个个皱着眉,除了皇帝。
皇帝十分尴尬,把手收了回来,停刻了一会儿,皇帝才用微弱的声音吩咐内臣们回宫,大臣们才急匆匆结束了游行大典,缓缓离开了现场。
回到宫后,皇帝穿上了自己奢华的龙袍,坐上闪亮亮的宝座,环顾了一圈大殿,谁也没有吭声,那些之前看过新衣的大臣也没有上殿,皇帝把目光投射在爵士的队伍中,看见了那两个骗子,便指名让他俩站出来。两个骗子大步地走了出来,自信满满的问:“皇上,您的新衣一定受到了不少称赞吧?”
“你们这两个骗子还好意思说!”皇帝勃然大怒。两个骗子好像明白了什么,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立刻哭丧着脸说:“皇上饶命!饶命!我们只是想利用皇上愚笨…啊不!呸呸!只想骗一些钱啊!”骗子使劲儿挤出来一两滴眼泪,想骗取些同情。
皇帝听了他们一番话,不经惭愧起来:“也是啊,都怪我太虚荣了,才导致成这样…”便把手放了下来,对骗子做了一个手势,意示两个骗子趁早滚蛋,骗子也会意了,把皇帝给他们的勋章,生丝、黄金,以及身上那套爵士的衣服,全部凌乱地摆在了地上,踉踉跄跄地爬出了大殿。皇帝再一次环顾了一圈,大臣们急切地看着皇帝,皇帝恍然大悟…
过了几年后,皇帝不停看书学习,丰富知识,也开始关心起了军队,他的国家慢慢强大起来,当人们再一次提到他,总会高兴地说:“皇上在书间里。”
话说皇帝回到皇宫中,龙颜大怒,命令立即通缉那两个骗子,可是两个骗子早就逃之夭夭了,又怎么能够抓得住呢?
皇帝一气之下就一病不起,可还是天天惦记着新装,有一天,皇帝听说有个大臣家中有一件极其美丽的衣服,由金丝和孔雀绒捻成的线织成,上面镶着价值连城的钻石,还有闪闪发光的珍珠,在领口和袖口还分别有一排夜明珠,到了晚上,整件衣服就会焕发出奇光异彩。皇帝听后,心里直痒痒,于是马上传他进宫,并向他打听那件奢华的衣服。
大臣听出了皇帝的话外之意,吓得直冒冷汗,一边擦汗一边结结巴巴地说:“皇……皇上,奴才家里……哪有什么……什么金贵的衣服啊……”皇帝很生气!把那位大臣打入了大牢,并立即派人去他家里搜,果然搜出了那件衣服,皇帝听说立马就要看,可当属下把衣服捧上来时,皇帝却什么也没看到,他的小跟班悄悄的说:“皇上,这衣服还有个特效呢,凡是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人,都看不到哩!”皇帝吼道:“荒唐!哪有这样的衣服!难道上次被骗的还不够丢脸吗?”小跟班马上就反应到皇帝也许看不到那衣服,马上叫那衣服的人退下。
皇帝突然想到了敢说真话的孩子们,于是让他们站住,并派人去找一群孩子们,让他们来判别真假。
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每个进殿后,无不奔向那件“衣服”并啧啧称奇的,皇帝迷茫了:“难道这衣服是真的吗?难道朕不配做皇帝吗?”这时,跑来了另一个孩子,看到其他孩子围成一团,竟十分迷惑,皇帝看到后,很高兴,因为终于有一个孩子看不到这衣服了。就悄悄地对他的小跟班说:“你看,不也有孩子看不到这衣服么?”
这时,外面跑来一个老侍女,神色慌张,拉起那孩子就给皇帝磕头:“皇上赎罪,奴婢教子无妨,让傻孩子跑到陛下的殿上了。”皇帝惊讶极了,忙问:“你说什么?你儿子是?”老侍女忙回:“皇上,我儿子智商低。”皇上听了,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从此他又病了,病入膏肓之时,他知道自己将要去见上帝了,于是让人找来游行那天揭发自己的孩子,让他继承自己的皇位,又感叹道:“唉,也许朕真的不配坐这个皇位吧,留我于这世上也是祸国殃民啊,我的离开也许是国之幸事也。”